爱看书吧

正文 120-130(第2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p;  但方校长说:“光靠种田能随便挥霍?别开玩笑了。跟你讲,大前年,我们那小旱了一场,粮食减产,那一年除了佃户交的租子,我们完粮纳税,还倒填十几块大洋给县里交上去。”他叹道:“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不管什么时候,种田都是最苦,来钱最慢的。”

    “那付部长?”

    “哎呀,你们老琢磨别人钱怎么来的干什么。他今天给了一千块,那肯定至少还有一千块。你们就按一千块的规模给他找个项目出来,成不成的,咱们也算尽了心力。”半天说不出个一二三,校长急了。

    有了睡美人的事在先,这次的投资,方校长和春妮都不打算弄得声势过大,一千块钱在豪富云集的海城,是个水漂都打不起来的数字。他们再比照这个数字追加一些,倒是正好。

    几个人闭门研究半天,最后林老师提了个建议,说他家里有一付褚遂良的仿贴,正好学校有印刷厂,他可以贡献出来,请高手拓印成铜版,制成书法字贴售卖。

    卖字贴,说出去又好听又不打眼,倒是不错。

    他的这个建议还触发了春妮的另一个灵感。

    她问更熟悉印刷厂业务的林老师:“现在市面上有没有钢笔字贴卖?”

    “钢笔字贴?没见过。”

    “那咱们卖钢笔字帖吧。现在小学生们写字都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民国小百姓》 120-130(第3/14页)

    开始用钢笔,咱们做钢笔字帖出来,也是顺应了政府普及硬笔书法的要求。”

    “好想法,可这个字帖,咱们找谁来拓?”韩厂长说着,众人的目光集中到了林老师身上。

    现在玩具厂的拼图玩具不定时推出的新品,几乎都由林老师先临摹出来,再制成彩版,印出来发售。

    他们的拼图玩具已经是一个相对成熟的产业了。

    林老师笑了:“你们哪,真是舍下灶王求山神。”他点点付鸿民留下的名片:“这位大教育部长,总不能真的只出点钱,其他的,什么都不管吧?”

    众人恍然。

    韩厂长笑道:“还真没想到这来,习惯了什么都自己做,忘了这回不一样了。”

    方校长笑道:“习惯了高大海,倒是忘了这位付部长跟他不一样。”

    说起高大海,大伙又是一阵沉默。有些人,他在时不觉得如何好,等他走后,有了后边这几个合伙人的好处,才知道高大海的好处。

    人有时候就是一口气顶着,那一口气泄了,马上就塌得不知道哪去了。高大海在时,他们学校买粮食不用操心,现在么,学校的食堂采买交给了李德三。这家伙成天在各处码头上转悠,买不买得齐,得看天意。

    何况现在粮商奸得要命,买来的粮食淘出来一小半都是石头。为此,学校不得不多聘了一名妇人专门淘米。

    有时候他实在买不到粮食,厨房只能往窝头里多团点野菜,混个肚饱,嘴里尝到点咸味就不错了。也幸好海城临海,学校至少不用操心买盐的问题。

    光是这两千多张嘴巴,已经足够为难他。所以,买煤的事,春妮不好再放手。

    后边再去张庄,春妮跟王大嘴和王保全又见过几回面。村长竟真看在大嘴的分上给他们每公斤再便宜了三厘,这是喜事。

    叫人唏嘘的是,大嘴说,赵大麻子在来海城的路上,染上痢疾拉死了,还有陈有根,刚旱那会儿,卷了寨里一些粮食,自个儿悄悄跑下了山,多半也是死在哪了。

    春妮想起才从家乡逃出来那阵子,她碰到这几个伤兵,彼此扶持相携走出那百里黄泛区,想起那会儿大嘴对她和夏生的照应,对他话里的不尽不实之处没有再追问下去。

    “听说,高大爷回了乡下,应该比城里要好吧?”

    “至少不愁粮食吃。”王老师说了一句,大伙又沉默了下来。

    高大海愁不愁粮食不好说,但外边哪里没在打仗?

    否则租界人这么多,物价这么高,为什么大伙都挤在这不走,人还越来越多?

    无非是因为这里不打仗,躲在这里,日子苦是苦点,至少不用担心哪天枪子飞过来要了命。

    …………

    “雅业?听上去有点意思。”付鸿民叼着雪茄,将摊开的计划书扔回到茶几上:“你们想让我推荐谁来写字帖?”

    “这……我们哪有您清楚?”方校长笑着说:“就是我们合计了一下,我们小学生写字,首先力求端正。这本字帖既然是给蒙童所用,当以楷书最好。若是能有名家范写,适当提升一下字帖的名气,当然更妙了。”

    “有道理。”付鸿民一支雪茄抽完,问道:“那一本字帖,我的分红是多少?”

    事都没谈妥先要上价,什么东西!

    方校长暗骂不已,僵笑道:“这个还要等字帖写出来,付完润笔费,找到最好的制版师傅制出雕版,计算完成本再说。”

    “哪里要这么麻烦?分成不都是按净利润分吗?”付鸿民很老道地说:“干脆一点,五五分怎样?”

    不过是找人写个字帖,你就要五五分,还干脆一点,你干脆去抢好了!

    方校长为难道:“这……钢笔字帖以前没有人写过,我们也不清楚它会有多大的利润,还有市场宣传。对了,我们不准备光是印刷以前的旧字帖,小顾老师您记得的?她建议我们的字帖用那种半透明的硫酸纸,这样方便摹写。可我们算过了,市面上硫酸纸比普通纸张造价昂贵,而且不是很容易着色。如果用新纸的话,改良纸张的配方是必然的,这又要一笔研究经费。对了,付先生,我还没说,若是请名家来写的话,您只投资一千块钱,真的不太可能够啊。”

    付鸿民:“……一千块印一本字帖都不够?我那天还捐的一千块——”

    “已经给学校都买了过冬用的煤,托您的福,我们还造了个锅炉,让学生们以后随时能喝到热水了。我可是跟学生们说了,这都是付先生——”

    付鸿民摆摆手:“好好好,别说了。周景山你知道?我等会儿写个条子,你去找他。”

    “您说书法大家周景山?他老人家也什么时候也来了海城?”方校长大喜过望,忽而又犹疑:“可我听说周老先生的眼睛……”

    周景山是当世有名的书画大家,他不止毛笔书法了得,前朝覆灭之后,西学之风渐盛,老人家打破门户之见,主动练起了钢笔字,一手硬笔字也十分有名。然而传闻其晚年患了眼疾之后,几乎不再执笔。若他愿意为字帖写范字,那他们的字帖定然会未卖先火。

    “就是他。”付鸿民道:“他来海城求医之后,眼疾已经好了不少。对了,你去求字,不要一开口就说要买。你不要提我,只说这些字帖的收入全部用来补贴学校学生,那老头就是还瞎着眼睛,也肯定会答应给你写。”

    方校长:“……”是不是想当大官,首先要够不要脸?

    第123章 123 名气

    跟付鸿民合作开发的字帖赶在年前, 海城中小学生放寒假那会儿上了市。

    本来周景山老先生很爽快地写了范字,海城有的是雕版高手,只要出的价钱合适, 做一副好雕版, 一点问题都没有,然而,好事总是多磨。

    方校长那天在付鸿民面前说的话,不全是编来周旋他。春妮建议的硫酸纸造价过于昂贵,华国工业几乎等于无。因而,浓硫酸也不易得,而且那纸一般用铅笔来绘制建筑图纸, 韧性太差,钢笔笔尖一钩上去就是个小洞, 做描摹用的纸还差点意思。

    如果能有其他材料替换,自然更不错。

    他们找了几家造纸坊,最后是杨大强从油印的蜡纸上得到灵感,几人将蜡纸放在磨石上反复打磨, 制出一种可以使墨迹顺利附着的蜡光纸,才解决了这个难题。

    那年杨大强爷爷被倭国人当街打成重伤去世之后, 他被方校长招到学校印刷室当半工半读的油印工人,他利用蜡纸的特性钻研出了独到的彩印方法之后,就被方校长破格任命为印刷厂的技术主管, 如今他手下也有了两个学徒。

    玩具厂发展起来后,印刷厂也沾光换了几台新设备, 加上吴江大学以前淘汰下来的旧印刷机,日夜不停的话,一天至少可以印一千张四色拼图纸张。一千张彩色拼图看似不多, 但现在通行的彩印均是套印技术,若一张图有三种颜色,比起单色印刷,至少要多印三次,若有五种,则要套印五次,以此类推,彩图的颜色越多越繁复,套印工艺越复杂。印一千张四色拼图,比单印四千张单色印物需要耗费的时间人力只能是更多。

    一本小小的字帖,他们现在已经有了实力自己刻自己印。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民国小百姓》 120-130(第4/14页)

    描摹用的蜡光纸解决,字帖才真正付梓发行。

    正好逢着大年下,大人办年货,给孩子买一本字帖当新年礼物,也算应了节气。

    此时,作出这等丧心病狂营销策划的春妮等人,完全不觉得,自己等人的未来将会受到多少海城中小学生扎小人诅咒。

    借由这本字帖,校长他们结识了大书法家周景山先生。

    老先生听闻学校在不靠别人的情况下收留了两千多个孩子免费读书,深为动容。不顾病体未愈,将校长和春妮几人介绍给他的朋友们,请他们有空上门为那些学生们作指点。并承诺他们,等年后天气暖和一些,他组织一场义卖会,所得将全部捐献给他们的学校。

    周景山的圈子来往的,能是一般人?

    学校在赶制字帖的工夫,方校长被带着认识了一圈这个国画大师,那个印章大家,还有那个……

    到字帖发售之时,校长已经在海城的文人圈子混出了点小小名气。

    方校长与周老先生因字帖结缘,因而每每被人介绍,必要先说一说那正在赶制的字帖。几次聚会下来,他许诺过不下十位大家,等字帖试印出来,将会先送到各位先生案头品鉴。如果先生们喜欢,还请留下墨宝推荐云云……

    于是,校长转悠几圈下来,他们的字帖有了周景山先生写范字,钱松龄先生写题跋,孙允祥先生绘制封面……这本华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本硬笔书法字帖,注定不会平凡。

    春妮在其他方面迟钝,但她听韩厂长将这些题字的画画的大师们都给她介绍一遍,便模糊明白了要紧处。等试印本下来,她豪掷三块大洋,先买了十本,吓得夏生以为自己又要加练,晚上硬是没敢回家睡觉。

    其实春妮完全是囤积癖发作,她是意识到这本华国第一版的字帖的价值,提前多囤几本当投资了。

    以校长普及教育的心态,这样一本名家专属订做的字帖才只卖三毛钱一本,便宜上天了好不好?现在一本软皮笔记本都要两毛多呢!

    然而,这本字帖书的身价会不会涨,是以后的事。字帖上明打明写的钢笔字帖,光是“钢笔”这两个字,就先拦住了多少没有钢笔的人家。这年头,一支钢笔少说都在好几块钱以上,这个价钱,买普通的毛笔,能买好几支了。

    海城读书人虽多,舍得多花一笔钱买字帖练字的人家又不多。加上现在学校的财政不再那样紧张,校长一心韬光养晦,这本意义非凡的字帖在问世之初只是按照常规程序,由他们跟书店谈妥,夹在一堆字纸中,正常摆在店中售卖,不像睡美人的浩大声势,除了字帖发售那日,请几名文人在报上捉刀写了两篇软文之外,一分钱的宣传费用都没多出。

    如此,仅是年前这几日,仍然卖了近一千本之多,各大书店商铺相继发来库存告急,让他们加急送货。

    幸好有去年卖多米诺的经验在,方校长考虑到几位大家的名头,原本就印的不少,再紧急让工人加班,总算顶过了年前这一拨小高峰。

    只是几天功夫就卖到将近一千本,也着实有些吓人。方校长抽空让几个学生去书铺里打听,怎么卖得这样快,才知道原来好些人家听说有钢笔字帖卖,一买就是好几本,有的大户人家成摞成摞地朝家里搬。买字帖的人有相当一部分不是给孩子买,而是自家买来用的。

    书肆老板问起,那些人就说,现在政府公文大部分都以钢笔书写,以前市面上没有钢笔字帖售卖,大家各写各的,没个标准,不知写的讨不讨上官欢喜,现在有了字帖,照着上面的写,便是不出挑,也总出不了错。再听说写范字的是周景山老先生,那还有什么好说的?买啊!

    周景山擅写行草,他的楷书字还没有多少人见过呢。

    要知道,大总统都曾求过周景山老先生的字。总统喜欢的字,自己照着练总不会有问题了吧?

    商家都是趋利,见到字帖好卖,当下有不少书肆将剩下的存货摆在显眼处, “民国第一本硬笔字帖”的名头一打出来,又迎来了销售的小高峰。

    不止是自己买,亲戚朋友,上司下属,家里有小孩的,人人一份,个个不空,自然多多益善。家里没小孩的,写文书,做笔记,想练字的有字练,不想练的,放在家里欣赏,也是一件拿得出手的雅物。何况它定价三毛钱,平民百姓少买两斤糖,这钱便省了出来。过年走礼,说出去好听,送出去也有面子啊。

    学校字帖的问世,正好填补了市面上的一项空白。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