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万,通过pp获得的单店影响力收入也不可能再涨。
相对应的,因为粉丝数和商务价直接挂钩,所以接广会更容易挣钱。
而且来得很快。
禾嫒尺算着这几个月她接的广不算很多,也就平均一个月两支左右。
怎么就挣这么多了?
禾嫒尺没明白,便打开收益列表,翻自己的收入明细。
不翻不知道。
粉丝数上涨确实没让她的单店日收入上涨,却让她的长期收入涨了起来。
她的老作品长尾效应惊人的好。
原本粉丝只有几千一万的时候,大部分探店笔记能给她带来的收益通常会在作品发出一周左右到达高峰,然后开始平滑下降。
一个月之后,就剩三分之一,再过一个月,便会更少。
很好理解。
大部分店子被她推荐,火起来之后,生客久了变常客,常客虽然会到店里消费,但是去之前不太会再看一遍她的作品。
这些消费不会被计到影响力收入里。
只要后期没有新网友因看她的作品到这些店里消费,她钱就没了。
但随着她的粉丝数量上涨,后期又有质量比较高的作品将新关注的网友们稳住。
很自然地,她的老作品也会多少受到一些关注。
她老作品可多了。
有视频,有图文,还有单纯的点评评价。
如果把点评内容也算上,她探过的店少说也有两三百家。
哪怕平均每家店每天就给她提供十元影响力收入,一个月便能接近十万。
况且实际上被她推荐过的店铺,不止挣这么些。
“再这么赚下去,我可要在鹏城买房了啊。”
别说,两百多万,已经够她在现在住的这个小区付首付,供一套大两居了。
咬咬牙,三居室也能买下来。
只是仔细一想,禾嫒尺又觉得钱怎么这么不经花?
再看看自己准备买的车子,也不香了。
她有个纠结的小毛病,就是不爱拆整钱。
例如她有一万三的时候,只希望花后面的三千,有十几万的时候,也只想花后面的零头。
当她拥有两百多万的时候,也希望自己的存款无论如何都能保持在二开头。
也就是说,现在她只舍得拿出13万买车。
其实现在车型很多,13万能买的车型也不少,只是车子房子这种大件买起来本来就要小心翼翼,现在预算越少,更是容易纠结。
但像电子产品之类的东西就好买多了,一旦出现什么15%~20%国补,就很容易让人想要下单。
最近也不知是不是因为接近年底,购物节一个挨着一个出现,不是双十一就是双十二,然后是活动返场,紧接着便到年底清仓。
本来想买汽车的禾嫒尺上网看着看着,车确实是没找到合适的。
却在各种优惠轰炸之下没忍住,愣是下单给她两位家长各买一台新手机,又买下两台热泵烘干机,给老家装一台,往自己租的房子里放一台。
对了,她还给房东买了台一千块的电视机,哈哈。
不是说电视留给他不带走嘛,买台便宜的放这就好,反正也是品牌智能电视,没毛病。
就这还没够。
她又开始研究别的新玩具。
——无人机。
在张家界碰见华蕾的时候,华蕾就把自己的机器借给她玩了会儿。
本来她一直以为无人机又重又占地方,不适合她玩。没想到拿手里重量还能接受,普通机型也就700克,还没一兜子苹果重,而且还能拍好看的航拍视角。
上个月她玩过华蕾的机子之后就想买来着,犹豫了很久。
“我存款两百万,怕什么,而且这是工作道具。”
老话说得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买!
……
没想到啊,无人机也是飞机,开它要驾照。
而且考驾照费用不低,分分钟要比一台无人机更贵一些。
为了下次出门之前能正常起飞,禾嫒尺不得不赶紧报上无人机课程,学开飞机。
“我是飞机师。”说出去也是很有面。
考完车的驾照,又要考飞机驾驶证,禾嫒尺决定今年过完之前都不离开鹏城,也不到别的地方探店去。
冬天在屋里宅着也太高兴了吧!
花自己赚的钱买东西好快乐,再加上时间已经越来越接近年末,禾嫒尺各种零碎东西买得上头,颇有种要往家里进年货的感觉。
她甚至网购配件显卡之类的物件,给自己装了台式电脑。
“不装不知道,原来也没有很难嘛?”
能开机。
显卡好像很厉害。
玩游戏可以。
剪视频很棒!
设备齐全,可以过个肥年。
这么想着,她果断在网上找电视剧,用她的新装的电脑了看起来。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美食网红打卡APP》 240-250(第9/17页)
一天、两天、三天。
好的看完了。
然后鹏城—云南的机票搜索页面出现在了她的手机上。
计划赶不上变化。
电视剧是真可怕。
她要去彩云之南享受自然的气息和阳光啦!
不过在这之前她还有事要干。
“听说云南气温晚上很冷,有些地方的气温能到零度以下,说不定还会下雪,买几件厚装备再说。”
想想就高兴。
她还没见过雪咧。
……
晚上刚在昆明下机的禾嫒尺心情美得不行。
她头戴棉帽子,脚踩雪地靴,脖子上还围着一条小围巾,成功把自己包成一只粽子。
昆明又名春城,说的便是四季如春,夏天不用开冷气,冬天不需开制暖。
但对于一个长期住在广东,尤其是广东靠近珠三角地带的人来说,这个地方的冬天稍显凉快。
凉快得让她好开心啊。
看一眼地区温度,4℃。
更高兴了,这辈子没这么冷过。
现在的禾嫒尺,已经带上完全的游客心态。
虽然出门之前为了蹭pp的差旅报销费,她已经提前接了任务。
但管它的,先玩再说。
作为一名独自出行的游客,禾嫒尺选择的路线,是最常见的昆大丽路线。
安全,方便,景区多。
十二月底的云南还是淡季中的淡季,游客不算多,机酒都还算便宜。
禾嫒尺出发前就想好了。
她要去大理住靠在洱海边的民宿,然后坐在民宿阳台晒太阳。
听说云南紫外线特别强,太阳晒太多会把皮晒掉,很疼,她还特地带了防晒。
冬天到云南玩就是好,漏在外面的皮肤就那么点,能省防晒钱。
不过在这之前,她要先到酒店把行李放下,然后下楼到附近找家店子,尝尝云南特色过桥米线。
放在全国,云南菜可能名声不大,好些城市里总共也没开几家。
只是说起过桥米线,大概全国各地的居民都多少听过,而且不少城市都开有过桥米线店。
毕竟美食带故事,就更容易传播开来。
不过其他地方的做法,可能就不太过桥。至少禾嫒尺还在上学那会儿,学校附近食街上的过桥米线店,做法就不一样。
那家店子还挺受学生们欢迎,最开始的时候是11元一荤一素13元一荤两素15元两荤两素的价格搭配着卖。
客人进店时先选自己要的套餐,再告诉老板到底荤素分别要些啥,然后坐店里等。
没多会儿,老板便会端着一碗在砂锅里煮好的米线上桌。里边已经煮好了客人要往米线里涮的菜。
小时候不懂,长大之后看过纪录片,禾嫒尺就知道过桥米线在云南不是这个吃法。
在云南,过桥米线店里的汤、粉、配料一般是分开的。
汤是一碗飘着厚油的鸡汤,好用油封住汤里的温度,碗可能很烫,最好是别碰。
吃之前,得将与米线一同上桌的配菜按照先荤后素的顺序涮进锅里,用汤中的余温将各种配料烫熟,最后再往汤里倒米线,拌匀了吃。
禾嫒尺刚下飞机就决定了。
她要吃这个。
谁让昆明从机场到路边全是米线店呢!
第246章
到达昆明的时间已经是晚上,再到酒店放下行李后,时间已经不早。
禾嫒尺也没时间挑三拣四,随便在路边找了家装修看起来很厉害的连锁老字号便就进去了。
或许是因为是时间不早,店里客人总共也没几个,禾嫒尺还伸长了脑袋想看看别人都在吃些什么,没看清。
她又去看菜牌。
过桥米线还挺贵。
这家连锁老字号除了过桥米线以外,还卖其他普通米线。
煮米线基本是十几元一碗,过桥米线最便宜都得28一份。
除此之外还有48、68、98,最贵还有200一套的。
“200的和28的有啥区别呀?”禾嫒尺点餐时好奇地问。
“里面东西不同。”点餐台的收银员说。
禾嫒尺思考了会儿。
作为一个每天拥有200餐费报销额度的人,她偶尔也会想买些按照原来消费观念绝对不会买的东西。
例如说200一套的过桥米线。
主要是想试试看贵米线和普通米线有啥不同,虽然她才刚来,还没吃过普通的。
但是份量很重要。
不能点吃不完的。
如果200一份只是料的量多一些就没啥必要点,她想吃的是味道。
不过后来她问明白了,200一套的米线里面还有汽锅鸡和凉菜。
那不行,一份米线的量对她来说已经够呛,再加份鸡和凉菜肯定吃不完。
汽锅鸡和凉菜下次再吃吧,先试试米线。
大手一挥,她花98下单一份单点最贵的米线,然后开心地坐在座位上等。
没等很久,她的豪华米线便被端上桌来。
果然,云南的过桥米线是真能过桥,汤、粉、料分离。
除了汤碗和粉碗以外,还有一个大大的托盘,里边放着好多将配料分装的小碟子。
仪式感满满。
禾嫒尺按照店内的米线食用说明,将配料按照生、荤、素的顺序往碗里倒。
刚上桌的米线汤瞧着油很厚,大冬天的,不冒一点烟气,乍一看好像完全不热。
只是刚把生肉片和鱼片倒进去,略微翻转几下便变了颜色,怪有意思的。
等她将所有配料全部倒进碗里,再夹着米线拌上几圈。
汤里的油份挂在米线和其他配料上,让底下的汤头露出来时,大鼓烟气才开始往上冒。
“是挺烫。”
试着把米线夹到勺子里,微微吹凉,尝上一口。
禾嫒尺:……
感觉不是很对。
把米线拿走,先喝一口汤试试。
禾嫒尺:……
感觉还是不太对。
把沉在汤底的料捞起来吃吧,98一份料挺多的。
……
“嗝。”吃撑了。
摸摸肚皮,回到酒店的禾嫒尺没想通。
是她的打开方式不对吗?还是她的口味和云南人不太一样。
她的舌头显然和当地老字号八字不合。
她不喜欢刚才那家店的米线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