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360-380(第2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弃理想,只能寄希望于有“一饭之恩”的韦济提携自己。】

    【韦济虽然很赏识杜甫的诗才,却没能给以实际的帮助。】

    ……

    【这种干谒诗本就是为了求得上位者赏识所写,不免曲意逢迎,譬如李白给玉真公主的诗中将公主比作仙女,给唐玄宗的《大明宫赋》中又将皇帝比作尧舜。王维也曾低声下气的向张九龄求提携“贱子跪自陈:可为帐下不?”】

    【但杜甫的诗中却没有任何贬低自己的言辞,反而直抒胸臆,不卑不亢,甚至在诗中讽刺了当时的政治黑暗,科举不公。】

    【于是,不出所料,杜甫再次吃了闭门羹……】

    备受现实打击的李白:“干谒诗不是这样写的。”

    杜甫:“小弟知道,只是不想为五斗米折腰罢了……”

    【在长安蹉跎的十年间,杜甫深切体会到了世态的炎凉,官场的黑暗。他看到百姓衣食无着,权贵却奢靡享乐。“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现状深深刺激了他,开启了一代诗圣忧国忧民的先声!】

    【怀着满腔悲愤的心情,杜甫用诗记录下了杨氏外戚出行时煊赫的排场,“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丽人行》】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因为杨贵妃的裙带关系,杨氏满门显贵,玄宗巡幸华清宫之时,杨氏兄妹随从,每家为一队,穿着同一种颜色的衣服;五家合队,如同百花齐放!】

    【他们个个奢靡无度,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历史直播,开幕暴击》 360-380(第3/27页)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而遗钿坠舄,瑟瑟珠翠,璨瓓芳馥于路。】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杨国忠更是炙手可热,千万不要靠近,免得宰相大人对你发火。】

    【这是安史之乱前夕的社会现状,也是统治者荒淫腐朽作威作福的表现,不仅讽刺了杨家兄妹骄纵荒淫的生活,也映射了君王的昏庸和时政的腐败。】

    李世民:“无一刺讥语,描摹处语语刺讥;无一慨叹声,点逗处声声慨叹。”

    【天宝以后,唐王朝对西北、西南少数民族的战争越来越频繁。这连年不断的大规模战争,不仅给边疆少数民族带来沉重灾难,也给广大中原地区人民带来了不幸。】

    【天宝十年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伐南诏,兵败于泸南。士卒死伤多达六万,鲜于仲通仅以身免。杨国忠为了掩盖亲信部下的失败,依旧上奏为其表功。还下令召集河南河北的百姓服兵役,继续攻打南诏。】

    【百姓听说南诏有瘴气、瘟疫,还不等与敌人战斗,死的人就多达十之八九,都不想服兵役。杨国忠便命手下强行抓人,一时间,河南河北怨声载道,哭声振野!】

    【杜甫见此惨状,写下《兵车行》讽刺唐玄宗穷兵黩武,横征暴敛,给百姓带来的痛苦!】

    ——

    扶苏:“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诗人重墨铺染,如风至潮来,突兀展现出了一幅震人心弦的送别图:兵车隆隆,战马嘶鸣,一队队被抓来的穷苦百姓,换上了戎装,佩上了弓箭,在官吏的押送下,开往前线。

    征夫的父母和妻儿慌乱的在队伍中呼喊自己的亲人,扯着亲人的衣衫,捶胸顿足。车马扬起的灰尘,遮天蔽日,连咸阳西北横跨渭水的大桥都被遮没了……

    白居易感慨:“语杂歌谣,最易感人,愈浅愈切。”

    被征召的征夫都是一个家庭的主要劳动力,他们走了,剩下来的尽是些老弱妇幼,对一个家庭来说不啻是一个塌天之祸!

    蒙恬:“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上面的凄惨场面,是诗人亲眼所见;下面的悲切言辞,又是诗人亲耳所闻。

    借着征夫与老人的答话,诗人倾诉了人民对战争的痛恨:造成百姓妻离子散,万民无辜牺牲,全国田亩荒芜的根源正是这个国家的主人——唐玄宗的穷兵黩武!

    武帝:“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诗人以一个十五岁出征,四十岁还在戍边的“行人”为例,大胆地把矛头直接指向了最高统治者。

    年轻的李隆基仿佛被利剑刺中,一口老血梗在喉头,却也不得不说:这首诗写的真好!

    刘恒:“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华山以东的千万村落,变得人烟萧条,田园荒废,荆棘横生,满目凋残。诗人从眼前的见闻,联想到了全国的景象。

    李世民:“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大量的壮丁才被征发,“千村万落生荆杞”,地方官吏却又在催逼租税。

    抓兵、逼租,正是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加给人民的双重灾难!

    役夫们敢怒而不敢言……

    上一个敢怒不敢言的是隋末的百姓,再上一个是汉末、秦末……

    李治气道:“这就是盛世,简直堪比王朝末年!”

    武则天:“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如今才知道生男不如生女好,女孩子还能嫁给近邻,男孩子只能丧命沙场。

    这是百姓发自肺腑的血泪控诉!

    重男轻女,本是封建社会制度下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但是由于连年战争,男子的大量死亡,人们一反常态,心灵上也受到严重的摧残!

    这句诗与白居易的“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所反映的情况是有所不同的。

    一个是不敢生男孩,一个是想要用女儿攀附权贵。

    表象虽不同,内核却如出一辙。

    都是在控诉这黑白颠倒的世道!

    李隆基:“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青海边的古战场上,平沙茫茫,白骨露野,阴风阵阵,鬼哭凄凄,场面凄清悲惋,寂冷阴森。

    【唐玄宗长期以来的穷兵黩武,连年征战,给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诗人通过这首诗宣扬和平非战的理论。】

    【这首诗中,杜甫自创以乐府新题写时事,为中唐时期兴起的新乐府运动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第363章 诗圣杜甫

    【天宝十载(751年)正月,玄宗举行祭祀太清宫、太庙和天地的三大盛典,杜甫献上自己写的《三大礼赋》,终于得到了玄宗的赏识。玄宗下令,在集贤院为杜甫一人举行了一场特殊的考试。】

    【这是杜甫一生中最为光耀的一天,“集贤学士如堵墙,观我落笔中书堂。”宰相出题,公卿围观,一日之间,名扬天下!】

    【杜甫踌躇满志,以为自己终于等到了梦想中的机会,没有想到的是这次考试的主考官依旧是老熟人李林甫。】

    【李林甫嫉贤妒能,容不得任何人在皇帝面前出头,一句“暂时没有合适的官职”便让杜甫等候分配。】

    【天宝十四载(755年),等待三年的杜甫被授予了一个河西尉的小官,但杜甫不愿意就任这种压迫百姓的官职“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朝廷就将之改任为右卫率府兵曹参军,这是一个负责掌管府库兵器的小官。】

    【杜甫已经四十四岁,一大家子要靠着他养活,为了生计不得不接受了这与所学无关的职位。】

    【这一年的十月,杜甫前往奉先(今陕西省蒲城县)看望家人,看着满目疮痍的关中大地,备受天灾人祸折磨的普通百姓……杜甫心中一片凄凉。】

    李世民:“天宝十四载的十月!”

    这个时间巧合的让他心惊!

    【他回想着自己的不幸遭遇,不免发出感慨:“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我这个老头子,年纪越大,越不合时宜。我虽然已经老了,却还没死,只要还未盖棺,就要继续努力,尽自己所能,与万民同哀乐!】

    孟子:“禹思天下有溺者,犹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犹己饥之也,是以若是其急也。”

    孔颖达:“此人颇有儒者兼济天下的风范。”

    【“非无江海志,萧洒送日月。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诗人不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历史直播,开幕暴击》 360-380(第4/27页)

    是没有想过隐居,但圣明天子如同尧舜在世,我怎能轻易抛下这一切逍遥江湖。朝堂之上具是国之栋梁,我虽不才,却也有一颗忠诚之心,想要报效国家,为君分忧。】

    【可是我也不想放弃志气去巴结权贵,因此这么多年依旧穷困潦倒,“以兹误生理,独耻事干谒。兀兀遂至今,忍为尘埃没。”】

    【诗人半夜冒着严寒离开京城,天蒙蒙亮的时候到了骊山,唐玄宗正带着杨贵妃在这里避寒。华清宫好像王母的瑶池,梨园的乐声响彻天地,皇帝和大臣纵情娱乐,享不尽的贵富荣华。】

    白居易:“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李隆基:哼!所谓的‘尧舜之君’不过是说的好听罢了,一句‘君臣留欢娱’就把他拖入了泥潭。

    【“赐浴皆长缨,与宴非短褐。”只有达官显贵才能参加皇帝的宴会,但他们穿的绫罗绸缎,吃的美味佳肴,却都是贫寒妇女的劳动所得。“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被朝廷用横暴鞭挞的方式攫夺过来。】

    【皇帝把绸帛分赏群臣,指望他们感恩图报,为朝廷效力;臣子们如果忽略了皇帝的这番好意,那当皇帝的,岂不等于把财物白白扔掉!】

    【然而,如今的王公贵族就是这样做的,“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战栗。”朝廷里挤满了这样的“济济英才”(贪婪庸鄙、毫无心肝的家伙),稍微有点良心的,都应该感到怵目惊心!】

    魏征:“骂得好!”

    长孙无忌:“真是犀利!”

    【不但百官如此,中枢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国库的金银财宝都被皇亲国戚窃取,他们欣赏着虢国夫人、杨贵妃的歌舞,穿着貂鼠皮袄,品尝着来自天南地北的香橙、金橘,驼蹄羹汤。】

    汉武帝本来在欣赏佳作,却突然看到杜甫用“卫霍”指代外戚,不由得怒火中烧!

    居然将杨家人跟朕的大司马相提并论,简直荒谬!

    霍去病却不在乎:“这诗写得真好,文武百官,杨国忠、杨玉环都被一一攻击,距离直接批判李隆基仅一步之遥啊。”

    汉武帝也出了一口恶气,痛骂道:“活该!”

    可惜杜甫并没有直接骂出口!

    【层层渲染之后,诗人终于发出了自己的怒吼:“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骊山宫装点得恍如仙界一般,而宫门之外却有尸骨倒毙在地。不过相隔几步,两个世界的差距却如此之大,让诗人再也说下去了……】

    【“群冰从西下,极目高崒兀。疑是崆峒来,恐触天柱折。”诗人看到河水冲激着巨大的冰块,波翻浪涌,高接西天。诗人疑心这是崆峒山从水上飘来,怕要像共工一样把天柱撞断!】

    【幸好河上的桥梁还没有完全冲毁,桥柱子却吱吱呀呀,摇晃震颇。河面这么宽广,谁能安然飞越?旅客们只好牵挽过桥,顾不得自身的危险。】

    【这何尝不是天下局势的写照,安史之乱将起,大唐王朝岌岌可危,“天柱”将断,天下百姓谁能幸免!】

    【淌过危险的冰川河流,杜甫终于回到了奉先的家中,可是一进门他就听到了家人的哭声,原来,他的小儿子尽然活活的被饿死了!“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

    天幕下的古人都有些心惊,杜甫可是出身官宦世家的大诗人,自身也有官职名望,他的儿子居然会被饿死!

    唐朝还能好吗!

    【今年还算风调雨顺,原本不该为衣食发愁,可是身为父亲,他没有本事养活自己的儿子,身为朝廷官员,他养不起自己的家人!】

    【诗人推己及人,他好歹是个官,既不用服兵役,也不用交租纳税。他尚且活的如此艰难,那些贫苦的百姓又该如何活下去……】

    评论区

    “失去土地的农民,已经是倾家荡产,远守边防的士兵,更是缺吃少穿。”

    “杜甫的真知灼见都将一一应验。”

    “自己的儿子都饿死了,他第一时间想到的居然还是普通百姓。”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