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原主刘玉溪家,住在京城以北200里左右的丰州府城,家里算是个小地主。
在丰州府附近有三个200亩左右的庄子,他家之所以住在府城,是为了方便原主求学。
刘家在原主祖爷爷那辈,只有十几亩地,可刘家子嗣艰难,代代单传,没有人分薄家产,家里子孙又都算能干,慢慢的,就攒出了三个小庄子。
原主父亲刘海清自小体弱,为子嗣计,娶了自家庄子佃户家的姑娘王氏,只因为王氏的娘生了六男一女,各个身子康健。
择人合过八字后,得到“天作之合”的批语,二人便成了亲。
王家自然乐见其成,女儿嫁给主家,虽然改变不了自家佃户的身份,可有了一门得力姻亲,迟早能拥有自家的土地。
二人成婚后,王氏果然是好生养的,第二年就生了原主。
不知道是不是刘家受过啥诅咒?王氏生产时大出血,虽然人救回来了,可身子骨也毁了,此后竟也和刘海清一样,药不离口,至于生孩子,那是万万不能了。
刘海清和王氏两人积极保养自身,就怕还没把原主养大成人,他俩就先走了,要知道他刘家可没有啥族亲,代代都单传,不知道要往上翻多少辈才能找到个亲人。
要是两人都没了,这刘家的家财就等着被人瓜分吧,所以两人对自己的健康问题,那是相当在意。
原主倒是身子康健,六岁开蒙后,也算有点读书天赋,这不刘海清就开始给他的好大儿谋划了。
刘家的庄子离府城不远,刘海清身子不好时,也去府城看过大夫,既然儿子还算有读书天赋,那肯定要全力培养,于是一家人就搬到了府城居住。
几代人攒的家底,在府城买套院子还是很容易的。住在府城,不说孩子读书的选择更多更好,就是他们夫妻俩寻医问诊也更方便些。
他们夫妻俩的身体,谁也不知道能活多少年,在府城给儿子找个品行好,有背景的老师,对孩子将来也是一份保障。
刘海清经过多方打听,带孩子拜了城中的赵博远夫子为师,这位赵夫子是丰州知府大人的族亲,虽然只是个举人,可那是因为,人家对仕途不感兴趣,后面不再参加科考了。
按说,他一个举人如果想当夫子,完全可以去城郊当地最有名的白鹿书院教书,可赵夫子不愿意离开府城,他觉得书院的生活太过清苦。
家里有祖产,生活没压力,身上有个举人身份,还有位做知府的族兄,一般也不会有人不长眼的招惹他,留在繁华的府城生活,他不香么?
闲来无事,他就在城里开了一家私塾,收些学生打发时间,学生考上秀才以后,要么去县学,府学,要么去白鹿书院继续学习。
刘海清给儿子选夫子,对夫子的学问没有啥要求,毕竟能当夫子,肯定是有功名在身的。他看中的就是赵夫子的家世,有了这师徒名分,总能让别人顾忌一点。
原主有点读书天赋但不多,好在读书还算勤勉,7岁拜师,13岁开始下场,考了三年,15岁时得了个童生名头。
虽然比不上那些优异的学子,但刘海清已经很满意了,有的读书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