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的西装走进大堂,修身的设计衬得他宽肩细腰,料子的垂坠感又显得人额外俊朗潇洒,瞬间成为全场焦点。不少家长的眼睛都偷偷斜过来,两个半大孩子一人扯着一只胳膊叫爷爷,更让人摸不着头脑。
他看上去只有三十几岁的样子,手里领着两个孩子,眼光却直直地落在她身上。陈妙茵愕然地瞧着他,他苦笑着用下巴一指:“这是我学生的孩子。”
“哦。”她低头笑了,“好年轻的爷爷。你这身非常好看,要拍照吗?”
“拍吧。我也是难得捯饬一下。”
他带着孩子们拍了几张。陈妙茵发给他,他就发给方维:“很帅气的小伙子,你养的不错。”
方维立刻回了:“谢谢老师,百忙之中抽空管我的家事,感激不尽。”
“偷得浮生半日闲,接受一下高等音乐的熏陶。”
陈妙茵从手包里掏出一张印刷精美的名片递给冯时:“我新找了份工作。请多指教。”
他接过来,眼睛都亮了:“网络市场部经理,很好很好,恭喜你。”
“我……自己是老古董了,手下都是二十出头的年轻人,点子多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人间枝头春意闹》 60-70(第3/13页)
,脑子快。”
他走到角落里,她默默在身后跟着。他捏着那张名片,很珍重地放在口袋里,“万事开头难,熬过去一定行。对了,我听说……”
她很坦然地点头:“我丈夫的判决书下来了,判三缓三,算是不错的,律师争取的很到位。”
“上天有好生之德,再来一次,说不定不一样了。”
她嘴里无声地念了一句:“希望吧。”
郑爱妙走出后台,她穿着演出的晚装,雪肤红唇,美得像个洋娃娃。一帮男生立即冲上前去,争先恐后地要跟她合照。
陈妙茵眉头就皱了起来,又不好说什么。冯时看到这一幕,心里一阵恍惚,又回头看方谨和陈晓菊两个小朋友凑在一块,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两个人眉目流转,有种青涩的动人。
开场的音乐响了,方谨叫道:“冯爷爷,我们走吧。”
小朋友们齐齐坐在前排,陈晓菊坐在方谨和郑祥中间。家长们在后面随便坐了,有平时熟悉的就凑在一块聊天。冯时在角落里坐定,过了一会,陈妙茵走了过来,安静地坐在他身边。
她小声问道:“介意吗?”
“当然不介意。”
陈妙茵伸了伸腿,“没想到过了二十几年,又像当年一样坐同桌了。我越来越不愿意往人堆里挤。好多人名为关心,实为打探,其实心里巴不得我家出事。”
他安慰道:“都过去了,重新开始吧。”
灯光一点点暗了下去。音乐厅变成了一座安静的孤岛。她深吸了一口气。他身上有茉莉花的味道,很清淡,然而固执地缠绕不去。
乐团上场了。郑爱妙站在前排,亭亭玉立的少女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她举起手中的长笛,开始演奏《梁祝》的引子。这是一个故事的开始,音调悠扬而美妙。梁山伯与祝英台,本是同窗的好友,朝夕相处,暗生情愫。
她闭上眼睛,仿佛自己还在十八岁。那年夏天,天空特别蓝,蝉鸣声声,树上缀满了叶子,团成浓绿色的树荫。他们俩在树下坐着,吃着甜丝丝的冰棍,恍然不知人间疾苦,以为人生就像那天一样美好而漫长。偶尔凉风吹过,他身上有茉莉花的味道。
香味渐渐消失了。她猛然睁开了眼睛,音乐已经进入了“十八相送”环节。身边座椅是空的,冯时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离开了。
回去的路上,郑爱妙很高兴,搂着她一直问,“妈,我吹得怎么样。”
陈妙茵轻轻鼓掌,“我女儿是最棒的。”
“我也觉得好,还有什么提高的空间吗?”
“投入一点,真情实感最动人。”
女儿皱着眉头:“其实我不太理解梁山伯和祝英台他们两个折腾什么,最后把两个人都作死了。嫁给马文才多好啊,门当户对还有钱,长得又帅,一往情深。”
她很惊讶,“原来你们新新人类是这样想的。”
“父母反对的婚姻没有好下场的,就拿妈妈你来说,你也不想我以后找个穷男生扶贫吧。”
陈妙茵望着窗外的车水马龙,叹了口气:“也许是吧。”
第63章 赶集
电力供应先恢复,暖气却一直没能正常运转。夜晚冷得厉害,方维盖了两床被子,到了后半夜才睡得安稳些。早上天还没亮,耳边忽然朦胧地传来高俭的声音:“起来,面馆老板说早上有豆腐脑,还有牛肉丸子汤。”
方维揉了揉眼睛,在被子里哼哼两声。
高俭笑道:“天都亮了,俩大侄儿也该去上学了。是吧方谨?”
方维头皮都炸起来,噌的一声坐正,“校服穿好没?老二,你要吃什么?”
他醒过神来,踢了一脚高俭:“年纪大了,越发没有正形。今天都要走了,也不让人睡懒觉,什么人品。”
“你也知道我年纪大了,觉少。”高俭把黑色皮帽子戴上,“要不要去叫九华?”
“你可放过学生吧,好一个为人师表。”
方维简单地洗漱了一下,两个人就往外走。
面馆的早餐很受欢迎,不大的铺子挤满了人。雪一样白皙的豆腐脑撑在保温桶里,老板娘用小勺子一片一片地盛到碗里,香软弹滑,加上翠色的榨菜丝和葱末,“醋,花椒粉,辣椒油自己加啊。”
高俭吃得兴起,一脑门都是汗,又拿着辣椒油瓶子哗哗往碗里倒,忽然瞧见老板站在桌子旁使劲盯着他,手里便放下了。老板赶紧摆手:“你加你加,我不是那个意思。”
“那你是……”
“我听卫生院的人说,你是冯医生的徒弟,是不是?”
高俭点头:“是啊,他是我导师。”
老板开心地笑起来,转身取了几个打包用的塑料饭盒,盛了满满的油炸丸子和香脆的麻花,“送给你的。还有两盒,拜托你能不能拿到北京,给冯院长尝一尝。”
高俭立刻站了起来推让:“不敢当不敢当。给我老师的我就拿着,我本人绝不能收。”
推了两个回合,高俭坚持不收,方维也笑道:“老板您实在太客气了,正好我有个问题请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老板发了呆,方维问道:“你家的辣椒油特别好吃,我想请教一下怎么做的。”
老板很热情:“就是辣椒面加芝麻、花椒,过热油,没有特别的做法,就是得用我们本地的辣椒,外地的可不成。”
方维点点头,愉快地结了账,拿着两个饭盒走了。老板很满足地收拾碗筷,忽然敲了敲脑袋:“不对啊,他不是一直吃清汤的么。”
这一日正赶上桥头镇大集,往卫生院的道路上,挤挤挨挨全是摊子。快过年了,集市上人头攒动,都赶着采买年货。
蔬菜堆成了小山,一掌长的鲫鱼在水池里跳跃,还有肉案子上挂着新鲜的羊腿,老板一边剁肉一边吆喝,不时有人叫道:“买一条,给我搅成馅儿。”。
高俭摇头:“有腥味。”
方维笑道:“天天砍骨头的,还嫌这个腥。”他奋勇地钻了进去,过了好一会,才拎着几个袋子出来,一包红彤彤的辣椒粉,一包黄澄澄的小米,一包印着花卉的年馍馍,还有一包熏肉。
过了生鲜菜品区,就是些小孩子的玩意儿,跃入眼帘的就是花花绿绿的风车和卡通人物的气球,另有摊子上摆着小汽车、小画书和变形金刚。
高俭推一推方维:“给我大侄儿们买点啥。”
方维童心大起,将手机里冯时和俩孩子的合影给他看:“都这么高了,已经瞧不上小玩具了。”
高俭眯着眼睛仔细瞧:“哎哟,平日看不出来,孩子真帅气。冯老师好看,一点猜不出年纪。”
“真的,他这么多年也没怎么保养,总也不见老。”
“可能心态好吧。没见他愁过什么事,也没抱怨过。我可真做不到。”
方维正走到写对联的摊子前面,摊主正在挥毫泼墨。他挑了挑,拿了一副“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的对子,又拿了几副窗花。高俭笑道:“真俗。”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人间枝头春意闹》 60-70(第4/13页)
“就你有文化,你全家都有文化。”
高俭不以为忤,两个人又看见旁边一个卖油炸面食的摊子上挤满了人,金英从里头挤出来,手里拿着两个平底的塑料盒子,是黄米面油糕。她没瞥见他俩,大声叫道:“玉贞,尝尝这个,快点,热乎着才好吃哪。”
方维跟着她的脚步转头去看,发现卢玉贞蹬着三轮车,车兜里已经放了好多东西,有成袋的油酥锅巴,黄色油纸包的点心,还有截成几段的甘蔗。
金英凑到她面前,“又香又甜。”
卢玉贞吃了几口,露出满足的笑容,忽然隔着一条人来人往的马路,瞧见方维站在不远处,笑着看她。她即刻发了呆,顿了顿才招呼道:“高主任,方科长。”
高俭大踏步地走到她们身边,又问金英:“有什么推荐的?”
金英显然很兴奋:“太便宜了,二十块钱买这么一大袋点心,豆沙的。锅巴还不到十块钱,北京超市里那么一小把就好几块,还有……”
她手里伸展着比划,很是有趣。卢玉贞笑道:“方科长,你买了好多东西,沉不沉?放在我车上。”
他笑了笑,就照办了。金英又递了几根甘蔗过来:“都帮忙啃一啃,省的我回去分。”
高俭问道:“九华呢?你瞧见他没有?”
金英指着另一包点心:“刚跟我们一块出来的。以前看不出他这么矫情,买点心还要低糖,一个一个挑软和的。现在不知道跑哪儿去了。”
方维笑眯眯地问卢玉贞:“你买了什么没有?”
她推着车往前走:“买了一副对联,“春回大地万物苏”,占个好意头。”
他在她身边走着,心里涌起默契的喜悦,“挺好的。快过年了,是要买一点年货。”
她低下头去,拿着自己的手机瞧了一眼。
走着走着,他们在旁边一家门脸里瞧见了金九华,高俭进去拍着他的肩膀:“干什么呢。”
金九华正拿着几个玻璃瓶看得专注,“我……想买点汾酒。”
“常老板说一人送我们两瓶青花汾酒,是最好的。”
金九华犹豫了一下,“那个度数有点高了,我想买点低度酒,口感绵软点的。”
高俭笑了:“低于53度那还能叫汾酒么,你最近怎么了,搞养生?不是咱们科室的风格啊。”
他还是拿了两瓶四十度的酒结了账:“就想尝试一下。”
仍是那个奔驰车队送他们去高铁站,常老板亲自过来送行。高俭跟他反复握手,亲切道别,才上了车。
方维跟高俭同乘一辆车。他终于放松下来,深深地呼出一口气。“挺难忘的经历哈。”
“是。这些天忙忙碌碌,总算是没出什么岔子。”
方维打开手机,给方谨发了一条信息:“我晚上就回来了,带着好吃的。”
半晌方谨才回复:“爸,想死你了。”
高俭叹了口气:“忽然觉得有俩这么大的儿子挺好的。”
“那你赶紧整吧,吃点烤生蚝烤韭菜。”
“切,我还用得着这个。”
方维不再理他,在微信里翻着群聊,忽然在小区业主群里发现一条消息,是谢碧陶发的:“求本小区两居室短租,价格在6000-7000元,租期约三个月,装修不限,能做饭即可。个人租户,爱护房子。”
他有点惊讶,指着给高俭看:“谢律师好像要再租一套房子,不知道是干啥用的。”
高俭见了谢碧陶的微信头像,心里乱跳起来,“快过年了,估计是亲戚过来吧。”
方维点了点头,“这价位有点低啊,我们小区的两居室租金怎么也要上八千了,不一定能找着。”
高俭对着那条信息看了一阵,不明所以。过了一阵,发现方维睡着了,他拿出手机给谢碧陶发了条微信:“有空吗?想找你见个面。”
第64章 难题
火车站的地下通道里人流涌动,众人提着大包小包,排着队等出租车。
车少人多,方维看卢玉贞一个人拉着行李箱,就上前笑道:“卢医生,我打车送你回去,顺路。”
她犹豫了一下,正好出租车来了,方维立即不由分说,将她的箱子塞进后备箱,“不多说了,赶紧上车。”
车一路上走走停停,熟悉的北京堵车模式又回来了。他试探着问道:“天也这么晚了,要不要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