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30-40(第5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bsp;   短短两日已是脸色煞白,有气无力。

    康熙急的直上火,嘴里都起了血泡,可南巡走水路是必经之事。

    康熙忧心胤礽的身子,特地放慢了进程,每到一地就命船靠岸,领着胤礽下船歇息。

    胤礽在船上时像一条濒死的鱼,把康熙吓得魂不附体。可一下了船,胤礽就来精神了,一日三餐吃的甚欢, 半点不见疲态。

    康熙简直哭笑不得。

    只要胤礽能吃下饭, 康熙就高兴, 总会趁着下船时让胤礽多吃点好的, 补补在船上亏空的身子。

    就这么拖拖拉拉走了近两个月,终于到了江宁。

    到了江宁, 也下了船,康熙以为宝贝儿子能舒坦些, 怎知却看见宝贝儿子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样。

    胤礽莫名对谒明孝陵有些抵触,并非是他不愿祭拜, 而是他总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当天到了江宁行宫。

    夜里, 胤礽做了一个噩梦。

    梦里, 康熙被一只突如其来的利箭刺穿了胸膛,身前被鲜血染的通红,晕死在他怀里,顿时, 胤礽仿佛浑身的血液都凉透了。

    “阿玛!”

    胤礽猛然惊醒,里衣早已被冷汗浸湿。

    康熙闻声醒来,下意识将胤礽抱在怀里,察觉到胤礽在发抖,身上也出了汗,不免担忧起来。

    “保成怎么了,是不是哪里不舒服?”

    康熙刚要吩咐梁九功去传太医,手掌就被胤礽攥住了。

    “阿玛,儿子做了一个噩梦,梦到……”

    他不敢说梦到康熙遇袭受伤的事,张了张口道:“儿子梦到明日谒明孝陵会有危险,阿玛,您身为一国之君万不可以身涉险,明孝陵……还是不要去了吧?”

    因为这个噩梦,胤礽终于想起,前世有乱臣贼子打着“朱三太子”的名号起义造反,欲要反清复明。

    康熙的几次出巡都遭遇了刺杀,其中最危险的当属第1回 谒明孝陵时。

    也就是明日!

    前世康熙的肩膀被利箭刺伤,并未像胤礽梦里那般严重。

    可,今生许多事已经发生了改变,事关康熙安危,胤礽不敢赌。

    康熙听罢,心中大惊,但更多的是对胤礽的心疼。

    他宽慰道:“朕早已命人在明孝陵附近设好防护,不会有事的,保成无需担忧。”

    “不,阿玛。”胤礽深吸一口气,正色道:“‘朱三太子’之流一直未肃清,此次谒陵势必会引来贼子注意,儿子实在担心……既然此行已然昭告天下,不如就让儿子代天子谒陵,阿玛待在行宫可保无虞。”

    康熙熨帖于胤礽对他的心意,但见儿子煞有其事,也有些哭笑不得。

    康熙颇为无奈道:“胡说些什么,即便真有危险,难道朕就舍得让你一人面对?朕宁愿自己身涉险境,也绝不会让你有事。何况这只是一个梦,梦境岂可当真。”

    “不是的阿玛,您听儿子说……”

    “好了,朕难道还怕那些乱臣贼子不成?他们若敢来,朕定让他们有来无回!”

    *

    一夜未睡好。

    翌日醒来,胤礽有些心不在焉,但今日万万马虎不得。

    胤礽洗漱一番,打起精神,由宫人伺候穿戴吉福。

    康熙看着宝贝儿子,心里有几分犹豫,犹豫着要不要带上胤礽。

    万一胤礽的梦境是预示,他怎能让胤礽因他涉险。

    想了想,康熙道:“朕看你神思倦怠,不如就留在行宫好好歇息。谒陵时朕要行三跪九叩大礼,你这小身板怕是受不住。”

    胤礽知道康熙是在担心他,摇摇头道:“儿臣身为太子,怎可因一点小事就躲懒退缩,岂非叫天下人耻笑?阿玛放心,儿臣受得住,不会给您、给我大清丢脸的。”

    见胤礽坚持,康熙也没强求,把人虚揽在怀里抱了抱。

    “不愧是朕的儿子,今日不论发生何时,朕定护你周全!”

    出发之前,康熙召见了几位大臣,其中包括这次随行来的索额图和明珠,还有江宁督抚等一众官员。

    胤礽先行在銮驾中等候,銮驾外,大阿哥胤褆驾马过来和胤礽说话。

    胤礽掀开帘子:“大阿哥何事?”

    因随侍者众多,胤褆在人前还是很守规矩的,朝胤礽拱手见礼,旋即凑了近些,低声说:

    “方才汗阿玛特地将我叫了去,叮嘱我不要乱跑,舅公也叫我万事小心。太子,你时时跟在汗阿玛身边,定然知道些什么,可否告知于我发生了何事,我也好有个心里准备。”

    胤礽敛眉瞧他一眼,“就算孤知道,可孤凭什么告诉你?”

    胤褆:“……你,不说拉倒!本大爷还不想知道了呢。”

    胤褆以为自己恭恭敬敬的,太子至少会给他个笑脸,没想到还是这么不近人情,不留情面!

    他心中着恼,调转马头就走,却听太子叫他了一声。

    “大阿哥。”

    胤褆扭过头来,硬生生道:“太子叫我何事?”

    胤礽用极低的声音说:“此行怕是会有危险,若真遇险情,还望大哥莫要冲动,保护好自己。”

    胤礽声音虽低,但胤褆常年习武,耳力比一般人好的多,因此一字不落地都听见了。

    胤礽难得如此正色地和他说话,不仅关心他,还叫了他大哥。

    胤褆神色复杂地看着胤礽,心中酸涩不已。

    默了半晌,才听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清穿]孤真的不想当太子》 30-40(第9/16页)

    胤褆道:“太子二弟放心,我一定会保护好自己,若真有危险,也定会护得汗阿玛和你的周全。”

    胤礽闻言挑了挑眉,这倒是和前世一样。

    前世谒陵一行可谓危机四伏,事发之时大阿哥反应迅速,抽刀立在康熙和自己身前半点未退,挡下了无数箭羽。

    回想至此,胤礽心中起了些波澜。

    前世,他与大阿哥正可谓是兄弟间的相爱相杀,若非自己被废,给了大阿哥登基的希望,或许他们兄弟二人也不会走到你死我活的地步。

    “太子?你怎么了?”

    听到大阿哥出声询问,胤礽敛起思绪,自嘲一笑。

    想什么呢?再如何,前世的大阿哥也曾是请康熙“诛杀太子”之人,是他人生中最大的政敌。

    怎可对他心软。

    见大阿哥神色认真地同他保证,胤礽扯了扯嘴角,毒舌道:“呵,真到那时,大阿哥可莫要吓得屁滚尿流给阿玛和孤添乱才好。”

    说罢毫不留情地撂下帘子,隔绝了外面怔愣住的视线。

    性情如此多变,什么人啊!?

    胤褆只觉得莫名其妙,觉得自己失了面子,气鼓鼓低吼道:“本大爷才不会怕。方才的话,太子爷大可不必当真,本大爷不过说说而已,才不会舍身保护你呢!”

    说罢扭头欲走,结果迎面就碰上了姗姗来迟的康熙。

    康熙将刚才的话听了个大概,拧眉不悦地看着胤褆。

    胤褆心惊肉跳,当即跳下马向康熙请罪。

    跟随康熙而来的索额图觑着康熙的神色暗笑不已,明珠却是白了脸,慌忙跪地给大阿哥求饶。

    胤礽在銮驾里面听见动静,摇头叹息一声,自顾自地说:“大哥啊大哥,莫怪孤故意气你,实在是你点子够背的,回回斗嘴都能碰见汗阿玛。”

    不宜再耽搁时间,康熙不好在人前训斥胤褆,冷哼一声,把人押进了自己的銮驾。

    胤礽就这么的,坐在康熙身边和胤褆大眼瞪小眼。

    康熙沉默半晌,忽然道:“大阿哥口无遮拦,不敬太子,还不向太子请罪?”

    胤褆心里委屈极了,只要是和太子相关的事,汗阿玛从来不问缘由便会无条件地站在太子那方,帮着太子。

    偏心至极,让人心寒。

    越想越憋屈,若非不想在胤礽面前丢脸,让他看笑话,胤褆只怕要哭了。

    胤礽好整以暇地看着跪在地上的人,见他憋的脸都红了,方才大发慈悲道:“阿玛,还是算了吧,大哥不过和儿子玩笑几句,当不得真的。”

    一听胤礽如此说,胤褆的倔强劲儿又上来了,心道:谁要你求情啊!

    接着向胤礽叩头请罪。

    胤礽撇撇嘴,不领情拉倒,反正受罪的人不是孤。

    念及大阿哥的认错态度还不错,胤礽也求了情,康熙便吩咐胤褆起身,将人留在了銮驾内。

    胤褆几乎沉默了一路,看着那父子俩亲亲热热地说话,自己就好似一个外人,真真是浑身上下都透着不自在。

    还不如被赶下去骑马了,他心想。

    *

    不久,梁九功在銮驾外禀报:“皇上,明孝陵到了。”

    胤礽顿时紧张起来,康熙安抚地攥了攥胤礽的手,低声说“别怕。”

    胤礽面容沉沉,拉着康熙的手不肯放。

    康熙笑着将人扯进怀里,逗弄道:“太子爷既然如此舍不得松开朕的手,那不如朕抱你出去,正好让明太祖瞧瞧咱们父子的感情,也让天下万民看看朕待你之心,无人可及。”

    胤礽无奈叹道:“都什么时候了,阿玛还有心思说笑。”

    康熙挑眉:“朕没说笑,若你肯,朕一定抱你出去。”

    说罢就要把人打横抱起,吓得胤礽连忙推拒:“阿玛您别,如此郑重谒陵,您抱着儿臣出去像什么样子啊,世人定会笑话阿玛,笑话儿子的。”

    大阿哥在旁看着,搓了搓自己的胳膊。

    嘶,好家伙,他鸡皮疙瘩都快起来了。

    不过见胤礽如此在意,大阿哥也不免警醒起来。他将帘子掀开一条缝隙仔细观察外面的情形。

    怎知,入眼只见黑压压一片,足有上万百姓跪在两旁,看到銮驾停了下来,齐声高呼皇上万岁。

    说笑一番,胤礽的脸色好些了,康熙便不再耽搁,重新整了整衣冠,领着胤礽出了銮驾。

    一出来,明孝陵那庄严肃穆之感便扑面而来。

    康熙缓步走上几阶台阶,神色威严地扫视一圈,与混在人群中的曹寅对视一眼。

    曹寅不敢有大动作,微微点头示意,康熙放下心来,带着胤礽行至地宫前。

    康熙一言九鼎,说行三跪九叩大礼,便真的如此做了,众文武百官跟随康熙身后,皆叩首行礼。

    康熙此举,引来数万百姓围观。

    “上由甬道旁行,谕扈从诸臣皆于门外下马。上行三跪九叩头礼,诣宝城前行三献礼;出,复由甬道旁行。赏赉守陵内监及陵户人等有差。谕禁樵采,令督抚地方官严加巡察。”①

    百姓心中无不惊讶,康熙皇帝对明太祖陵墓行如此大礼,无比虔诚,真可谓前无古人。

    这是前所未有之事啊。

    康熙行礼完毕,高声道:“大清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敬拜明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明太祖扫荡群雄,创造“洪武盛世”,朕钦佩久已,今特携皇太子谒明孝陵,以表朕励精图治,造福天下,开创大清盛世之决心!”

    此话一出,人群传来低低啜泣之声。

    史书有载:“父老从者数万人,皆感泣”。

    如此隆重的祭拜,不仅让汉人深感震惊,且感动非常,更有人以“千古盛德之举,在昔帝王未有行者”来赞誉康熙。

    赞誉之声不绝于耳,那是汉族学者、士绅、百姓,亲眼目睹了康熙皇帝敬重前明之心,心中感慨泣然。

    胤礽早知会如此,并未有多欢喜,而是一门心思都放在了黑压压的人群里。

    前世便是康熙刚祭拜完不久,就有人打着“朱三太子”的名义高呼反清复明的口号,接着有无数箭羽从四面八方飞射而来,让人防不胜防。

    胤礽紧盯着人群,哪里有动静就霎时神经紧绷。突然,他察觉到不远处的人群中有一阵骚动,他连忙舍身挡在康熙身前。

    大阿哥胤褆见胤礽有了动作,也快速抽刀上前,将康熙和胤礽护在了身后。

    康熙拉住胤礽,将人扯到自己身后,低声道:“保成不要怕,朕早有安排。”

    预想中的高呼声和箭雨并没有出现,只见穿着一身布衣的曹寅带着一众侍卫制服了不少形迹可疑之人。

    胤礽抬头去看康熙,康熙朝他挑了挑眉,那意思似乎是在说:无人能逃出朕的手掌心。

    可胤礽心中的不安并未因此平息,反而愈演愈烈。

    他道:“贼人人数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