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520-540(第4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了你。”

    朱高炽眼中含泪,这次是真的听进去了。

    评论区

    “北京在军事指挥上的优点是处于后方的南京无法比拟的。”

    “天子戍边的气势和皇宫、先帝陵寝都在前线的事实,让明朝上下在面对危机时更有抵抗的决心。例如土木堡之变明军覆灭、皇帝被俘后,明朝坚决地组织了北京保卫战,而不是像西晋、北宋一样迁都南逃。”

    朱元璋:“土木堡之变!”

    朱棣:“皇帝被俘!”

    朱瞻基看着年幼的长子朱祁镇:“难道这就是天幕曾说过的堡宗?”

    “当时辅佐建文帝的多为江南人士,朱棣即位后,在南京杀戮过甚,与江南士人关系不睦,便是从稳固皇位的方面考虑,以北平为政治中心也更为有利。”

    “明朝初期,华北相对于江南的贫困显而易见的,北平的营建使的北方的生产和人口迅速恢复。”

    “京师对物资的大量需求无法就近解决,必须依赖于大运河从江南转输。漕运的繁盛带动了运河沿线市镇的发展,如扬州、临清和沧州等城市,进一步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

    ……

    【自大都陷落、元朝灭亡约半个世纪后,全国的政治中心再度回到北方。北平及其周边成为明朝的核心统治地域,汉族政权对华北的控制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天幕下的统治者们都陷入了沉思,秦汉之时,燕地还是苦寒之地,是帝国的边疆,没有经过后世的大力开发,自不必说。

    唐朝的统治者却有些意动,唐朝时期关中已经不堪重负,上千年的人类活动让关中地区的植被已经被砍伐殆尽,想要找一根堪用的木头都需要从蜀地运送。

    于是唐朝统治者不得不将洛阳当做陪都,因为洛阳有大运河,更方便接收南方的粮草。

    此刻,他们将目光放在北方的渔阳,突然意识到,这里不就是安史之乱的起源之地吗!

    河北本就是困扰整个唐朝的隐患,若是能在河北大力发展一座城市,作为陪都,岂不是能够增强对此地的掌控!

    【朱棣为保证北京粮食与各项物资的需要,于永乐九年疏浚会通河,永乐十三年,原本淤塞的大运河会通河段全面疏浚,明朝正式停止海运,改由大运河漕运。】

    【从此,长达1794千米,沟通五大水系,跨越十个维度的大运河迎来了历史上的辉煌时期,成为明朝都城北京赖以生存的生命线!】

    【朱棣以军事起家,深知军队的重要性,尤其是驻守在皇都的军队,更是皇权的保证!】

    刘彻:“那是,若是朱允炆在南京安置一支奇兵,只要能够坚守几日,朱棣那些远道而来的疲兵就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说不定还能等到盛庸、平安的勤王之兵,一举翻盘呢!”

    【朱元璋时期,南京的京军就是整个大明最精锐的军队。朱棣更进一步,在京师组建三大营!】

    【一是“五军营”,这是原本就驻扎在南京的军兵,分为步兵与骑兵两个兵种。】

    【二是“三千营”,由边境少数民族,也就是所谓的“边外降丁”组成,主要是骑兵。】

    【三是“神机营”,用火器装备起来的步兵军团,明朝掌握着两种当时全世界最先进的火器:神机枪和神机炮,炮利于守,枪利于战,神机营也成为整个大明作战能力最强的机械兵种!】

    这下子天幕下的观众不淡定了,宋朝之前的观众本就好奇宋朝对外之战中的各种“炸”药、“火药”,但当时依旧是以冷兵器为主,火器只是一种奇兵。

    如今,朱棣却建立了一支专门的火器军队,还成为了当时最强大的军队,可见火器确实不简单。

    于是,天幕下的观众在评论区刷屏了,都在询问什么神机营?什么是神机枪,神机炮?

    见这么多人好奇,自然有现代观众为他们解惑。

    “热兵器得益于火药的发明和利用,而火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始皇:“火药,顾名思义,便是由火引发的药剂?”

    “火药是由古代的炼丹家发明的,从战国到汉初,贵族帝王们沉醉于长生不老的幻想,方士投其所好,在炼制仙丹的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历史直播,开幕暴击》 520-540(第7/29页)

    过程中发明了火药的配方。”

    扶苏:“关在牢狱的方士有用武之地了!”

    始皇微微颔首,扶苏终于学会用人之道了,其他人则默默离远了一些,原本纯良的扶苏公子也变坏了……

    刘彻:“所以,那些所谓的仙丹跟火药是同一炉子出来的!”

    他可是在天幕上看到过火器的威力,若是那些仙丹在人的腹中爆炸,那得是什么样的场景……

    年轻的刘彻不由得庆幸自己还没有沉迷于仙丹,而唐朝那些帝王就难受了,他们听从天幕的告诫,将仙丹都扫入垃圾堆,但已经吃到肚子里的也足够让他们膈应了。

    若不是看到了那些方士的作用,他们早就被千刀万剐了!

    “早在春秋时期的《范子计然》一书中就记载了“硝石出陇道”,这是我们现在能看到的第一部记载火药配方的书。”

    李斯:“这部书似乎是春秋时期范蠡所做,斯在稷下学宫曾见到过。”

    始皇:“稷下学宫的书在咸阳宫都有备份,你带人将此书找出来。”

    李斯:“唯!”

    “炼丹术流行了一千多年,虽然对长生不老一无所得,但炼丹家们却发现了一些原始的化学现象,比如火法炼丹就为火药的发明创造了条件。”

    “方士们也知道他们用的那些材料都是有毒的,所以他们就灼烧来降低毒性,这就是伏火的由来。”

    刘彻:“呵呵,有毒的东西都敢进上,可见那些方士没有一个无辜的。”

    “在伏火的过程中,一些物品如硫、硝、碳混合点火就会发生激烈的反应,丹房失火的事故也常有发生,但炼丹家们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何其伟大的一种发明。”

    李世民:“若是方士以火药进献,朕也能给他们在工部安排一个职位。”

    魏征:“追求长生之人本就无法脚踏实地,他们只想一步登天,怕是看不上工部的小官。”

    “火药不能让人长生不老,还容易发生危险,炼丹家对它并不感兴趣。而且,因为火药来源于炼丹的配方,后来还被当做一种药,在《本草纲目》中就提到火药能治疮癣、杀虫,辟湿气、瘟疫。”

    “隋代时,硝石、硫磺和木炭三元体系火药横空出世。唐高宗年间,出现了硫磺伏火法,已经初步具备火药的成分。”

    “当然,火药的最初使用并不是在军事上,而是被用在了杂技演出上,以火药喷火、爆炸的表现制造神奇的舞台效果。”

    “唐朝末年,火药被用于军事,唐昭宗天佑元年(904年)杨行密的军队围攻豫章时,就用到了火炮和火箭,此时距离唐朝灭亡还有三年。西方仍处在黑暗的中世纪,现代意义上的英格兰刚刚从古典时代诞生(大体相当于秦灭六国)。”

    “宋朝战乱不断,也促进了火药的发展,北宋建立了官方的火药作坊,制作了火药箭、火炮、霹雳炮、震天雷等热兵器,但他们依旧是火攻的一种延续。”

    “从冷兵器到热兵器,从纵火到爆炸,火器的发展经过了漫长的时间。”

    “公元970年,兵部令史冯继升发明火箭法,这种方法是在箭杆前端绑缚火药筒,点燃后利用火药燃烧向后喷出的气体的反作用力把箭簇射出,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喷射火器。”

    “公元1000年,士兵出身的神卫队长唐福向朝廷献出了他制作的火箭、火球、火蒺藜等火器。”

    “1002年,冀州团练使石普也制成了火箭、火球等火器,并做了公开表演。”

    “公元1126年,李纲守开封时,就是用霹雳炮击退金兵的围攻。”

    天幕下的观众都在奋笔疾书。

    “南宋时出现了管状火器,公元1132年陈规发明了火枪,现代枪炮就是由管状火器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南宋时期,大炮和火枪已经在军事上运用娴熟,并遥遥领先于世界,但宋朝的积贫积弱不是一种先进的武器能够改变的。”

    赵匡胤:“是啊,大宋的军事实力如此孱弱,怕是这些先进的武器也会被敌人掌握,用来攻打大宋吧……”

    “元代出现的金属管形火器是我国乃至世界兵器史上的一大创造,从元朝起,远程兵器真正意义上从“砲”发展为“炮”。”

    “元朝攻打金国的开封时,就用到了震天雷。”

    李世民:“若是有一百个一窝蜂,岂不就是万箭齐发,那何等壮观的景象!”

    “当时还有一种专门用于水战的火龙出水,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二极火箭。还有一种名为神火飞鸦的飞弹,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多火药筒并联火箭,与今天的大型捆绑式运载火箭的工作原理很相近。”

    朱元璋:“天幕说的是曾经给我们看的那种奔向月球的火箭吧。”

    朱标:“是啊,没想到大明的火器居然能发展到那样神奇的状态!”

    朱棣也陷入了美好的幻想:“若是现在就加大投入,继续发展,说不定能在大明实现登月的壮举!”

    第525章 永乐大帝

    “明朝洪武年间,一个名叫陶成道的万户,想要利用火箭的推力将人送上天空,他坐在装有47个当时最大的火箭的椅子上,双手各持一个大风筝,试图借助火箭的推力和风筝的升力实现飞行的梦想。”

    “虽然这个尝试最终失败了,但万户依旧被誉为利用火箭飞行的第一人,为了纪念万户,月球上的一个环行山便以万户的名字命名!”

    陶成道心思百转,他的实验失败了,但后人依旧记得他。

    他要上书皇帝陛下,集合全国之力,将人送上天空!

    “明朝的神机营是世界上第一支纯火器部队。”

    “到16世纪,明朝内外交困下,明朝的火器技术发展到巅峰。从火铳到大口径火炮、燃烧性火器、爆炸性火器等空前繁荣!”

    “而西方对火器的运用则要晚的多,在公元八、九世纪,硝跟着医药和炼丹术一起传到了阿拉伯。”

    “到了13世纪,火药也经过印度传入阿拉伯,希腊人翻译阿拉伯人的书籍才知道了火药这种东西。”

    “而火药武器的传播则更晚,宋元之交,随着蒙古大军横扫欧洲平原,火药武器也跟着传入了阿拉伯世界,然后传到了欧洲和世界各地。”

    “自此,欧洲的平民终于能用大炮攻破贵族的城堡,能用子弹穿透骑士的盔甲,欧洲黑暗的贵族统治也跟着贵族骑士同归于尽了!”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火炮也得到飞跃式的发展,装备着大炮的舰队杨帆出航,开启了全球大航海时代!”

    天幕下的观众还在为中国火器的繁荣与领先而骄傲,天幕就给了他们暴击。

    从造纸术到火药,这些在中国司空见惯的发明,到了西方世界却给他们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秦汉统治者一心发展自身,想要早日将后世出现的先进技术在本朝复刻出来,唐朝的统治者再一次意识到技术外流带来的弊端。

    明清的危机感是最紧迫的,在他们看不到的大海上,已经有无数舰队穿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历史直播,开幕暴击》 520-540(第8/29页)

    梭其中,为自己的国家掠夺了丰富的资本!

    若是他们无法跟上世界的脚步,早晚有一天会被西方的舰炮敲开国门……

    “火药的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的进程,动摇了西欧的封建统治,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重要支柱之一!”

    “但最先发明火药并将火药运用到战场上的中国却在清朝的统治下,闭关锁国,逐渐落后于世界的发展进程。”

    “当然,将一切归咎于闭关锁国是不全面的,明朝之前的火器发展也没有借鉴任何其他国家。”

    “明朝的火器繁荣依旧是在经验和试错上发展起来的,而火器的进一步发展却需要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的不断进步。但明清时期的封建礼教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八股文取士阻碍了其他学科的发展,在整个社会风气逐渐闭塞的情况下,火器发展也逐渐落后于西方……”

    朱元璋:“数学、物理、化学,这些文人们一向看不起的学科才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石!”

    朱标:“从经验、试错上总结出一个普世的规律,并将其发展改进,这才是科技发展的正确道路。”

    朱棣:“我们已经领先了上千年,朕不能容忍在朕这一代落后于西方!”

    ……

    【有如此强大的军队,永乐时期的对外扩张自然也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