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70-80(第3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的场面,但是谈判的场合和检阅火器不一样,阅兵台可以轻轻松松塞个他,谈判场上塞个他就太突兀了,他还是等回来听现成的吧。

    第一次出远门,还怪紧张的。

    苏景殊满怀期待的等着他出游,然而第二天他就发现他紧张早了。

    小光国公找上门,一人行变成了两人行,还有不知道多少护卫跟着,想紧张都紧张不起来。

    赵仲针气鼓鼓的说道,“我要出去看看大宋的百姓过的怎麽样,回来後再和爹爹商量怎麽让全大宋的百姓都过上好日子!”

    虽然他的见识比不过他爹,但是他肯定比他爹有志气!

    第72章

    *

    赵仲针这次非常认真,他没法跑去燕云十六州看燕云十六州的百姓过的怎麽样,京城周边总能看。

    爹爹说不能觉得京城的百姓过的好就觉得全天下的百姓都和京城的百姓一样,为什麽啊?

    都是百姓分什麽三六九等,就要全天下的百姓都过的和京城一样。

    实在不行的话,至少不能比辽国那边的百姓过的差。

    要是大宋的百姓过的没有辽国的百姓好,他们怎麽让辽国的百姓真心实意归顺大宋?

    梁惠王都知道问“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爹爹要当个好皇帝,就算不能比肩圣主贤君,照着周边皇帝的标准来当个好皇帝也行,这不得想想为什麽“大宋之民不加多”?【1】

    百姓不是傻子,他们知道哪儿好哪儿不好,只要大宋的百姓过的比辽国好,对面那些百姓拖家带口偷跑也会跑过来谋生活。

    哪像现在,不光地方有造反的,连燕云十六州的汉人百姓都不愿意回来。

    丢人!

    爹爹要当个前无古人後无来者的好皇帝,他们不干这麽丢人的事,必须得想办法改变现状。

    他说先定个小目标,让所有大宋百姓都吃上肉。

    爹爹说有点难。

    他退一步说让所有大宋百姓都吃饱肚子。

    爹爹说也有点难。

    别说所有大宋百姓,就算是京城都有百姓吃不饱肚子。

    勾栏瓦舍里热闹繁华,出城去外面逛逛,那些乞儿流民能天天吃饱肚子吗?

    小光国公觉得他爹说的有道理,所以他要看看京城附近的百姓到底过的怎麽样,究竟是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穿到北宋当权臣》 70-80(第5/38页)

    官员不作为还是官员不作为还是官员不作为。

    苏景殊:……

    所以就要和他一起去中牟吗?

    还有,官家知道他儿子在外面给他立了个要当前无古人後无来者的好皇帝的人设吗?

    莫名想起来那个“我哥敢吃屎!”“我哥也敢!”“俩哥哥(咆哮):我不敢!”的段子。官家,请问您现在感觉如何?

    小小苏在心里为他们官家默哀三秒钟,等气势汹汹的小光国公说完才心累的问道,“殿下,您怎麽知道我要去中牟县?”

    赵仲针没有任何隐瞒的意思,“去开封府问的。”

    他是皇子,京城的各个衙门随便他跑,只要不耽误功课爹爹就不会约束太多。

    以前不是皇子的时候能满京城的玩,没道理成了皇子活动范围还变小了。

    包大人闲暇之余会去开封府下辖的几个县里微服私访,要体察民情的话找包大人最方便,他就直接来开封府找人来了。

    不过包大人这些天事情多比较忙可能没空微服私访,凑巧公孙先生说苏小郎要去中牟县游玩,反正都要出门,那就结伴好辣。

    小光国公想的非常好,他和包大人一起微服私访的话可能会耽误包大人办事,和苏小郎一起出去游玩的话就不用担心这些,他们只需要在游玩的时候多注意民间百态就行。

    他爹前些年经历太多,他们家和京城的宗室来往并不密切,除了几个近枝宗亲家的孩子,他也很少和宗室子弟来往。

    苏小郎和他年龄相仿,他们一起玩完全没有压力。

    苏景殊:哈、哈哈。

    压力都来到了他这里,小光国公当然没有压力。

    算了,就当给皇子当陪玩了。

    陪玩换来安全有保障,值得。

    小小苏很快接受现实,想到眼前人刚才说的微服私访,凑近一点小声问道,“殿下,包大人真的喜欢微服私访吗?”

    他不是对包大人微服私访有什麽意见,而是包大人的模样那麽有辨识度,面黑如炭额间弯月,就算他不穿官服也应该能一眼就认出来他是谁吧?

    还是说包大人每次出门都会易容?

    苏景殊很好奇,但是这种问题不好拿到明面上问,更不好去府衙找包大人或者包大人身边的人询问,既然是小光国公提出来的,那就有劳小光国公满足一下他的好奇心吧。

    赵仲针:额……

    是哦,包大人的模样那麽独特,他微服私访的时候会易容吗?

    以前没想过这个问题,没想过还好,一想出来就觉得心里跟猫爪儿在挠一样好奇的止不住。

    除了他们包大人,他们没听说过天底下还有谁面黑如炭额间弯月,包大人以前微服私访的时候真的能藏住身份吗?

    赵仲针看看不远处的开封府府衙,很想过去亲自问问,但是这种事情直接去问太不礼貌,好奇也只能忍着。

    两个人小声嘀咕了一会儿,定下了出发去中牟县的时间然後才分开。

    苏景殊目送赵仲针走远,蹲在门口托着脸想了一会儿,还是觉得他们包大人不易容的话没法微服私访,但是有又实在想不出包大人微服私访是什麽模样,越想越好奇,越好奇越想,为了管住脑子索性赶紧去主院找他爹汇报情况。

    一人行变成两人行,老爹不用担心他在路上遇到贼匪了。

    他出门有危险,皇长子出门有人护卫,他跟着沾光也能保障安全,什麽贼匪都近不了身。

    不,以他对小光国公的了解,如果他们真的遇到贼匪,小光国公更可能将计就计被贼匪抓走然後让暗中跟随的护卫找官府救他们顺便剿匪。

    他们就从京城到中牟而已,那麽近的距离都能遇到贼匪,官府是干什麽吃的?

    小光国公没出过京城,没准儿还挺期待路上能遇见贼匪的。

    苏洵很不给面子的泼冷水,“死心吧,自从包大人坐镇开封府,开封地界儿就没有贼寇敢安家。”

    可以瞧不起官府的实力,但是不能瞧不起包大人的实力。

    包大人坐镇开封府後干的最多的不是破案,而是肃清开封境内的不法行为,除了无忧洞那等藏在水渠里没法一下子清剿的恶徒,开封周围没有山头能给贼匪安身。

    毕竟开封附近没什麽山,往西还好点,往东是一马平川,别说山了,连个高点的土坡都没有,真要见识山贼劫匪得看南方。

    比如他们老家那块儿。

    朝廷的禁军厢军主要集中在北方和中原地带,所以北方和中原的起义并不算多,就算有也大多是流寇作乱,南方才是真正的起义高发区。

    江南一地暂且不提,就只他们老家蜀中就乱的不行。

    蜀地虽然偏处西南一隅,但战略位置却非常重要,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安蜀未安。蜀中易守难攻,天府之国粮草充足,怎麽看都是割据称王的好地方。

    百姓能安居乐业的话还好,若是朝廷赋税太多让百姓无法安居乐业,他们起义造反的条件也是得天独厚。

    咳咳,反正就是这样。

    近些年还好点,造反的情况少了许多。前些年朝廷对西夏和辽国用兵,每次用兵都要增加赋税,蜀中和江南这种富庶之地承担的赋税最多,百姓活不下去就会揭竿而起,自然而然蜀中和江南的贼患最为严重。

    眉州那麽小的地方他爹年轻的时候还率领百姓守过城,其他大点的城池是什麽情况可想而知。

    造反也不能随随便便就造反,有脑子的都知道要造反也得远离朝廷的政治重心,傻子才在京城附近占山为王。

    苏景殊看看他爹,低头,再看看他爹,再低头。

    不知道为什麽,他感觉如果现在是个乱世的话,他爹高低得找个主公当谋士。

    苏洵眯眯眼睛,“景哥儿?”

    苏景殊立刻挺直腰杆儿,“爹!”

    他刚才什麽都没想,就是在感慨世道有点乱,他们一家能安安稳稳搬到京城来真不容易。

    “爹,我以前一直觉得大宋挺安稳的,我长这麽大都没见过山贼劫道,甚至来了京城才知道世上竟然还有江湖人。”小小苏感慨道,“您见多识广,以前怎麽也没说过?”

    老苏:……

    他因为见多识广没少在家受数落,要是把儿子们都带的和他一样小小年纪就往外跑,夫人非得和他闹和离不可。

    他的辉煌他知道就可以,不用拿到儿子们面前显摆,等儿子们功成名就了再说也不迟。

    主要是,不是他不想显摆,而是不敢。

    他回家安心读书教子之前家里夭折了三个孩子,夫人对所有孩子都看的紧,生怕哪个不注意孩子就没了,别说和他一样天南海北的跑,就是出城上学都不放心。

    子瞻子由小时候在城外的道观里读过一段时间的书,後来家里腾不出人手接送他们俩上学,索性就直接留在家里由他们夫妻俩亲自教导。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穿到北宋当权臣》 70-80(第6/38页)

    这种情况下他要是敢胡说八道夫人真的敢将他扫地出门。

    家和万事兴,为了家里的安稳还是闭嘴更为妥当。

    老苏摸摸鼻子,不想继续这个话题。

    他怎麽知道外面世道乱的不重要,重要的是臭小子不吭不响和光国公约好一同出游。

    他觉得他的人脉已经够广,怎麽不知不觉间这臭小子的人脉好像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架势?

    他这麽大年纪了结识的也不过是当世大儒和朝中官员,这小子可好,上来就和皇子扯上了关系。

    只他知道的小光国公就来家里找了两次,他不知道的还不知道有多少,臭小子挺能耐啊。

    苏景殊满眼无辜,理直气壮的回道,“儿子从小到大都讨人喜欢,爹又不是不知道。”

    不过小光国公愿意和他玩的确不在他的意料之中,他也不知道人家皇子为什麽就记住他了。

    可能他们俩年纪相仿,光国公从小到大结识的都是宗室和高官子弟,没见过他这种平民出身的小孩儿,一时新鲜才惦记上了,等他过些天失去新鲜劲儿或许就又忘了。

    没错,就是这样。

    苏洵看着编瞎话不带脸红的小儿子,懒得和他掰扯那麽多。

    行吧,臭小子说什麽就是什麽,他这个当爹的已经管不住儿子,不想听他掰扯这些有的没的。

    下一刻,小小苏便被无情的老苏赶出主院。

    苏景殊踱着步子回他自己的院子,没办法,亲爹,还能咋,只能哄着。

    他也没说假话,小光国公能记住他无外乎就是同龄人外加以前没见过平民百姓家的小孩儿这两个原因,除此之外他想不出来还能因为什麽。

    总不能因为他编的奇遇故事吧?

    小小苏摇头,不可能,必不可能。

    不管了,反正已经汇报过行程,他去准备过两天出行要带的东西。

    京城到中牟是出远门,拜访周青松家里的礼物要备上,换洗衣服要带上,路上吃的干粮也要带上。

    秋高气爽,按照秋游的标准来准备就行,他和小光国公一起坐马车,多准备点也吃得完。

    不知道暗中保护小光国公的护卫怎麽吃饭,还是说他们直接跟在明面上?

    苏景殊没见过传说中的暗卫,也不知道大宋皇室有没有传说中的暗卫,但是这是个有江湖的世界,飞檐走壁的武功都能出现,没准儿到时候他们背後真的会跟着一群负责安保的暗卫。

    赶明儿问问小光国公有没有,要是有的话,暗卫真的会隐形吗?

    他没吃过猪肉也没见过猪跑,是个乡下犄角旮旯来的没见识的娃,真的很好奇传说中的暗卫是什麽样。

    出发时间定在三日之後,不光苏景殊要收拾东西,赵仲针那边也要准备。

    皇子出行要准备的东西多,就算是微服出行也是一样。

    赵仲针才十岁出头,这个年纪的小娃独自出门很让人放心不下,就算有人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