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50-60(第1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清穿之我爹是雍正》 50-60(第1/16页)

    第51章 酒精与混凝土 苏文上朝堂,璟瑄成钦差……

    风声雨声, 声声入耳,昔日的读书人也开始关心起天下大事。

    璟瑄看着这些老臣:曾经的雄心壮志,今尚在否?

    众人都注视着璟瑄, 她硬着头皮、绞尽脑汁,却也没有想出来一个合适的理由,干脆心一横, 跪下请旨。

    “启禀皇玛法,此次赈灾,璟瑄愿往!”璟瑄一开口便震惊了众人, “望您允准!”

    周围的大臣们纷纷怀疑自己的耳朵:虽然这福安公主曾经上过一次朝,但那也是四年前的事情了。这些年她手底下的苏文虽然做出了不少成绩,但她本人可是一直没有再闹过幺蛾子。

    可是他们不敢出声反驳。

    原因倒也简单, 他们怕一出声,这活儿便到了他们身上。

    不然陛下若是问起来:“既然爱卿认为这福安公主,不堪为用,你可愿往?”

    那他们岂不是倒了大霉!

    于是这朝堂上众臣,包括气急败坏的李明玉在内,都选择了沉默。

    至于包括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在内的大阿哥一党, 对于璟瑄这般“自寻死路”的反应更是十分支持——他们巴不得找到老四的错处,更巴不得尽快甩出这个烂摊子。

    至于为何说璟瑄是自寻死路?在他们看来,纵然是胤禛亲自去, 都少不得被扒掉一层皮,何况这个只有十二岁的黄毛丫头?

    虽说他们这个年纪都快要成婚了,但到底这也只是个小丫头, 便是让她去赈灾,她赈的明白吗?

    太子胤礽虽然对璟瑄此举颇有些不爽,但也已经察觉到康熙对他的回答并不满意, 此时有人吸引老爷子的注意,他自然是乐见其成的。

    所有人都认为,这福安公主只是抢功劳抢昏了头,甚至不顾忌自己的阿玛——若是真的想做些实事,何不跟随雍郡王?

    毕竟,他们本就想把这事情推到四爷身上。

    李明玉心想:“这福安公主这般急切地跳出来抢功劳,必然是个蠢的!”

    康熙见众人皆不发话,何尝不明白他们心中的小九九?

    他又等了一会儿,坐在龙椅之上,居高临下,他能将每个人的表情都看得清清楚楚。

    他见到老十本想开口,却被老八扯住了袖子。他瞥见保清低头之前,那没掩饰好的嗤笑。他更没有错过太子眼中的冷漠。

    其余诸人那隔岸观火的道貌岸然,更是令康熙肝火大动!

    他们甚至比不得璟瑄一个十多岁的孩子!

    何为忠君体国?老四这一家子,虽然过于刚直,倒个个是好的。

    璟瑄今日前来,胤禛一看便是不知情——若是真的知情了,便也不会纵着她胡闹了。

    没错,康熙没有把璟瑄的话当一回事,他依然认为璟瑄在“胡闹”。

    “福安公主孝心可嘉,更能察民间疾苦,朕心甚悦,”康熙到底是被璟瑄这番动作感动了,“但去赈灾之事,你不合适。”

    “一个闺阁女儿都想着去赈灾,”康熙从座椅上站了起来,他痛心不已,厉色道,“可在朝多年的诸位,掂量掂量你们心里的那杆秤,你们心中可还有一分为臣之忠,可还有一分为官之仁!”

    被训斥的官员们对璟瑄则更是不满,尤其是在国库里借了大量银子的那几位。

    不是他们不愿意去赈灾,关键是,圣上也信不过他们。

    此时,陈廷敬站了出来,他曾在户部任职多时,他开口道:“为今之计,还得早些筹集银两,先解了这燃眉之急。”

    佟国维等人神色不明,但闻此言后,亦附和道:“是极,至于灾民所需的粮食,可从周边省份调粮。”

    胤禛低垂的眉眼下,是浓浓的嘲讽之色:前世废了半条命,也未能调得到多少粮食!那些仓库里不只是些陈芝麻烂谷子,更可怕的是,几乎都空空如也!大部分粮食,其实都是他“威逼”着,从粮商手中买来。

    最终,璟瑄仍是未能得到康熙的应允,此次赈灾的钦差依然是雍郡王,她心一横,开口道:“璟瑄愿意捐出全部身家赈灾,只求一个亲自去灾区的机会!”

    李明玉心中

    嗤笑不已——她区区一介女流,便是有些铺子,又能赚多少?

    他不知道,胤禟和一些有产业的大臣却是清楚得很——那水泥工厂的盈利并非全部上缴给康熙,而是与璟瑄三七分账。

    更遑论京城那几家日进斗金的铺子,还有京郊产暖棚菜的庄子,以及客似云来的酒楼。

    璟瑄又丢出一大杀招:“孙女全部身家俱已写在此折子上,求皇玛法一观!”

    康熙颔首,示意梁九功亲自取了折子来,却是越看越心惊。大到铺子的进项,小到近年来的赏赐,她竟是毫无保留全写了进来!

    那个画珐琅海棠花式花篮,他依稀还有些印象,正是他几年前献给太后,又被太后赏给了璟瑄的。

    那时候他只道这个孙女,小小年纪便是个“貔貅”,只怕是无人能从她这里占得便宜,却不料她竟真把全部身家写了上去,除却一些珍玩古董,铺子二十万两的现银,竟还有庄子上产的粮食。

    康熙起初看见二十万两,心中本有些惊讶,他知道璟瑄这些年没少赚,却不料能有这么多——看来这老四是没有动过璟瑄的银子。

    随即,康熙心中更是感动,她既然随身带着册子,其实便是铁了心要捐出来。

    康熙看得分明,不论他成全与否,这些都会到灾民那里去,一时之间竟有几分荒谬之感——他的哪一个儿子不比这福安公主富裕,老大是郡王,老二是太子,他们手底下这些年来没少了进项。

    他已经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可他们在此时竟也不如一个孩子,至少璟瑄懂得体恤百姓,可他们只会一推四五六,装聋作哑!

    太子自小便跟着康熙学习“为君之道”,此时哪里能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可是皇阿玛,这世上哪里有我这样的太子,要钱没有钱,要权没有权,唯有个忠心耿耿的索额图,却还被您活活饿死!

    胤礽痛苦至极,他暗自想着:“这不是告诉天下人,亲近太子便是此等下场吗?”

    他是贪了银子,可天下供奉本就应当有他这个储君的一份!

    是皇阿玛不愿意给他,那他便只能自己取了!

    再说这满朝上下,不论是满人、汉人,还是包衣奴才,清廉者又有几人?

    皇阿玛难道就不知道他贪吗?他要得不就是这样的一个把柄!他是身有污点的太子,阿玛是公正爱民的慈父明君。

    若是可以,他又何尝不羡慕璟瑄?他这个侄女的钱,来的光明正大,甚至于老四对她也是无比纵容支持——旁人或许看不明白,他与老四共事多年,防备归防备,可他清楚胤禛的为人。

    璟瑄见康熙始终没有松口,亦没有问她的意见,便只得再次硬着头皮开口。

    诸位大臣虽然心中惊讶于康熙的反应——明眼人都看得出 ,这福安公主所献物资绝不会少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清穿之我爹是雍正》 50-60(第2/16页)

    。

    但她区区无知小儿,又哪里懂得什么赈灾?

    而此时,璟瑄则是迎着一堆人轻蔑的目光,开始输出:“皇玛法容秉,于赈灾一事,臣有鄙见,请略陈固陋。”

    八阿哥胤禩一向沉稳,诸位皇子中,唯有他可以称得上一句“温润如玉”,不同于大阿哥的平素的鲁直和太子不时的暴躁,他待人接物一向温和从容,与朝中诸位大臣关系颇为友善。

    与诸人看笑话的想法不同,他几乎忍不住自己赞赏的目光:这侄女必然能成大事,她此刻的心性与自荐的勇气,便是他识人无数,也未曾见过几个。太子爷那几个庶子与之相比,更是遥遥不及。

    “朕准了!若是答得好,朕便封你为钦差,允你亲自去赈灾!”康熙在璟瑄所捐出的巨额财富诱惑下,最终还是成全了她的一片赤子之心。

    他对诸位大臣道:“都来听听福安公主的意见,你们也不要不服气,若是你们有异议,也要捐献家资,朕一视同仁。”

    他本没指望璟瑄能说出什么好对策,毕竟就连太子所言也不过是那些陈词滥调。

    可出乎意料的是,康熙越听眼睛越亮,连带着胤禛在内的众人,向璟瑄露出了惊讶、赞赏,甚至是崇拜的目光。

    她提到的“大灾有大疫”,虽然已经是老生常谈,可她竟有那应对之法——“酒精”!

    这“酒精”倒是好名字,酒中精华,可灭一切疾病的“源头”,听起来怎么就这么不真实呢?

    还有福安公主所给出的灾后重建方案,这么快便已有了这么多情况的应急方案,甚至还有建设草图、每种所需的水泥、砂石,所需人力……

    诸位大臣仿佛受到了冲击,李明玉自以为抓住了机会,他忍不住跳出来,带着几分“期待”,开口道:“福安公主,朝堂并非你嬉戏之地,你方才所言可有凭据?”

    李明玉笃定她不可能拿出来这些,他虽然未曾在户部、工部任职,想也知道方才那些不可能是真的——他复仇的机会就要到了!

    此时的户部尚书、工部尚书本也觉得荒谬,可他们毕竟是一部长官,基本的能力还是在的,快速评估一番后,他们绝望地对视一眼——似乎,公主所给出的数据都是对的!

    更遑论康熙本就擅长数算,曾经在尚书房引进西学,甚至亲自为皇子们授课。在看见这二位尚书的表情后,他更加笃定了自己的看法:璟瑄所言不虚,甚至十分可行。

    但她一个小小女子,又如何在短短时间内便有如此方案?

    康熙心头已经起疑,便问了出来,他宽和地问道:“短短时间,你是如何得出如此周全的办法?”

    璟瑄早知他会起疑,此时更是将自己早就准备好的答案说了出来:“孙女自幼便知,皇玛法心系百姓,自亲政以来,河工便是您夙夜挂念的大事,四十二年之时孙女擅自出京至扬州,方知皇玛法之心血。”

    “您南巡是为了视察河工漕运,孙女却只顾游玩,”璟瑄痛心疾首道,“归京之后,深感皇玛法恩德之深,您不仅未曾罚我,反倒是封我做了公主。”

    “孙女便一心想做些什么,自那时便开始与苏子雅一同研究治水之策,以及赈灾之法。”

    直郡王心头颇为不忿,他恶狠狠看了胤禛一眼:“老四的女儿竟然是个马屁精!”

    老八更是神色莫名,与此时璟瑄这一番话相比,他方才吹捧皇阿玛那段便只是空话罢了。

    同样都是夸赞皇帝治水之功,他却并未像璟瑄一般给出办法,而是推到了“天灾”之上。

    这下子,他与这老四家的侄女,依然是高下立判!

    苏子雅虽然是研究院院使,但出于多方面原因,却依旧是没有上朝资格的,此时璟瑄这话一出,康熙便顺理成章地召见了她:“如此,便宣苏院使上殿。”

    在殿外冷风中站着的,便是等候多时的苏文,与这几年的每一天一样——她在朝会之时也是站在殿外,迎着一群人打量、轻蔑的目光。

    她平素都是照样还回去:旁人打量她,她便打量回去,连那蔑视的眼神也超级加倍。

    可如今却不同,她要进到殿内了,去在那诸位高高在上的大人们面前,一展她的风采!

    她永远不会忘记,自己是如何穿着官服,一步一步地走上了那个阶梯,然后于众人面前侃侃而谈。

    “取富含淀粉之物,若玉米、小麦、薯类之类,或取糖蜜等含糖之质。洁其质,碎其形,糖化其性,使转为葡萄糖等可酵之糖。糖化之法,或以热解,或以酶化。将糖化之液与酵母菌……发酵既毕,以蒸馏之器蒸其液,取酒精。精制之术,或以活性炭滤之,或以蒸馏塔分之。”

    众人面面相觑,这“葡萄糖”是何物?莫非是葡

    萄作成的糖,那“叫亩均”又是什么?

    康熙倒是都听得懂,毕竟他这里一直有苏子雅呈上来的折子,又对西学颇为精通,此时肯定地称赞道:“好!”

    甚至只需甘薯,而非必须小麦这等粮食,他心中更是喜悦非常。

    便又听到苏子雅继续说道:“水泥,与砂、石、水混而成混凝土,坚若磐石,为屋宇稳固之基。地基之中,以混凝土填充空隙,承重力强,稳定性增。墙体梁柱,以混凝土筑之,屋宇架构安全无忧。水泥与研究院所制防水之剂并用,可成防水之层,水不得入……适用于水灾之后之速建。”

    诸人一头雾水,唯有工部的官员听到这“混凝土”,以及“防水水泥”之时,欣喜若狂——这苏子雅果真是大才!这福安公主果真是有福之人!

    而此时的康熙完全忽视了苏文的性别,毕竟河工是他自年少便挂怀、刻在柱子上勉励自己的事业,而此时苏文与璟瑄无异于在他最丢脸之时告诉他——你的大业就要实现了!

    康熙当即抚掌大笑:“好一个才华横溢的苏子雅!好一个为民请命的福安公主!”

    “璟瑄呐,朕便封你为钦差,”康熙马上做出了决定,毕竟晚一分事情便糟一分,“让你阿玛给你当副手,立刻出发去赈灾!”

    “儿臣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