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170-178(第4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一双儿女能够保全。

    她此刻没有立场,直到输赢定了那一刻,她的立场偏向于落败的孩子。

    所有都知道安乐公主想要称帝,但只要没挑破,众人都能当这一切没发生。

    皇帝逐渐减少了接见大臣的次数,而安乐公主慢慢掌控朝堂,将所有反对她的声音清洗出去。

    上一次女子称帝在三十多年前,谶言纷纭,酷吏肆行,而这一次只有紧张的气氛和难以诉诸于口的躁动。

    李重福以强占民田的罪名,贬为郡王,幽禁王府严加看管。其他二位在外的亲王李重茂李重俊也被皇帝派兵严加监管,而诸位公主纷纷闭门谢客。

    风声鹤唳。

    昏暗的屋子里,几人低声说话,皆神情紧绷,仿佛心跳声和呼吸声就在耳边萦绕。

    “安乐公主乃武家妇,她若为帝,这天下不就是姓武了吗?当年我阿耶手握南衙军权,为了大唐江山社稷的稳固,辅佐先帝登位。

    然而现在呢,你们看看朝中就是安乐公主的一言堂,若任由她称帝,我李唐江山倾覆不在,我对不起列祖列宗,对不起阿耶……

    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间,岂可受制于一女子?”李隆基说到气愤处,捶着桌案道。

    众人道:“王爷所言甚是,可是她羽翼已成,为之奈何?再者,陛下年轻,与安乐公主兄妹情深,又岂能愿意?”

    李隆基气得颤抖:“那李裹儿做了什么事,刻薄寡恩,冷血无情,世家无不怨她,只因她势大,才不得不闭上口。

    陛下……唉,他糊涂啊,他丢了江山社稷,怎么对得起列祖列宗,对得起那些在神龙政变中死去的将士?”

    一人叹道:“陛下原是好的,只是被兄妹之情迷住眼睛,可安乐公主一死……陛下那里……”

    李隆基冷声道:“任何人都要为自己的过错负责,我们做的就是像五王那样拨乱反正。”

    众人的兴致一下子高昂起来,纷纷赞同道:“是。”从武周革命到神龙政变,天子不过是数十骑拥立而已。

    ……

    李隆基此刻感谢朝廷没有将他外放,他在神都结识不少人,有的是世家子弟,有的是宗室子弟,有的是宦官小吏,有的是豪侠儿,有的是市井无赖……皆有义气豪情。

    这次政变并不简单,幸好安乐公主为他提前做了一些事,将先帝的三子不仅打发得远远的,还看得牢牢的。

    安乐公主必须即刻死,而在事成之后,陛下也要死。李隆基冥思苦想,可总找不到下手的地方,安乐公主最近上下值都百骑前呼后拥,而公主府的护卫有上千人,实力远超过李隆基。

    陛下更不用说了,高居深宫。他现在虽然不大管事,但一没立皇太妹,二没说过传位于安乐公主,众人也一时不好将矛头对准他。

    但很快好消息传来了,安乐公主并没有一味求稳地做皇太妹,她想要兵变称帝。

    *

    “你为什么要这么做?”重润十分不解,他手里抓着棋子,盯着棋盘道。

    裹儿坐在他对面,手里拈了一颗棋子,随口道:“还不是为了阿兄你?”

    “我?”重润惊得抬起头,无奈笑笑道:“这干我什么事情?”

    裹儿道:“证明你是被迫的,以后祖宗们打你骂你,就全推到我身上,与你无关。”

    重润无奈笑了,填了一颗白棋,道:“落子无悔。”

    裹儿想了想道:“我要以最小的代价翦除腐枝败叶。”

    重润提醒道:“小心玩脱了,没了命。”

    裹儿道:“几年前我会这么担忧,但现在不会了。即便我败了,还有完美无缺的你,以后就全交给你了,记得为我报仇。”

    重润手顿了一下,摇头道:“下棋,下棋,落子无悔,落子无悔。”

    “啪”一声,一枚黑棋落下,“落子无悔。”裹儿坚定地重复道。

    二人没有在意输赢,下了几盘,命人收了棋盘。裹儿忽然问:“那个东西,你用着怎么样?”

    重润眼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唐]安乐公主》 170-178(第7/11页)

    睛一亮,竖起大拇指道:“很好,我很喜欢。”

    裹儿笑得灿烂,道:“那就好。我若输了,全靠你了。”

    “你放心,有阿兄在。”重润郑重地承诺道。

    裹儿看向窗外,只见叶子又黄了,感慨道:“时间过得真快啊。”

    重润顺着她的目光看去,跟着感慨道:“是啊,现在是景龙十年了。在我眼中,你昨天还是那个玉雪可爱命令我教你写字的小女娘,今天就是顶天立地的大女子了。”

    裹儿听了,看着重润,唤了一声:“阿兄。”

    “咱们一辈子是兄妹。”重润笑着上前,伸手揩去裹儿脸上的踌躇。

    裹儿笑了一下,道:“九月初一是个好日子。”

    “秋高气爽,确实是个好日子。”重润赞同道。裹儿又说了一会子话,就告辞离去。

    待她走后,重润没有叫人进来,而是坐在一面铜镜前,抚摸着脖颈,即便年过四十,但他丝毫没有显老,权势和优渥的生活培育了他翩然绝世的风姿。

    “真是一颗好头颅。”重润发出了与某个皇帝亲戚相似的赞叹。

    镜中的人是那么熟悉,又是那么陌生,从容得就好像不是他李重润似的。

    相比于出生在流放路上的裹儿和几个不知事的妹妹,那时重润和他的父亲一样惶恐无助。

    被流放时,他已经三岁了,虽记不得事,但他记得被封为太子的激动和喜悦,忘不掉被赶出皇宫的无助和恐慌……

    房州的幽禁岁月,少年的重润眼睁睁看着父亲被吓得要投缳自尽,岂能不害怕?隐太子和齐王的男嗣被屠戮一空。

    “阿兄,教我写字。”

    “阿兄,教我骑马。”

    “阿兄,给我改文章。”

    “阿兄,阿耶又来了……真是拿他没办法,我说过多少次了,咱们一家会大富大贵平安终老的……算了,算了,我去劝劝他。”

    ……

    在那段黯淡无光的岁月,妹妹是唯一的亮色,以一种笃定却又自然的姿态告诉他,没事的,一切都会没事的,如春风般抚慰那颗惶恐不安的心。

    重润那时就想,如果他有能力了,妹妹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什么也不用顾忌。

    可是后来啊,他没有帮上妹妹,却先被妹妹救了一条命。

    重润伸手拂上镜中的自己,却留下一道道指印,镜中人越发模糊起来。

    他坐着出神半响,才叫人进来,命他们把镜子擦干净,自己则去处理公务了。

    第176章 谋反 你为什么兜了这么大圈子杀李隆基……

    “来了,来了!”

    洛水上,一条小船靠近画舫,搭了板子,船上的小贩挎着一篮秋梨进了画舫。

    画舫外间垂着纱幔,窈窕的女子正在舞柘枝,琵琶伴着优美的歌喉如绮霞落在碧波荡漾的洛水上。

    小贩穿过舞女歌姬,进了内室,只见密不透风的室内坐着几人。一见他进来,忙问:“有消息了吗?”

    小贩未及放下篮子,气喘吁吁道:“有新消息。”

    “快说快说。”众人催道。

    正中坐着的人就是李隆基,他道:“不要催,让毛仲放下篮子,喝杯茶慢慢说。”

    小贩正是李隆基信任的仆从王毛仲,他向来与北衙军的一些军官相交莫逆。

    王毛仲放下篮子,凑近道:“万骑的果毅都尉葛福顺说,八月三十晚上的调动有些不正常,本来该他们当值,但是却换成了武家那小子。”

    李隆基闻言,沉吟良久,道:“八月三十吗?这消息是真的?”

    王毛仲点头道:“不仅葛福顺,连陈玄礼所属的那部万骑也被调开了,与他换岗的是武家外孙裴敏。”

    李隆基低头思考,他的妻兄王守一急道:“一定是八月三十了,安乐公主府的仆从从西市定了数十只羊约定在三十日宰杀。王爷,你还在犹豫什么?”

    李隆基觉得现状十分棘手,安乐公主有党羽吗?有,她的党羽是她的儿子还有几个娘们,除了李继植,其他人根本无关紧要,但是李继植深得皇帝喜爱,常居宫中,最近更是没有出过宫。

    进宫杀李继植,相当于进宫杀陛下,难以上青天。李重润当了几年监国,十年皇帝,积累起了威望,只要他发话,只怕士兵当场倒戈。

    政事堂的相公们虽与安乐公主交好,但并非依附她,而且与睿宗和李隆基极少有交情,唯二交情好且有威望的老臣,宋璟调到广州,张说调往北庭,一个在天南,一个在地北,无济于事。

    杀安乐公主成功性不高,但引发皇帝和太后报复的可能性极大。

    李隆基左右为难,深觉现在不是发动政变的好时候,犹豫道:“要不我们再等等?”

    “等?等什么,等安乐公主称帝?当年则天皇帝称帝时,徐敬业和越王李贞都发生过叛乱,但旋即平定。时不我待,安乐公主要发生叛乱,谋求帝位,焉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李隆基的好友姜皎道。

    李隆基道:“李裹儿到底要做什么?”若他是李裹儿,必定要走正常的路径,先成为皇太妹,然后“劝”李重润退位,自己登上皇位。

    “或许因为她和陛下都未下定决心吧。”高力士猜测了一句。

    李隆基看向他,高力士道:“安乐公主只比陛下小了三岁,他们都不年轻了,再过两年,群臣必将请陛下册立储君,那时又是异常纷争,不如现在快刀斩乱麻。”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王毛仲道:“以后不会有这样的机会了。”

    时间拉得越长对安乐公主越有利,但对李隆基却利大于弊,朝廷一直将万骑飞骑的将士外放,指不定明天就轮到葛福顺和陈玄礼了。

    若是葛福顺和陈玄礼一去,好不容易经营来的局面就轰然倒塌。

    “我们该怎么做?”姜皎道。

    李隆基道:“明日晚上把葛福顺和陈玄礼一起叫来,商议要事。”

    王守一脸上一喜,道:“王爷,你下定决心了?”

    李隆基道:“当年太宗皇帝发动玄武门事变时,曾要掷签,掷签以决不疑,现在疑惑已决,咱们就要商议如何行事。”

    “确实如此,王爷果类太宗。”众人纷纷道。

    植儿向来听母亲的,母亲让他如何调动将士,他就如何调动,只是心中难免有疑惑和担忧。

    他站在玄武门上,吹着深秋的风,仰望漫天繁星,不由得想起自己与杨宪临别之前的场景。

    那日植儿才从母亲处回来,得了最近几个月不要回家的指令。杨宪指挥人给他收拾衣物,见植儿进来,挥手打发侍女下去。

    “你知道了,”植儿进来说:“阿娘叫我这几个月不要回家。”

    杨宪点头,说:“殿下是为了你好,如今殿下出入都要带足了侍卫。你看看还差些什么。”

    植儿走过去向榻上看了一眼,颔首道:“你收拾得很妥当。”

    杨宪上前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唐]安乐公主》 170-178(第8/11页)

    搬着植儿的脖颈,靠在他胸膛上,说:“我心里不踏实,你千万保重。”

    杨宪不知皇帝的态度,平日只听说皇帝与安乐公主兄妹情深,又将夫婿和小姑视为己出,但是涉及到皇权呢?

    她不知道这份情是真是假,这份情能不能压过皇权,故而心中对继植十分担忧。万一陛下反悔,继植就是羊入虎口。

    植儿拍了拍她的后背,安慰道:“你在家中多加留意。”他顿了顿,又道:“你选了我,后悔吗?”

    杨宪嗤地一声笑了,“不后悔,我知道你们要做什么,全天下的人也知道你们要做什么。”

    植儿无奈笑笑,道:“原来如此,难为你了。”

    杨宪道:“万事有殿下在呢,你要千万小心。”

    从那日起,植儿就来到宫中,只是面对舅舅时,心虚和愧疚交织,不敢直面舅舅的目光。

    时间越来越临近,植儿感到周围弥漫着一股肃杀之气,几位同僚好友盯着他的目光闪烁着躁动,则天皇帝都能当皇帝了,安乐公主为什么不能当皇帝?

    安乐公主当了皇帝,李继植就是皇太子,而他们就拥有了从龙之功,将来出将入相,大展宏图,名留青史。

    目光交错间,众人的想法不言自明,对此植儿只是绷着脸,心里却道:“且不说成与不成,即便成了,还有个更得母亲真传的妹妹呢。”

 &nb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