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显脚步一顿,叹了一口气,眺望远方,神情怅惘。这些天,他一直看的是他阿耶永徽年间的掌故。
当年高宗登基时,也是权臣掌控朝政,李显想像父亲一样,重振父祖的荣光。
然而,李显的现状比永徽初年更难,除了权臣,还有蛰伏的弟弟和武三思。
“你还是想提拔武三思?”李显转头看向韦淇。
韦淇点点头,笑说:“圣人退位后,宰相权大,将武家的势力打击地几乎一蹶不振,武三思正削尖了脑袋想往你身边钻。”
张柬之为昔日流放遭贬的官员复职,其中有大部分人间接直接关系到武三思,他们复职之后当然是要打压诸武的势力。
李显仍旧是没下定决心,韦淇道:“这些日子,你一直愁眉不展,我想为你分忧。武三思之流就如当年的李义府这个小人,你何必担忧他做大?”
李显摇头说:“他与永徽初年的李义府不同,他是羽翼丰满根深蒂固的李义府。他给朝政给李唐带来的危害比张柬之等人更大。”
韦淇听了默然无语,李显他不仅是皇帝,还是李唐江山的主人。想到这一点,韦淇突然笑了,打量着李显,只看得李显莫名其妙。
“你看我做什么?”李显问。
韦淇揶揄道:“显,你比之前更成熟了。”二十多岁登基的李显想的是个人权势,五十岁重登基的李显还想到了李唐的江山社稷。
这话明显让李显想起了某个一点也美妙的事情,顿时脸色一阵红,一阵白。
二十多岁登基的李显曾说过:“我以天下给韦玄贞,也无不可。”
韦淇脸上的笑意也慢慢凝滞了,她想起了她横遭不测的家人。
李显说:“我要追赠你的父母和弟弟们。”
韦淇苦笑了一下,说:“你的好意我心领了。现在正是艰难的时候,不要为这些虚无缥缈的事情徒生口舌争斗。”
李显坚定道:“我要追赠你的父亲做太师做亲王,现在不行,日后一定给你补上。”太师是大臣之首,亲王是爵位之首。
韦淇笑说:“我知道。逝者已矣,我只有你和孩子们这几个亲人了。”夫妇二人迎着暮春的风,慢慢沿堤岸走着。
武三思没有预料到神龙政变后,武家势力处境如此艰难,几乎动辄得咎,各个夹着尾巴做人,有门路的早投到别人的门下了。
本以为相王会和张柬之等人斗上一斗,没想到他却不战而败了。这让武三思郁闷不已,太平公主与他有隔阂,不好直接上门,再则他是则天皇帝的亲侄,岂能居别人之下?
故而,当他听说上官婉儿又得宠了,立马去巴结上官婉儿,求上官婉儿引荐。他与上官婉儿是多年的老熟人了。
武三思往上官婉儿的府邸送了不少金银财宝,上官婉儿果然答应了他,只是这事不知为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唐]安乐公主》 60-70(第5/12页)
何没有后续了。
这日,他得知上官婉儿回到宫外的宅邸,忙带着厚礼去求见。上官婉儿的府邸是圣人所赐,精巧华美,只是主人不常住,略显清冷。
不过,春日的月季、蔷薇、芍药和牡丹将宅邸妆扮得热闹而又馨香。
武三思穿过繁花似锦的花园才见到了上官婉儿。侍女奉茶退下,屋内,武三思坐在上官婉儿的对面。
寒暄奉承几句之后,武三思迫不及待地问:“陛下那里是什么意思?怎么一点消息也没有?”
上官婉儿慢条斯理地喝着茶,笑说:“梁王殿下,你的耐心哪里去了?”
武三思嘿了一声,说:“上官才人,你就不要打趣我了,我这老骨头可禁不起。”
上官婉儿笑了一声,说:“你千万别这样说,我也当不起。”
武三思道:“皇后是什么意思?陛下又是什么意思?”
上官婉儿笑说:“你怕什么?圣人尚在,安乐公主也在,有这两位保佑着你,你怕什么呢?”
武三思亲自给上官婉儿斟茶,并亲手送上,说:“是,我现在头顶上有两尊菩萨保佑着,可一个幽居别宫,一个远在幽州,都是鞭长莫及。
你不知道张柬之那老匹夫,软硬不吃,不知给我们家带来了多少麻烦?”
上官婉儿摇头没接茶盏,说:“你说这话,我就无法帮你了。”
武三思道:“行行行,你们是为国尽忠的臣子,我是无耻小人,只想着个人得失。”
上官婉儿端起茶盏,抿了一口,笑说:“罢了罢了,我说不过梁王。皇后问你,你可有计解如今陛下危局?”
武三思狐疑地看了眼上官婉儿,上官婉儿坦然笑说:“你尽管说,我不会向陛下和皇后隐瞒。”
武三思想了想,斟酌道:“其实这事要办也容易,擒贼先擒王,对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崔玄暐和袁恕己等五人明升暗降,再把我引入朝堂就可以了。”
上官婉儿参预朝政近三十年,依着武三思的话想了想,沉吟道:“倒是个好办法。”
“现在就看咱们陛下的胆识和魄力了。”武三思叹气道。他也想上进,可偏偏有人将他想成了洪水猛兽。
第65章 好友 裹儿依靠她的皇帝父亲
裹儿在幽州都督府办公,被崇训兴高采烈地骑马叫回来,脸上全是不乐意的神情。
“家里来了人,你快回去看看。”崇训如是道。
裹儿想了半日,也想不出什么人来,能让崇训觉得自己会开心。她的父母兄弟姐妹,是皇帝皇后皇子公主,轻易不能动,定不会来幽州。
究竟是谁呢?
裹儿刚进后院,就听见一阵女子们的欢笑声,抬步进去,只见三位正值青春的女子正在与植儿蹴鞠。
皮球滚碌碌滚到裹儿的脚边,她抬头一看,顿时愣住,继而脸上狂喜,与扑过来的女子抱在一起。
“叶儿,怎么是你?还有朵儿姐姐,湘灵妹妹。”裹儿又热情地抱过武朵儿和湘灵。
植儿抱着皮球,抬头好奇地盯着母亲和母亲的友人。
“走,我们进屋说。”裹儿携了三人进屋说话。四人叙完阔别之情后,裹儿好奇问:“你们怎么来这里了?”
万叶涛、武朵儿和湘灵三人你推我我推你,还是武朵儿开口说:“自从圣人去了上阳宫,我们姊妹在宫中无事,又不愿回家,故来投奔你了。不知你欢迎不欢迎?”
裹儿立刻说:“当然欢迎了,你们能来,我喜之不尽,只是公主不能开府,要委屈你们了。你们留下与我做幕僚和家令可好?”
“公主能收留我们再好不过了。”三人笑说。
裹儿又问起神都的事情,万叶涛三人皆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听到阿耶在神都做皇帝举步维艰,裹儿叹息不已,恨不得立刻飞到神都去,只是现在有一件要紧的事情,耽搁不得。
裹儿又治席为三人接风洗尘,安置她们住下。四人在幽州这个偏远之处重遇,亲近之情更胜从前。
晚上,裹儿更是抛了崇训植儿父子二人,与万叶涛、武朵儿和湘灵三人秉烛夜谈。
屋内两张榻拼在一起,四人躺在榻上,烛光如豆,摇摇曳曳。万叶涛的眼睛盯着狭小低矮的屋子,道:“公主住在这里受苦了,住得习惯吗?”
裹儿笑说:“这话你该问朵儿姐姐。”
武朵儿说:“当年,我奉圣人之命去房州迎接陛下。房州寓所殿宇败落,路上住的是驿站,驿站的屋子比这里更破旧低矮。”
湘灵道:“原来公主打小就吃过不少苦。”
裹儿枕着手臂说:“我吃的苦,一点也谈不上。到了幽州后,我见过普通百姓,他们忙碌终年,却吃不饱穿不暖。若说苦,我怎么能和他们相比呢?”
万叶涛笑叹:“公主变了很多,我白天差一点没认出来。”
武朵儿点头说:“公主你把幽州治理得很好,圣人都称赞不已。”
裹儿笑说:“你们来了,就更好了。最晚明年初,我要离开幽州回神都。离开之前,我要做一件大事。”
“什么大事?”湘灵好奇问。
裹儿摇摇头说:“一时半刻说不清楚,明日我将宋长史引荐给你们。哎呀,我说这里正缺人,上天正好把你们送给我了。”
武朵儿:“这或许是命运的安排。”
按理,依武曌对她的恩宠,她是要去上阳宫侍奉,以还君王知遇之恩,然而她的内心却促使她,与万叶涛一起来找安乐公主。
四人说了好久,直到四更天才恋恋不舍睡去了。
次日,四人都醒得早,裹儿颇为不好意思,歉意道:“你们远道而来,本来是要好好休息,谁知我一说起来没有边际,扰你们休息了。”
万叶涛等三人皆不在意,盥洗完毕,众人吃了饭。崇训和植儿送她们骑马出家门。
几人走远了,武朵儿笑说:“高阳郡王对你一往情深,难得他还支持你。”
裹儿笑说:“自从来幽州后,他帮助了我很多。”
湘灵忽然想起一事,说:“我们来之前,听说梁王正结交上官才人,想搭上陛下和皇后的线,重新回到权力的中心。”
万叶涛说:“梁王太不知足了,若趁此退隐,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武朵儿接道:“他尝过权力的滋味,且年富力强,又有根基,怎么会想着退?”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裹儿叹了一声。
武朵儿重复了一句,赞道:“说得好,说得透彻啊!”
湘灵笑说:“别说他了,有公主在呢,咱们不用操心。公主,你家的植儿真是玉雪可爱,神都之中恐怕找不出比他更可爱的孩子了。”
裹儿说:“说到这儿,我想求你一件事,想请你做白雪的师父。白雪是植儿的小名。”
“做师父?不行,我不成。”湘灵道:“我才疏学浅,怎么能当小世子的师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唐]安乐公主》 60-70(第6/12页)
父?”
裹儿笑说:“植儿已经四岁了,我想给他启蒙,不过我事情忙,他阿耶的才学……我正要寻一名才华好的师父,正巧你来了。”
湘灵想了下,说:“既然公主信任我,我再推辞就不好了。”
一行来到都督府,裹儿将万叶涛等三人引荐给府中的僚佐官员。
“武朵儿曾是正五品的宫正,万叶涛曾是尚宫局掌记,湘灵曾是圣人身边的女史。朵儿姐姐和叶涛姐姐就不用说了,湘灵是与我同一年擢入圣人身边的女史,才华比我更好。”
“她们各个都熟悉典章制度,朝中掌故,连边疆部族也都有所了解。我带她们过来帮忙。”裹儿给众人介绍道。
宋庆礼等人分别见过,见三人皆气质不凡,眼睛炯炯有神,交谈一二,明白俱是聪慧之人。
见过同僚后,裹儿将宋庆礼叫来,连同武朵儿三人,商议招降两蕃的事情。
经过这些年的经营,契丹和奚有复归大唐之意,只是找不到时机,两蕃又惧突厥威势,不敢面上表露。
“宋长史,契丹和奚的统领该下定决心了。最多明年初,我会离开幽州回神都。他们若再想谈,只怕没有现在这么容易了。你把这话传给李失活和李大辅。”裹儿道。
裹儿依靠她的皇帝父亲,和谈的事情大部分能自己拿主意,不像别的官员,有诸多障碍和考量。
第66章 归附(一) 以示归唐的决心
过了几日,契丹和奚族传来消息说,愿与公主在渔阳县秘密和谈。
宋庆礼听到这个条件,眉头拧起,道:“渔阳临近契丹,若发生意外,为之奈何?”其他人也纷纷劝说,不想让公主涉险。
裹儿想了想,笑道:“渔阳乃是大唐治下,他们敢来,我怎敢不去?”
赵司马说:“我让斥候加紧巡逻,再多派些勇壮跟随公主。”
诸人商议妥当,预定几日后,检校幽州都督安乐公主与契丹大首领李失活和奚族大首领李大辅在渔阳县会谈二族重归大唐。
渔阳县在幽州之北二百余里,裹儿、宋庆礼、武朵儿等领着数十轻骑出发前往渔阳县。
营州之乱后,营州南迁寄治幽州,这渔阳县便是划给营州的治县。裹儿等人在一处宅院住下,以待来宾。
当日晚上,几个胡商打扮的人趁着夜色悄悄进来。
院内隔几步都站着持刀的护卫,几名胡商神色警惕进来,正屋内点着灯,窗户映出自斟自酌的人影。
他们在门口被护卫拦住收了武器,才让进了屋。刚进去,就看见主位上坐着一位高贵雍容而又华美至极的女子,正是安乐公主。
裹儿见他们进来,笑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诸位请坐。”<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