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不太乐观,“请灯泡厂生产显像管,咱们再从灯泡厂采购,也许更行得通。”
几人中只有苗素芬举双手支持叶满枝。
“人家灯泡厂经营得好好的,咋可能轻易就同意转产显像管?到时候咱不得出人出力求着人家帮忙生产啊?定价也是人家说的算!与其那样,还不如将灯泡厂吸纳进来呢!”
叶满枝颔首道:“苗主任说得对,咱们面临的问题是电视机成本太高,必须想办法极致压缩成本。从外厂采购显像管的话,出厂价要在成本价的基础上增加15%至20%的利润。如果咱们有一个自己的显像管车间,不但能省下15%至20%的开销,还能节省人力和运输成本。”
她也考虑过只合作不合并的可能。
但是直觉告诉她,合并才是更有利的。
曙光厂情报科订购了《电子技术》,叶满枝偶尔会从情报科借阅杂志。
那上面曾经介绍过日本电视机制造厂商的情况。
东芝公司、日立公司、日本电器公司,都是既生产电视机又生产显像管的厂商。
这样的厂商在日本电视行业的占比高达67%!
日本的电视机产量已经跃居世界首位了,人家的电视机公司都有自己的显像管工厂,那她给曙光厂也弄个显像管车间过分吗?
不过分呀!
田春山等人也知道有个自己的车间好办事,但是这个兼并的过程,难度着实不低!
叶满枝洒脱地摆手说:“年末正是冲刺赶生产的关键阶段,其他人在厂里跟进生产进度,灯泡厂的事,让康主任跟我一起跑一跑。有什么进展,咱们随时开会讨论。”
几人都点点头,这样也行。
……
滨江灯泡厂的名声不显,叶满枝和康健都对其不甚了解。
去市里开会的时候,也没接触过灯泡厂的领导。
康健跟熟人打听了这个厂,而后对叶满枝说:“情况还是比较乐观的,灯泡厂也是市属企业,两厂合并的话,能避免主管单位之间的扯皮。”
“咱先去灯泡厂看看吧。”
两人带着一位工程师,按照联络簿上的地址,找到滨江灯泡厂。
望着连成一片的平房区,叶满枝不可思议地问:“灯泡厂以前不是一机部主管的企业吗?怎么建在这里了?咱们不会是找错地方了吧?”
康健又确认了一下地址,“没错呀!”
瞄一眼被居民区包围的“滨江灯泡厂”,他心里也有点纳闷。
滨江灯泡厂曾经煊赫一时,刚解放那几年,电灯泡算是技术含量很高的产品,所以滨江灯泡厂归一机部管理。
后来国产钨丝试制成功,灯泡不算技术难度特别高的产品,灯泡厂便被逐级下放,最终落到滨江手里。
按理说,像灯泡厂这样发展了十几年的工厂,厂区应该是很气派的。
没想到他们的厂区居然是窝在居民区里的!
临行前,叶满枝给灯泡厂打过电话,想以交流学习的名义进行参观。
三人在门卫室报上姓名后,很快就迎来了一个四十多岁的黑瘦男人,正是灯泡厂的革委会主任孟平。
孟平将客人请进自己的办公室,笑着说:“叶主任,康主任,你们可是稀客,欢迎欢迎!”
他对曙光厂的突然造访有些摸不着头脑。
灯泡厂是个只有一百多人的工厂,规模其实不算小,但是与曙光厂这样的大厂放在一起,就很不够看了。
他这个厂革委会主任只是副科级干部,平时跟这二位几乎没有交集。
如果是采购灯泡的话,让对方的供销科出面就可以了。
叶满枝笑着道明来意:“孟主任,不瞒你说,我们今天上门是有事相求的。”
“呵呵,大家都是兄弟单位,没什么求不求的。叶主任,有什么事你尽管说。”
“不知你听说没有?”叶满枝笑道,“有一条黑白电视机生产线即将落户曙光厂,我们马上要开展电视机业务了。”
“这么大的喜事,当然听说了!”
叶满枝大致介绍了采购元器件的困境,而后说:“显像管是玻璃质地的真空电子产品,而电灯泡也是要抽真空的,灯泡厂在这方面有一定的技术基础。所以,我就想来问问,灯泡厂是否有可能生产显像管,为我们曙光厂供货?”
孟平诧异道:“让我们生产显像管?那跨度有点大吧?”
“呵呵,南京灯泡厂和上海灯泡厂都能生产显像管,滨江灯泡厂也有十几年的历史了,我相信咱们在技术水平上不差什么!”
孟平闻言并没急着拒绝。
灯泡厂刚建厂那两年,跟现在的钢厂和机械厂差不多,职工能在市里横着走。
可是,后来灯泡厂被上级单位层层下放,待遇早已大不如前。
66年的时候,市里想新建电子管厂,当时的老厂长也想像其他城市的灯泡厂一样,上马高技术项目。
可是,没过多久这个项目就不了了之了,老厂长也被下放去了农场。
这几年厂里的一把手换了好几个,生产也受到了影响。
今年他转正当了厂革委会主任,才让灯泡厂渐渐恢复生产,提高了产量。
但是耽误的这几年,又让他们跟上海、南京的兄弟单位拉开了差距。
要是能借着给曙光厂供货的机会,生产显像管这种高技术器件,说不定能让灯泡厂打个翻身仗!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叶满枝吴峥嵘》 210-220(第9/33页)
孟平没能当场给出准话,还得跟其他厂领导开会商量。
带三人参观了车间后,他便返回办公室召开了班子会议。
听了他的介绍,副主任董建斌一拍桌子,反对道:“绝对不能答应!”
孟平说:“曙光厂可以联系研究所和其他显像管厂,帮咱们进行转产。”
董建斌不信任地摇头:“他们凭啥那么好心?孟主任,你可别忘了江北汽车厂的教训!前几年,江北汽车厂也跟曙光厂一样好心!”
经他提醒,其他人也说:“对,之前的教训还没吃够吗?这次要是应承了,咱可未必还能那么幸运!”
提起江北汽车厂,孟平也有些不确定了。
前几年江北汽车厂想在滨江本地采购汽车大灯,也跑来灯泡厂要求合作。
那时候老厂长没防备,还以为人家是真心想采购车灯的,带着全厂上下忙前忙后研制新产品。
结果人家图穷匕见,根本就不是想采购车灯,而是想把灯泡厂并入汽车厂,专门为他们生产汽车大灯。
江北汽车厂是国营大厂,比灯泡厂的规模大出十倍不止,福利待遇也是数一数二的。
很多基层工人都对汽车厂的大饼动了心,要求把厂子并过去。
而领导层几乎没有一个人愿意与汽车厂合并。
宁做鸡头不当凤尾,在灯泡厂,他们能当厂长副厂长,但是去了汽车厂,他们连个屁都不是。
当时职工闹得很凶,领导层又没有特别合适的理由拒绝,就只能先拖着。
幸好汽车厂突然改了口风,只想要一半的车间工人,另一半工人和领导层还归灯泡厂。
少一半工人会影响灯泡厂的日常生产,老厂长将官司打到市领导跟前,才让灯泡厂免于并入汽车厂。
这回主动送上门的曙光厂,在规模上与汽车厂差不多。
要是也动了兼并他们的心思,那灯泡厂还能如上次那般幸运吗?
几人相互交换个眼神,再没人提转产显像管的话了。
*
无论是合作还是合并,都得是双方自愿的,强扭的瓜不甜,叶满枝不想做强人所难的事。
所以,她这次跟康健去灯泡厂考察,主要还是看看灯泡厂是否有转产意愿。
只要对方愿意转产,那之后再谈合并就会容易许多。
曙光厂的福利待遇在市里能排进前五名,与中央和部委主管的企业相比也不逊色。
背靠大树好乘凉,对那一百多名基层职工来说,曙光厂应该是很有吸引力的。
叶满枝感觉灯泡厂的基础不错,也觉得自家的条件很好。
只等孟平那边的回信了。
然而,她左等右等,一直没接到孟平的电话。
时间进入十二月时,她主动拨了过去,对面是孟平本人接的。
据说厂里还在讨论,毕竟显像管的技术含量很高,难度太大,不是轻易能下决定的。
叶满枝不疑有他,信了。
放下电话后,董建斌略有些担忧地问:“咱们要是迟迟不同意,曙光厂会不会找市领导出面啊?”
双方都是市属国营工厂,将相关企业合并到一起,在前几年是很常见的事。
孟平自信地摇头:“我最近找人打听过,电视机是国家特许赔钱经营的产品,曙光厂生产一台,市财政就得补贴一台。但咱们灯泡厂是盈利的单位,每年能贡献不少利税。市领导不可能把咱们这种赚钱的企业,填进电视机的窟窿里!”
董建斌稍稍放了心,出主意道:“咱们别跟对方撕破脸,毕竟人家还没提合并的话呢,再接到电话的时候,就说咱们要派人去南方考察。等曙光厂的生产线到位以后,有可能已经找到其他货源了,到时候未必还能想到咱们!”
……
叶满枝再给灯泡厂打电话时,听说对方派人去上海考察了。
这个操作是符合常理的,她没怀疑,放下电话就下班回了家。
她这边的工作迟迟没有进展,但她家吴玉琢却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进步。
这学期开学以后,吴玉琢从普通群众,变成了他们班的副班长。
这可把吴班长激动坏了,这几天一直邀请同学们来她家洗衣服。
是的,洗衣服。
叶满枝进门时,院子里围着好几个小学生,洗衣机插着电,呼呼地忙碌着。
她要维持“温柔又漂亮的同学妈妈”形象,笑着与同学们打了招呼,欢迎大家的到来。
然后,对小吴班长说:“有言,你一会儿再忙,先进来帮妈妈干点活。”
吴玉琢亦步亦趋地跟进了家门。
房门刚合上,叶满枝就在她脑门上点了点,“你怎么又把同学弄到家里来洗衣服了?等你爸回来又得收拾你!”
吴峥嵘最近快被家里的洗衣机烦死了,下班都比平时晚了两个小时。
吴玉琢苦恼道:“我当时都答应同学们来咱家参观和使用洗衣机了,不能不守信用啊!”
叶满枝:“……”
她闺女当个副班长,付出的代价也太大了点。
小吴班长从小就是很进步的小朋友,五岁就当了儿童团的会计。
但是上小学以后,正赶上特殊时期,儿童团和少先队组织都停摆了,取而代之的是红小兵。
吴峥嵘不想让闺女跟着红小兵到处乱窜,就没同意她加入组织。
小吴班长在大事上还是很听话的,主要是被爹妈掐住了经济命脉,还指望让爹妈给她买好吃的呢。所以,她听话地没有加入红小兵。
像她这样不向组织靠拢的小学生,自然是当不上班干部的。
上了好几年学,一直是普通群众,被别人管着。
不过,这学期开学以后,入学两年以上的学生自动加入红小兵。
除了一二年级的小豆包,其他人全加入组织了。
吴玉琢被动地进入了组织,同时也拥有了当选班干部的资格。
开学竞选班干部时,她先背了一段主席语录,然后又自由发挥,向同学们介绍了她暑假跟太爷爷一起动手制作的简易版洗衣机,欢迎大家来她家参观和试用洗衣机,解放劳动人民的双手。
他们这个年纪的小学生,都要自己洗衣服,有的同学还得洗家里大人的衣服。
天气转凉以后,每次洗衣服都要把手指头冻得通红。
吴玉琢平时在班里的人缘就不错,再加上“解放劳动人民双手”的口号,很快就以高票当选副班长了。
叶满枝在闺女的嫩脸蛋上捏了一把,“大家来咱家洗衣服,吵得你爸都不想回家了,你赶紧想想办法!”
“我们班一共37人,已经有16人来洗过衣服了,估计再有几天就差不多了。我当初跟大家说好啦,每人只能体验一次,要不然我的零花钱不够交电费的。”吴玉琢挺冤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