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200-210(第2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     “放轻松点, 我驻扎几日就会回益州,现在不抢你们, 之后也不会抢你们。”

    “赶紧讨好我,小心我生气, 现在就抢你们。”

    老人看着威胁自己的刘盈, 脸皮狠狠抽搐了几下,沉沉叹了口气。

    他看似对刘盈无可奈何,但孙策却发现, 老人的神色很柔和,眼神中甚至带着几分对晚辈的宠溺。

    太奇怪了。

    一个埋头田野的老农,怎么会对领兵的小将军宠溺?

    平日里骄傲得如同连胜不败大公鸡的刘盈,此时却像是没有自尊似的。他无论见到多落魄的人,都能满口阿叔阿伯阿公阿媪,哄得别人笑容满面。

    没几日,在刘盈身旁监督的乡勇也憋不住话,常和刘盈聊天了。

    刘盈记忆力十分出众,最初还要肢体比划,后来一口流利的当地口音,混入当地人中毫无违和感。

    孙策抱着双臂,艰难地听刘盈用奇怪的口音,问些没有意义的话。

    “阿伯,这水渠能灌溉多少地啊。”

    “唉,原本全村的地都能浇,现在就这么点了啰。”

    “不能疏通疏通?”

    “不敢耕太多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刘盈刘邦萧谨吕雉》 200-210(第3/29页)

    田啊,要是被人看见了怎么办?”

    “也对。阿伯,你知道石磨吗?”

    “知道,以前村里有富人用过。”

    “不做一个?”

    “哈哈哈,麦壳砸碎了,少多少粮食啊。”

    “碎了也能吃,好下咽些。用水车带动,费不了多少事。我军中有石匠木匠,帮你们做!”

    “啊?”

    “还有碓床,比舂米强。”

    “小将军,这……”

    “交给我!又不收你东西。我闲得发慌。”

    刘盈说罢,就去军中找来石匠木匠,给他们画了图,让他们把东西雕出来。

    只是一个小东西,有铁器在,花费不了几日。

    那些小东西省不了多少事,刘盈仍旧浪费了自己的时间。

    他还弄出可以用木头、石头做的农具,比如隋朝和明朝的犁和锄头、收割工具,并把图纸赠送给村庄宿老。

    “这、这怎么使得?”

    “拿着吧,虽然不知道能活多少日,活着的时候,还是尽量能轻松点,就轻松一点。”

    老伯沉默良久,哽咽道:“你要回益州,离这里如此远,做这些干什么?”

    孙策也想问。

    刘盈笑眯眯道:“我乐意,我开心!”

    老伯被刘盈噎得说不出话。

    他本应该感激,但又有些憋闷,竟没有第一时间表现出自己对刘盈的感谢之情。

    待他回过神,刘盈已经换了个话题,问他们渔樵狩猎之事。

    乱世很矛盾。

    道路旁都是饿死人的尸骨,尸骨上卧着的野狐野兔却很肥美;

    村庄附近的小山坡寸草不生,都被砍了拔了当柴火,再远一点的山坡上的密林中,老虎悄悄探头;

    小河道中别说鱼虾,连水草都捞不到几根,大江大湖中鱼多得能冒出水面,河滩上河蚌密集,《三国志》记载,袁术的大军曾靠捡河蚌充当军粮……

    人少了,“野味”便多了。只是活着的人不敢离开聚集地,无“福”享用。

    他们不敢去茂密山林中求食,山林中的野兽却能趁着人烟稀少下山食人。

    不是时时刻刻都有乱军掠夺,乡勇大部分伤亡,都是阻止野兽下山。

    什么老虎、野猪、熊瞎子,权贵餐桌上的美味佳肴,都是乱世中乡人的活阎王。

    若村庄的柴火不够了,乡勇还要冒着生命危险去密林中砍柴火。

    其实盛世也差不多。

    盛世人口多,村庄城镇附近的柴火更难寻。樵夫走个几日,入深山砍柴,再返回村庄城镇贩卖,常能养活一家人。若稍好一些的木炭,有时候价比黄金。

    下水打鱼,入山砍柴,赚得比寻常种地多,若是熟练的猎手,还能免徭役,就是危险了些。

    刘盈和他们交流狩猎经验,询问他们附近山林情况。

    他又向村人传授了一些好用的狩猎和打鱼工具,比如宋时才出现的刺网。

    若在黄河丰水期,刺网应该能捞到不少大鱼。

    刘盈告别一个村庄,在马车上写写画画,记录下村庄的位置,和他们在乱世中保命的经验。

    尤其是见缝插针耕种收获的经验。

    这些都是萧何要求刘盈带回去的资料。

    乱世中耕种的经验若用在盛世,就算遇到荒年也可以熬过去了吧。

    还能活下去的村民个个凶悍狡诈,和淳朴没有半点关系。

    刘盈白送东西,原本该是被当冤大头欺负。但他带着精兵,路上遇到的劫匪虽在遭遇战后永远不能再说话,也能帮他宣扬战绩。

    一个强大的人做好事,村人就不会得寸进尺。

    他们会表现出自己的感激,会替刘盈扬名,甚至会从牙缝里挤出粮食,来感谢刘盈对他们的帮助。

    还有些家中已无老小的乡勇,在全村人的支持下,拿着村人凑出来的武器马匹,跟随刘盈离开。

    刘盈说要趁机征兵,但没有一次主动征过兵卒。有人跟随,他就收下;若这一处没有人跟随他,他就笑眯眯地挥手离开,神色没有半点遗憾不满。

    有些乡勇,在刘盈离开好几日后,追上了刘盈。刘盈也不担忧对方是否是奸细,统统编入队伍。

    孙策提出异议,刘盈笑着答道:“我相信你我带兵的实力。就这些流匪,即使摸清了我们的情况又如何?摸清了我们的情况,他们反倒是不敢来了。”

    孙策和刘盈打赌。他不信流匪有这个头脑。

    打赌的结果当然是刘盈获胜。

    沿路的黄巾军残余和黑山军只零星试探了刘盈几次,就算遇到刘盈,也会派人来打声招呼,主动绕路离开。

    刘盈的脾气很好,除非匪徒主动袭击他,或者碰巧遇到匪徒袭击城镇,否则他不会主动出手。

    黄巾军势力已经很微弱,不敢与刘盈硬碰。黑山军的头领居然主动拜访刘盈,询问刘盈可否学习刘盈传播的耕种渔猎经验。

    刘盈的小伙伴们惊诧地发现,黑山军名义上是匪徒,实际上已经与许多城镇“狼狈为奸”,仿佛割据军阀。

    他们不仅干着乡勇的活,甚至劝课农桑,包揽诉讼。虽然他们会劫掠路人,但大部分军粮都来自自己的屯田。

    这一点,倒像是张角还活着的时候,黄巾军最初的模样。

    刘盈进入黑山军的地盘后,几乎没撞见黑山军主力,便是沿路村人通知黑山军避开的缘故。

    “好啊,你们想学什么?”刘盈十分慷慨地分享了自己教授给沿路村庄的一切,“你们好好干啊,能不劫掠就别劫掠。干得好了,等袁绍和曹操他们打完,或许就来招揽你们,避免一场大战了。”

    黑山军头领问道:“将军为何不招揽我们?”

    刘盈答道:“我倒是想,但你们大多是当地人吧?乡土难离,你们想护一方乡亲安稳。我能招揽你们其中几人,但招揽不了整个黑山军。”

    黑山军头领又问道:“将军可以留在这里。”

    正低头擦拭武器,不想和匪徒说话的孙策猛地抬头。

    刘盈叹了口气,道:“抱歉,以我目前的力量,留在这里也待不住。我先回益州,待种个几年田,再来收拾河山。”

    黑山军头领向刘盈拱手抱拳,不再多言。

    他带走了刘盈给的图纸,留下了不少粮草。

    他还向刘盈承诺,刘盈还在赵地时,黑山军不会攻打赵地豪族的坞堡,以免刘盈为难。

    黑山军头领走后,孙策瞪大眼睛:“为难?我们为难什么?”

    刘盈道:“他认为我会为难。”

    孙策默默地看了刘盈一眼。

    刘盈嫌弃地瞥了孙策一眼:“想说什么就说,别扭扭捏捏,像被我始乱终弃的小媳妇。别坏我名声,你的脸再好看,我也对我妻子一心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刘盈刘邦萧谨吕雉》 200-210(第4/29页)

    一意,看不上你。”

    孙策差点被刘盈的戏言给恶心吐了。

    他气得要用长矛戳刘盈一个窟窿。刘盈轻松避开。

    孙策骂道:“你这张嘴,怎么能活到现在?”

    刘盈歪头:“因为我很强?”

    孙策:“……”打死这只张盈算了,他不需要这样的朋友!

    闹了一番后,孙策自在不少。

    他开玩笑道:“真的?你妻子那么好,回益州介绍给兄弟看看?我倒是要看看,何等的奇女子,能收得了你的心。”

    刘盈道:“介绍不了。早死了,死透了。我儿子都死了。”全都死了好几百年了。

    孙策表情僵住。

    他本应该说“节哀”,但刘盈那满不在乎的表情,“节哀”二字实在是说不出口。

    孙策郁闷道:“你开玩笑吧?”

    刘盈见孙策果然郁闷,乐呵呵道:“没骗你。具体什么原因,以后可能告诉你,也可能永远无法告诉你。如果你跪下叫我一声大王,我立刻和盘托出。”

    孙策只当刘盈又开玩笑,没放在心上。

    他懒得理睬刘盈的玩笑,刘盈让他有什么说什么,他便把最近心里的疑惑讲了出来。

    孙策道:“张盈,你做这些事有何用?是积攒声望吗?这些声望抵得过你送出去的好处?”

    同行这么久,孙策若看不出刘盈想与袁绍等人比一比的志向,就是眼瞎了。

    如刘盈告知匪贼头目所言,刘盈不可能留在河北关中,也留不住。

    他在此地有了名声又如何?何况这些名声并非是在士族中,士族不会因为刘盈对庶人好,就来投奔刘盈。

    相反,士族可能会认为刘盈自甘下贱,更为轻视刘盈。

    刘盈若想在河北关中士族中宣扬名声,该积极帮坞堡剿匪,而不是勾连匪徒。

    若只从善心出发,刘盈送出了这么多好处,当地村人积攒了更多物资,对当地人而言,也并非是好处。

    村子有了更多的粮食剩余,反而会遭遇更多的劫掠。

    村人不会过得更好,只会养肥将来占领这些地方的人。这岂不是给刘盈出关增加难度?

    孙策相信友人的能力,不会看不到这点。所以刘盈的行为,实在令他费解。

    刘盈笑着反问:“村中无余粮,他们就能活下去了吗?”

    孙策皱眉:“这不是一件事……”

    刘盈摇头打断:“就是一件事,就是活不活得下去的事。余粮多少,都不能让他们避免被劫掠杀戮。你知道曹操为何屠徐州?”

    孙策道:“杀父之仇?”

    刘盈笑出了声:“陶谦杀他的父亲,是一屠徐州后了。曹操屠徐州,一是自己缺粮,二是削弱陶谦。你擅长领兵,该懂得曹操的目的。”

    他笑完后,看向东边:“群雄征战,还未有余力屯田攒粮。这粮哪里来?要么向豪强‘借’,要么向庶民‘要’。豪强有钱粮有人才,群雄需要豪强的支持,自不敢对豪强太过分。他们只能向庶民要,区别只是多寡。”

    “曹操啊,真的是枭雄,在有利于自己的事上特别放得开,没有半点心理负担。袁绍缺粮时率先去捡河蚌,曹操毫不犹豫地挥刀向吃不饱穿不暖的弱者。为何屠城?因为要从贫贱者口中抠出粮食,就只能把他们全杀了。”

    逼豪强拿出粮食,只需要勒索,不会伤及豪强的命,甚至不会伤及豪强的根基;向庶民讨粮,就必须得把人都杀得差不多了,才能从他们见底的瓦缸里,把那点谷糠残余给搜刮走。

    项籍也爱屠城,但项籍屠城和曹操是不一样的。

    项籍屠城只为泄愤,他屠城从不看利益,只看心情,常爱屠自己已经打下的城池,每一次屠城都是在削弱自己。

    曹操屠城很少因为情绪,屠哪座城、屠到何种程度,他都经过了冷酷又精密的利益计算,确保能得到的好处。

    所以曹操才是枭雄,能差一步就走上九五之位。

    也因此,项籍身边的人若能安抚项籍的情绪,还能劝阻项籍不要屠城。曹操身边再亲密的心腹,都不可能劝阻曹操屠城。荀彧就曾劝阻失败。因为曹操在屠城前,就已经把能思考的利益得失都思考过了。

    在乱世中,虽不是人人都如曹操那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