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60-70(第5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人们围到告示前,议论纷纷,有妇人半信半疑道:“当真去了闵州就能分得田地吗?”

    旁边的年轻小郎君回她,“告示上都写着呢,只要在通州没有田地的,不论什么户籍,都能下户到闵州分得自耕地。”

    众人七嘴八舌,有人道:“闵州这般乱,谁愿意过去落户啊?”

    “是啊,听说那边的暴民可怕得很,见人就杀,在这个节骨眼上过去,不是送死吗?”

    “我还听说衙门都被砸了,当官的都被杀了呢。”

    “闵州连连生乱,当地人只怕都死得差不多了,咱们通州人若过去分田地,不是发死人财吗?”

    这话惹得众人哄笑。

    “这年头,管他什么财,若能分得百亩田地,那也是白捡的便宜啊。”

    “你当便宜这么好捡?那边秩序混乱,若是运气倒霉的,只怕一过去就丢了小命,这边苦是苦了些,好歹能得安稳。”

    “不是说朝廷已经派兵去平乱了吗,听说是惠州那边派的兵。”

    “朝廷的兵管屁用,之前不是平过乱,结果如何,还不是又来了,一茬比一茬厉害,我等屁民哪受得住这般冲击?”

    人们意见不一,一些人觉得可以去发死人财,一些人则看热闹,怕丢了性命。

    在陈皎等人返回闵州的途中,通州的告示陆续张贴到郡县,甚至是乡里。

    有些日子过得艰难,实在没得办法的百姓动了心思,心想只要落户到闵州就能拿田地,委实是白捡的便宜。

    这不,一家佃农想摆脱入不敷出的日子,寻求闵州的出路,但需要极大的勇气去冒这场险,因为不仅要离乡背井,还得预防路途中出意外。

    在他们犹豫不决时,隔壁同是佃农的两口子表示待秋收后,就打算卖粮前往闵州搏一搏前程。

    刘家娘子姜氏瞻前顾后道:“我就是怕,听说闵州到处都是死人。”

    周氏说道:“这年头哪里没有死人呢?”又道,“就是因为人死得太多,田地没有人耕种,这才把咱们通州人放些过去,若不然哪里捡得到这种便宜?”

    “王娘子话糙理不糙。”

    “嗐,我们两口子商量好了,等秋收上了粮税,就把户头下了,拿到闵州去碰碰运气,万一运气好捡到了便宜,以后卖了地也是一笔不小的钱银,总比继续耗在这里强。”

    周氏两口子是商议好的,他们年轻些,胆子也要大点,反正眼下脚上也没鞋穿,万一过去能讨到一双鞋,冒次风险也是值得。

    不少人抱着这种心理,开始筹谋秋收后去往闵州。一来上交粮税后下户更容易,二来可以卖粮筹备路费。

    最先有动静的是临近九岗郡的百姓,一些避难的闵州人听说分田地一事,纷纷回去了。还有一些通州百姓也想去讨便宜,因着不限户籍,少许贱籍贫民也寻到了出路。

    整理户籍重新分配田地是一项非常繁杂的任务,衙门里的众人忙得像陀螺似的,将废墟重新复原。

    陈皎带来的人全部都散落到九岗郡各地把这片满目疮痍的废墟修复。

    现在用人紧缺,人们临时搭建草台班子,像有些衙门压根就没有县令,他们抓会识字断文的读书人来帮衬,甚至连十一岁小子都不放过,简直丧心病狂。

    那齐宜冲躲过了义军抢掠,却没躲过这群草台班子。方孝宣简直是个大聪明,差人探听周边谁会识字写文的,十一岁的齐宜冲被捉来衙门帮忙记录户籍档案。

    齐宜冲:“……”

    他觉得这个世道有点魔幻。

    方孝宣受陈皎洗礼,也学到了厚颜无耻的真传,对齐宜冲进行洗脑,说什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又说他是闵州人,现在当该担当起读书人应有的责任云云。

    齐宜冲无比诚恳道:“方主记,我如今还未成年,恐难……”

    一沓厚厚的蓝底账册丢到了他手里,他彻底闭了嘴。

    有一些县里的情况则要好许多,至少还有书吏在,他们只需要执行命令就可以了。

    同时郡里也张贴了告示,当地人如果没有田地的,只需要到里正或衙门那里登记,查明实情便可分得田地,人均四十亩起步。

    陈皎用田地来吸引人们回归,简单粗暴却有效。此举不仅把通州周边的百姓吸引过来了,也给当地百姓重新振作的勇气。

    目前九岗郡内治安严厉,但凡发现扰乱秩序偷鸡摸狗者,格杀勿论。

    分配田地的告示挨着贴到泰安郡,在他们治内期间,沈乾敏带兵把中幽那边的小部分义军歼灭,维护了当地太平。

    陈皎等人去到泰安,与徐昭会了一面,双方说起各自的情形。

    目前徐昭他们并不想跟义军的主力较量,先从周边力量薄弱的地方入侵,再将其分散。

    这个思路陈皎是赞许的,说道:“你们的计划甚好,不过我想把进展拉得更快些,就用田地做诱饵,动摇那些义军的军心。”

    徐昭好奇问:“此话何解?”

    陈皎:“把谣言散布出去,就说通州人前来分田地了,但凡名下没有田地的户主都能分得人均四十亩的田地,我就不信他们不会动心。”

    徐昭失笑,“定有人坐不住。”

    陈皎也笑了起来,“你仔细想想,乱民起义,无非就是饭碗里没粮吃,往日闵州的大部分田地都被官绅占据,而今我全部重新分配,谁不想合理合法拿自耕地?”

    徐昭:“是这个道理。”停顿片刻,“那通州那边岂会放人过来?”

    陈皎:“祸水东引,通州府怕我把叛乱引到通州去。”

    徐昭有片刻的无语。

    几人商议扰乱军心的可行性,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恶女,只想造反》 60-70(第9/28页)

    崔珏也认为可以把分田地的消息散布出去,总有些人坐不住,只要他们愿意回来安分守己,既往不咎。

    经过一番商讨后,徐昭把胡宴等人派了出去,共计三十多人,让他们前往各郡散布消息,扰乱义军。

    事实证明此举是有效的,待到入冬的时候,有些跟着起哄的闵州百姓听到老家能分得田地的消息,不免蠢蠢欲动。

    鹤庄郡这边有大乘教的分堂,王学华是个人才,居然也混成了信众,只不过他眼下还是正常的义军,并未受到弥香散的特殊待遇。

    那弥香散可不容易讨得,需要一定级别的信众才能得到堂主的赏赐。

    对于被洗脑的信众来说,弥香散无比珍贵,因为服用它就能得到拯救。

    王学华知晓它的厉害,但更厉害的是它的解药——金汁。

    简直震碎三观。

    第64章 王者之路

    因着服用过弥香散的人会丧失理智,无差别攻击,他们通常都会被管控起来,像畜生那样关在一起,喂服让他们镇定的汤药,待到需要的时候再放出去。

    至于生死,那并不重要,因为信众只是大乘教利用宗教信仰驱使他们为非作歹的工具。

    王学华混成信众,本以为能讨到一口饭吃,结果跟猪狗差不多,每日赏下来的还不如猪食。

    他不禁怀疑人生,跟着起义造反不就是为了能过好日子吗?

    为了搅乱军心,他私下里同一位信众说起听来的传闻,说泰安郡那边在分田地了。

    那信众起初不信,后来见市井里都在传言,不禁有些动摇。

    王学华怂恿道:“蒋兄,通州人跑过来分我们闵州的田地,这不像话啊。听说只要名下没有田地,愿意到闵州落户的人都有份儿,且还是人均四十亩起步。”

    蒋姓村民不禁有些激动,“这不是来发我们闵州的死人财吗?!”

    王学华:“对啊,咱们拼死卖活起义不就是想碗里有口食吃吗,结果替他人做了嫁衣,岂不是白干了?

    “你说那陈九娘混不混账,她一惠州人跑到闵州来分这边的田地,谁给她的脸?”

    这话整得蒋二郎郁闷了,王学华煽动道:“咱们这么多义军,就该打过去,把惠州过来平乱的兵赶走,她陈九娘凭什么来分闵州的地?”

    田地终归牵动着这群义军的心,有信念不够坚定的,生出两头吃的心思。一些抱着捞甜头的人见跟着义军捞不到好处,便偷偷跑了。

    一时间,陈九娘把田地分给通州人的消息在闵州境内流传,好似瘟疫一般搞得人心惶惶。

    目前泰安那边的秩序是恢复得最快的,荒芜的田地重新有了主人。又因田地户主变动,使人们的自耕地比以前扩大许多。

    百姓得了利益,纷纷对陈皎他们夸赞连连,惠州的兵不扰民,也聚了不少口碑。

    陈皎冒着寒冬,亲自下乡教那些得了田地的村民,但凡敢来抢他们田地的,甭管是什么人,一律打出去。

    若是回来想讨地的,则让他们到里正那里登记,再上报到衙门查核分地,只要敢抢,皆打死论处。

    村民们无不叫好。

    不仅如此,陈皎还告诉他们,会让淮安王上报朝廷,争取把明年的税收免征,让当地百姓尽快恢复农耕。

    此举得到一致夸赞。

    纵使他们艰难度日,却也在绝望中看到了希望,只要熬过了今年,明年之后的日子就会逐步变好,那种期望是支撑他们熬下去的信念。

    陈皎一行人在乡下走访,目前多数田地里都是种的冬小麦。看着那些才冒头的幼苗,她倍感欣慰,同裴长秀道:“我就怕地里头荒芜,闵州那么大的地方,人口又锐减,倘若到处都荒着,实在可惜。”

    裴长秀点头,“九娘子体恤民情,这般为闵州百姓操劳,想来他们心里头会记住你的。”

    陈皎颇有几分无奈,“也不知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才能结束。”

    裴长秀:“只要有人愿意去做,总有结束的那一天。”

    陈皎没有回答,只站在田埂上,背手眺望远方山峦,恨自己还不够强大。纵使她空有一腔志气,也会因现实的局限暂且藏锋。

    攻其局,谋其身。

    唯有待到她能掌控棋局时,才能抛出她在这个时代的作弊码——黑火药。

    遇神杀神,遇佛杀佛,谁也不能阻止她前进的道路。

    把泰安这边的治理扶上轨道后,一行人又赶往中幽处理后续。途中他们遇到不少回来的百姓,询问后,才知道一些是逃难回乡的,一些则是义军,回来分地。

    马春逮着一人问情形,那人骂骂咧咧,说被诓骗了,之前起义是盼着能分得一点口粮,结果一路打过去,好处全都被上头的捞了。

    他们听说原籍能得土地,便又折返回乡,马春忍不住道:“那你们这不是白干一场吗?”

    那义军骂道:“狗日的私盐贩子不靠谱,忽悠咱们说跟着他钱福坤能吃香的喝辣的,全都是屁话!反倒是惠州来的官爷愿意给我们活路走分田地,你说滑稽不滑稽?”

    当即数落私盐商贩钱福坤的诸多不是。

    马春一边听他们发牢骚,一边甚感欣慰,脑子还不算僵化,知道挑活路走。

    到了中幽州府,陈皎他们从沈乾敏口中了解到这次大规模起义的过程,原是建塘人钱福坤领的头。

    那钱福坤靠私盐起家,累积了不少财富,又因私盐比官盐低廉,在民间颇有口碑,时不时也会做点慈善,但也受不了闵州官僚腐败。

    先前闵州起义就是大乘教怂恿信众起势,结果被朝廷派兵镇压。机缘巧合之下,钱福坤跟大乘教接触,一方受不了官僚腐败,一方想死灰复燃,于是一拍即合,掀起了这场声势浩大。

    目前大乘教在鹤庄、建塘、荣城和六里潭等地都有分堂,州府荣城则是他们的主力。

    沈乾敏见识过服用弥香散的信众,同陈皎说道:“那弥香散着实可怕,但凡服用之后,便形同傀儡一般只知杀戮。现如今牢里关押了几位信众,供大夫商讨配制解药,九娘子若不惧,可亲自去看看他们的情形。”

    陈皎胆子大,硬是跟着去牢里看服用弥香散后的信众。就如同当初徐昭他们在何县令那里看到的一般,只不过这回是裴长秀去打的。

    纵使那人被裴长秀暴打得满地找牙,仍旧不服反抗。

    裴长秀彻底服了。

    马春害怕道:“这简直跟疯狗一模一样,谁若是遇上,不死也得脱层皮。”

    陈皎也被唬住了,一直没有吭声。旁边的沈乾敏头痛道:“倘若是寻常义军,我等早就过去灭掉了,就是害怕叛贼用这等方法制约义军,促使他们跟官兵敌对。”

    陈皎皱眉道:“需得从内部打散他们,方才能破这场民乱。”

    裴长秀:“依我之见,索性把这些服用弥香散的人丢出去,让百姓们看看那个大乘教到底是什么东西。”

    陈皎点头,“是这个道理,说一千一万句,都顶不了眼见为实。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