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定这是天外人又一次破坏了燕昭王的诡计,说什么都不听。
燕昭王:“寡人都失败过一次了!怎么可能还来!寡人不会吸取教训的吗!”
就算要拐孩子,也得换个手法吧?
廉氏:“可见拐子是你之前派的,约莫和派去拉拢将领的人是同时出发。”
所以没来得及中止计划,还抱着侥幸心理想着可能这件事不会暴露。
燕昭王:……
说不通,根本说不通。
燕昭王把矛头对准贼喊捉贼的秦人。
他觉得哪儿那么巧事情就被秦国阵营的天外人撞破了,肯定是秦王在背后捣鬼。那秦王以前在相邦手里当傀儡,能反杀相邦说明他很擅长阴谋诡计。
这件事八成是秦王在设计他!
可是八国都觉得燕昭王想多了,没人会搞这种漏洞百出的栽赃陷害。秦王政能一统天下,不可能是手段这么低级的人。
连韩王都觉得不可能:
“秦王不都是惠文王、昭襄王那种的?一言不合就和你正面开打,根本不屑于同你玩计谋。”
张平嘴角一抽,想问大王你是不是忘了张仪、范雎、吕不韦那些秦相搞过多少阴谋诡计?不能因为秦王自己作风刚,你就默认他们不玩阴谋啊。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秦地府日常》 110-120(第3/33页)
但张平毕竟已经歪了屁股,所以他一个字没提,还赞同了韩王的意见。
“大王说的对!”
始皇随手帮儿子善完后,说现在先这么着。等日后有好机会,可以借着今日结下的善缘拉拢廉氏一族。
左右廉颇年纪还小,让他留在族中接受教育。等廉氏把他养成将才后,再任用也不迟。
不过看这个架势,等那个时候天下早就一统了。而当前位面是碎片位面,没有外头的地盘可以打,九州境内四海升平的话,将军好像就没有用武之地了。
始皇陷入沉思。
扶苏也意识到问题所在:
“位面会一直维持碎片状态吗?”
这个九州处于缝合状态,暂时还只是东周各国之间的缝合。说不准过些年,又会缝合进来一些外头的地盘。
始皇抛开此事:
“先不管他,若真会朝外缝合,再考虑对策就是了。”
秦赵间的战争没打多久就停手了。
赵国意识到自己占不到便宜,还被秦国俘虏走了大量将领。再这么下去,赵国要亏个血本无归,不如及时止损。
秦国也借口要回来专心建都城,没有紧追不舍。因为始皇看出了赵国想调头去掺和三国混战,认为没必要和赵国死磕,不如放赵国去三国那头搅浑水。
赵国八成是想去三国战场上捞一笔油水,补上之前的亏损。若是能从那三国弄到一些愿意投效赵国的将领,之前和秦国打仗的损失就抹平了。
赵武灵王时期的赵国十分强大,以前都是稳压其他五国一头的。燕昭王都是他的晚辈,还是被他扶持上位的。
赵武灵王还没见过燕国靠着苏秦和乐毅震慑一方时的风光。
于是赵武灵王错估了燕国的实力。
被乐毅带兵打得抱头鼠窜时,赵武灵王在想,不应当,他赵国可是虎狼之师,与秦国旗鼓相当,怎么会沦落到这个地步?
如果扶苏能听到他的心声,一定会热心地替他解答:因为廉颇和李牧还没出仕。
始皇看完四国战场的奏报说:
“燕国有个中年乐毅,过些年赵国应该还会再有个婴儿乐毅出生。”
然后等到赵武灵王死的时候,赵国这个乐毅正好是少年人。见证了赵武灵王被饿死沙丘,干脆去了魏国,中途又改道去投奔了广招贤才的燕昭王。
本来乐毅是要在赵国做官的——如果他没有恰好经历赵武灵王被儿子搞死这件事。
扶苏轻笑:
“赵武灵王要是知道了内情,还会更生气。”
到嘴的鸭子就这么飞了。
始皇看他笑得开心,问儿子:
“燕国如今手握苏秦和乐毅,你待如何?”
扶苏顿时就不笑了:
“要不先把苏秦杀了吧?”
苏秦一心和秦国作对,烦人得很。坏过昭襄王不少好事,偏偏秦国如今手中没有纵横家。
张仪、范雎等都不在当前时代,除非从地府摇人,不然就得重新发掘其他纵横家弟子。
虽然没有纵横家其实也能灭八国,但任由苏秦在外头蹦跶实在讨厌。扶苏宁愿去和管仲对着打经济战,也不想和苏秦玩结盟拉扯。
像这种今天你拉拢了五国,明天我把五国拉拢回去,两个人带着一堆墙头草玩站队游戏,很没意思。
始皇慢悠悠推出一份拜帖:
“如何就没有张仪了?”
扶苏展开一看,十分惊愕:
“他怎么在?!”
虽然张仪也是被魏惠王放走的大才之一,但那是魏惠王晚年的事情了。而且张仪是先去的楚国和赵国,不得重用才跑来了秦国。
在魏国如今的时间线上,既然出了商鞅,显然就没有晚二十年的张仪了。而在赵国的时间线上,又很不凑巧地早就过了张仪入秦的点。
这两个时间线相近的国家都没有张仪,那张仪就是被彻底蝴蝶掉了。其他国家要么太晚要么太早,根本不指望能有个张仪蹦出来。
始皇却提醒儿子:
“别忘了大秦的情况。”
虽然关中在穆公时期,关中以外的地界却不同,是另一位秦王在位的时期。
扶苏蹙眉:
“可,巴蜀等地不是维持在阿父在位时的模样吗?”
秦王政在位时也没有张仪啊!
扶苏很快反应过来:
“阿父是说其他诸侯国?”
秦国会因为国土问题出现两个不同时期的庶民,其他国家自然也有类似的情况。比如赵国就多出了中山国等地,当地选取的是赵国末年时间线上的赵国黎庶。
赵武灵王知道的不少消息,可能并不止来源于韩王,大部分还是从这些人口中打听来的。
同理,其他几国都有类似的情况发生。
始皇命人将张仪引进来:
“他从赵地而来,那块地界常被秦赵魏三国抢夺,或许法则也不知该归谁。张仪入秦时由此经过,当地恰好被选中充入赵国国土之中。”
张仪这属于赶路途中遭逢剧变,眨眼间就成孤家寡人了。东南西北的时代都不同,除了当地庶民没人和他来自一个时代。
扶苏点头:
“那他还怪惨的,万中无一的惨。”
本来张仪就是怀着一腔愤勇离开看不上他的赵魏楚,打算最后去秦国试试。这下真的没后路可退了,好像除了继续入秦也没有其他选择。
这一个多月来他除了赶路,就是艰难探听天下大势。身为无权无势的普通人,想打探点消息真的太难了。
偏偏因为张仪的时代三不沾,天下间也没什么人议论秦相张仪的丰功伟绩。
提起秦国的厉害相邦,不是说魏惠王放走商鞅成就孝公,就是说昭襄王和范雎蛮不讲理,或者说吕不韦和庄襄王欺人太甚,最近又变成秦始皇帝到底怎么统一天下的。
张仪和惠文王夹在其中毫无姓名。
但这都不重要了,因为张仪总算听到了他想听的——秦始皇帝统一天下!
张仪:那还挑什么?继续去秦国啊!
就这样,张仪找到了咸阳,送上了拜帖。心里有点忐忑,但更多的是野望。
外头那些楚王赵王魏王的都是瞎子,看不出来他有大才。秦始皇帝不一样,对方绝对不可能犯同样的错误。
果不其然,拜帖奉上之后,秦王亲自召见了他。
张仪进门先拜:
“见过王上,太子。”
扶苏慢悠悠说道:
“有了张仪,我看苏秦还怎么蹦跶。世人常常幻想你二人生在同一时代,能碰撞出什么火花来,如今可算有机会见到了。”
张仪闻言一愣。
咦?他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秦地府日常》 110-120(第4/33页)
好像不像自己以为的那样是个无名小卒啊!
第112章 当外交家有个强势的后台
扶苏看张仪一脸恍惚,就知道他没打听到自己的光辉历史。于是起了坏心眼,也故意不说了。
扶苏还道:
“张子怎么还站着?快坐。”
张仪:!!!
先秦时期只有很受尊敬的学派领袖才能被尊称为“子”,譬如孔子老子墨子等。张仪虽然自负于自己的才能,却也没料到会有被称为“张子”的一日。
毕竟他张仪也没有特别出名的学说造诣,虽然纵横家在后世赫赫有名,但在当时还只是起步阶段。
张仪师从谋圣鬼谷子,鬼谷子就是纵横家的创始人。
一个刚刚创立没多久的学说,在鬼谷子本人一直隐居不出世的情况下,除非弟子特别争气、跑出去闹出了大动静,否则这个新学说在现阶段应该是没太多人知道的。
而有据可考的鬼谷子纵横一派弟子里,第一个闹出大动静的就是张仪。
实际上鬼谷子的弟子到底有谁都不好说,不少人都“据说”是他的弟子,时间跨度从孙膑庞涓到徐福张良,远超过一百年,明显存在后人杜撰夸大的成分。
而这群名人徒弟里头,也只有张仪和苏秦是实打实的纵横家,其他的不是兵家就是方士。
总之,在张仪和苏秦接连出名之前,纵横家的光辉是没那么闪耀的。
甚至有可能知道鬼谷子这位隐居大才的人都不是特别多,毕竟古代消息传播滞后,营销造势的手段也比较少。
张仪听着太子一口一个“张子”,突然觉得座下的杌子都开始烫了起来,有点坐立难安。
他还是个初出茅庐的新人,没有经历过后头那么多年的风云叱咤。就算未来能有很高的成就,现在也是个新手村出来的LV10,距离满级很远。
再是大才,也得经过风雨磨砺不是?
所以张仪感觉到了压力山大。
好在张仪毕竟不是一般人,很快就冷静了下来。
他拱拱手无奈地说:
“太子莫要打趣在下了,时势造英雄,如今时势已变,还是要谦逊为妙。”
扶苏微笑:
“张子莫要妄自菲薄。”
张仪:看出来了,大秦这位太子满肚子恶趣味。
张仪果断选择结束和他的谈话,扭头看向另一位比儿子正经多了的君王,还是跟这位大王聊吧。
扶苏也扭头看阿父。
始皇缓缓开口:
“张子可知苏秦此人?”
张仪:……
始皇眼中闪过一丝笑意:
“怎么了?张子?”
张仪:好的,破案了,能养出那种儿子的果然不是什么正经君王。
张仪认命地接下了“张子”这个称呼,开始谈正事。
他肃穆了神色:
“苏秦佩六国相印,合纵压制秦国。看似煊赫,实则并无什么效果。”
至少对秦国来说,属于雷声大雨点小,挠痒痒级别的那种。
关于苏秦的活跃时间,不同史书的记载出现了相悖的地方。但无论参考哪个史书,都最好不要参考《史记》。
史记里写苏秦佩六国相印时,同时存在了赵肃侯、韩宣王、魏襄王、齐宣王、楚威王和燕文侯。
这是很明显的谬误,因为这几个人根本不是同一个时代的人物。
赵肃侯公元前326年去世,楚威王是329年,燕文侯333年。而魏襄王和齐宣王一个318年才继位,一个320年才继位。
苏秦要是合纵能合他们几个,那得把死人拉出来合纵了。要么就和还没当上王的魏齐公子搞合纵,显然也不现实。
何况苏秦的明主是燕昭王,压根不是燕昭王他曾祖父燕文侯。
根据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战国纵横家书》记载,苏秦应该是秦惠文王死后冒头的,符合当时燕昭王刚刚继位广邀贤才的历史背景。
苏秦真正合纵的时机,应该在秦昭襄王称帝那会儿。
秦稷忽悠齐王当东帝,自己当西帝,分散火力。苏秦忽悠齐王去掉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