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历史直播,开幕暴击》 520-540(第1/29页)
第521章 靖难之役
【自建文元年起兵,燕军靖难已有两年多。虽然朱棣屡战屡胜,但因为兵力不足,无法巩固扩张的地盘,只能放弃新取之地,朱棣实际掌控的依旧只有北平、保定、永平三个郡。】
【朱棣知道,他不能继续与朝廷耗下去了,这样的损耗仅靠北平之地是支撑不起的,朱棣必须另辟蹊径。】
【建文三年冬,朱棣决定直接率兵南下,不与盛庸、平安等人的军队纠缠,直取京师!只要能得到南京,取得正统地位,凭借自己的身份,北方大地自然会传檄而定!】
【燕军顺着如今的京广路与京九路之间长驱直入,甩掉了盛庸和平安的追击,直插大明腹地!】
【而此时的黄淮流域根本没有任何防守,朱棣一路横扫直插徐州,击败了徐州的守军,徐州闭城死守。】
【朱棣没有理会像个王八壳一样的徐州城,他继续南下,逼近安徽宿州。】
朱标:“这是完全不要后方的打法啊。”
朱元璋:“如此战法,只能胜不能败,一旦失败了就是万劫不复!”
【平安见燕军一路南下,就跟在燕军身后一路追击,却中了朱棣的埋伏。】
【虽然整个天下都是朝廷的,但在朱棣军的骚扰下,朝廷的粮道被朱棣截断,粮草无法运送到前线,南军陷入了缺粮的困境。】
【朱棣趁着南军弹尽粮绝之际想要偷袭,却恰好遇到了徐辉祖的援军,在生力军的加入下,南军取得了胜利,燕军损兵折将。】
【在宿州灵璧娄子镇,朱棣与徐辉祖的南军激战三天,虽然强行拿下了娄子镇,但自身也伤亡惨重。】
【娄子镇失守后,徐辉祖在齐眉山安营扎寨,设下埋伏,诱敌深入。朱棣不知有诈,再战齐眉山,被南军都督何福率军断其后路,险些丢了性命。】
【燕军孤军深入,再加上天气渐渐变热,接连失败严重打击了他们的士气,将士们纷纷要求回师修整,朱棣却明白自己已经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他一步都不能退!】
【朱棣将计就计,发动自己在南京城安插的探子,大肆宣扬燕军已经兵败北归的谣言,建文帝果然上当,将徐辉祖召回了南京,防守京师,何福、平安成了一支孤军。】
徐达:“徐……辉祖,不会是允恭(徐辉祖小名)吧……”
徐达的猜测没有错,这个徐辉祖就是他的大儿子,燕王朱棣的大舅哥,但徐辉祖却是朝廷的死忠,对燕王起兵之事多加阻挠,还多次利用自己的身份,探查燕王府的底细。
靖难之役前,他将自己外甥的性格能力都告诉了朱允炆,想要阻止朱允炆放虎归山的行为,却并没有引起朱允炆的重视。
靖难之役中,徐辉祖在白沟河之战中掩护李景隆撤退,全师而还,又在齐眉山大胜燕军。直到最后一刻,燕军渡江时,徐辉祖依旧在带兵抵抗,是朱棣遇到的最难缠的对手之一。
【徐辉祖走后,平安等人的困境并没有解除,朝廷军在自己控制的土地上却得不到一点粮草补给,而这样荒唐的现状已经预示了建文帝败亡的前兆。】
评论区
“历史总是相似的,淮海之战中,国党在自己的都城附近却得不到粮草补给,就连飞机空投的面饼都扔到了解放军的阵地中。而解放军却有数百万普通百姓推着独轮车运送给养,国军的很多士兵都是因为饿的受不了投降了解放军。”
……
【为了自救,平安和何福决定向淮河方向突围,他们约定以三声炮响为号,一起动手,让燕军左支右绌,疲于应对。】
【但巧合的是,燕军也准备在这一天进攻南军驻扎的灵璧,约定的信号也是三声炮响。】
【于是,更加戏剧的一幕出现了,燕军发出进攻信号,朝廷军却以为这是己方的突围信号,纷纷夺路而逃,燕军趁势进攻,朝廷军全军覆没!】
【灵璧之战开始的很突然,结束的很戏剧,燕军生擒了包括平安在内的三十七员朝廷将领,四名宦官,一百五十七名朝廷大臣,只有何福孤身逃走!】
【灵璧之战彻底击溃了南军主力,自此,长江以北的南军再也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
【一千六百多年前,就在灵璧附近的垓下,楚霸王项羽在四面楚歌中自刎于乌江,成就了四百年大汉。今日,灵璧之败也成为了建文帝败亡的先声!】
【灵璧之战后,燕军向东南方向直线前进,南京附近如同防御真空。盛庸想在淮河阻击燕军,却被燕军击败,扬州、高邮也不战而降,朱棣路过泗州的时候还有时间去祭拜祖陵。】
【自建文三年冬季出兵,到建文四年六月初一,经过半年的长途跋涉,燕军终于看到了长江,只要渡过长江就能兵临南京城下!】
【朱棣准备从浦子口渡过长江,却遭到了盛庸最后的抵抗,燕军一时被盛庸军挫败,朱棣都有些心灰意冷,想着要不就与朝廷议和。】
【就在此时,朱高煦带兵来援,朱棣十分高兴,脱口而出:“努力罢!世子常常生病。”暗示朱高煦有机会成为继承人。朱高煦被打了一针鸡血,热血上头,带着自己的部下殊死战斗,最终打败了盛庸。】
评论区
“朱棣用这句话忽悠了朱高煦一辈子。”
“朱高煦也傻傻的相信他爹。”
“朱高煦虽然有他爹的勇武,却没有任何心眼子,别说朱高炽了,就连他的侄子朱瞻基他都斗不过,朱高炽父子可谓稳坐钓鱼台。”
……
朱高煦面色涨红,他不敢置信的看向朱棣,朱棣却专注的看着天幕,仿佛没有感受到那道视线。
朱瞻基想要问问爷爷这是不是真的,却被胖胖的朱高炽眼疾手快的拦住了,朱高炽微微一笑,安抚自家冒失的儿子。
【盛庸战败后,淮河附近的一支水军投靠了朱棣,朱棣顺利度过长江,到达镇江,镇江守将举城投降。】
【六月初八,燕军来到了距离南京仅三十公里的龙潭,朱棣距离朝廷中枢仅一步之遥,南京朝廷震动!】
【公元1402年,农历六月十三日,朱棣到达了他忠诚的南京城,谷王朱穗和李景隆开金川门,迎接朱棣驾临南京,史称“金川门之变”!】
朱元璋神色莫名的看向李文忠:“九江(李景隆小名)不会真的是老四的细作吧!”
李文忠心下一惊,这种事可不能承认啊,不论燕王能否得到陛下的原谅,身为臣子的李景隆都不能背叛朝廷!
李文忠只能一个劲埋汰自家儿子:“都是犬子无能,被燕王的威严所摄,做下蠢事……”
毕竟是自家的亲外甥,朱元璋也没有揪着李文忠不放,而且一起打开城门的还有自家的蠢儿子!
评论区
“朱棣对南京城经营已久,早已埋下了许多暗子。”
“比如因为朱允炆严谨宦官干政,导致很多宦官暗中投靠朱棣,为朱棣传信。”
“再比如徐达的次子徐增寿想要与朱棣里应外合,结果被朱允炆发现,死在了朱棣进城的那一天。”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历史直播,开幕暴击》 520-540(第2/29页)
朱元璋半是玩笑半是警告道:“你这两个儿子心不齐啊!”
徐达只能赔笑道:“儿孙自有儿孙福,老臣也管不了了。”
洪武朝臣:你们朱家人内斗,我们这些朝臣反倒里外不是人!
【朱元璋设计的是一个由皇帝、藩王、外戚、驸马组成的家天下体制,他希望能够在权力、礼法和亲情的共同作用下稳固地支持大明王朝。】
【但是文弱的建文帝和他选择的书生们并不能制约桀骜不驯的藩王,在靖难之役中,皇亲国戚们纷纷参与其中,投靠不同的阵营。】
朱元璋陷入沉思:……
评论区
“一些人上蹿下跳,为自己谋取利益,一些人躲避不及,只能被动卷入其中!”
“谷王朱穗是朱元璋的第十九子,他是明朝第一代也是唯一一代谷王。”
“谷王原本不想投靠朱棣,才抢先一步跑到南京,却没想到最后还是朱棣赢了,他当然得在最后时刻表现一下。”
“不过朱橞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他在封地抢夺民田,侵吞赋税,滥杀无辜,谁劝谏他他就杀谁。最后密谋造反,被蜀王朱椿告发,朱棣将他一家削为庶人。”
“还有李景隆,他不会从一开始就是朱棣的卧底吧!”
“赔上自己所有的名声,只为成就别人的基业,李景隆有这么无私吗?”
“在靖难之役中,李景隆前后统兵近百万,几乎将朝廷的精华都白白葬送了!朱棣继位后,给李景隆的封赏也在所有靖难功臣之上,其中难道没有猫腻?”
“但就在永乐二年,李景隆就被接连弹劾,被褫夺爵位,抄没家产,软禁于家中,最后死于幽禁之中……”
李文忠:……
“其实整个朝堂上,除了那几个特别头铁的人,其他官员朝臣都在左右摇摆中,毕竟朱允炆是皇太孙登基,朱棣也是朱元璋的亲儿子,还是目前活着的最年长的嫡子,他也算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
“是啊,皇子皇孙之间的争斗,其他人也没有必要参与,不论谁胜谁败,都是大明的江山。”
“唯一受苦的只有被战乱波及的百姓……”
【燕军进入南京,大明江山易主,就在朱棣进城之时,皇宫起火,朱允炆下落不明,有人说他死在了那一场大火中,也有人说他逃出宫外,落发为僧,云游天下。建文帝的下落成为明初一大疑案!】
【历时四年的靖难之役以朱棣的胜利而结束,这一场大战却给北方大地的百姓带来了深重的伤害。】
【许多百姓在战乱中丧失生命,造成的人口损失多达五十万。交战区的农田和城市被毁坏,经济活动几乎瘫痪,刚刚和平三十年的天下再次陷入战乱……】
评论区
“与唐太宗的玄武门之变相比,这场皇室政治斗争对百姓的伤害太大了。”
……
【公元1402年,六月十七日,经过三请三让,朱棣登基称帝,年号永乐,史称明太宗!】
【为了表明自己的正统地位,朱棣将建文四年改为洪武三十五年,人为的在史书上为朱元璋延长了四年寿命……】
朱元璋:“呵呵,大可不必!”
朱棣面色微红,这般被人当众揭破心思,他多少有些不好意思。
第522章 永乐大帝
【朱棣是通过“靖难之役”夺取皇位的,因此他上位后需要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如何证明自己的正统性。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强化自己的正统形象。】
【朱棣通过否定建文帝朱允炆的统治和政策,来削弱其正统性。他废除了建文帝实行的一系列改革,并提拔那些被建文帝罢黜的官员。】
朱棣:“自朕登上皇位的那一刻,朕就知道自己定会被那些喋喋不休的儒生骂上几百年,朕剥夺了他们的权利地位,他们可不得打着建文忠臣的旗号来诋毁朕么!”
评论区
“凡是建文年间被贬谪的官员一律恢复职务,建文年间的各项改革一律取消,建文年间制定的各项法律规定,凡与太祖相悖的,一律废除。”
“但是,他为了反对而反对,就连一些有利于民生的政策也被废除了……”
【为了表明自己的正统地位,朱棣否定了朱标的一些形象,取消了朱标“皇帝”的封号,重新恢复其为“懿文太子”。还在史书中宣称他才是朱元璋最喜欢的儿子,朱元璋本就想将皇位传给他云云。】
朱元璋步步紧逼:“咱最喜欢你?咱想立你为嗣?”
朱棣立刻后退:“不是,爹,这都是那个朱棣做的,您去打他啊!”
朱棣想要躲在朱标身后,朱标对他温和一笑,微微侧身,将他暴露在朱元璋的目光之下。
朱棣:大哥救命啊!
评论区
“据说这都是朱棣给自己贴金,他根本不是马皇后的儿子,而是高丽人碽妃之子。”
“还有人说,马皇后没有生儿子,就连太子朱标都是李淑妃生的。”
“甚至还有人说朱棣是陈友谅或元顺帝的遗腹子(狗头)……”
朱元璋瞠目结舌,“荒谬!”
马皇后被气的浑身打颤。
当然评论区更多的还是赞同朱棣的人——
“首先,高丽送女入宫是在朱元璋称帝之后,明朝建立时,朱棣已经八岁了。而且,如果真有这么一个女子,高丽的史书定会大书特书,要知道他们为了增了本民族的历史归属感,将高句丽都攀附为他们的祖先,但高丽的史书没有任何提及此事的文字。”
“朱元璋定下的祖训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朱棣能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