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了几小时,刚到帐我就赶紧给您送了过来。”
“这次到了多少钱?”
“二十万法郎,给您兑了一万现大洋,您看够不够用?”
二十万法郎,这相当于近二十五万现大洋!
还有,他说的这次……
付鸿民做的什么生意,竟然一次能坐收二十五万现大洋?!
他什么时候跟法国人扯上的关系?
第125章 125 邀请
付鸿民是什么人, 春妮或许无法完全断定。但这几个月打交道下来,可以看出,他完全不擅于经营。
这样不擅经营的付鸿民, 却有可能有不止一笔来自国外的巨额汇款。这一笔笔的巨额汇款, 极有可能就是令他能够在海城挥金如土,广结善缘的秘密。
春妮本能地觉得,这里面有猫腻。
可惜这两人匆匆交谈了这两句,付鸿民再次回到了义卖会拍卖场。
再之后,春妮熟识的那个付鸿民便回来了。
他一举拍下鲁远大师的田黄石印章,又买了一幅花鸟画,最后压轴的周景山巨幅中堂没有拍到, 但也花两千块钱,买到了江致清捐赠的前朝画师所画的《猛虎图》。
义卖会结束后, 他亲热地揽着陈济的肩头,两人哈哈笑着走了出去。
因为这次准备的拍品数量多,质量却良莠不齐,义卖会原本作出了有拍品可能会流拍的准备, 没想到所有拍品全部被拍完。周老先生的义举,成功为学校筹集到了价值超过八千块现大洋的善款。
八千块听上去多, 分摊到每个学生身上,还不到四块钱。这点钱买白米吃,堪堪十斤, 再附送二两砂子。
但大洋在市面上一向抢手,义卖会上买书画的人, 很少有这么多大洋兑换,有一些用法币,还有一些用其他货币。钱币兑换之后, 这部分的价值又要折下来一些。
但这年头只要能吃饱,谁还管白米不白米,没得吃的时候,最便宜的糠秕混玉米棒子都吃得,这已经是预计之外的巨财。
学校老师和学生从上到下个个喜气洋洋
,校长拉着周先生等几位大师,感谢的话说了又说,原本想掏钱请老先生吃饭答谢,老先生自然是拒绝了。
不过周老先生答应在海城逗留期间作他们学校的书法顾问,定下每周为学生上一节书法课的课程,还有几位书画大家也答应有空为学校学生来上课。
其实这些书画大家们来学校上课,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但只要他们肯来,不愁学校没有跟他们加深关系的机会。这些人可能本身不那么有钱,但通过他们,就有机会进入更顶级的圈子,从而为学校募集到更多款项,获得更多资源。
方校长原本不耐烦跟人交际应酬,只是为了学校勉力为之。恰好这些大师中,亦有许多脾气孤僻怪异的人,讲究君子之交淡如水。方校长让林老师帮他捉刀,逢年过节书信一封,薄礼二三,不过分骚扰,反而对了他们的脾气。
慢慢地,他们若是出席什么活动,有时也会愿意带挈方校长一把,要么带他同去,要么帮忙宣传学校。
有他们帮忙宣传,学校吸引了一些真正有余钱有善心的人家来参观,这些人可能不那么有钱,但很多人参观之后,表示愿意资助学校一两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供他们完成学业。
还有一些企业听说大名鼎鼎的“睡美人”是经过学校学生的手做出来的,竟无形中提升了他们在职场上的竞争力。这些企业选择一些基础扎实,学习用功的学生提前资助,学生们需要做的,则是同他们签订合同,毕业之后去对方工厂工作。
不过这是个朝不保夕的年头,资本家都是逐利的。即便他们提前看好一些学生,资助的绝大多数也是年纪最大,即将在六月份毕业的那一批。学校刚收的那批小萝卜头,还是要靠他们自己来养。
对于这些企业类似挖角的行为,校长不止没有不高兴,反而还乐见其成。学校有相当一部分工人将会选择在温南招募,不可能有那么多学生愿意跟着搬到大山里去。随着工厂的悄悄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民国小百姓》 120-130(第7/14页)
搬迁,以后还会更多学生滞留。这些留在海城的学生光靠学校在海城的这点产业,根本无法消化。
现在有慧眼识珠的企业愿意提前投资,再好不过。
关于工厂搬迁的问题,山下友幸作为监事,对这样的重大事件自然也是知情的。但他知道的,是工厂将会搬到明州,所以,在接下来的搬迁中,工厂的绝大部分机器会落户到明州,只有一小部分会真正去到它们该去的地方。
但工厂整体向好,今年必定会扩大生产规模。校长和春妮他们早就决定,新增的机器设备将会放到温南。
而整个三月,因为天气回暖,道路变得好走,除了在忙活义卖会的事,主要就是搬迁和定制新机器。当然,这一切都是瞒着山下友幸进行的。
自从他去年秋天在学校里忽悠学生,希望他们到津市倭国人的企业做事之后,有几个学生竟真的被他说动,打算去津市看看情况。校长知道后,来了个釜底抽薪之计,他通知那些学生,说不按课时毕业的学生,学校将会按照规定,予以旷课处理,旷课超过一定课时,将会直接开除或劝退。
学校兴办这么长时间,就连像严广福那样染上恶习的学生都没被开除过,校长突然要放这么狠的招,当即吓住了那些学生们。
学校虽然开设的有一到三个月的短期班,但木工手艺速成不了,因此,学木工的学生学校统一要求最低两年毕业。
哪怕那些现在在学校工厂干着的工人,他们身上也挂着学生的名义,不忙的时候,还要去学校把课补回来呢。这个规矩,是工厂成立之初就立好的,没人敢有异议。
学历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相当有效的敲门砖,反正最近一批毕业的学生在六月份,不剩下多少时间,那些心思有所浮动的学生们很快重新安定了下来。
校长原本防备着山下友幸有其他动作,但他一计不成,从那以后,竟然哑了炮。又过了几天,竟然开始迟到早退,等到寒假放完,义卖会开始,几乎一整个月里,没两天能看到他的人影。
也不知道,他是被别的事牵走了心神,还是真的放弃了原来的打算。
反正他只是工厂股东的监事,正常工作只是需要监察一下工厂的财务和重大决策,原本就不需要每天来坐班。他盯得不那么紧,学校开心还来不及,更没人去过问他的生活。
他们只知道,山下友幸后来出头组织了一个互助小组,邀请那些生活有困难的学生加入小组,将自己的困难向小组成员倾诉,让大家拿出方案互相帮助,互相鼓励。
这种小组有点像海城工厂内部普遍流行的基督姐妹互助会的形式,工厂里那些参加姐妹会的工友们定期组织谈心会,互相倾诉生活与工作中的委屈和压力。如果有会友遇到困难,也会伸出援助之手,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抛开它的宗教色彩,这样形式的互助会,对于那些生活苦闷,工作繁重的工友们而言,是不错的发泄和心灵寄托的途径。
最开始,有人顾忌到这个互助小组由倭国人成立不敢加入,但山下真的从此撂开了手,并没有参加过互助会的日常活动,时间一长,聚在小组,有困难的学生们慢慢多了起来。
学校不鼓励学生信教,一直没有人想起来组织这方面的互助会,倒让山下友幸钻了这个空子。毕竟学校只能勉力帮助学生完成学习,学生们生活和家庭上的重负,学校能帮的很有限。
因为他不是拿钱去收买人心,校长他们自然不好强硬干预,只是安插了几个学生加入小组,观察小组成员的动向。
据学生们反馈回来的消息,这个小组真的就是个单纯互助的组织。他们每周日举行活动,活动地点有时在宿舍,有时在学校,视情况而定。除此之外,跟学校其他学生的小团体没有哪里不一样。
学校每天面临的事情那么多,不可能时刻关注这个默然不出声的小团体。一段时间之后,校长除了让学生们定期汇报他们的聚会内容,不再随时盯着这个互助会不放。
他们有别的麻烦需要解决。
学校与出名带来的名气相比,随之而来的,不是没有坏处。
比如学校面临的摊派多了起来,每个月的救火费也翻了番。尽管巡捕房的人是怕了春妮他们,但作为基层,上面有命,他们只能硬着头皮来收钱。
春妮他们也不可能什么事都硬顶着不配合,只能派出王老师,韩老师等擅作水磨功夫的人才们去跟工部局那些老爷们打交道,帮学校争取利益,而校长则更加努力地去结识权贵,以期在这样的时局中获取更多的筹码。
春妮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接到江婉玉的聚会邀请。
江婉玉,是江致清的第二个孙女。
在此之前,作为工厂不可获缺的人物,不是没有其他人单独邀请她聚会。但她每天这么多事,哪有功夫陪他们这些富人们嬉游?除了校长要求的之外,其他的,她均拒绝了。
而义卖会筹集到的款项和校长年前密集参加宴会取得的成果不错,这段时间校长也不再对春妮作类似的要求,她乐不得轻松一段时间。
江婉玉的邀请,春妮本想拒绝,但想起前些日子,江致清的助理曾代表他邀请自己加入江南轮船集团,她拒绝了。这会儿再连着拒绝她的孙女,怕是人家会有误会,只好接下请柬,答应下来。
而这个时候,她也没想到,在江婉玉的聚会上,她还能见到一个以为再也不会见到的人。
第126章 126 局势
在接到江婉玉的邀请之前, 春妮曾经跟她在江家举行的宴会中有过两面之缘。
在春妮的印象里,这是个喜欢穿蕾丝洋装裙,戴船式淑女帽的典型海城富家小姐, 其他的就什么都不清楚了。毕竟她两次都跟着方校长混在男宾席里, 并没有跟江婉玉说过两句话。
方校长得知有女孩子邀请春妮出去聚会,特地让师母和夏风萍陪着她去先施买了套春夏时兴
的洋装和帽子,还买了双米白色的半跟玛丽珍皮鞋。为了这次的聚会,春妮生平第一次被两个逛发了兴的妇人拉去理发店烫了头发,买了口红和眉笔。要不是春妮死活扒着门框不肯再进去,这两个女人还要给她买寇丹做指甲按摩绞脸一条龙。
不知道这些妇人们对打扮青涩小少女是不是都有异乎寻常的热情,春妮的妆奁几近于无, 夏风萍又借了她一对珍珠耳环,一枚珍珠发卡和一枚金雀鸟的胸针让她充场面。因为她本来就有只表, 总算逃过了夏风萍那一匣子黄白翠蓝手镯的试戴体验。
两个女人打扮春妮打扮得兴起,后来还加上了桂香和王老师,这个说她的头发要偏分,那个说, 她还要再买件风衣,那个再说……春妮被吵得一个头两个大。
到出门时, 她穿着夏风萍的驼色风衣,拎着王老师借她的坤包,还喷了点桂香私藏的香水, 带着一身香风坐上校长提前叫来的出租车,于下午两点钟赶到了江家位于法租界的一处寓所。
踏入江家大门, 春妮就明白了,为什么夏风萍死活要拉着她打扮得像只新抛了光的花瓶。
以前春妮的衣裳由方校长报销,她一个小姑娘, 陪方校长应酬,原本就不好打扮得过于花枝招展引人误会。因而方校长只简单给她做了两件大衣,两身绒布旗袍,每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民国小百姓》 120-130(第8/14页)
回带她出去都是素着脸出门。十三四岁的小姑娘,青春是最好的妆点,没有人就她的穿着作过评论,她也就一直这样不伦不类地打扮了下来。
她原先素面朝天的那个样子,显然参加少年少女扎堆的读书会是不合适的。
在春妮进门之前,这处高级公寓已经来了七八个人。五个女孩子,三个男孩子。
男孩们一溜水的大背头,背带裤。女孩儿们都穿着英伦风的洋装,薄施脂粉。听见玄关处的动静,屋里的人齐齐回过头来。
“就差你一个人了。”江婉玉越众而出,过来挽住春妮的手,同众人介绍:“这位就是我跟你们说过的密斯顾,都来认识认识吧。”
“密斯顾,”一个笑容甜甜的女孩子同她打招呼:“我是邹晶玉,还记得我吗?”
春妮含笑问她:“我们是不是在郁处长家的宴会上见过?”她出席的应酬场合,除非是家宴,很少有男人会带未婚小姑娘出席。邹晶玉显然很受家里人宠爱,那回是跟着她父亲去的。
邹晶玉直点头:“本来我那天想找你说话的,不过看你很忙,就没有上去打扰你,我还以为你不记得我了。”
江婉玉笑着推开邹晶玉:“好啦好啦,别什么话都让你说了,密斯顾还没跟其他人认识呢。”
“我想不用了,顾老师,你还记得我吧?曹明彰,我们三天前还在张绅士家见过。”三个男孩中,个儿高的那个主动同春妮攀谈。
“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顾老师?”另外一个男孩子凑上来,好奇地看她:“我听我哥哥说起过,你做生意很厉害。你是怎么做的?”
春妮惊奇地发现,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