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经过教育部的手。你想要也没地方讨。”
春妮不服道:“不试试怎么知道?您不也说,这些款项都是给我们用的。您只需告诉我去哪里申请,我跟在这里一样,走程序去申请用度,这总行了吧?”
黎先生摇头道:“沦陷区情况特殊,那些帐户都掌握在部长手中,我也不知道。”
这就是说,付鸿民的事,部长也可能参与其中。
“副部长,次长也不知道?”春妮刨根问底。
黎先生继续摇头:“这我就不知道了。我猜测,只有负责那一地区的次长可能知道一些。”
唔,还有某几个直接负责的次长也有可能。
“那我们海城呢?您也不知道?”
黎先生苦笑起来:“顾小姐,我不过是教育部一名小小的吏员,像这样的机密,哪里接触得到?”
“可这点钱实在太少了,”春妮愁眉苦脸道:“只能请黎先生您再帮帮忙,给我引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民国小百姓》 130-140(第3/15页)
个路。我们海城这么大,肯定有专员负责这些事。统共这么一点钱,我们总不能路上要
着饭到双城吧?”
黎先生叹了口气:“好吧。那我再帮你打听打听。”
黎先生离开茶馆后,春妮再次去拜访了通过白云铠关系认识的那位次长,推说在其他人那里打听到的庚款教育专款,请次长帮忙牵线要钱,次长又推荐她去找部长……
你推我,我推你,太极再打完一圈之后,这套专项款的申请流程和经手人,春妮也算是勉强搞明白了。
整个教育部,明白付鸿民那点猫腻的,应该只有部长一人。主要是他战前地位在教育部就是二把手,次长一级的人物原先也辖制不到他。而海城原本就是华国最发达的现代城市,是华国的海疆窗口,即使现在被倭国人攻占,政府也不可能真的放弃。
像春妮这样学校搬迁,学生投奔内地,乃至租界办补习班,炸毁的学校复课复学,都该由他们出面协调组织。然而从常先生开始,她从来没听说过这个联会,他们也没出过一个人,给过一分钱来帮他们哪怕一丁点忙。
春妮试探着跟部长说起这些,部长和言悦色地说,海城事务太多,还有倭国人绊手绊脚,为下属的性命着想,他们没办法公开活动,免得哪天被人惦记上摘了脑袋。既然她已经知道有这个联会帮忙,他会责成下面人去海城速办此事。
老爷们一打起官腔,她就完全明白了。
她忙说,这点小事不敢劳动各位专员大驾,部长给她手书一张条子,她让海城那边帮她办就是了。
想弄清楚的都清楚得差不多,春妮也该打道回府了。
就像白云铠说的那样,其实这已经是相对最好的形势,她想要这笔钱,只需要打通部长一个人的关节,或是回去后吓唬姓付的一顿,想必便可得偿所愿。
国际形势一日三变,她总怕今天倭国人还守在租界外头,明天他们便长驱直入,把学校给占了封了。
尤其是法国已经躺平成瘟鸡一只,这更让她感到时不待我的紧迫。
然而教育部刚刚批复了学校选址,地契也要办。
再有她这几日在双城转去转来,发现此地山上长着大片优质竹林,什么毛竹、斑竹、赤竹、罗汉竹,软的硬的,脆的韧的,足有十几种。因为是山城,战前并没有得到政府的重视,人们的生活还维持着相对原始的方式,这一片竹林保留得相当好,看得春妮又动了心思。
最后是方校长拍的电报给了她定心丸,电报上说,他选好了分校校长,此人已经上了路,让她等在双城,两边交接之后再离开。
春妮从海城到双城,路上花去了近十天。校长知道此事耽误不得,海城也确实需要春妮这个保护神时不时在巡捕房门口晃晃。剩下那几个在他眼里都还是办事不牢的毛孩子,她要是在这时候离开,怕是他们要浪费好不容易打开的场面。估计是她刚到双城,确认好学校能够在这里开下去没多久后,校长就物色到了新人选,她接到电报时,那人离开海城已经有了两天。
如此,春妮安心留在双城,等待新校长抵达交接之后再回海城。
李德三这几个小伙子跟她天南海北地转过两回,其实都历练得差不多。至少到政府部门跑跑程序,没事找他们喝个茶,说个话,这点小事还是能办的。
春妮跟着去了两日,觉得这里不需要她,又琢磨起了给玩具厂开分厂的事。
虽说双城城区时常被倭军滋扰,炸得破破烂烂的,那些战前在海城住小洋楼的有钱人可能现在都挤住在山间一方方错落的平房里,忍着夏天的蚊蝇,秋天的山风,但论及享受,肯定也是不虚旁人。
大不了,他们改换个名头,将凉席的价格降一些下来,肯定也不差人买。
双城政府重视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反而是他们这样中不溜的学校很容易受到忽视。因为战事,涌进双城来的难民同样很多,有些人住在天门码头滩涂上的草棚里,自然是送不起孩子读书的。
不知是不是在学校待时间长了,现在春妮看着那些成天在码头乱窜的孩子,恨不得亲身上阵,将他们全都抓进学堂里上课。
正好在等新校长履任的日子里,他们还得找人为学校画图纸,打地基建校舍,办校办厂两件事一起办了也不错。
春妮给自己安排好活计,第二天打听好民政局地址,劲头头地带着得力干将李德三,找去了地方。
岂知两个外地人找店老板打听路途之时,问得清清楚楚,民政局办事处就设在两条街以外的二层小楼上。站在码头上,春妮几个都看得见。
偏偏等他们走过去,走了大半天都没到不说,还几次走岔路,越走越远了。
望着天上越发毒辣的日头,春妮有些后悔,没有听从老板的建议,找个滑竿担他们上山。不然找去找来半天过去,不是平白耽误时间?
明明这么近,他们却一直走不到,也是有原因的。双城是山城,路况原本就复杂,很多民居都是依山而建,看着是很近,但走那上上下下的阶梯,再绕过如蛛网般的小路,不熟悉的人很容易迷路。
前面半个月,他们请了棒棒带路倒好说,现在单独出行,一托大,立刻就把自己绕进去了。
“那边有个茶馆,我们先进去喝杯茶歇个凉再说吧。”
这会儿已近五月,双城历来热得早,走了大半天,李德三也坚持不住了。
这茶馆外头打着个幡子,上书四字“顾氏茶馆”,倒是跟春妮一个姓。
茶馆跟路边其他的饭馆百货店一样,灰扑扑的不甚起眼。春妮看进去的人中穿着都一般,料想自己也喝得起,点了点头:“也好,你拉我一把。”
柜台里没人,二人找个靠窗的位置坐下来,不一会儿小二从其他桌上过来,笑问两位新客:“几位客人,想喝点什么?”
“你们都有些什么茶?”
“有毛尖,银针,普洱……”小二不歇气儿,报出十几种茶叶名字,最后笑问:“客官想喝点什么?客官?客官?”
李德三伸手在春妮眼睛前晃晃:“发什么愣呢?人家问你话。”
春妮猛地回神,目光从柜台旁边的某个人身上拔开:“你们这最普通的茶,给我先上一壶。”
“那就龙珠茶?”
“……啊?可以。”春妮勉强收束心神:“再上一碟香干,一碟花生米。”
“好嘞!一碟香干,一碟花生米,稍等!”
小二离开后,李德三忍不住问她:“你刚刚怎么了?神不守舍的。”
“没怎么。”春妮微合眼帘,心情已经完全平复下来,微微冷笑。
秦惠君派去双城打听消息的人不靠谱啊,顾茂丰不是好端端站在双城,连根头发丝都没掉吗?
第133章 133 哦嚯
春妮记性好, 纵然这辈子没见过亲爹几回,怎么也不可能把人认错。
尤其听见他那夹腔洋调的海城口音,愈发肯定自己的猜测, 只是按在心里默默观察。
待到茶水上桌, 一杯热茶下肚,逼出一脑门的汗,春妮已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民国小百姓》 130-140(第4/15页)
经完全恢复了冷静。
她坐的这个位置正对柜台,顾茂丰站在里边拨弄着算盘珠子。春妮看他面颊有肉,衣饰洁净,料想这人这几年过得定是不差。便是神色中带了两分抑郁,多半也是同这街上的其他人一样, 因为战争而忧心。
至于他已死在山上的老娘和发妻,只怕是连名字都不记得了。
这人倒是灵醒, 春妮打量他两眼,他仿似有所察觉,抬起眼皮看了过来。
春妮垂下眼睛,不确定顾茂丰到底认不认识自己。
在她周岁, 三岁时,妈妈曾带她到县里的照相馆照过相, 相片洗出来后,往海城寄过这两回。再就是六岁那年,她寻亲的那一次, 跟姓顾的在一个屋檐下住了一天。其后妈妈带着她回乡下种地,再也不提城里的丈夫, 就连后来她生夏生,都是她奶奶张罗着往海城发了电报,至于夏生的相片, 都让她妈收在家里的箱子,一张没再往外寄过。
如果他真的认出了自己……不会的,从女童到少女,她的变化这样大,不是亲近的人,谁能认得出?
如果他认不出自己,那自己要主动上前剖白身份?
春妮短短的这一生中,从未有过这样举棋不定的时刻。
如果是刚到海城,没站稳脚跟的时节,春妮或许还有些许耐心
敷衍他,教导夏生跟他演一场父慈子孝的把戏,但现在她有朋友有师长,还有一份稳定的收入,不怕朝不保夕三餐不继,她实在想不出有什么认爹的必要。
但她答应过妈妈,会完成奶奶的遗愿,会将奶奶的灵牌交到爹的手上,让她在下面吃上一碗不孝子供的饭。
答应了人的事,就要做到。
花生米一颗一颗地拈,终有吃完的时候。
春妮站了起来,摸出一个银毫子搁在柜台上:“老板,结帐了。”
“哎,客人稍等,”顾茂丰笑眯眯的,一副和气生财的生意人模样,数出几个铜角子找零,寒喧道:“小姑娘,我看你有些眼熟啊,我们是不是在哪认识过?”
春妮抬眼将他一看,摇头道:“老板认错了吧。”
在没拿定主意之前,她没打算先暴露自己。
顾茂丰“哦”了一声:“以前没见过你,你不是这边的街坊吧?”
这人还挺敏感,刚刚那两眼莫不是就让他起了疑?
春妮笑笑:“老板,你这里收不收今年的茶叶?”
“小姑娘竟是贩茶的茶商?看不出来啊,”顾茂丰恍然,随口问道:“你有什么茶?”
“上好的毛尖,要不要?”春妮道。
按照春妮以往的习惯,出一趟远门肯定会采购些东西贩出去。只是海城被封锁,什么东西到了那只有卖得更高的份,若是从海城贩东西出来卖,怕是会赔死,只能趁船只停泊补给时沿途留意,若是有价钱合适的土物,收一些找机会到别处卖出去,春妮说的毛尖便是客船在阳城停泊时发现的新茶。
因为战乱,物流不通,茶商们很少再去茶园里收货,大好的茶园收了茶只能堆积在库房里放陈。有些茶农只好每天早早在码头这些外地人多的地方,指望路过的客人能收一些回去。
春妮家里世代种茶,恰恰家里以前的大茶园种的也是毛尖,对这些一点也不生疏,一眼识出好茶,用一个好价将它们全买了下来。
只不过……
李德三瞟了一眼春妮,心里止不住地疑惑:那天买茶时,她不是说过,这茶品质极好,留着自己喝或是送人最妙,卖出去的话,除了海城某些高档茶楼,只怕很少有茶商愿意出合适的高价。至于双城,他们人生地不熟,贸然找人卖,只怕会吃亏,怎么现在又愿意卖出去了?
他为人机灵,只是将疑惑按在心中,听春妮跟那掌柜的道:“今天有些背时,出门时我们的样品弄丢了。掌柜的稍等半天,我回去一趟给你拿来。”
顾茂丰此刻已经疑心尽去,以为这小姑娘刚刚看他那么多回,只是为了卖茶,却并不觉得她能有什么好茶,随意笑道:“好,那我等着姑娘拿来。”
出了茶馆的门,春妮吩咐李德三道:“你先去民政局,我回去取茶。”
李德三满腹疑惑,道:“你今天不办事了?”
春妮知道,没个像样的说辞,怕是不好解释自己今天的反常,因而道:“我看那人有些像我家乡的族亲,欠了我家的钱,已是好多年不见,我得去探探底。”
在海城时,春妮闲时也会说起一些自己家乡的事,大家都知道,她在家乡经常遭受族亲欺凌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