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190-200(第1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路易莎纪尧姆三春景》 190-200(第1/22页)

    第191章 穿越中世纪191

    虽然大家都对路易莎这个王后有着种种想法, 但路易莎还是在王后这个位置上越来越稳了。

    这件事本质上来说很简单,这年头几乎没有离婚的事儿,只有丧偶。在这一条件下, 只要没有宫廷阴谋,又或者真的犯了不可饶恕的错误,路易莎的王后位置本来就是无从动摇的。当然了,不动摇不等于不质疑, 一个受到大家衷心服从的王后始终是不同的。

    而王后能否服众,主要看两点, 一个本人的品德、智慧, 另一个就是国王的态度了。前者不必说,王后可不是什么花瓶,很多时候都是要参与到王国事务中的(就算不直接参与,凭借其对国王、王储的特殊影响,也会间接改变国家的运行的)。所以,如果一个王后无德无脑, 那就很麻烦了,除非是她的敌人,不然没人愿意见到这样的王后。

    后者则更加直白,这就是男尊女卑的时代,别说是王室之中了,就是普通家庭,妻子的地位也往往取决于丈夫的态度。如果丈夫尊重、爱护妻子,不要说家庭内部成员了, 就是外面的亲友,肯定也会对妻子更尊重的。

    路易莎并不缺乏纪尧姆的尊重爱护,至于品德和头脑——头脑简直不值得讨论, 有着现代人眼界,又接受了这个时代顶尖教育,还亲身实施过对领地管理的路易莎,在此时绝对是头脑出众、智慧高远的那类人。

    而让一些人意外的是,路易莎在‘品德’一项上也是高分……要知道,路易莎一直以来遭人诟病的地方就是不够贤德。她那种以自我为主,很多时候显得过于咄咄逼人的作风(虽然她自己不觉得那就算‘咄咄逼人’了),对此时不少人是难以接受的。

    但话说回来,这种所谓的‘不够贤德’其实只是个人感觉而已,而真的以一个王后的品行标准去看路易莎的话,她其实一点儿毛病没有——当然,那是到现在为止,等到路易莎更深地参与到瓦松这个国家的治理中的时候,可能就不同了。

    现在的话,路易莎没有参与瓦松政务,最多就是对宫内一些事务有过安排,而这显然是正常情况下,一个王后本就有的权力。

    路易莎做的最无可指摘的一点就是‘守贞’……虽然这听起来很离谱,但没错的,只要做到这一点,她就立于不败之地了!

    后世一些恶臭发言,譬如‘贞洁是女人最好的嫁妆’什么的,在古代确实是颠不破的真理。不仅仅在华夏是这样,在西方也如此——主流观念里有一种说法,就是‘只要一个女人谨守贞洁,那么不管怎样,她都可以抬头挺胸做人’。

    因为主流观念里女人就是各种不行,不仅仅是体力,还有品德什么的,也是被污名化的。到最后,女人自己都会说什么‘我的确一会儿一个主意,一不留神就改变想法了,可有什么办法呢,这就是女人的软弱和善变’,总之,女人就是被认为是善变的、不可理喻的、缺乏意志力的等等。

    所以,当一个女人真的软弱、善变,或者有别的缺点时,反而不能成为彻底否定她这个人的理由。

    男性,或者说主流社会,唯一给她们设下的‘禁区’就只有守贞而已(至少冠冕堂皇地拿到台面上说的,只有如此)。一旦一个女人克服了主流社会赋予她们的污名化标签,诸如‘容易受到诱惑’‘放荡’什么的,守贞这一点做的特别好,其他的就都是小节了。

    路易莎也不是刻意守贞的,只能说她是个正常人,道德和头脑都正常。后世的华夏人,道德方面有底线的话,也不是随随便便就出轨的。而人在古代,路易莎更不可能有这个可能了,她不想给自己麻烦的古代生活加难度!

    而既然有意在这件事上无可指摘,路易莎就不会留下破绽。日常她真是身边时时刻刻都有人,而且是大量的人,让一切都摊开,连怀疑也无从谈起——她也不会回避与男性接触,她的陪嫁骑士、陪嫁侍从,过去怎么差遣的,现在依旧怎么差遣。

    现在,纪尧姆的一些侍从,路易莎有用得上的时候,也不会刻意略过。但她都是坦坦荡荡的,从没有避人,又或者交代不可说之事。

    而除了‘守贞’这一点外,路易莎在慈善上也是做的极好的。

    别说是中世纪了,就算是近现代很长时间里,西方不也提倡女性工作。尤其是富贵人家的女性,也不需要自己做家务什么的,社会对她们的‘事业’要求就成了做慈善。此时甚至有一种说法,说是女性如果是为了做慈善,将丈夫的财产一同捐献,那也是受认可的。

    这可真是不可思议,要知道此时的女性结婚后,就连自己的嫁妆也大多不受自己支配。所谓的家庭共有财产,她们只有名义上的所有权,实际完全是丈夫使用的。她们真的要动用,都得得到丈夫的允许呢!

    可是一旦用于慈善的话,别说是自己的嫁妆了,就连丈夫的资产都可以用了——虽然这也就是外人的说法,丈夫本身肯定是不同意的,实际情况不会那么‘极端’。但既然有这种声音,本身就很说明情况了。

    总之一句话,路易莎勤做慈善、好做慈善,她就是人人称颂的仁慈王后……一个守贞而仁慈的皇后,还能有什么可挑剔的?

    而说到慈善,路易莎最近也在筹集善款做新的慈善项目。

    路易莎对身边的女官、侍女们说:“是的,义卖会,我的打算是,所有参加游园会的人,每人至少准备一件用不上的物品,到时候就在宫里的庭院里摆摊出售。最后如果被人看中,就可以直接卖出,作为这次过冬捐助的善款了。”

    西岱是此时数一数二的大城市,但在这个时代,以此时的城市管理水平、生产力,大城市并不意味着宜居,而是正相反。除了少数富有的人,多数市民都过着困苦的生活。吃饭什么的先不说,取暖燃料缺乏是不争的事实。

    每年西岱的冬天都要冻死不少人呢……

    一般来说,瓦松人习惯冬天烧木柴取暖,不过随着森林资源的不断粗放利用,现在的木柴价格是越来越高了。所以普通人也会烧煤取暖——煤有煤灰,气味也大,如果是品质不好的煤,问题还会更多,但此时的普通人没得选。

    而且一些真正穷苦的人,就连煤也买不起!冬天只能是‘熬’过去的。他们一般是烧能够找到的各种杂物垃圾,再搭配一些最便宜的劣煤,每天只在最需要取暖的一段时间内烧。这样要是运气好,冬天是能熬过去的。可要是运气不好,有人冻出病了,那就是九死一生了。

    至于更穷的,这种条件也达不到,那过冬对他们就是过鬼门关了,全靠身体素质和运气扛而已。

    现在眼看着天冷了,宫里都开始烧壁炉了,当然也得开始考虑宫外穷苦百姓过冬的问题了。这可是纪尧姆继位以来的第一年,而且眼看着是个冷冬,可不能让西岱出现大量冻死人的现象,所以纪尧姆也在和大臣商议如何让商人运送更多燃料进入西岱的事。

    路易莎这边也打辅助,从慈善这个任何人都挑不出错的角度着手,准备收集一些善款,到时候换成燃料,发放给穷人。

    女官、侍女们互相看看,西敏公爵夫人不太确定道:“这样的义卖会我好像也听说过,城里一些中产阶级妇女似乎这样做过,但宫廷里从未有过这种做法……这样合适吗?”

    义卖会在后世很常见,此时虽然不多见,但也已然出现——说实话,首先出现在城市中产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路易莎纪尧姆三春景》 190-200(第2/22页)

    阶级妇女中一点儿也不奇怪,穷人根本没有多余的、用不上的东西,义卖会能卖什么?而贵族呢,一直是奢侈的代名词,做慈善也是财大气粗的做法,才不会说什么利用用不上的旧物筹钱呢!

    只有中产阶级家庭,既能拿得出旧物,且有做慈善的习惯。同时还不像贵族那样,做慈善甚至想不到这个方向。

    “当然可以。”路易莎理所当然地说:“这可是做慈善,有什么不行的?宫里也没有规定,不许这样做——这大概是我们去罗本都别墅过冬前,最后一次大型的宫廷活动了,大家一定会积极参家的。”

    “不需要想太多,节俭可是美德,用旧物去做慈善,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都无可指摘。”路易莎这也算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了,哪怕贵族再如何奢侈浪费,甚至以此作为区分自己与他者地方式,从宗教、传统上来说,节俭依旧是一点儿挑不出错的。

    既节俭,又是为了做慈善,这简直是无敌了……路易莎以这种方式搞一场活动,以她作为王后的身份,大家只有跟随的份儿。说不定之后西岱还会兴起这种做慈善的方式,这就叫‘上行下效’,很多流行都是这样起来的。

    路易莎之后又和大家讨论了一下义卖会的相关细节,差不多的时候,一个侍从走了进来,禀报道:“殿下,按照您的吩咐,工匠已经制作好了打到您要求的煤饼和炉子,现在带着样品来了,您要亲自见见他吗?”

    路易莎点点头:“太好了,我们正在讨论义卖会的事儿,正好也和煤饼有关呢!让他进来吧。”

    义卖会筹集的善款是要用来买燃料的,所以才说和煤饼、炉子有关——筹集善款给西岱的穷苦人买燃料过冬,那肯定是不会买昂贵的木炭的,路易莎的计划是采购大量的煤,然后制作成上辈子小时候用过的那种‘藕煤’,然后分发给穷人。

    藕煤是将煤炭与黄泥、木屑、石灰、木炭粉等原材料混合,再用模具做成多孔的、形似蜂窝莲藕的燃料。相比起纯用煤炭,藕煤不仅成本更加低廉,还有燃烧更充分、燃烧时间更久、更清洁等优势。

    更重要的是,它制作起来不难,古代条件下也很简单,不会因为处在中世纪就增加多少成本——实在是通过聪明设计解决大问题的典范。

    此前普通的煤团成煤球直接用,缺点太多了,效率也相对低。藕煤能做到成本更低的情况下,燃烧时间更长,在此时绝对是个能迅速推广开的发明。这也是路易莎得知西岱有不少煤店,普通市民已经对煤不陌生时有的想法。

    嗯,果然是‘大城市’啊……古代的大城市才是消耗林木资源更厉害的地方,再加上人口众多,燃料需求巨大,这才用动力用煤取代部分木柴——毕竟古代用煤粗糙,煤的缺点太大了,如果不是不得已了,谁又愿意用煤呢?

    华夏古代似乎也都是作为京城的大城市率先大规模使用煤做燃料呢……

    负责试制路易莎要求的煤饼和炉子的匠人是个四十多岁的男人,他一直服务于宫廷,所以倒没有面对宫廷贵妇的不自在。相当自然地问安后,他就在路易莎的询问下,开始介绍起了试制成功的煤饼。

    “殿下请看,这就是按照殿下指示试制成功的煤饼。按照王后殿下的吩咐,用海煤、锯木屑、石灰、黄泥、木炭粉等混合,再用模具压制。经过我和助手的试验,大概是海煤70%,黄泥30%的比例最好。这样火烧得旺、烧的时候够长,煤饼本身还不容易碰烂,是最实用的。”

    煤饼原料里占比最大的就是石炭和黄泥了,其他都属于是‘边角料’,说到比例时根本不用提——匠人说‘海煤’是他的语言习惯,这是为了和木炭相区分开的一种称呼,源自于西岱的煤大多数船运来这一现实。

    路易莎看过去,匠人带来的柳条篮子里就装着他口中试制成功的煤饼,那些煤饼呈规整圆柱形状,中间有十二个孔,确实是按照路易莎说的做的——当然,她不会只看表面就算了,她立刻就让侍女点燃试试看。

    对此侍女有些犹豫,但因为是素娥的吩咐,还是很快照做了。路易莎看出了她犹豫的原因,笑着道:“不必担心,这些煤饼不同于你们见过的海煤,味道并不难闻,也没有太多煤灰飘散,不会弄脏你们的裙子的。”

    制作煤饼的匠人也说道:“殿下说的对极了!小的们已经实验过了,这些殿下吩咐制作的煤饼和海煤完全不一样!海煤气味难闻、煤烟很大,还有飘散开会弄黑脸和衣服的煤灰,只有穷人没办法才用!这些煤饼却将这些问题一一克服了。”

    等到煤饼燃烧起来后,是否烧得久,还有煤灰的问题,暂且是看不出来的。不过确实没有烟,也没有烧煤时最有存在感的臭味了。对此海莲娜很感兴趣,询问道:“这是怎么做到的?”

    她以一个‘化学家’的敏锐嗅觉感觉到了,这应该有炼金术的手段。

    当然,她的感觉是没错的,路易莎解释道:“这是加了石灰的关系。”

    其实原理挺简单的,煤炭燃烧之所以有气味,是因为其中含有二氧化硫,含硫物烧起来大多不会好闻。而石灰,这里指的是熟石灰氢氧化钙,其可以与二氧化硫遇热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这是无味的。

    海莲娜本身就是很高明的化学家,路易莎不需要解释太多,说到这里她就有了种种想法了。虽然不太确定,但方向肯定是对的——事实上,她也不需要路易莎解释详细,她更想有了一个方向之后,自己去实验。

    大家围着烧起来的煤饼啧啧称奇,吉娜好奇地道:“真是太神奇了……您之前似乎说过,这种经过制作的煤饼,是比直接用煤更加便宜的——就是因为加了黄泥的关系吗?一部分煤用泥土代替,这种以次充好的做法竟然不会降低海煤的品质,反而让它烧得更好了?这是什么缘故呢?”

    路易莎给她解释:“你们见过烧陶、烧瓷器吗?那都是用泥土烧的,所以用火烧泥土的话,就是会越少越硬的。在煤饼中掺入黄泥,一方面的确是因为这样可以降低成本,但更多还是因为黄泥越烧会越固结,烟尘自然就飞散不出了……没有煤灰,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