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50-60(第4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入口清香。”商老板搓着手,看向赵淮徽的眼睛仿佛在发光,“敢问巡抚大人莅临寒舍,所为何事?有什么地方是需要草民帮忙的尽管说,草民必然鼎力相助。”

    周稚宁轻微咳嗽了一声,赵淮徽就道:“辽东县受异族侵害,受损严重。本官此次前来,是希望商老板能够慷慨解囊,捐十万两银子给辽东县,赈济百姓。”

    “多少?!”商老板的笑容一下子僵在了脸上。

    虽说十万两银子对他来说不算什么,但为了辽东县那群人,莫名其妙捐十万出来,他心疼啊。

    “巡抚大人莫不是在说笑,这不是荒年,也没有灾祸,捐这么多银子做什么?”商老板讪笑,“更何况我府上的银子都投进商会里去了,草民虽然身为商会会长,却也不能做全体人的主啊。大家若是不乐意,就是草民愿意捐也没用。”

    这言下之意就是推脱着不愿意捐款了。

    周稚宁笑道:“ 本官听说过商老板的威名,年少时就勇于开拓,带着船只南下。短短几年,就创立了丰隆米行,生意越做越大,可以说是行业翘楚。”

    这一番吹捧下来,即使商老板知道周稚宁是有意为之,面上也露出一丝笑,道:“哎呀,不敢当不敢当,大概是多亏了祖宗保佑吧。”

    “商老板这般厉害,应当被刻碑列传,进入县志才是。”周稚宁笑眯眯的。

    “周大人说笑了,就是草民再厉害,也只是个商人。”商老板面上不由有些遗憾,“商人哪儿有资格列传呢?”

    像商老板这样的商人不缺钱,不缺名,缺的就是一份地位。皇上讲究士农工商,商贾的地位最低,可偏偏又最有钱。为了求人庇佑,商老板不得不捧着满手的银子去求官收下。一大把年纪了,却在外面当孙子。

    就是像周稚宁这样的九品芝麻官,他虽然表面上嗤之以鼻,但心里也还是羡慕的。起码人家是官,有青史留名的机会。哪儿像他们商人,除却眼下的轰轰烈烈以外,百年之后,又有谁会记得?

    周稚宁笑道:“商老板何必妄自菲薄?商老板在外声名赫赫,就是不入县志,也会有文人学子写文赞扬吧?”

    “周大人莫非是在说笑?”商老板疑惑地看向周稚宁,“文人学子最是高傲,最是瞧不上我们这类商贾。若不是家中有困难,怕是都不肯低眉弯腰出来寻份工做。让他们给我写文赞扬,怕是绝不可能。”

    “以前不可能,可现在未必,这不正有一个绝佳的留名机会摆在您的面前吗?”周稚宁笑着眯起眼,“您若是肯捐款救民,那定是一件大功德。文人墨客们还不笔墨丹青,满世界赞扬您的美名?更何况,若您肯捐款,我们巡抚大人愿意第一个为您执笔。”

    “巡、巡抚大人?”商老板忍不住瞪大了眼睛看向赵淮徽。

    官员一般都看不起商贾,更何况还是巡抚这等身份?他能与之攀谈一二就已经了不得了,哪儿还敢奢望请对方执笔?

    可赵淮徽却默默点了点头,看的商老板一阵激动。

    “商老板可知我们巡抚大人是何人?”周稚宁又问,语气非常神秘。

    商老板心中一紧:“是了是了,聊了这么些时候,草民还未曾问过巡抚大人姓名。”随后眼神忐忑地看向赵淮徽,“不知巡抚大人是——?”

    赵淮徽笑道:“本官琅琊赵氏,赵徽。”

    琅琊赵氏和赵徽这两个名头,单拿一个出来都足以砸动所有人,更何况还是二者一同拿出来。

    商老板立即意识到赵徽就是琅琊赵氏的嫡子,是名满天下的才子。有这样的人为自己亲手写传,这不比县志更能流芳千古?!

    “捐!我捐!”商老板急得现在就恨不得把银子掏出来,“我捐多一些,赵大人能否替草民多写两个字?”

    赵淮徽看向周稚宁,周稚宁一口爽快答应:“能!”

    “大人什么时候需要银子?我这就叫人去准备。”商老板喜得直搓手。

    这时,一直等候在旁边不怎么说话的商会中人,都看出赵淮徽和周稚宁关系不一般,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寒门首辅》 50-60(第7/16页)

    周稚宁居然能做的了赵淮徽的主。

    因为几个人全都忍不住凑到周稚宁身边,问:“周大人,我也捐我也捐,能否也让赵大人替我们美言两句?”

    一看这么多人,商老板急了,连忙道:“周大人,我捐十五万两,能不能让我的篇幅占多一点?”

    其余商人也是争相要出更多的价钱。

    周稚宁与赵淮徽相视一笑。

    这下子银钱够了。

    第55章 异族人 少主乌雅连识

    赵淮徽名声在外,有他放出消息,半月之后,就收到了北方大多数学子的响应,愿意和赵淮徽一同写文纂传。另外还有更多的商人闻名前来,愿意献上白银,求得一个名流青史的机会。

    银钱不用愁之后,周稚宁就带着赵淮徽采买了一大堆上好的武器装备,以及用来进行县城基建的砖瓦、泥石、土胚等等。

    虽说周稚宁对百姓们说要从县衙基建起,但将这些材料买回来的第一时间,她还是带着人去了辽东县的城墙。

    辽东县的城墙不高,而且还破败,即使是人平视看去,也能透过城墙上的破洞看见外面的风景。黄灿灿的阳光落在这城墙上,就像是给它涂上了一层蜡油。

    另一边,张班头将劳工们带到城墙边开始给他们分配任务,茗烟拿着账本在算给劳工们的工钱,刘师爷则是和工头确认图纸。

    两人交流片刻后,刘师爷恭敬地走到周稚宁身边,道:“大人,图纸已经发下去了,确保每个工人都有。”

    周稚宁对着图纸看了会儿,点点头示意师爷下去。

    赵淮徽在旁边眯着眼睛看了一会儿。

    “怎么样?是不是从来没见过这种场景,有些愣神了?”周稚宁笑道。

    赵淮徽摇摇头:“确实不曾见过。”

    他自小长于大家族,即使家中父亲昏庸,还有继母作祟,可他作为嫡子,能够呈献到他身边的都是江南的名品,否则也不会养成他一身看不惯赃物的毛病。

    周稚宁撸起自己的袖子,走到一桶泥浆面前,将之提到赵淮徽面前,道:“这是泥浆,等会儿用刮子抹在板砖上,盖在城墙上,用以修补破洞。”

    说完,周稚宁捡起一块儿板砖递给赵淮徽,笑道:“来试试?”

    赵淮徽尚未出声,程普阻拦道:“大人,我家公子有些洁癖,这转头太脏,还是不要试比较好。”

    谁料赵淮徽想了想,倒是当真脱下了身上披风递给程普:“只是一块砖罢了。”随后细致地挽起袖子,走到了周稚宁身边,“要先涂泥浆是吗?”

    周稚宁点头:“赵大人,若这块砖你砌正了,那算是你为辽东县百姓做下的第一件实事。”

    赵淮徽笑了下,然后蹲下来在桶子里和泥浆。他确实是养尊处优惯了的人,做起事来并不顺手。板砖拿在他手上的时候,像是浑身长满了刺,他不得不一会儿将板砖转个反向,一会转个方向。涂泥浆的时候,也是笨手笨脚的。板砖还没沾上,他手上倒已经全都是了。

    周稚宁没见过这样笨拙的赵淮徽,她也蹲下来,靠近赵淮徽,一手替他握住板砖,一手按住泥浆桶,道:“不是像你这样做的,喏,先把泥浆左右手倒两下,你看我做。”

    然后顺理成章地从赵淮徽手里拿走了板砖。

    赵淮徽看见搭在自己手腕上的白皙手掌愣了一愣,随后抬眸看向周稚宁手上动作。

    左右倒手,抹泥,上盖,一气呵成。

    “再试试。”周稚宁又把板砖还给了赵淮徽。

    赵淮徽一手接过,艰难地模仿照做,只是最后砌出来的转头还是歪歪扭扭的,丑极了。

    “民间的手艺是门大学问,不比咱们读的那些经史子集差。”赵淮徽摇头苦笑。

    周稚宁失笑,转眸却看见赵淮徽手背上被蹭了好大一块污泥,就从自己袖子里掏出一张手巾,主动拉过赵淮徽的手替他擦拭。

    一边擦,一边道:“这些也只算民间最简单的手艺了,到时候给城墙重新修补地基一类会更复杂,到时候我再邀赵兄来看看。”

    赵淮徽默默点头,心里却不知为什么有些使不上劲儿。特别是被周稚宁拉住的这只手,好似发起了高热,肌肤温度滚烫的吓人。

    他忍了片刻,最后还是忍不住将手从周稚宁手中抽了出来。

    “赵兄,这块泥还没擦干净。”周稚宁不解地看向赵淮徽。

    “我自己来。”赵淮徽低声道。

    可他却没有擦,只是把手背在身后,紧紧地攥了起来。

    周稚宁以为赵淮徽是怕麻烦自己,就将手巾递给了程普:“这泥要早点擦,不然就干在手上了。”

    程普应下后,周稚宁就带着魏熊去旁边巡查了。

    “公子,您和周大人闹矛盾了?”程普疑惑,“我记得您和程令仪公子在一块儿的时候,也让他替您擦过手啊。”

    赵淮徽沉默了一下,才说:“程令仪和稚宁不太一样。”

    但是到底是哪儿不一样,赵淮徽又说不清楚。

    反看周稚宁那边,似乎对此并无异样,还是在认真负责巡视城墙。

    这时,有一个民工走过来对周稚宁道:“大人,北边有一截城墙不知道怎么回事,出现了很多刀砍斧凿的痕迹,但都不是我们做的,古怪的很。张班头说让咱们先来禀报您一声。”

    周稚宁皱起眉头:“北边的城墙靠近异族,若有刀砍斧凿的痕迹也不稀奇,只是担心是异族那边留下的什么进攻记号。”随后她对魏熊道:“魏壮士,劳烦你陪本官去北边走一趟了。”

    魏熊点点头。

    与此同时,北方草原之上。

    一匹红色烈马如同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从草原上疾驰而来,马背上正坐着一个异族俊眉少年,一双翠绿的眸子藏在深邃的眼眶中,薄薄的嘴唇紧紧地抿成一条直线,豆大的汗水不断地从他额角滴落,又砸在马背上。饶是如此,少年手上的鞭子却一刻也不曾停过,反而越挥越猛烈,以至于马儿吃痛,放开了蹄子狂奔。

    “少主!不要再跑了!跟我们回去!”

    少年的身后紧跟着四五个壮汉,同样骑马狂奔,口中高呼不断。

    “你们背叛了我们乌雅家,杀了我哥哥,现在还想把我也骗回去一起杀掉吗?!”少年高声叱责,胯下的马速度不减反增。

    那四五个壮汉眼见着骗不着人,不由咬紧了牙关。

    其中一人道:“大哥,再让这小子往前跑,就进了汉人的地盘了。”

    “大祭司说了,无论如何都要把乌雅连识这小子带回草原。就是他进了汉人的地盘,我们也要把他揪出来!”大哥冷冷一笑,“更何况,我们与汉族势同水火,要是乌雅连识还算聪明,就不回进去。否则不用我们动手,他就要被汉族人勒死!”

    果然,乌雅连识骑着马往前奔了一段时间后,也认出来前方就是辽东县,是汉族人的地盘。

    “吁!”

    乌雅连识不由得喝停了马,布满汗水的脸上尽是沉重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寒门首辅》 50-60(第8/16页)

    之色。

    这简直是前有狼后有虎。

    壮汉们看出乌雅连识的犹豫,也都喝停了马匹,冷笑着看向乌雅连识。

    “小子,你跟我们回去,好好跟大祭司求求情,说不定大祭司还能放你一条生路。但你要是执意进汉族人的地盘,那就是必死无疑!怎么选,我想你应该很清楚。”

    乌雅连识看看辽东县的方向,又看看壮汉们一脸讥讽的表情,嗤笑一声,道:“我哥哥死在你们手上的时候,连一声求饶都不曾有。我是他的弟弟,更不会为了能够苟活,就像你们低头。”

    随即他调转马头,呵斥一声,直接驾着马匹往辽东县内奔去了。

    “他妈的!”

    壮汉怒骂一声,立马就要上前追,可马上被身边人按住:“大哥,不能再追了,你看那边,辽东县里面有人出来了。”

    壮汉便眯着眼睛朝那人指的方向看去,只见辽东县内烟尘阵阵,应该是一个马队,人数绝对不少于十人,而他们这回就只有四五个人,真打起来,他们并不占优势,更何况乌雅连识还只有他一个人。

    “那就算了,回去如实禀报大祭司吧。”壮汉哼笑,“乌雅连识这小子必死无疑。”

    “大人,刀砍斧凿的痕迹就在这儿。”劳工下马之后给周稚宁指了一处地方。

    周稚宁蹲下来,对着城墙琢磨了一会儿,道:“确实有点不对劲。”

    这墙上的痕迹既不像是风吹雨打淋出来的,也不像他们汉族的文字,但排列组合在一起,又确实有种向他人传递信息的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