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170-180(第4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
    “好像都不太喜欢。”

    扶苏点点头:

    “那我们就随意发挥了。”

    扶苏傍晚离开皇宫前去找了贾南风,同他说起计划。

    贾南风听罢有些犹豫:

    “这些藩王在地方上还算乖顺,当真要连着他们一起拔除吗?”

    扶苏劝道:

    “我知皇后陛下想要安稳为主,可如今局势容不得你我安稳。”

    贾南风收拾掉身边的隐患之后就老老实实治理一亩三分地去了,她没想过把剩下的几王也给搞掉。

    而那几王也担心被她再用毒计挑拨得自相残杀,最后只她一人渔翁得利,所以很聪明地没有蹦出来搞事情。毕竟他们也清楚,贾南风只会收拾对自己有威胁的藩王。

    只要他们没有威胁,那贾南风就不会动他们。他们可以慢慢蛰伏,等待时机篡位。

    扶苏才不让他们蛰伏呢:

    “若我父子计策成功,便无需朝廷动用太多兵力。皇后不必担忧,哪怕事情不成也牵连不到京都。”

    贾南风想了想:

    “也是,那便依你所言。”

    贾南风吩咐人去按照齐王司马冏的身材制作一套帝王冕服。

    栽赃陷害,一种非常简单但非常有效的权谋手段。

    只要被栽赃的人不干净,或者被栽赃的人身边有很多别有用心的敌人,那么这个计策就必然可以生效。

    扶苏慢悠悠回到家中:

    “阿父,皇后同意了我们的计划。”

    过段时间,齐地应该就会传来齐王私制帝王冕服、意图谋反的消息。

    齐王的封国位置很不好,在先秦的齐国那一块。他周围一圈恰有八王之乱的其他三个参与者,河间王、赵王和东海王,正好把他包围了。

    一旦齐王这件事爆出,三家肯定会立刻举兵讨伐他。就像袁术称帝后诸侯群起而攻之,瓜分他这块肥肉一样。

    届时京都也在内乱,管不了边郡。三家就可以趁朝廷无暇出手多给自己捞点好处,打一个时间差。

    等朝廷内乱结束的时候,齐地的争端也平息了。木已成舟,朝廷也拿他们没办法。

    而这件事,必然不会和朝廷有关。

    毕竟皇帝自身难保,还陷在汝南王和楚王的夹缝中,怎么可能是他们策划的呢?

    秦政写下最后一个字:

    “待三王剿灭叛贼,正可招其中功劳最大的入京嘉奖。”

    至于谁功劳最大?

    当然是“第一个发现齐王意图谋反”的赵王了。

    如此,朝中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把关中兵权交给赵王,其他人也不好有异议。而赵王远离了封国赵地,孤立无援,也就很容易被收拾掉了。

    扶苏帮阿父整理桌案:

    “等赵王犯错,再‘审问’他,然后爆出齐王谋反乃是赵王暗中陷害。帮着赵王一起趁着朝廷还没反应就把齐王干掉的另外两王,便也有合谋的嫌疑了,可以一并招入洛阳问询。”

    来了洛阳,就别想回去了。

    倒不一定非要立刻就处决掉他们,可以借口事情需要调查,拖着不让走。等北境部署完成,再将他们处死。

    到时候即便他们封地里的人闹事,也不用担心会引来异族大举侵犯。

    父子俩准备等过两年时机合适的时候,再对外塑造晋朝国力衰微的假象,吸引外族主动进犯,而不是现在。

    好在后头几年天灾不断,随便哪个时候伪装都有合适的条件。

    秦政淡淡地说:

    “朝中先是剿灭了几个藩王,又接连遇到灾祸。不断消耗国库兵力,自然便会渐渐衰微下去。”

    扶苏深以为然。

    晋朝目前是不能靠丝绸之路赚钱的,毕竟外头乱得很,商人很难出得去。

    所以要在内部搞休养生息和盘活经济,赚钱又不是只能靠对外通商。解决掉汝南王,扶苏就可以开始干活,私下里折腾。

    只要不打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秦地府日常》 170-180(第7/69页)

    着朝廷旗号,就能骗过外族。

    说不定还能骗过藩王们。

    扶苏把收拾好的东西放下,正要和阿父一起去用膳。外头出现了一些响动,有人匆匆走进来。

    扶苏看了一眼,是不认识的人。

    秦政认识,问他出了什么事。

    那人急急忙忙地回答:

    “关中果然出现了大旱的迹象!先生真是神机妙算!”

    本来这段时间天气炎热,京中也没太在意。夏天嘛,热一点正常,虽然今年格外热一些,却也没有太过夸张。

    但前不久秦政让他派人去雍州探查降水的情况,一查才发现雍州已经许久不曾降雨了。而汝南王光顾着排除异己、结党营私,根本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并没有提前做赈灾的准备。

    夏日本来能吃的东西就不算多,偏又是庶民存粮最少的时候。有些人家已经吃光了存粮,需要靠去山林里采食充饥了,但一场干旱下来,能吃的东西大大减少。

    报信者脸色难看:

    “先生,如今该如何是好?”

    眼看着再这么下去,别说夏天饿死人了,今年的庄稼也要遭殃。秋天收不上来粮食的话,一直到明年秋收都会陆续有人吃不上饭饿死,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秦政冷静地指挥:

    “不急,赈灾之事我早有安排。”

    元康元年,雍州大旱,关中饥,斗米万钱。

    京中所处的直隶富庶,赈灾还是能拿出粮食的。只不过有汝南王挡着,有些束手束脚罢了。

    秦政看向儿子:

    “现在可以动手了。”

    扶苏微微颔首:

    “是。”

    先把汝南王收拾掉,关着不杀。查抄了他的封国,粮食这不就来了?如此一来,国库也不用出太多血。

    何况之前抄了一波杨氏,本来就赚了不少,只不过大半好处让汝南王捞去他封地了而已。

    扶苏匆匆进宫:

    “皇后陛下,我们要快些行动了,不能慢慢制衣。”

    贾南风听他说完,点了点头:

    “先帝有一套冕服,可以拿去改一改,很快就能改成齐王的身量。回头翻案时也能拿它当物证,证明这不是齐王命人所制的新衣,是有人蓄意拿旧衣改制后栽赃他的。”

    至于谁能拿到先帝的旧衣,作为先帝小叔的赵王就很可疑。他是长辈,年龄却和先帝相仿,关系说不定不错呢。

    反正比起其他宗室,他更有可能出入宫闱,趁着先帝发丧偷盗过先帝旧衣。

    贾南风会处理好里面的漏洞的。

    扶苏点了点头:

    “汝南王先囚着不用杀,这样才能做出朝中乱局一直不曾停歇的假象,借此麻痹地方。”

    放任楚王和汝南王的人马对峙,叫楚王先关押汝南王为人质、令汝南王的其余下属不敢轻举妄动,看起来确实很像模像样。

    等到朝廷翻脸诛杀汝南王时,就说是已经暗中布局结束,一举歼灭了剩余势力,所以不用再留他一条命了。

    贾南风派人去动用了暗桩。

    很快,楚王的心腹就得知有人向太保卫瓘打小报告,想劝卫瓘尽快处决他们。

    岐盛和公孙宏大惊,决定提前动手。

    既然卫瓘可能要撕破脸皮了,那他们定然要先下手为强。

    于是找到了积弩将军李肇,告诉他楚王想要对汝南王和太保动手。但是楚王直接动手会遭人诟病,需要先拿到陛下的准许。

    李肇知道他们是楚王心腹,不疑有他,答应了入宫求见陛下,替楚王弄到他需要的诏书。

    见到贾南风和司马衷后。

    李肇实话实说:

    “汝南王与太保勾结,祸乱朝纲。楚王觉得如今是个好时机,请求发兵捉拿此二贼,还请陛下下旨!”

    贾南风假惺惺地犹豫了一下:

    “汝南王确实有不臣之心,可太保似乎并无大逆不道的想法?”

    李肇不懂这些,还当楚王是想趁机排除异己,把和他不对付的太保一起收拾掉。于是他坚称太保内里藏奸,只是平日里伪装得好而已。

    贾南风叹息一声:

    “也罢,那便请陛下下旨吧!”

    话虽如此,她却在司马衷写圣旨时玩了点小心眼。特意没有用真正的空白圣旨,拿了高仿的过来。

    毕竟她未来是要栽赃楚王伪造诏书的。

    李肇不知道如何分辨真假,何况他亲眼所见陛下书写,自然不会怀疑诏书有问题。拿到之后就匆匆离开了,不敢耽误楚王的大事。

    出宫后,他将东西交给岐盛二人。

    岐盛赶紧跑去找楚王:

    “殿下!宫中传来密旨!”

    夹在中间的岐盛和公孙宏堪称是两头骗,对两边都说是对方的主意,就这么瞒天过海,开启了针对汝南王司马亮的攻伐。

    扶苏持着剪子将被太阳炙烤得枯败的枝叶减掉,遗憾地感叹了一句不知这花树秋季还能不能开花,别是被酷暑晒死了。

    秦政喝下一盏加了冰片的果汁:

    “怕晒死就让人搭个棚子遮阳好了。”

    扶苏扭头冲他笑笑:

    “还是算了,浪费布料。有那好东西还不如给流民搭个棚子呢,过段时间应该就有流民逃难到京都附近了。”

    他轻哼了一声,心想汝南王的封国里还有个王府。这东西留着干什么?白浪费钱,可惜不能卖了换成粮食赈灾。

    没关系,可以把王府里的财物拿去换粮。

    扶苏眸光一转:

    “王府遭逢大难,府中仆从惊惶,情急之下不管不顾抢夺财物后逃跑,也是常有的事情。”

    到时候卖东西给富户贵族的时候就说不是官府查抄走的那些,是仆从窃走的,所以才会流落民间。

    不然朝廷卖东西换粮很掉价的,这得是私人行为。

    可是这些财宝不当吃不当喝的,只能拿去赏赐给臣下。臣下可不会拿粮食换,想要从世家手里扣点粮真不容易。

    以后多的是仗要打,不节省点真不行。

    秦政提醒儿子:

    “悠着点,东西卖得太多,他们会察觉到不对劲的。”

    仆从总不能把王府抢空大半吧?就算流落在外,也流落不了多少东西。

    扶苏理直气壮:

    “没关系,我会安排好的。”

    谁说抢不了大半了?他多安排点人假装流民进去抢不就完了?仆从抢不走太多,流民可以啊!

    至于流民为什么这么不要命,都是流民了,你以为呢?本来就有今天没明天的,一时受刺激发狂很正常。

    第172章 司马家的血脉有毒

    岐盛将圣旨递交给楚王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秦地府日常》 170-180(第8/69页)

    。

    楚王展开看了一眼,还想细细辨别真伪。岐盛以为他心中还有犹豫,连忙劝说大王赶紧行动,不要耽误了时间。

    岐盛晓之以理:

    “皇后殿下身边也没什么能用的人,汝南王势大,不知收买了多少人。要是再这么拖下去,难免走漏风声,到时候就不好处理了!”

    楚王心知有道理,又听他说宫中派来的黄门郎在府内等候。既然圣旨是有黄门郎一起送来的,那就必然不会有假。

    何况密诏密诏,就得秘密进行。验证真假少不得要叫几个人来协助,这样便失去了保密的本意。

    楚王于是不再耽误时间:

    “备马,即刻出发!”

    秦政父子二人收到旱情消息本就在晚膳后,扶苏匆匆入宫说明情况,贾南风立刻安排人手去引人入套。

    这一系列动作看似复杂,实则都发生在同一个夜晚。

    扶苏夜里入宫,刻意做过掩人耳目的布置,趁着夜色不起眼,他也很懂怎么才能避开宫中的眼线。

    贾南风也觉得夜晚的时机合适,安排人手假装去向太保告密。岐盛得到消息之后果然没有怀疑,毕竟夜晚可太适合搞事情了,夜里告密一看就很合理。

    到了岐盛自己,他也觉得应该趁着夜色把密诏拿到手。白天进宫总容易被汝南王和太保的人手发现,而且他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