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时候真组一个乐队,日常要学习、排练,很多事也就没时间、没机会去想去做了。
音乐在此时和宗教关系很紧密,所以组乐队不像是组舞团,完全没有道德上的麻烦。路易莎要说组织侍女搞乐队,大家只会说这是一个高雅的活动,不愧是王后殿下什么的。所以路易莎这个提议一出,不出所料的,没有任何人反对,几乎是以最快的速度落地了。
玛蒂尔达则因为路易莎那一句称赞,成为了乐队第一名成员,也是乐队里的第一竖琴手——她也没什么不愿意的,因为她感觉到这是一个可以出风头的好机会。
之前她虽然成为了路易莎的侍女,人都住进了王宫,时不时就有见到纪尧姆的机会。但这种机会往往就是‘擦肩而过’的程度,纪尧姆根本没有把她这个普通侍女记在心里。她想来,她除非是做了王后的心腹侍女,不然什么时候被国王注意到,就完全是看运气了。
就像很多性格积极的人一样,玛蒂尔达不想寄托于运气,她还是想要主动出击的。
而现在,成为王后组织的乐队一员就是一个机会。毕竟想也知道了,王后组织了乐队学习、练习,那肯定是要‘登台表演’的。而这样的场合,就有机会在国王面前尽情表现自己了,让他从众多人中注意到自己。
之前玛蒂尔达还在宫廷表演过舞蹈,当时之所以积极参与,也是同样的思路呢。
就这样,玛蒂尔达一头扎进了路易莎组织的乐队中,不过对于路易莎,组织侍女们搞乐队只能说是日常生活里的小插曲。这件事吩咐下去了,具体的事就有别人去做了。而她自己,这段时间还是主要处理一些布鲁多的事。
现在也是年底了,她手下管理的很多事也该开始做年终总结了——她可不只是瓦松王后,她还是布鲁多的继承人呢!
而在处理布鲁多事务的间隙,她还要管着当下的罗本都宫廷一些事……这和之前在西岱宫廷不同,在西岱宫廷时她无意和安娜王太后直接对上,维持着一个井水不犯河水的状态。宫里的事她基本不管的,依旧是安娜王太后在管。
但在罗本都,那些王后该管的宫廷事务,她现在都要上手了。
这方面纪尧姆也很支持她,直接命令罗本都的总管安德烈男爵道:“宫廷内务这方面,您需要多多听取王后的意见,她的旨意就和我的是一样的。有什么无法做决定的事,也可以请示王后——尤其是当我不在宫里的时候。”
纪尧姆很少管罗本都别墅的事,他也不擅长做这种事。但现在,他已经是国王了,罗本都别墅也会渐渐变成真正的‘行宫’,甚至说不定是‘王宫’。这种情况下,依旧不管它,那就是再相信安德烈男爵这个心腹也不行啊。
纪尧姆将其交给路易莎,既是因为信任路易莎,也是知道她有这个能力,可以代替自己做这事儿。
安德烈男爵是纪尧姆的心腹,很早就跟随纪尧姆了,他很懂得看形势。纪尧姆这样一说,他立刻恭恭敬敬答应了下来,并向路易莎表示了顺服。事实上,路易莎在他这里甚至暂时优先级高过纪尧姆了!
毕竟跟了纪尧姆这么久,安德烈男爵知道,只要他是忠诚的,也没有故意做错事,纪尧姆并不是个难伺候的主人。甚至宫廷里很多事,有什么不够好的地方,纪尧姆都不一定能够感觉到,或者就算感觉到了也不大会在意。
路易莎就不同了,以前没怎么打过交道,还不知道怎么相处。而且就有限的所知,路易莎也不像是个不在意细节的人。
而就在这种双方的陌生人式的客气中,一开始其实很不错。路易莎觉得安德烈男爵有眼色也能干,而安德烈男爵觉得路易莎某种程度上和纪尧姆有点儿像——意思就是同样务实,而且找到她的风格的话,也不难伺候。
的确,路易莎并不是难伺候的人,她会事先划出自己的线,告诉身边的人什么不可以做,还有她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说实话,很多时候宫里的人并不怕贵人们特别挑,最怕的是很多事不说清楚,又或者为了挑剔而挑剔。
而且路易莎有一点好,她没有此时大贵族理所当然的尊卑观念。让其他人做事是一回事,可她从不会糟蹋人。凡是为她工作的下属,不会觉得工作简单,但心态却会好很多……自己有没有被尊重,这当然是有感觉的。
不过,这不代表路易莎就没有要求了。事实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路易莎纪尧姆三春景》 190-200(第7/22页)
上,在路易莎的要求下,最近的安德烈男爵可忙坏了。
路易莎不喜欢宫廷缺乏规矩,这大概是作为一个华夏人的本能了。凡是摊子铺的大一些,就要立一定的规矩去管理——此时的宫廷当然也有自己的规矩,不然就不能运行了。可那样的规矩,在路易莎看来实在是太松了。
别说和华夏古代的宫廷相比了,就是比一些古代大户人家都比不上。
像《红楼梦》里贾府那样,老太太没有坐镇,王夫人和王熙凤这样的当家媳妇也一时无法时,下面不久有些松了?所以探春等小辈管家时,还要晚上巡视什么的。看他们为了这些事立的规矩,就知道门户、规矩还是很严格的。
别看读者觉得荣国府好像上下都挺没规矩的,也看不出来多严格,可那其实是开了上帝视角!真要说的话,其实荣国府面子上是不差的(宁国府另外说)。
之后老太太再出山,一下还拿了一些夜里赌钱的婆子——中世纪宫廷里值班的守卫也会赌钱,而且是光明正大地赌,并没有规矩禁止这些。而只要稍微有点儿常识的人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了,黄赌毒会并列不是没有理由的,其危害性都不单在本身,还在于其会导致其他的犯罪。
例如‘奸近杀,赌近盗’,就是古人对‘黄赌’两项的认知总结(古代没有毒品问题),这其实已经说的很清楚了。
而在深宅大户或者宫廷这样的地方,负责守门的人都沉迷赌钱、不干正事,结果往往就是门户不严。再者,赌钱的人是有弱点的,欠下赌债的人很容易就会被人抓住弱点,从而做出很多坏规矩的事……他们都不见得想到了自己的玩忽职守会造成多大的灾难,以至于让人事后都瞠目结舌。
路易莎立下规矩,宫廷的各项管理都要按照她的规矩来。说实话,一时之间真是怨声载道,多数人都自由自在惯了,谁愿意受这拘束?这就是人性。
只不过抱怨归抱怨,却没人能够不遵守。一方面是路易莎作为王后,她有这样的权力做安排。另一方面,她这样做从道德层面是无可挑剔的!单纯看她指定的规矩,哪一条都是朝着整肃风气、引导良善去的。
古代社会可没人会用‘你站在道德的高地上不冷么’一类的句子,面对路易莎在道德高地上,其他人还真没什么办法——不然的话,他们总不能因为路易莎对宫廷规矩抓的紧一点儿了就搞什么造反的活动吧?
于是就这样,罗本都宫廷一时之间上下严谨、井然有序……虽然这让一些人觉得不自在了,但同样有人更喜欢这样。
人对‘自由享乐’和‘纪律性’是都有追求的,在中世纪这样并不强调自由主义的时代,在有识之士的群体中,没准喜欢后者的还要多一些呢!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大量的神职人员,说实在的,如果不是路易莎一直以来没有表现出对教会的特别崇拜,现在活动在宫廷的某些高级神职人员,都要向罗马写信,请求教皇表彰她了
第194章 穿越中世纪194
不得不承认, 此时的贵族女性中是‘卧虎藏龙’、多才多艺的。或许是因为,她们学习也没什么实际用处,所以在有学习条件下, 反而能相对按照自己的喜好与志向来?反正就路易莎看到的,这时的贵族女性,哪怕是不怎么识字,也往往能够摆弄一两样乐器。
所以她要在侍女中组一个乐队, 这事儿是很顺利的。话说出去,很快就有年轻姑娘, 或者刚刚结婚的女士来报名——她们出身不俗, 人也出众,在这个年纪大多是愿意出风头的。而且就算不为出风头,谁又不想在王后面前露脸呢?
别管是为什么,先被王后记住总是好的……这是不少路易莎做王后了,才到她身边的侍女的想法。
说起来,如今路易莎身边人实在是太多了, 早就不是她在特鲁瓦时那样,凡是来到她身边的,别说是侍女了,就是女仆也一个一个都很熟悉……现在侍女们想要在王后面前争得宠爱,作为在宫廷中立足的资本,这种程度的费心是必然的。
当然,也有人并无这样想法,真的就是喜欢音乐, 但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总之最后路易莎的侍女们组成了一个11人小乐队——说是小型乐队,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按照路易莎的规划, 分成了管乐乐器组、弦乐乐器组和打击乐器组。其中管乐乐器组有笛手两名、小号手一名,弦乐乐器组有小提琴手三名、菲德尔琴一名、琉特琴一名,竖琴一名,打击乐器组就是鼓手一名,定音鼓手一名。
玛蒂尔达在其中正是唯一的那名竖琴手。
另外,其他侍女、女官,甚至并非路易莎侍女、女官的宫廷女性,兴致上来了参与排练与演出,那也未尝不可。
乐队以弦乐为主,而弦乐中小提琴手又独占三席,这也不是路易莎偏心,而是此时的音乐风格和偏好就是这样的。至少在贵族宫廷里,是以弦乐为重的。甚至有一种论调,说是小提琴、竖琴、琉特琴这些弦乐,听的时候得洗耳恭听,以一种庄重的态度欣赏呢!放在华夏,这大概就是‘雅乐’了。
而在弦乐重,小提琴又是毋庸置疑的首位。这种乐器上格外有发言权,也是此时极大掌握音乐话语权的游吟诗人们都说了,小提琴的音色最为纯美自然,听小提琴音乐能够治愈痛苦,得到心灵的宁静。
当然了,现在的‘小提琴’和后世的小提琴其实不是一个东西,只能说它是一类弦乐乐器的统称。甚至不是所有小提琴都是弓子擦弦演奏,还有拨弦的。所以说是有3为小提琴手,实际她们手中的小提琴也不完全一样,可以说是多样性拉满了。
还有,说实话在女士们之中,对弦乐的看重体现的更加明显。如果说男士们还能推崇情感上更加激烈,甚至带有战争气息的小号声、打击乐声,那女士们就一面倒地偏向弦乐了,最多再加上婉转的笛子(此时的笛子都是木笛)。
在为小乐队挑选乐手时,弦乐乐器整个组的竞争都是最激烈的,几乎人人都能上手一两件,甚至更多弦乐乐器。以至于经过挑选出来的乐手,在路易莎听来真的很有水准了,并不比她平常听过的一些吟游诗人演奏差……要知道,人家可是专业的,靠这个吃饭的!
另外笛手也不少人,就是小号手和鼓手、定音鼓手,一开始都没人报名的。还是之后弦乐乐器组选完了,笛手也选好了,其他人见没有选择了,才报名小号手、鼓手和定音鼓手。
说实话,水准都很堪忧,鼓手和定音鼓手完全是业余的。按照她们所说,她们只是在家和家里的兄弟姐妹演奏乐器、享受音乐时客串过鼓手,对此有一定了解。至于小号手则更糟糕,她其实从没吹过小号。
其实所有报名参加小号手选拔的,就没有一个吹过小号的。只不过小号手是乐队中不可少的(至少路易莎这样觉得,其实现在多的是纯弦乐乐队什么的),一定要有,于是下面的人硬着头皮选了一个出来。
至少她有管乐乐器的基础,而且试吹时,她是一下就能吹响的人。帮忙选人的小号手见了,也说她是有天赋的……
所以事情就先这样了,不会的话,之后再学就是了 ——反正不是她,乐队其他人这段时间也要开始上课了。路易莎说是让她们可以练习乐器打发无所事事的时间,那就不能让她们没有组织地瞎练,是给她们准备了老师的。
老师是一位年纪快上七十岁的游吟诗人,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路易莎纪尧姆三春景》 190-200(第8/22页)
此外还有几个民间女艺人做助手,总之不怕会有流言蜚语。吟游诗人和女艺人会帮助乐手们磨练演奏技艺,另外也直接组织她们排练一些曲目……毕竟不是真的音乐学校,本质还是让这些女孩子有事可做,枯燥的基础训练就算了,尽可能直接练曲子吧。
除了一些难度较低的、此时颇为流行的‘基础练习曲’,路易莎还特意把之前自己就弹奏过的《铃儿响叮当》的谱子,交给了负责乐队的吟游诗人。对方是各全能高手,也能编曲(此时艺人的一个特点,特别厉害的、能够成为宫廷红人的,基本是全才),让他将其编曲成乐队版应该不难。
而且这个曲子本身也难度不大,现在开始练习的话,圣诞节前拿出手应该不成问题。到时候圣诞节晚宴也可以让乐队表演一下,算是汇报演出——贵族少女在宫廷节庆上跳舞都没问题,演奏音乐就更不是问题了。这是一个给她们表现自己的机会,而不是将她们贬为艺人的侮辱。
最后交代好了《铃儿响叮当》这首练习曲的事,路易莎就离开了专门给乐队的排练室,转而去了纪尧姆那里。今天他们还有一件事要商量,最近伊莎贝拉公主的婚事完全确定了下来,她已经和卡玛尔联合王国的埃米尔王子是未婚夫妻了。
婚礼定在明年的春夏,毕竟再着急,冬天也不是一个适合结婚的季节。尤其是卡玛尔联合王国在北方,那里格外冷,就更不适合冬天有什么大活动了。
&n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