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110-120(第4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p;  孟春兰又严肃地问:“因为她是知青,还有个重要的问题要问,就是她还有没有回城打算的?可不要到后面说好了,要办酒,或者结了婚了,又因为招工信息心思浮动,孟华鹏家可经不起再次折腾了。”

    叶欣道:“这个你回去告诉他们放心。要小薇姐不是放弃了回城的念头,就不会搭这次说亲了,更别说来找你打听。她来了多年,情况跟你那嫁去黑水塘姑姑辈的女婿差不多,都是想找个人安定下来过日子的。”

    孟春兰松了口气,“那真是没有问题了。”

    又接着问:“你刚探过她口风没有?她怎么个意思?能不能说下去?”

    叶欣笑道:“知道要回来跟你通气的,我能不打听了?小薇姐说愿意见一面,当面看看到底合不合眼缘。不过不要急,再多考虑几天,十二月里再说吧。”

    孟春兰也笑了:“明白,只要有意向,考虑多几天也是人之常。我回去告诉他家,稍安勿躁,静候佳音!”

    叶欣点点头,叹了句:“咱们不是媒婆,却跟媒婆差不多了,给他们操心的。”

    孟春兰笑道:“真是辛苦我们了!好了,你回去吃饭吧,我也该回家了!”

    叶欣就跟她挥手道别,这才回家了。

    回到上面,打开院子看见还没凝固的水泥,才想起来暂时不能走,只好又从旁边绕进去。先到屋后菜地看了看,查看暂时搬过来的鸡舍,又从鸭子那边捡了几个蛋,才回到前面。

    沈卓见了她就说:“刚我听见前面院门的声音,还以为大队长又来了。后来没听见喊,就知道是你回来了。”

    叶欣一边往筐里放鸡鸭蛋,一边有些意外地问:“刚大队长来过?说了什么事情?”

    沈卓道:“说是十二月里,公社要召集今年结业的医生开一个会,看看这半年在乡下实践成果如何,能不能有效解决乡村看病难问题,也从我们的实践中总结统计,了解乡村看病需求。”

    叶欣明白了,“又是一个工作总结会议。”

    沈卓点头:“不过这次是整个公社的,规模更大,而且是年底总结。”

    叶欣道:“估计你们的工作也会汇入公社的工作里面,成为公社年终报告的一部分。不过这么多人,应该不用你们一一发言的,可能会抽个代表……大队长应该也参加的吧?到时候说不定是由大队长总结发言,做大队工作汇报。”

    沈卓说:“大队长刚说了参加。那我是不是不用做发言准备了?”

    叶欣道:“有备无患吧。你在培训班可是尖子生,说不定到时候公社主任特别关注你,让你做代表发言。你就跟上次一样列个提纲,被抽到了也不至于手忙脚乱。这也是从公社层面看事情的好机会,别人想去还去不了呢。你到时候可要认真听,学习学习。”

    沈卓一一记下来。

    现在他才慢慢发现,当医生了真是不一样了,有这样去公社参加会议的机会,能够接触到不同的人,这是埋头种地所不能的。

    怪不得说这是一个好出路,除了拿工资改善生活,这样走出去长见识的机会也是很难得的。

    叶欣洗了手,又想起来一事:“对了,这次可能也会见到送你书的俞医生,你抓紧时间先把那两本书看完。别到时候碰上了,人家问你看得怎么样,有没有看不懂的,有没有收获,你说一句没看完。”

    这个沈卓也想到了,见她这样细心为他着想,他很高兴,“估计是在十二月月中开,还有半个月的,我可以看完。”

    叶欣再想想,没别的了,就坐下烧火。

    沈卓这时候又跟她说:“到时候如果刚好碰上赶集,咱们就一起去,买买东西。”

    叶欣点点头:“嗯,快年底了,又到了买年货的时候。”

    说着不禁感叹:“时间过得真快啊,一眨眼的,又快过年了。好像上次过年还是在不久前呢。”

    沈卓却说:“其实过得挺慢呢。每天都很忙,有很多事情做。”

    叶欣又点点头:“也是。这一年里咱们做的事情不少,过得充实,没有虚度光阴,这就是最好的了。”

    沈卓忙里偷闲,趁锅里正煮着汤,过来蹲在她身前,亲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七零之好好种田养自己》 110-120(第7/20页)

    亲她,说:“最好的是和你一起。”

    第114章 探亲假

    所幸接下来几天都没有下雨, 院子足足晾了三天,彻底地凝固结实了,两人出门终于不必从屋后绕路出去。叶欣穿着棉布鞋, 干干净净平平稳稳地踩在水泥地面上, 觉得特别舒服。

    她高兴地说:“太好了,以后走也好走, 扫也好扫!”

    沈卓同意地点头, 见她高兴, 自己也高兴。

    住半坡上院里难免落叶多,扫叶子的时候天晴冒灰、下雨带泥,容易把泥土都扫松了, 确实很麻烦。铺过以后,扫地就能放心大胆地扫了,甚至还能直接用水冲的。

    他们决定把鸡舍也安置在屋后了, 不再挪回来。这干干净净的, 实在不忍心弄脏。

    叶欣又去摸摸砌在院子左边的桌子, 也在石凳上坐了坐,都很结实稳固,冬日稍嫌冰冷, 但夏日肯定凉爽了。以后放东西也好放了,比如外面回来放一下筐, 平时晾晒辣椒也可以放这里,方便多了。

    又过去摸了摸站着刚好的洗菜台,以后打了水上来就不用蹲着或者弯腰了, 就在这上面洗, 放菜也好放了。

    她新奇地在新做好的院子里看看摸摸,沈卓做事情真的认真, 铺得很严整光滑。

    沈卓跟在她身边,见她高兴,就从身后搂着她,低头在她耳边说:“明年再攒攒钱,咱们把屋里也铺好了。”

    叶欣点点头,这正是她所想,“咱们要一年比一年好,才不辜负平日的辛苦汗水!”

    沈卓在她侧脸亲亲,“嗯。咱们明年肯定比今年好。”

    又见她脚上棉布鞋已经很旧了,说道:“等下次赶集买双新的,暖和。”

    叶欣伸脚看了看鞋,点点头,确实也该淘汰了。其实上次就想买了,只是觉得都不太好看,想买靴子,一时没找着。

    再过两日,就进入十二月了。

    天气越发寒冷了些,虽不下雪,小溪小河的水面上了冻。

    也彻底进入了冬闲时节,大人们在家里忙些零活;小孩子则到处玩耍,好拿棍子去敲水面,“邦邦”两声沉闷的,再用力一下,就是“啪啦”一声清脆碎裂。小孩子们乐此不疲,还有比谁找的冰面厚,敲起来碎得更好听。

    李光明拿着一根棍子,和李光亮结伴,也在到处找冰敲着玩,忽看到一抹鲜亮的红色出现,立刻就跑过去打招呼:“叶姐姐,你上哪儿?天好冷呢!”

    叶欣说:“屋里坐久了,出来转转。”

    看看他冻得两团红通通的脸颊,还干燥起皮了,鼻子下竟然淌着亮亮的鼻水,拿着棍子的手也冻得红红的,就皱眉:“你也知道天好冷呢,怎么在外面挨冻?看你鼻涕都冻出来了,可别感冒了,还要吃很苦的药。”

    李光明就不好意思地用手背擦擦鼻子,小声说:“我没感冒,就是流鼻涕,不用吃药。”

    叶欣看得更是眉头大皱,“你这脏兮兮的,我不跟你玩了。你快回家洗手,烤火,下次见到你不流鼻涕了,我才给你瓜子吃。”

    李光明也记得她说过不跟脏小孩玩,自己也不好意思跟上去了,再跟李光亮玩了一会儿,就没意思地拎着棍子当柴火回家了。

    叶欣今天也是在家看书一天,傍晚了拎着小竹篮下来走走,散散步,顺便看看能不能赚点小钱钱。

    路上遇到一些熟悉的婶子、大叔的,听说她家前几天又买建筑材料的事情,不免叫住了打听几句。叶欣也只能笑脸迎人,把之前对王小薇说的那些话又说一遍,解释解释。大家满足了好奇心,自然也是羡慕感叹一番。

    之后叶欣到了知青宿舍,发现那边挺热闹的,原来是王有为和李秋兰两口子过来了。

    她就上前打招呼:“有为大哥,秋兰嫂子,你们来串门了?”

    王有为看着比九月那会儿滋润了点儿,看来这段时间过得不错,人也显得乐呵呵的,“最近不是地里没活吗?家里也比较闲,就过来看看,也联络联络感情。”

    叶欣笑道:“多走动走动好,也不至于生疏了。”

    李秋兰过来亲亲热热地拉着她的手,还是跟之前那样喜欢她,小声说:“也是来看看王小薇,探探口风。我外婆家在孟庄,我娘之前回去一趟,见那边有个合适的大小伙子,就给牵线搭桥了。”

    叶欣笑着点点头:“这个知道了,嫂子果然把这事放在心上的。我真是替小薇姐谢谢你。”

    李秋兰笑道:“现在谢还早了。他们有意愿,等过几天见一面,要是真看对眼成了,到时候去喝一杯喜酒,我也高兴。”

    叶欣道:“最好跟嫂子与有为大哥一样顺遂,到时候咱们都去喝喜酒。”

    有他们热心的两口子在,相当于王小薇这边的亲友了,已经帮忙去看过孟庄那个孟华鹏,都觉得人还行,也建议王小薇去见见的。这次过来其实也是为了这件事情,刚私下跟王小薇说了,商量好初五见一面。

    宿舍里的知青也多多少少知道是这件事情,大多都抱着友好祝福的态度,要么就是事不关己的,气氛倒也和谐。

    其实他们都是乐见其成。宿舍就那么点大,住那么多人,屋子挤,洗澡用水都要排队。之前王有为“嫁”出去了,少一个轻松一点,要是王小薇再嫁出去,就更轻松一点了。所以这件事情对剩下的人来说是利好的,没人搞破坏。

    就连李英丽,也只是跟叶欣私下说:“听说那男的条件不好,她竟然还愿意去见面,真是想不通,那么恨嫁吗?”

    叶欣想白她一眼,“你到了小薇姐的年纪,也许就体会到了。”

    李英丽却是高傲自信地哼了一声:“我怎么可能到二十六七岁还嫁不出去?我条件比她好了不知道多少倍!”

    叶欣皱皱眉头,顺势问了句:“你跟李光荣怎么样了?听说他为你跟家里闹分家了,是不是意味着你们也好事将近了?”

    李英丽却有些心烦的样子,道:“哪有那么快?他只是跟家里闹罢了,又还没能分。反正我也还年轻,不用急,他要是不能跟家里分开,我是不会愿意嫁给他的。他家里人那么看不起我,我才不会嫁过去找罪受!”

    叶欣一听,就知道是僵持住了。

    李光荣还没结婚就闹分家,肯定不是那么好分的。他家里人多,殷实的大家庭,关系更复杂,大家长的威严应该也挺强的,眼看他为了一个不着调的女知青闹分家,肯定不会松口。

    而且他这情况,分家要怎么分?分了还住家里?那就跟没分一样;分了搬出来,总要起房子吧?起房子要好大一笔钱的。一大家子生活,以前他的钱估计都上交了,家里要是不愿意给出来,他没辙的。

    再看看李英丽,她又不是对李光荣用情多深,估计也不愿意倒过去给他花钱的。

    这事估计有得磨。

    叶欣也只能说:“什么时候你们成了,肯定又能热闹一回,到时候我也喝你一杯喜酒。”

    李英丽不置可否,倒是又看看那边跟王小薇说话的夫妇俩,说道:“他们倒是好,跟家长一样为她奔波操劳。”

    叶欣从这话里,听出了一丝丝羡慕的意味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七零之好好种田养自己》 110-120(第8/20页)

    ,不禁有些意外。

    李英丽还会羡慕别人?羡慕王有为和李秋兰对王小薇像家人一样的热心关切,也许还羡慕这热闹的气氛?

    嗯,也能解,毕竟热闹都是他们的,她什么都没有。

    人毕竟是社会动物,她高傲来高傲去,把自己闹得没朋友,没人说话,估计也心里苦。

    不过谁叫她嘴巴那么毒呢?看不起这个看不起那个,自作自受……

    正在叶欣想这个想得神色有点微妙的时候,李英丽又跟她说:“我想过几天去县里买衣服,再问你一次,你去不去?”

    叶欣还是婉拒:“不去了。我上个月刚去过一次,没有钱了。”

    李英丽想说你只是陪我去,又不用多有钱,好在及时想起就这么一个能说话的人了,不能这么说,就有点烦躁地说:“那我自己去好了!过年前,总得买两件新衣裳的。”

    叶欣建议:“你其实可以问问其他知青的,也许有人也想去买过年衣服,到时候结伴去。”

    李英丽皱着眉头,胡乱点点头,也没耐心跟她说话了,转身走开。

    叶欣也不管她,又回去跟王有为他们一起说了会儿话。

    李秋兰知道她小竹篮里是鸡鸭蛋,就说要买下来:“家里还没来得及养鸡鸭呢,我娘这几年也没养了。今天巧了,跟你买些。”

    叶欣自然很惊喜,掀开篮子布说,“嫂子要几个?我这里鸡蛋三十,鸭蛋二十。鸡蛋三分,鸭蛋四分。”

 &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