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180-190(第3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bsp; 本来工作上也不怎么用得到上学时候学过的知识,不工作就更用不上了。有时候看到一元二次方程,她都得懵一会儿。

    曲小梅的笑容也十分勉强:

    “我家里条件不好,我没上过高中。”

    她上过,她当然上过,她还是大学毕业生呢。但是吧,当初高中的时候她就因为不爱学习,堪堪只考了个三本。

    哦,后来三本这个说法取消了。

    但她那个年头是有一本二本三本的区别的,三本分数线低很多。

    曲小梅不知道别的三本什么样,反正她上的那个基本就是混文凭。大学四年她成天打游戏,课是没听过一节,知识忘得比孙秀秀还干净。

    ——也不对,曾经听过半节高数课。结果后半节就听不懂了,大大挫伤了她学习的积极性,干脆摆烂。

    说真的,曲小梅和孙秀秀超级佩服那些年代文女主的。穿越女主来了之后一心考大学,还凭本事考到了清北。

    反正她俩做不到。

    孙秀秀的观点是,过日子自己舒心最重要。大学不缺她一个小废物,她更乐意抓住风口赚点钱,以后继续过衣食无忧的日子。

    反正她只要赚到足够她后续投资理财吃基金回报的钱就够了。

    曲小梅的观点则是,上辈子已经够卷了,在个用不到什么专业知识的小公司里头996到猝死,这辈子真的卷不动。

    听说这年头的大学没法摸鱼,去了之后都要认真学习。头悬梁锥刺股,不好好学习的还会被全班鄙视。

    天呐,她真的吃不了学习的苦,还是放弃为妙。

    扶苏了然地笑笑:

    “高考考不上的话,那就得等以后找别的机会回城了,是麻烦了一点。”

    既然两位女主都不担心这个,那说明高考恢复之后没几年,知青就能随便回城了。

    扶苏若有所思。

    上千万知青的回城,必然导致城里工作岗位紧缺。以前搞下乡就是为了解决知识青年没工作的问题,所以回城后的无业知青必须得有新的出路。

    要么,他们自己创造工作岗位,要么,上头提供足够的工作岗位。

    毕竟不事生产的青年人太多,可是会影响社会治安的。

    扶苏回去就和父亲说:

    “经济开放应该在知青回城之前。”

    先进行经济开放,允许私人做小买卖。可能会在某些大城市试点,发现局面可控之后,再推行到全国各地。

    接着,知青就可以回城了。

    这个时候,哪怕大家看不起做小买卖的,觉得摆摊的不如正紧工作光荣,为了生计也有很多人会选择妥协。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秦地府日常》 180-190(第5/79页)

    等到发现做生意确实挺赚钱的,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失业问题因此迎刃而解。

    而且大量人口参与进经济活动,经济自然就被盘活了。社会进入高速发展期,一举多得。

    想出这套组合拳的领导确实厉害。

    秦政在心里列了一下时间线:

    “高考恢复、经济开放、知青回城、工厂下岗,应该是个递进式的过程。前三者发生的时间距离短,最后这一条则是长期问题。”

    厂子肯定是陆续倒闭的,家大业大的倒闭得更晚。青年人做生意对国营厂子的冲击也是循序渐进的,社会会慢慢完成换血。

    等下岗职工越来越多,他们也会参与到生意经营上去。

    做生意的人多了,有钱人就多了。对商品的需求量增加,民营厂子的规模就会持续扩大。

    所以这些厂子会不断招工,下岗工人有机会的话还能去这些厂子工作,不至于彻底没了生计。

    只是这样的变革下,终归会有家庭生活艰难。有些人不习惯新的厂子,有些人年纪大了新厂子不招。

    扶苏点头:

    “以前养老靠工厂发的退休金,以后工厂靠不住了,就得上头来负责这一块。”

    养老保险应运而生。

    翻看历史记录就会发现,第一次施行养老保险是在1986年,和下岗潮的时间接近。

    下岗潮刚开始就推行养老保险,绝对不是临时想出来的应对方案。应该是提前就意识到了市场经济的冲击,早就在为这项政策的实施做准备了。

    扶苏自告奋勇去找女主继续打探细节。

    在他有意无意的引导下,两个心眼有但不多的女同志透露出了不少内幕。

    孙秀秀试探着提醒:

    “我觉得高考恢复应该很快,可能也就年后的事情,最迟最迟后年恢复。”

    这是企图提醒大家现在就可以开始复习了,免得等消息下来发现复习时间太短根本不够用。

    她可是知道的,消息传来后一个月就进行考试了。一个月管什么用啊,她觉得一个月都不够她把单一学科要背的东西记住。

    好在第二次高考是第一次的半年后,恢复了夏季考试的规律。第一次没考上,学个半年考第二次也不影响,就是没了提前复习的优势。

    孙秀秀唏嘘一声。

    她听说有些知青下乡插队也没忘记学习,在村子里待了多年依然坚持读书。这种人她是佩服的,第一次高考其实就是为他们准备的吧?

    曲小梅则说:

    “高考这种事情尽力而为,要是实在考不上也别太难过。我们迟早能回家的,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反正我们还年轻,等个三五年就是了。”

    暗示大家五年内肯定有结果,别因为高考失利就心态崩了,彻底丧失了希望。后世好多高考失利跳楼的,她也担心村里其他知青会这样。

    郭嘉听着听着,越发感觉这两人奇奇怪怪的了。

    他用手肘碰了碰扶苏。

    扶苏冲他眨了眨眼。

    两个女生完全没发现自己说得太明显了,还觉得自己这么说足够委婉呢。

    她们越说越上头,很快又提起了回城之后找不到工作怎么办的事情。

    孙秀秀就提议思维别太死板,能活下去就行,活着才是最重要的。暗示大家不要因为别人都看不起摆摊的,就自己也死要面子不去干这行。

    曲小梅也补充说社会风气是会变的,有些以前觉得不好的,以后大舆论未必如此。说不定现在被瞧不上的工作,未来人人追捧呢。

    郭嘉:……

    郭嘉心情复杂,心说这两姑娘善良是很善良,就是过于善良了。

    她们看人特别单纯,不仅自己单纯,还觉得大家都一样单纯。所以提醒的时候几乎要掰开了揉碎了说,生怕其他人听不懂。

    等人结伴离开后,郭嘉感慨:

    “看来她们生长的环境很美好啊。”

    如果只有一个人单纯善良,还能说是个例。两个都这样,只能证明当时的社会就是这样的。

    也挺好,在这种社会长大的孩子大多积极向上、品行优良,对于往前数很多时代来讲,这就是理想中的大同世界了。

    吕雉有些羡慕:

    “真好。”

    可惜她生得早了点。

    不过她也算幸运,看样子她应该能活到见证那个时代的年纪。

    自己小时候享受不到,后辈们能享受到也不错。

    吕雉提起另一件事:

    “知青回城之前,经济肯定就开放了。但是现在去哪里都要有介绍信,知青想要提前去试点城市做生意很难,村里估计不会给开。”

    主要是村里也担心知青是找借口跑去那些城市,之后就一去不回了。万一上头问责下来,帮忙开介绍信的村长要担责任的。

    扶苏明白她的意思:

    “知青开不了介绍信,村里人能开。”

    村里人如果想去做生意,村长估计不会拦着。毕竟家就在这里,不怕他们不回来。

    扶苏和商蔓到时候要出去不难,郭嘉吕雉孙秀秀曲小梅这些人,就赶不上这趟红利了。

    好在最初开放的试点城市也不多。

    商机在后续的二十年里比比皆是,晚一两年并不影响什么。

    这也是为何两位女主一直跟着扶苏折腾农业技术改革的原因,反正几年内都走不脱,不如找点事干。

    扶苏问郭嘉:

    “你想去做生意?”

    郭嘉笑了笑:

    “我还是比较适合做学问。”

    他可不擅长这个,所以他应该会走高考这条路子。

    扶苏点点头:

    “那你明后年就可以离开了。”

    韩信晴天霹雳:

    “你要参加高考啊?那我们很快就要分开了。”

    扶苏建议:

    “你也可以去参加高考。”

    韩信:……

    韩信选择转移话题:

    “郭嘉,你高考准备考去哪里?”

    好的,又是个学习苦手。

    商蔓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

    “韩信你不考试吧?回头你给我打下手,这年头乱得很,独自做生意太危险了,还是得有点人高马大的保镖帮忙。”

    韩信点头:

    “行,我跟你混。”

    他这几个月可是见识到了商蔓有多会把握商机了。

    商蔓很快又拉上了章邯,打手越多越好。毕竟如今在各地跑运输的司机都经常遇到杀人劫道的,她不小心点不行。

    吕雉思索片刻,很快也答应了入伙。

    郭嘉左看看右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秦地府日常》 180-190(第6/79页)

    看看:

    “就我一个考大学啊?”

    扶苏安慰他:

    “我弟妹肯定也考,你们可以作伴。”

    郭嘉:“……那你呢?”

    扶苏理直气壮:

    “我怎么能去上大学呢?我得留在家里陪我爹的。其他弟妹都去外地上学了,留他一个在家怎么成?”

    郭嘉:“呵呵。”

    商蔓警觉:

    “那你去外地做生意,不还是留他一个在家吗?”

    扶苏这时才露出了獠牙。

    他微微一笑:

    “商妹子,你缺投资不?”

    商蔓虽然很会攒家底,可这年头赚钱太难了。他猜商蔓攒下的家底不会特别多,应该也就几百块。

    几百块看起来很多,做生意就有点不够用了。到时候商蔓只能慢慢来,平白耽误时间。

    可是,如果她拉到更多投资,那就不一样了。别看秦家这些年吃好喝好,好像没存下多少钱,其实不然。

    扶苏自己有很多倒腾山货的私房钱,妹妹阴嫚也攒了许多工资没花。到时候他们兄妹两个注资,等着拿分红就行。

    妹妹不是想以后躺着收租子吗?

    现在投资了商蔓,未来当包租婆的日子指日可待。

    商蔓也没怎么犹豫:

    “可以!”

    别人主动投钱,她没有拒绝的道理。

    扶苏于是回去和妹妹说了这个好消息,告诉她虽然啃不到二哥了,却能啃隔壁的商姐。

    阴嫚:……

    阴嫚真心实意地感叹:

    “哥,你这也太奸诈了。”

    随后阴嫚积极起来:

    “那我得多攒点钱,这样等蔓蔓能出去挣钱了,我可以拿出更多投资来。”

    扶苏:。

    就你还好意思说别人奸诈,呵。

    可惜这个生意只能兄妹俩做,家里其他人没有存款。父亲手里倒是有点钱,但要留着家用的,拿不出太多。

    不过问题不大。

    扶苏唏嘘一声:

    “我可是家里的顶梁柱之一,还能不管你们死活?”

    妹妹分到的钱是她自己私房钱,扶苏分到的则是家里的共有家产。谁让他就是这么有责任心,这么关爱弟妹呢。

    扶苏和父亲吹嘘了一下自己。

    秦政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家里还有你大哥顶门立户,你要是不乐意可以不做。”

    古代坚持长子的家产成为公中财产,那是因为长子要分走全家大半的产业,成为下一个当家人。

    扶苏这回可不是长子了,他上头还有个哥哥呢。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