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满枝在他胸口点了点,“这就是你过年的新衣裳!”
叶来芽从北京回来以后,三句不离出国,听她又拐弯抹角提起出国的事,吴峥嵘忍不住唇角上扬。
“你笑什么笑?”叶满枝又在他胸前点了点,“趁着我没出国,你也跟我多多交流吧。等我从日本回来以后,咱们全家人中,只有爷爷能跟我有共同语言了!”
吴峥嵘明知故问:“为什么只有你俩有共同语言?”
“因为我俩都出过国呗!”
叶满枝的所有亲属中,唯有吴爷爷是留过洋的。
等她从日本回来,就是全家第二个出过国的人啦!
嘻嘻!
“吴所长,你没出国见过世面吧?以你这个职业,恐怕以后也未必有机会了!哎——”她装模作样地叹口气,土包子开花似的说,“我马上就要超过你,成为咱家最有见识的人了!以后家里有啥大事还是听我的吧!”
“……”吴峥嵘觑着她问,“我去过朝鲜,应该也算是出过国吧?”
叶满枝:“……”
好像是的。
见她不搭腔,吴峥嵘好整以暇道:“以前你没出过国,咱们尚且可以零距离交流,这次你要去日本了,日朝之间相距不远,夫妻交流应该变得更顺畅吧?”
叶满枝:“……”
总感觉这话古里古怪的。
她瞪过去一眼,将面前的衬衫扣子一一解开,不客气地将新衣裳从他身上扒下来。
“我把衬衫改小一点给有言穿,不给你穿了!”
吴峥嵘失笑,裸着上身哄道:“家里的大事一直听你的,这回叶主任要出国见世面了,大事上一定继续听你的。”
叶满枝将衣裳扔回他怀里,“这还差不多。”
他们家其实没什么大事,但是甭管大事小情,话语权都牢牢掌握在她的手里,两位吴姓同志都得听她指挥!
念及此,叶满枝指挥道:“我这一去还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来,你烧热水去。”
她前言不搭后语,但吴峥嵘理解力满分,出去烧好了两个人的洗澡水。
*
叶满枝回厂里以后,并没着急透露自己和潘昆仑即将出国的消息。
听说省革委会要组织理论学习班,她先去省里给曙光厂申请了一个学习名额。
“省里要在两年内逐步开展理论轮训,大家都有机会去学习,第一届学习班为期两个月。”叶满枝看向王造福说,“王主任,咱们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叶满枝吴峥嵘》 220-230(第5/31页)
曙光厂只有这一个名额,我最近的工作有点多,先由你去学习吧。不过,你在学习班提高自己的同时,也别忘了申请军用铁路的使用权呀!”
“好的。”
虽然省革委会组织的学习班跟党校的不能比,但是去学习班能扩展人脉,也是以后升职的资本,王造福清楚这些,当然不会拒绝这样的进修机会。
他以为叶满枝所说的最近有点忙,是忙厂里的业务,毕竟她刚去北京出差半个多月,厂里积压了不少工作。
要是知道叶满枝很快就会出国考察,王造福说什么也不会去那个理论班进修的!
理论轮训班多的是,但叶满枝长期出差的机会却不多。
一把手离开了,曙光厂的工作应该由他这个二把手全面负责,他能趁此机会将一部分工作抓在手里!
而此时的王副主任还被蒙在鼓里,拿到这唯一的学习名额就按时去省里扩展人脉了。
等他去省革委会学习班报到一周后,叶满枝才在厂里公布自己即将随队出国考察的消息。
出国证件是加急办理的,她和潘昆仑拿着四机部开出的证明,跟省委和市委报备了行程去向,又安排好厂里的工作,便按照通知的时间与考察组汇合了。
中日刚刚恢复邦交不久,暂时还没有直飞日本的航班。
考察组要先去港岛,再从港岛搭乘飞机去日本。
没想到这次去日本的行程,居然还能顺道去一趟港岛!
叶满枝顿时在心里欢呼雀跃,恨不得翻个筋斗云。
即使只能逗留短短一天,那也很让她满足了!
回家以后她又有得吹啦!
考察组里总共14人,除了305厂和几个部委的干部,还有电子行业的几位专家。
大多数组员是没有出境经验的,所以,以防影响国家的形象,大家都按照行前培训时的叮嘱,表现得克制有礼。
即便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仍然保持多听多看,没有出现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情况。
叶满枝第一次出境,也是第一次坐飞机。
飞机升空后,她再也克制不住想拍照的欲望了,偷偷从包里拿出了照相机!
“叶主任,我帮你拍呀?”岳松梅主动问。
她俩是队伍里唯二的女同志,自然坐在了一起。
叶满枝连连点头,请她帮自己与舷窗外的景色拍了合照,又小声说:“一会儿咱俩换换座位,我也帮你拍外面的云彩!”
相机和胶卷都是叶满枝自己的,拍完云彩,她又悄悄拍了一张飞机餐的相片。
然后在心里默默感慨,幸好当初跟305厂的李主任争取了这次随行机会。
真的见世面啦!
……
飞机当天下午抵达,由于中方还没有向日本派驻大使,所以考察团只能自己寻找向导。
这次的向导是一位在日本经商的华侨。
“日本现有的电视机制造厂商大概有18家,其中能生产彩电的有13家,你们既然是想采购生产线的,那就先去日立公司、三菱电机公司、松下电器公司这样的大公司看看。”
李主任问:“这些公司的生产线可以出口吗?能让我们实地参观生产车间吗?”
何建业颔首说:“只要肯出钱,什么都能看。”
众人:“……”
这万恶的资本主义。
考察组每日有一个“天天读”活动,所有组员要抽出一刻钟时间,在宾馆里学习语录和老三篇。
翌日上午,做过“天天读”以后,众人便前往日立公司的电视机工厂进行参观了。
日方派出了几个专人陪同考察组一行,前面都是讲技术的,叶满枝没往前凑。
她跟岳松梅走在后面,由日方的一位女职员陪同。
叶满枝问了几个自己比较好奇的问题。
“佐藤女士,你们每条生产线的单班产量能有多少?”
岳松梅是外贸部的日文翻译,转述了她的问话以后,又对叶满枝说:“400至500台。”
叶满枝惊愕道:“你是不是听错了?”
“没有,我问了两遍呢。”
叶满枝赶紧说:“那你再问问,他们每个班次工作多长时间啊?”
是不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作时间太长,压榨职工啦?
不然咋能生产那么多呢?
然而,佐藤却回道:“我们也是每个班次工作8小时。”
叶满枝:“……”
天啊,曙光厂每个班次只能生产37台电视机,
如果佐藤所说是真的,那人家这产量是他们的十倍不止呀!
她心里大受震撼,表面还要强装镇定,云淡风轻。
“佐藤女士,你们每天生产这么多电视机,那日本国内的市场应该早就饱和了吧?”
日本才有多少人呀,每年生产上千万台电视机,肯定全都用于出口了。
“我们的国内市场早就趋于饱和了,尤其是黑白电视机,早在七八年前,按户普及率就能达到80%,所以,现在的大部分电视机都是销往海外市场的。”
“……”
闻言,叶满枝和岳松梅心里简直五味杂陈。
日本是53年开始研制研究电视机的,而华夏第一屏诞生于1958年,只比日本晚了五年。
可是,十五年过去了,国内的黑白电视机还无法实现大规模量产,电视机并没走进普通百姓家里,而人家的内销市场居然已经饱和了!
叶满枝嫉妒地感叹,这万恶的资本主义啊!
她迫不及待地想去看看生产车间了,每个班次咋能生产那么多台电视机呢?
考察组被日方请去了厂房里,一侧是彩电装配生产线,另一侧是测试生产线。
叶满枝见到里面的场景时,忍不住瞳孔一缩。
曙光厂的车间她再熟悉不过了,与其说是半自动的,不如说是半人工的。
而面前这个车间里的生产线,竟然是全自动的!
地面和悬空处都安装着传送带,底盘装配完毕以后,被转到传送带上,传到下一处由工人安装显像管和其他部件,整体井然有序。
由于生产线很长,车间的面积,比曙光厂车间大了两倍有余。
叶满枝悄悄跟岳松梅说:“松梅,你帮我问问她,一台彩电的出厂价是多少。”
“差不多在400美元左右。”佐藤大方告知。
曙光厂常年搞出口贸易,叶满枝对各种外汇的汇率门儿清。
闻言便快速在心里得出808元人民币的结果。
她拧眉想了一阵,又问:“那14寸电子管黑白电视机的出厂价是多少?”
佐藤摇头笑说:“我们公司已经不生产电子管电视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叶满枝吴峥嵘》 220-230(第6/31页)
机了,一台14寸晶体管黑白电视机的出厂价大概是108美元。”
也就是说,14寸电视机的出厂价不到220块人民币。
资本主义的利润都是很高的,人家的成本价也许只有一百七八十块。
而曙光厂的成本价是391块。
她没再询问什么,跟在考察组的队伍后面去其他车间参观了。
第一天是在日立公司的工厂里度过的。
返回宾馆以后,305厂的李主任召集大家开会。
房间里的整体气氛比较低迷。
过大差距让人产生了极大的心理落差,而且技术组的发现,也让众人不知如何是好。
李主任猛吸一口烟说:“彩电的技术要求很高,以咱们国内现有的技术和设备来看,如果只买一条整机装配生产线回去,恐怕解决不了问题,还得弄一条显像管生产线。”
另一个研究员接着说:“咱们国产的荧光粉的质量不行,红粉偏橙色,绿粉偏青,蓝色的饱和度也不够,可能还需要一条荧光粉生产线。”
又有工程师说:“显像管的玻壳也是个问题,估计也得弄一条生产线。”
这还只是生产显像管需要的,其他配件就更不用提了。
叶满枝将自己打听到的情况告诉大家,“我今天问了接待咱们的佐藤女士,日立公司只能卖整机生产线和显像管生产线,其他生产线他们也没有。而这两条生产线的报价预计在7000万美元左右。”
“多,多少?”李主任口中的烟头掉落。
叶满枝:“7000万,美元。”
李主任:“……”
这已经完全超出预期了!
他们原本只准备买一条整装生产线,预算在2000万美元左右。
其他设备由国内自行想办法解决。
他觉得4000万人民币的生产线已经是天价了,来了日本肯定能挑一条最好的。
实地看过之后却发现一条生产线根本不够!
可是,7000万美金也太贵了!
这还只是两条生产线的报价……
叶满枝觉得今天只是第一天,受到一些震撼很正常,大家还得打起精神重整旗鼓。
但她不是考察组的组长,这番提振士气的话不该由她来说。
她轻咳一声提醒道:“李主任,你给大家说两句吧。”
李主任回过神来,说了几句鼓励的话,又笑道:“这才只是第一家公司,咱们有十多个选择呢!看看其他公司的情况再说!”
考察组的行程很紧张,又接连去不同的城市,考察了另三家公司的电视机工厂。
走走停停十多天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