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40-50(第3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又给郑清音塞了两件新衣裳,郑清音拒绝不得,又拿着进去换衣间换衣服了。

    林哥儿穿了新衣出来,他摸着料子还有些不习惯,眼里都是高兴。

    虞澜意拿了几件给林哥儿,又给郑山成拿了几件,等他们试好后,虞澜意价格也不问,直接说道:“掌柜的包起来,让伙计送到我们府邸去。”

    掌柜忙不迭应声:“好的,虞少爷,您放心,我现在就喊人立马送到府上去。”

    林哥儿听了瞠目结舌,他走出衣铺,脚步还是轻飘飘的。这不用问衣服的价格就直接买了,还让铺子的人送到府邸去,这日子快活塞神仙啊。

    郑清音有些不好意思,花了二嫂那么多的钱。

    郑山成更是窘迫了,山辞家里有这么多钱,也经不住这般的花销。

    虞澜意想了想又拉着他们去买靴子,买了几双厚靴子,掌柜的还送了三双羊毛袜子。

    五十两的银子现在才出了十二两银子,新奉县的价格比京城的价格要低。衣铺中的衣裳又不似金衣阁那般贵,所以五十两银子还能花很久。

    郑山辞看着虞澜意又拉着大嫂跟小弟一起去买围巾和手套,三个哥儿都是容貌好看的模样,引得众人注目。

    林哥儿笑起来虎牙若隐若现:“这个耳罩兔耳朵适合清音。”

    郑山辞跟郑山成两个大男人就在一旁看着,郑山成好久没看见林哥儿这般高兴,他也不禁笑了起来。林哥儿嫁给他,虽说家里的爹跟阿爹没有苛责他,但总归没给他一个好日子过。当时林哥儿嫁给他的时候,他正是瘸腿了,当时行动还不能自主,全依仗林哥儿照顾。他有好的样貌,为人又勤快,还是嫁给了他。

    郑山成想到这里看向林哥儿的神色更柔和了。

    “大哥,你也来挑一个,相公还有你。”虞澜意扭头喊道。

    郑山辞跟郑山成上前去,虞澜意找了一个围巾让郑山辞低下头给他戴好了。

    “这样就暖和多了。”

    虞澜意跟郑山辞戴的围巾是同一个色系的。

    林哥儿跟郑清音买了不少东西,他们自己都还是晕乎乎的,去逛了首饰铺子、小吃摊子、衣服跟靴子都已经送到家了。

    逛得累些,虞澜意他们去买了煎夹子。煎夹子是把莲藕、茄子、或竹笋切成连刀片,把鱼馅、肉馅、蟹黄或者是素馅放进连刀片里,再用面粉糊住,搁在油锅里炸。

    这样的小吃在新奉县可受欢迎了,每次虞澜意若是晚上有些饿了,就会让金云去给他买两个煎夹子。虞澜意买了五个,一人一个。

    郑清音拿着油纸包咬了一口,香香酥酥,吃起来很有嚼劲,外边的莲藕很有味道。他还从来没有吃过这煎夹子。

    晚上还有人在卖夜间的小笼包,只是这家店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郑山辞虞澜意》 40-50(第5/23页)

    晚上一般没做多少。客人们都是先到先得,要是卖完了还有客人在,他们也不去做了。

    虞澜意他们运气好,最后一笼包子被他们等到了。

    时辰差不多了,一行人回去了。

    虞澜意今天花的不多,只花了三十两银子,还有二十两银子攒着,等以后有什么需要再给他们买新的物件。这次虞澜意觉得自己表现得挺好的,他高高兴兴的跟着郑山辞回家。

    两夫夫到了屋子里,虞澜意拍了一下郑山辞的肩膀,得意的叉腰:“怎么样?没有给你丢份吧?”

    郑山辞把披风脱下来挂在衣架上说道:“估计大哥大嫂和小弟心里已经很喜欢你了。”

    虞澜意:“我就是这么讨人喜欢。”

    屋子里是做的火炕,暖和极了。虞澜意想到:“我该让底下的人把厢房的床也换成火炕,明天就去办。”

    虞澜意把披风甩到衣架上随意挂着,他洗漱完后哼着歌,心情很好。

    郑山辞:“……”

    花钱也这般高兴。

    两个人洗漱完,今日也有些累了,郑山辞心里还是热的,虞澜意却是兴奋到睡不着觉,他找郑山辞说话。

    “郑山辞,你的大哥大嫂挺好的,看着是对恩爱夫夫,小弟多少岁?好小,好久没遇见这么乖的哥儿了。”虞澜意想着京城里的小哥儿给郑山辞吐苦水:“京城里的小哥儿表面上看着乖,可劲儿的作,心眼子多得很。”

    郑山辞笑道:“清音十四岁。”

    虞澜意点头:“果然好小哇。”

    虞澜意想,等郑山辞去县衙里上值了,他就可以找大嫂跟小弟一起玩了,看着他们拘谨的样子,虞澜意想让他们更自在些。没有遇见郑山成他们时,虞澜意心里还忐忑着,不知道郑山辞兄嫂跟弟弟好不好相处,结果还是很好相处的。

    虞澜意眯着眼睛笑起来。

    郑山辞见他的肩膀抖了抖,凑近去才发现虞澜意在笑。

    太奇怪了。

    “郑山辞,你的家人还挺好的。”

    郑山辞怔然,半晌说道:“你的家人也很好。”

    虞澜意打了一个哈欠,他有些困了,趴在郑山辞身上就睡了。

    郑山辞想着自己在县衙里是处理公务有些费脑子,但下值后就没做什么了,只是跟着虞澜意陪着大哥大嫂跟小弟一起出去逛逛,他不知道怎么回事,怎么就那么累。郑山辞很不理解,他还是睡了,毕竟明天还要上值。

    ……

    翌日一早,郑山成跟林哥儿,还有郑清音他们在家习惯了,都起来得很早,正好跟从屋子里出来的郑山辞碰上了。

    郑山辞喊了大哥大嫂,让厨房的人把早膳端来。

    “澜意怎地没来?”林哥儿说道。他睡醒后精神饱满,穿的还是自己的旧衣,虞澜意昨晚新买的衣裳让丫鬟收走去洗干净了再拿回来。

    林哥儿把衣篓递给了丫鬟,又被府邸的这些丫鬟侍从惊住了。

    “他还要多睡会儿,我们先吃,等会他醒过来厨房会给他单独做。”郑山辞解释道。

    早膳吃得简单是蟹黄包跟油条豆浆。

    郑山辞特意嘱咐一个人,这个人叫做邓雪,是虞家的家生子,很会做事。金云跟旺福一个要跟着虞澜意,一个要跟着自己。邓雪就是在府邸坐镇的。

    “大哥大嫂,清音,你们有事就找邓雪,她是这里的大管事。”

    邓雪福身:“大公子跟夫郎,小少爷,有什么事尽管吩咐我。”

    郑山辞又说了几句,他便上值去了。

    郑山成吃了一个蟹黄包,又吃了三根油条,把油条泡在豆浆里,味道好极了。

    郑清音只吃了早膳,他便回屋了。

    “大哥大嫂,我先回去了。”

    郑山成:“去吧。”

    郑清音把自己的针线这些都带来了,屋子里有炭盆一点也不冷。他还给二嫂绣了一个鸳鸯荷包,昨天忘记递给二嫂,等二嫂睡醒了再去找他。

    他在软软的床榻上趴了一会儿,心里还是漂浮在天上一样。

    两个月前他还在清乡村里,每日还为了何田的事感到忧心,还有自己节省惯了,突然之前大哥说二哥不让家里补贴银钱了,他还是茫然着。他补贴惯了,突然不让他给二哥花钱了,钱留给自己了。

    他不知道怎么花出去,有喜欢的东西也尽忍着,想着把钱攒下来,可以给爹跟阿爹买点东西。现今到了新奉县,还不知花了二嫂多少银钱。

    郑清音有些喜欢明艳张扬的二嫂。

    感觉他好像什么都不怕,什么也不担心,那是郑清音羡慕的样子。现在他已经到了新奉县,二哥待他也好,以后的日子会越过越好的。

    ……

    郑山辞到了县衙,熟练的处理公务。他把有问题的公务还有涉及到城中大户的公务都留了下来,郑山辞处理公务这么久,没有发现戚家的黑料。戚家有一个戚县丞在这里,公文怕是还没落在他手上就落在了戚县丞的手上。

    刘教谕举办了一次文会,邀请了郑山辞。郑山辞想了想,教谕负责县学教育,他还是要去看看。还有县衙里的秀才跟举人,郑山辞还未见过,这也要去看看。

    从江主簿拿来的册子看,新奉县登记在册的秀才有十二人,举人有五个人。秀才和举人可以县衙里担任官职,除了他这个县令以外,其余的官职举人都可以担任,他们能担任正七品以下的官位。秀才担任的官职要低一些,但也不一定,这么说他们都是官员的预备役。

    有了功名的读书人县衙每个季度会给他们提供粮食补助,也就是廪粮制度,由地方给当地的秀才跟举人提供,确保他们有稳定的粮食来源,可以专心读书。

    这次文会是在他休沐的时间,文会的时间跟他的时间并不冲突。郑山辞带了朱典史,还有工房的三个人出门去,他今天看见一个公务是说东安镇上的路被冻裂开了,幸好没伤到什么人,只是把众人吓一跳。他本等着开春的时候把新奉县的路修一修,现在正好去探一探。

    道路不好走,马车到了东安镇上,雪太厚了。郑山辞跟朱典史只能下马步行。到了断裂的路面上,东安镇镇长一听是郑山辞来了,忙不迭上前来见礼:“见过郑大人。”

    “免了,说说现在的情况。”郑山辞看见有人在清理路面的积雪。

    东安镇镇长说,路面是在前天晚上冻裂开的,他们昨天写了公文呈上去。他就喊镇上的人先把路面上的杂物清除了,本想自己就把这件事解决了,结果路面裂开得太大了,还需要县衙里的人出面才行。

    工房的其中一个人说:“回郑大人的话,这路面确实要查看一下裂缝的长度跟深度、还有对整个路面的损坏程度。”

    郑山辞说:“你们先测量。”

    工房的人出门自己带了工具这便开始干活了。东安镇镇长一看县衙里的人来帮忙,心就落在肚子里了。郑山辞用手压了压路面说道:“你还在公文里说镇上缺水怎么回事?”

    东安镇镇长听了郑山辞的问询,明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郑山辞虞澜意》 40-50(第6/23页)

    明这么冷的天,脑门上还冒汗:“今年的冬天太冷了,镇上只有四口井,不够用,要是去河面上凿冰取水很容易就掉下去了,起不来。郑大人,我不是故意给郑大人找事做的,以前也没发生这样的事。冬天大伙都是省着用水的。”

    东安镇的人口是多些,郑山辞听见只有四口井就皱了皱眉。

    “这事事关百姓,你写上来做得很好。”郑山辞安抚了一下东安镇镇长。

    镇长听了郑山辞的话,顿时松了一口气。只听闻新上任的县令是新的进士,还把人当贪官对待。在秋收的时候,他请县衙的衙役吃酒才发觉新县令约束着他们不秋犯,镇长便胆子大起来,把困扰东安镇多年的缺水问题捅到郑山辞面前。

    这何止是冬天缺水,夏天也缺水。镇上的人想着去请人来凿井。嘿,这新奉县沙土地多着,要找到一个井眼不容易,他们凑钱去请了人过来都是白费功夫。只有县衙工房的人才有可能找到正确的井眼。之前镇长也写了文书,结果石沉大海了。

    新县令上任了,冬天又落得这般景象,他只能赌一赌,给郑山辞写了文书。

    工房的人把路面上裂缝测量完了。他们带了修补的工具来。郑山辞去看了看,这材料跟混凝土有些像,但没有混凝土结实。裂缝小的可以用水泥浆修补好,东安镇这条路裂得有些厉害,不能单单只用水泥浆。

    “郑大人,这裂缝有些大,我还要回一趟县衙拿砂浆过来。”

    郑山辞:“去吧,顺便去工房找几个人会凿井的人过来。”

    “是,郑大人。”工房的人听了郑山辞的话急冲冲的往县城里赶。

    郑山辞也没歇着,好不容易又来镇上,他要到处走走看看,他看见田地里还种了小白菜。镇长见郑山辞感兴趣说道:“冬天这种小白菜耐寒,好养活,我们一般冬天种一种小白菜,开春就种其他的庄稼。”

    镇长带着郑山辞走到一处河面上,河面靠岸边的被凿了几个大洞,有人提了桶,拿了钓鱼竿在钓鱼。

    “冬日闲来无事,他们就喜欢在河边钓鱼吃点鱼肉,我们也会把桶放到河里打水,这冰层有些厚。”

    镇长看天色不早了,带着郑山辞跟朱典史找了一家食肆用饭。

    他把食单递给郑山辞,让郑山辞点菜。

    郑山辞只点了四菜一汤,余下的给朱典史,朱典史点了一个红烧肉。镇长就把食单递给了店小二。

    &quot;我看镇上的商铺还是多,就是来的人不多。&quot;

    镇长笑道:“冬天太冷了,没有人愿意出门。再加上冬日里最费钱,不管是柴火还是煤炭这些都贵着。比方说这柴火,往日里只卖四文钱一捆,到了冬日里有要钱六文钱的,还有要价八文的。镇上生活的这些人家有的是家里的田地多租出去给人种,还是靠着老天爷吃饭。还有的就是做点小本买卖,要是没人来买东西,这小本买卖也赚不到几个子。”

    “要说我们镇上一般都是种辣椒、沙棘、柿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