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初来海上适应不了船上的起伏,一群人晕船难受,直接躺在房间里。
只偶尔透过小小的窗户看向外面的大海。
深夜时是把帘子拉上,幽深的海水深夜看起来像是能吞噬人灵魂的深渊。
在海上跟内陆坐船完全是两种体验,曾经感受到长江的湍急的四贝勒也没有想到自己在海上会晕船。
是的,没错,晕船最严重的就是他。
他也不敢吃所谓的晕车药,吃了就昏睡过去,对一切都失去了掌控。
就这样强忍着,终邮轮开进了新加坡的港口。
站在甲板上看着港口耸立的一座座高楼大厦,四贝勒紧掐住了自己掌心,他神色凝滞。
或者说不只是他,这次过来的龙子龙孙早没有了之前的放松,全都心里敲响了警钟。
这样的高楼,往来的人群和电车,还有港口那密密麻麻的船只。
若是四贝勒知道未来,此刻的感受或许就是大清末年皇族前往西方发达国家所看到的场景。
这恰恰就是宝音想要他们看到的。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贵妃吐槽日常(清穿)》 340-350(第3/19页)
对于大清的改革,宝音是带着克制的,因为局限约束太多。
但是在新加坡不需要,这是一块任由她涂抹的画板,二十多年心血将这个地方改头换面,无限接近她心目中的那个未来。
此刻呈现在所有人面前的就是一座魔幻城市,也是被东西方公认为海上明月的城市。
这个城市先进文明,是西方所幻想的城市,这个城市富裕公正,是沿海百姓冒着海难风险也要偷渡过来的城市。
看着那熟悉的中文,听着那陌生的粤语闽语,四贝勒心中的警惕到达了顶峰。
没有人催促他们出发,所有人都不约而同选择在新加坡逗留。
乘坐电梯,站在高达二十多层高的高楼上,四贝勒冷静地看着这一切,似乎将一切都看在眼里,等到回京如实禀报。
同时他心里有个疑惑,这个港口离广州并不算远,两广官员不可能没有听说过,怎么就没有人上报过呢?
这样一个地方存在,肉眼可见对大清具有强大威胁,怎么就没有人提起过?
京城里总是讨论江南的富裕,可是江南跟这里比,又差了些什么。
四贝勒说不出来,其实是工业化带来的威慑,是降维打击。
虽然不明白,心中还是多了危机。
抵达新加坡的第十六日,因旅行证件到期的缘故,他们不得不出发,这次将分散前往不同国家。
或许是因为新加坡提高了他们对南洋国家的期待值,等船只靠岸,感受到咸湿的海风,再看破烂的港口,顿时生出失望情绪。
南洋跟大清的破烂渡口也没有区别,看来新加坡只是例外。
***
皇帝不在京,皇子们也跟着出去了,京城变得安静许多,确切地说是官员变得谨慎了,谁不知道当今皇后是个爱折腾的?
偏偏皇帝带走了太子,留下了皇后,要是将皇后带走,留下太子该多好?
宝音没空搭理下面人的小心思,先敲打敲打京城以及周边的治安问题。
接着开始琢磨起隔壁倭国。
按照历史记载,倭国今年年底富士山火山会喷发,那么派去那边的人得找个理由调回来。
这时间还不能早也不能晚。
早了,丢下的产业和地盘会被人惦记,这是肯定的,说不定再回去已经转几道手了。
要是晚了,为了那点资产将人命赔过去不合适。
看了一下岛国的地图,宝音放下心来,幸好那边开放的港口都处于南面,跟富士山有一段距离,其实富士山就算爆发,对南面影响也不大。
至于火山爆发期间,皇帝想要做什么,她可就不管了。
这样想还是不放心,宝音干脆让人在十月份退到琉球。
虽然在宫里,宝音还是时刻能接到圣驾到的消息。
报纸也会报道帝王行踪,当然是离开那个地方很久之后,窥视帝踪是大罪,离开之后报道帝王爱民如子行为,自然是另一回事。
有时候看着新闻,再看看手里拿到的密折叠,宝音都会陷入怀疑,这报纸上到底是谁觍着脸写出这样不要脸的文字。
看来官媒统一口径不是后世专属,报纸才出来二十多年,朝廷已经玩得炉火纯青。
四月份帝王相关的报道突然从报纸上消失,消失了近一个月时间。
五月份报纸再次登报,皇帝已经从山东跑到了宁波,还搞了阅军。
当然这个阅军阅的是水军,某些嗅觉灵敏的人自然是嗅到了异常。
实际上自收回台湾后,水军已经被搁置,属于不受重视的军属。
后来水军主要工作变成了剿走私船,再之后还接了南洋的私活来赚取军费养兵。
就是南洋海域发生冲突,海军收到商船的孝敬,雄赳赳气昂昂跑去给人找场子。
一来二去开辟了一条财路活得很是滋润。
上面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下面就领会了疯狂开展业务。
谁能想到搁置了二十来年,又阅起了军,这说明什么?
说明用兵的时机又到了。
皇帝这次阅军,脸色其实没看出什么,阅军之后,便将大皇子和十四皇子留下练兵,之后出现在了宁波的船舶学院。
这次是鱼龙白服走过来听了一场,又找来了不少船舶相关的书籍。
还上了宁波港口停靠点邮轮上逛了几回。
之后征调服役沿海船只,这船只还不是小帆船,而是大型船舰。
这东西只有少数势力有,一是江南的一些商行,二是漕运,三是福建船厂。
至于跑到南洋的朝廷是管不了。
除了这些船舰,皇帝还下命令建造大型钢铁舰船。
这等于给淮安船厂降下一颗大雷。
因为淮安船厂在之前是建木头船的,后来年轻人才被抢走,只剩下没有出路的人还守着老手艺老船厂,接一些木头船的活苟延残喘。
这上面突然下令让他们造钢铁船,这简直是要他们的命。
很简单,没有造船的工艺。
这个年代给皇家干活都要记名,船要是出事要查明原因,一旦确定工匠问题,那是跑都没办法跑掉。
淮安船厂造不造得出来,皇帝能不知道吗?
他又不看过程,他只要结果。
他只知道每年都有大笔修缮军船的银子流入船厂,也总有报修的船开往淮安船厂。
从前朝开始,这么多年加起来也不是一个小数目,你现在说你只能造木头船?
看着刑具你再告诉我你办不到?
很显然,皇帝这次是抽出空来修理船厂和水军。
消息上报,宝音也知道了他的目的。
下一步该是练水师了,等了这么多年,他终于准备开启大航海时代了。
第343章
怎么说呢, 就有一种她都开启大航海许久,都全球转了几个来回了,他才不慌不忙出门。
没几日宝音收到了一封信, 用火车带回来的。
看到信后,宝音的神色黯沉下来。
这些年她在各省大批建设学校,每一个学校都预留了一定女孩名额比例。
或许是最近几年没把注意力放在上面, 有不少学校出现了管理上的问题。
比如刚入学是女孩,没两天变成男孩,最开始还装一下, 男孩穿着女孩的衣服, 后来干脆不装了,学校的老师院长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还有的学校以收不到学生为由, 房屋空置, 没多久就被当地人霸占, 这事在当地也不是不存在。
甚至有将学校上学名额卖出去的, 学校教职工也是亲戚, 在学校作威作福的。
才十年时间,才十多年什么妖魔鬼怪都冒出来了。
宝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贵妃吐槽日常(清穿)》 340-350(第4/19页)
音脸都要气红了, 又想起了另一件事, 这些学校可是有餐费补贴, 最开始就奔着学生可以在学校免费吃一餐来吸引生源, 这部分钱谁要是动了, 那就真罪该万死了!
学校那边出事归谁管?
这些资金是放到专门的账户,专款专用,教育部有监督权力。
这次事件遍及多个省,就没有人来给她一个说法吗?
养心殿大门处有一处偏房,今日门口站着不少人, 一直排队到偏房门口。
等人来得差不多了,宝音才出现。
脸上这会儿还带着冷色,看到旁边的人不由跟着发抖。
正常来说官员是不这么怕后妃,可面前这位是皇后,还是个十分有攻击性,对着朝政伸手一点都不带遮遮掩掩的皇后。
偏偏皇帝还惯着她,有时候不方便出面的就以休养借口让皇后出面。
每当皇后出面的时候,朝廷官员就被折磨得欲生欲死。
因为她总有异想天开的想法,还要求下面人给她办到。
早期还有人摩拳擦掌弹劾,皇上是表面虚心接受,没多久弹劾的人被扔到新疆、西藏等边疆去。
有那一两个倒霉例子,众人都明白过来了,说不定皇后所为都有皇上的引导。
要说朝中最同情的是谁,莫过于太子。
本来太子头上压着皇上一座大山就算了,没想还压着皇后,皇后还是继母,哪怕一国太子在继母手下讨生活也不是那么好受。
这回南巡,老主子和少主子都出门去了,只留下了主母,主母突然召见他们,还如此兴师动众,这些多少管点教育的官员整个脸上的表情都是垮下来的。
是的,就没一个开心。
皇后进门后,不一会儿就有太监走出来,假模假样笑道:“众位大人请进。”
官员们进去,倒是不需要行跪拜礼,微微躬身后就有人站出来。
“不知娘娘差遣臣等过来是为何事?”
宝音扫了一眼,看到几个面熟的,这次被喊过来的官员可不只是朝中说得上话的,还有不少来自周边的学台府台道台,就是小卡米拉,平时没机会面圣的。
不算小的屋内都快挤满了,宝音没有急着找茬,而是先询问了朝廷内关于教育的官职,职责划分,以及管辖范围内的权力。
等每个人说了自己的身份和职责后,宝音等旁边登记好,才接过了登记的表格。
“各省地方新式教育的蒙学和中学都归谁管?”
众人面面相觑,有人站出来,“回娘娘,若是县,蒙学无人管,中学归教谕。”
“那么衙门呢?归哪个衙门?”
这话说起来就有些尴尬了,大清的教育现状是有官无衙门。
县级的教谕看着牛逼哄哄跟县太爷平起平坐,实际上一点实权都没有,还是清贫得很。
宝音沉默听完,也明白了好好的学校为什么会成为妖魔鬼怪胡作非为之地,感情是没有人管制。
她记得当年是让教育部门监督,为何没有辖制住,现在情况也了然了。
名义上归教谕管,但也是名义上,有名无权,连打下手的人都没有,光靠着一张嘴两条腿这怎么管?
或许是宝音脸上的表情过于同情,又或是气氛正好,有人开始诉苦,这诉苦就跟有瘾一样,一个接着一个,劲儿上来嘴巴跟没把门一样谁都拦不住。
宝音正对坐着,看到有人挤眉弄眼试图打断,她冷冷眼神扫过去,再带着鼓励眼神看着那将过去憋屈说出来的官员。
得到鼓励,那人说得更加眉飞色舞了。
房间内很安静,只剩下一个人激昂慷慨,或许是周围安静得有些过分,这人突然醒悟过来声音逐渐变小跟着消失。
宝音含笑看对方,“爱卿不愧是国之栋梁,此前竟无人发现此等疏漏之处,为国抡才是大事,岂能只顾头不顾尾?”
“眼下教育衙门形同虚设,未能像户部形成一套完整的办事规则,这样此事就交给爱卿,参考户部等衙门给出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
“从蒙学开始管起,相关私塾需要申报老师信息,同时上报学生档册,档册要记录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民族、父母……”
“父母信息要跟户帖对得上,若是父母一方无户籍信息,需要地方查明,此档案由学生入学开始登记交由县级衙门管理,往后择官需要从地方调取这些档案,档案应该封印好,拆封即作废。”
“蒙学、中学、大学新生都得建档,科考报名无档者便无学籍,无档者禁止科考。”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