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230-240(第5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  叶满枝笑道:“让市财政拿出这么多钱,给老厂搬迁,那跟扒一层皮差不多。宋局,你觉得之后该怎么办?”

    她在企业的时候与副主任们都相处得不错,所以她想将这种良好关系延续到轻工业局来。

    尽管四个副局长都是有资历有背景的,但是不影响她团结可以团结的力量。

    宋红军就是第一个被她递出橄榄枝的副局长。

    这位与她的经历有些相似。

    在滨江钟表厂,从技术员干到副厂长。后来市里成立滨江照相机厂,他又调到照相机厂担任革委会副主任。

    这次市里成立轻工业局,又把42岁的宋红军调来当了副局长。

    虽说一路都是副职,从来没干过正职,但叶满枝与他谈过几次,觉得宋红军是个实干派。

    因此,这次需要人手帮忙时,她就将宋红军拉了过来。

    宋红军瞅瞅那个红色大叉,笑了笑说:“把第二套方案交上去吧。”

    两套方案的区别只是市财政出资比例的不同。

    他们早知道市领导同意的可能性不大,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还是要试一试的。

    宋红军让人将投资金额改一改,变成第二套方案,又迅速提交给了市革委会。

    市领导这次没有立即拒绝,隔了一个礼拜,才将画叉的方案退回轻工业局。

    次日,叶满枝又交了第三套方案。

    ……

    秘书敲门走进领导办公室,低声汇报道:“叶局那份申请又被市革委驳回了。”

    何必能扶着眼镜“嗯”了一声,问:“这是第几次了?”

    “第三次,局里有些不太好的议论。”

    “我在企业调研的时候,叶局来找过我吗?”

    “奚迎春来问过一次,不过我说您在企业调研,不一定什么时候能回来。”秘书猜测,“叶局是不是想请您去市革委疏通一下啊?”

    毕竟何局在生产指挥部工作多年,应该有些面子。

    何必能没言语,摆摆手让秘书出去了。

    他在机关里干了二十年,在市革委也有七八年了。

    凭他的经验,市领导绝不可能同意这种方案。

    那食品工业小区,听上去挺新鲜的。可是对市领导来说,这就是把工厂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对产能没什么太大影响,换个地方就真能提高产值吗?

    未必吧?

    市里既要出钱,又要协调各区县,还得安抚职工。

    投入这么多,却不一定能有相应的回报,那还折腾什么?

    有那个钱,还不如在郊区投资建新厂呢,没准儿能更快见效!

    何必能将面前的调研表格推到一边,口中哼哼着《沙家浜》的唱词:“想当初~老子的队伍才开张~总共才有十几个人~七八~~~条枪~”

    他背着手在办公室里徘徊一阵,又将那调研表重新拿过来。

    食品工业小区没戏,他没必要跟着掺和。

    拿着材料走出办公室,他对秘书说:“我这几天还要去两家味精厂调研,有事往那边打电话。”

    说完就背着手,疾步离开了办公室。

    ……

    听说何局又去企业调研了,宋红军在心里呵呵,转而去了叶满枝那里。

    他觉得老何这样特没意思。

    轻工业局是新成立的单位,人员也都是新的。

    两三年内,不会有什么人事调整。

    现在正是同志们劲儿往一处使,努力发展轻工业的时候,老何明明在市里有关系,却不愿意出力。

    这是还对没当上局长心存芥蒂呢!

    宋红军进了叶满枝的办公室,问:“第三份方案也被驳回来了,要不咱组织个研讨会,跟市领导、企业和区县负责人一起商量研究一下?”

    叶满枝沉吟一瞬说:“我先去市革委一趟,看看情况再说吧。”

    有些事没必要让太多人掺和进来。

    有些话也不是能在报告里明说的。

    她提前跟彭静云的秘书约了时间,下午就去市革委给领导汇报工作了。

    彭静云将她递来的第四份报告,顺手放到了一边。

    “轻工业局的出发点很好,但现在市里没精力搞这么大规模的搬迁工作。不光是资金的问题,还要考虑职工的意愿……”

    叶满枝说:“彭主任,轻工业局提出这套方案的初衷,是为了解决利华食品厂的问题。市里不出资重建利华厂,300名职工又不能全部妥善安置,所以我们想出的办法就是,由县财政出资,让利华厂在郊区重新建厂……”

    她详细介绍了自己与几个县的交涉结果。

    “利华厂的规模太小,人家县里不愿意为它出资建厂房,所以我们才想多引入几家企业,把居民区里的食品厂搬去郊区。”

    彭静云皱眉说:“为了一家利华厂,要让市里拿出几百万建设食品工业小区,这不是买椟还珠吗?”

    那还不如掏点钱,给利华厂重建厂房呢!

    要是由着叶满枝折腾,市财政的支出只会越来越多。

    她都有点后悔将利华厂的问题交给叶满枝了。

    小问题没解决,又弄出一个更大的麻烦!

    对方明显更在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叶满枝吴峥嵘》 230-240(第9/31页)

    乎钱,所以,叶满枝并没讲行业配套协作的优势,也没讲这次搬迁并不是普通的搬迁。

    她瞄一眼办公室的环境,确认屋里只有她们二人,便胆儿肥地说:“彭主任,目前最紧要的是处理利华厂的问题,市里可以先将这个食品工业小区批下来,把利华厂搬过去。至于那些不着急的企业,可以徐徐图之,在三至五年内完成搬迁。”

    彭静云望着她,隔了好一会儿才理解这话里的深意。

    她这是什么意思?

    先在郊区规划一个食品工业小区,由县财政出资安置利华厂,而其他食品厂就算了?

    叶满枝当然不能让其他食品厂算了,真要是那样干,岂不是把人家县里坑了?

    但旧厂改造拆迁也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年也许只能完成一家工厂的搬迁。

    这样的工作,没有三五年是完不成的。

    叶满枝在报告里狮子大开口做了几百万的预算,其实真正实施起来用不了那么多钱。

    那些工厂的设备是现成的,只需要新建厂房。

    而新建厂房的投资不一定需要财政出钱,工厂在市中心的地皮,可以置换出很多东西。

    不过,这些都有不确定性,不适合出现在提交给市里的报告中。

    这会儿彭静云明显误会了,以为她想用一个食品工业小区的名头,诓骗县里出资安置利华厂。

    叶满枝没解释,就让她那样误会着。

    彭静云皱眉思考许久后,摆摆手说:“你先回去吧,我跟其他同志商量商量。”

    没答应,但也没一口回绝。

    看来还是有回旋余地的。

    *

    食品工业小区的项目还没通过审批,但轻工业局往市里提交三次报告,三次都被打回的消息,渐渐就在各单位传开了。

    有人看笑话,有人瞧热闹,也有人看到了机会。

    安阳县革委会这边,分管工业的副主任徐淼专门打听了项目情况。

    “主任,食品工业小区项目,咱们安阳县其实可以争取一下!”

    董少林说:“项目还没立项,现在去争取为时尚早。”

    他最近也在关注轻工业局搞出的食品工业小区。

    安阳县农业和工业的发展比较均衡,都能排在八个县的前三名。

    但安阳县的工业发展主要依托曙光厂,而曙光厂是市属企业,安阳县就像托儿所阿姨,平时没少操心,却不是孩子亲娘。

    每年总结成绩的时候,人家说市里领导有方,说曙光厂自身努力,却很少将成绩算在安阳县头上。

    依托曙光厂,安阳县发展了几家配套工厂。

    可是,安阳县的领导们对此并不满意,抛开曙光厂,他们就没有能拿得出手的工业成就了。

    徐淼说:“叶满枝那人咱都知道,属王八的,咬住就不松口。这是她上任后的第一个大项目,新官上任三把火总不可能哑火吧?我瞧着这个食品工业小区至少有一半的可能会立项。这种事赶早不赶晚,等到项目正式立项再去争取,那黄花菜都凉了!”

    另一个副主任说:“我看这事有点邪乎,工厂搬迁和工厂新建不同。搬迁进度由人家说了算,要是三五年都不肯搬,那咱这食品工业小区就空置三五年啊?”

    徐淼与董少林交换个眼神,谁都没解释。

    市里那几家企业其实不算啥,来或不来都可以。

    他们看中的不是企业,而是“食品工业小区”这个名号。

    要是立项成功,这就是全省唯一的食品工业区,有一定的政治经济意义。

    滨江是大中型城市,根据中央的要求,要严格控制城市规模。

    未来在滨江市内就不可能新建食品厂了。

    如果市里有新建需要,那么这个“食品工业小区”就是首选。

    董少林提议:“咱们跟叶满枝也算是老交情了,还是跟她联络联络吧。”

    “行,我喊上曙光厂的康健,一起请叶局吃个饭。”

    ……

    叶满枝接到安阳县的电话时并不意外。

    在此之前,她已经接到三通电话啦!

    全市八个县,四个县都跟她表达了争取食品工业小区的意愿。

    叶满枝在电话里说:“董主任,你是我的老领导,我得跟你交个底。这个项目在市革委那里还没立项,即使立项了,在选址时也是有附加条件的。”

    “什么条件,你先说说嘛。”

    “工业小区所在的县,要出资为利华食品厂新建厂房,解决职工的住房问题。”

    “哈哈,盖厂房是小事,曙光厂那边还有空余的家属楼,到时候可以租用那边的。”

    董少林答应得极为爽快。

    用一个厂房换回全省唯一的“食品工业小区”,不亏!

    叶满枝笑说:“那行,我把安阳县记下了,如果成功立项,选址时会着重考察安阳县的!”

    她放下电话,秘书又进来说东阳县的县领导来了。

    叶满枝暗自得意,食品工业小区的吸引力果然非同凡响!

    市里还没审批通过,她这边已经门庭若市了!

    接连好几天接待各县的领导,叶满枝摆了好几天的谱儿。

    等到周末的时候,她还有点意犹未尽,觉得自己这谱儿还没摆够。

    吴玉琢从邮局取回一个包裹,一进门就说:“妈妈,门口岗哨那里有俩人想找你,手里还提着两个麻袋,被执勤战士拦下了。”

    “你没搭腔吧?”

    “没有,我看他们像是来送礼的。”

    “没搭腔就行。”

    叶满枝可以在单位接待县里的同志,但是不想在家收礼。

    那成什么了!

    她招招手说:“这包裹是出租车寄来的吗?我看看里面都有啥。”

    母女俩一起拆开包裹。

    吴玉琢先将最上面的塑料皮笔记本拿出来,熟练地翻开第一页,果然在里面看到了一张车哥的相片。

    “他怎么每次都给你邮寄相片?”叶满枝在相片上弹了一下。

    “臭美呗,”吴玉琢跟着弹了他一个脑瓜嘣,“他就是想说自己长高啦,变瘦啦,好看啦,在信里不好意思说,就送张相片让咱自行体会。”

    “臭小子好看什么呀!照着你三舅差远了,”叶满枝嘟囔道,“你三舅十几岁的时候,比他精神。”

    两人又继续往下翻,除了一些三线当地特产,还有几个瓶瓶罐罐。

    “这是什么?”叶满枝拿起来一瓶观察,“看颜色,别是臭豆腐吧?”

    “不是,”吴玉琢拿着信摇头,“我车哥在信里说,那是我三舅妈送你的面膜,涂脸上能美容养颜。”

    “……”

    叶满枝打开罐子,看了眼那绿油油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