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
沈家二老和沈回以前倒是吃过绿豆糕,家中厨子做的。不过他们会吃不会做,只晓得要用蜜和糖。
凌星介绍完绿豆凉粉,又说道:“对了,豆子要磨,我磨不动,是谢哥儿帮我磨的。因着也是用他家的磨盘,后面还帮我端着绿豆浆送来家中,所以我做好后,切了半块给谢哥儿送过去了。”
这是家里的绿豆,他拿去做了人情,不好一字也不提。
徐有芳听着点点头,“你做的对,帮了这么多,给一半也不打紧。”
家里人不介意,凌星也放心了。
一家子坐下吃饭,都把筷子伸向了绿豆凉粉。
这凉粉滑嫩的很,还有些难夹。倒是沈来聪明,一只筷子戳进去,与另一只一起夹着。
凌星做的这凉粉Q弹劲道,不是那种粉面的,筷子一戳就碎开。
凉粉口感如同凌星所言,滑嫩爽口。加上表面有咸酸微辣的料汁,吃进嘴里爽滑细腻,沁凉开胃。
沈归吃满意了,他都不知道有多久没吃过这样美味的下饭菜。
连吃好几块,才舍得张口说话,“这要是夏日放井里湃一下,再吃进肚子里可得多舒爽啊。”
凌星道:“夏日里吃确实能解暑,到时候我再给大家做凉皮吃,那个也好吃呢。”
“哥夫你真是好的没得说,以后有什么活尽管指使我去做,只要隔段时间能叫我吃上一顿凉粉就成。”
沈归说罢,又塞一块裹满料汁的凉粉进嘴里,嚼吧两下再吸溜一口面糊,一脸惬意。
沈家其他人对凉粉的口感味道也极其满意,尤其是沈来,吃的可凶,一块接一块的都停不下来。
凌星注意到沈回吃的也快,他全程没说话,不像沈呈山他们会不住的说好吃,沈回动作一直没停,吃的比谁都多。
他的饭量本就大,这点全吃了也不够塞牙缝,最多是吃个味道。
凌星还发现沈回好像不能吃辣,那辣椒粉加的并不多,顶多微辣。
沈来和小春小夏三个孩子都能吃。
而沈回吃了两块,额头就冒出汗来。
但他脸上又没有什么表情情绪,越辣面色越沉稳。嘴唇都辣红了,还依旧面不改色的往嘴里送。
不能吃辣,偏又爱吃辣。
饭快吃完了,沈回才悠悠抬眸,视线直接落在凌星的脸上,眉头微挑。
那样子像是在问:看够了没。
凌星有些不好意思的移开视线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寡夫郎》 24-30(第5/18页)
,他好奇沈回能忍到什么时候才会表情破裂,谁知没看到不说,还叫人给抓包了。
这顿饭一家子吃的心满意足,凌星问道:“凉粉要是拿出去卖,可行不?”
做凉粉的时候,凌星就在想这个问题。
虽然做起来耗时间,但是期间不需要一直盯着,可以做别的事情。
每天带一盆两盆去镇上,就放在包子摊上,应是能卖的出去。
而且凉粉除了凉拌,也可以煎炒。
有点钱的人家,舍得下油的话,煎炒后的凉粉也很好吃。
就是磨绿豆浆有点难,总不好一直去谢青崖那磨。
徐有芳觉得这很好,还能多些进项。
在问过凌星做凉粉不怎么费事,不会很累时候,直接点头道:“肯定能成,这么好吃,咋不能成?你要是做的话,家里有个小磨盘正好能用上。”
“家里有磨盘?”
凌星有些高兴,他刚刚还想着要不要每天给些钱给谢青崖,借用他家磨盘半个时辰时间。
家里有的话,也就不用来回跑这样麻烦了。
“有的,就是有点小,本来是要卖掉,但因为太小了,没人愿意要就一直在家放着,不过磨绿豆浆肯定够用。”
徐有芳带着凌星去看磨盘,掀开灶屋里的那个深色门帘。
里面有一张木板床,边上与墙之间的空隙,正好放一个大木箱子。左侧墙上钉着几排木板,上面整齐的摆放着些杂物。门口这边的墙上挂着一张弓,墙边倚靠着些木箭木枪。
里面的空间不大,干净整洁,东西很少。
这是沈回的屋子。
徐有芳带着凌星进去,从木板床下挪出个石磨来。
确实很小,直径五十厘米左右,但只磨一两盆凉粉用的绿豆浆,完全够用的。
“二郎,进来搬一下石磨。”
徐有芳因为要做绣活,手不能有太多的茧子,家里农活很少做,力气也不是很大。
眼下这石磨有些份量,她搬不动,凌星瘦的猴一样,更搬不动了。
本就是灶屋辟出来的一块地方,空间不大。两个人在里面站着已经显得拥挤,凌星准备先出去。
那头沈回正巧到了门口,他站定没动,等凌星先出来。
门口位置小,凌星与沈回擦肩而过。
沈回目光落在手臂,看着凌星尚未束起的长发,缓缓划过他的衣物。
如此近的距离,沈回闻到凌星发间熟悉的皂荚气味,但又似乎夹杂着其他的味道。那味道有些甜,说不上来,只觉得好闻。
“傻站着发什么呆,快来搬磨盘。”
徐有芳的声音拉回走神的沈回,他轻松的抱起石磨送往院中,按着徐有芳说的位置摆好。
转身时,见凌星嘴角咬着发带在束发。
沈回的视线落在凌星的侧脸,露出的脖颈,还有咬着的发带上。
他没有离开,静静的看完凌星束发。
在凌星转身之际,沈回没能及时移开视线。
迎着凌星疑惑的目光,他抬手指一下自己左侧耳际,“哥夫,这里有一缕头发没束起来。”
凌星抬手去捋,还真是,只能拆开发带重新绑。
绑好后,凌星主动转着脑袋问还在对面看着他的沈回,“现在呢?可还有漏掉没绑上的?”
沈回觉着转来转去的凌星着实有趣,不由低笑,“没,都绑好了。”
第25章 第 25 章 合脚
家里没多少绿豆, 加上时间不够,因为卖包子凌晨就要起来。
凌星就想明天从镇上回来时,买些绿豆回来再做,后天的时候拿一盆去镇上卖卖看。
收拾完, 凌星去屋里算账。
和昨天差不多的收入, 比昨天多了九文钱,去掉食材成本, 租摊位和仓库, 一共盈利八十一文钱。
昨天想着要买面粉, 凌星带了碎银去,买面粉用的是其中一小块银团子。粮铺的戥子称了重量, 倒给他找了一百五十文。
铜钱用绳子串好, 连同没用完的碎银子一起放进木柜子里。
从刚开始的分文没有,到现在有了一些自己可以支配的钱,凌星觉得日子还是很有奔头的。
他再攒攒, 一个月能吃一回肉呢。
翌日凌晨,天还黑不隆咚的。
凌星动作小心的下床, 穿上沈回昨天买的布鞋。
那布鞋意外的很合脚,在脚后跟的位置还有柔软的绒布,防止新布鞋磨脚。
鞋底是千层底,走着没有硌脚的感觉, 比草鞋要舒服许多倍。
徐有芳也是早早的起来给凌星和沈回做饭, 然后回去睡回笼觉。
凌星动作很快的洗漱完去灶屋, 徐有芳注意到他脚上的鞋子, 顺嘴问了一句,“星哥儿买鞋了?可合脚?不合脚的话娘能给你改改。”
摆摊的这两天,沈家人都没有问过凌星每天的收入多少。
头先就说好的, 赚多赚少都不用上交公中,那是自己的小营生。
因着凌星要交些收入做公用,沈家二老把这事和家里其他人说了。
即是给了钱,那地里的活就不叫凌星去做。加上他那身子骨,也不能干那重活。
沈归他们都没意见,事情就这么定下来。
眼下凌星摆两天摊子就能买双鞋,徐有芳这心里替凌星高兴呢,说明赚钱了。
凌星下意识的缩一下脚,悄悄瞥向沈回,想到沈回说不要同家里人说鞋子是他买的。
他只好低头道:“鞋子很合脚,不需要改的娘。”
徐有芳一想也是,本人去铺子里买的话,也不能买到不合脚的鞋。
“瞧我这脑子睡糊涂了,都忘了你是自己去鞋铺子里买的。”
凌星撒谎脸颊发烫,他用脚尖戳戳地面,心里奇怪沈回是怎么知道他脚码的。
而另一当事人沈回正若无其事的吃饭,他吃的很快,也不怕烫,把面糊往嘴里倒。
凌星捧着面前的陶碗,听着边上打仗一般的动静,没忍住小声的对沈回说:“二弟慢点吃,你这样会烫坏的。”
沈回动作一顿,没吭声,但速度肉眼可见的慢下许多。
吃完饭,沈回把东西全背自己的身上,走到小路,沈回要背凌星,被凌星拒绝。
“我今天穿了布鞋,不磨脚疼,可以自己走的。”
沈回看一眼凌星,眉头微挑,“好,那哥夫跟上。”
山脚野路比起田间小道要近许多,能节约不少时间。
唯一不好的是,路不好走。
时不时的会有伸出来的树枝打头刮脸,脚下的路更是凹凸不平,会有石头和凸起的树根。
天又黑着,前路难以辨清,凌星无法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寡夫郎》 24-30(第6/18页)
想象之前沈回是怎么背着他走的那样平稳。
布鞋是新的,鞋底没穿软,走路有些硬邦邦。
走山路更是重心不稳,又没有灯笼照路,微弱的月光没能让凌星躲过地面冒出的树根。
被树根绊一脚,眼看着要脸着地,手臂突然被一股大力拉扯,整个人往上,凌星只觉得天旋地转。
站稳后听到沈回一如既往低沉冷硬的声音,但却没有丝毫的惊讶,对此情况似是早有预料。
“哥夫现在要背吗?”
凌星不想沈回太辛苦,他依旧摇头。
沈回短暂的沉默后嗯了一声,没有再提,他收回手,“跟上来,小心点脚下。”
刚转身,沈回的衣摆被拽住。
转头看去只见凌星脸上带着笑,圆圆的眼睛笑的弯弯的,“我拽着你衣服走可以吗?”
沈回借着月光看了片刻,“好。”
到镇子上,二人按着昨日的流程开始摆摊。
包子刚蒸好就有食客来买。
今天凌星直接发了二十斤的面带来,量是之前的一倍。
而随着两天的口碑发酵,今天来的人反而更多,卖的也更快。
就连周围的摊贩也来买个包子馒头尝个味道,观望了两天,每天都有好些人买,都说好吃,那味道肯定不差。
王有麦的面摊子前又没人了,看着其他的摊主也去包子摊买包子吃,他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这些人都没来照顾过他的生意,来吃碗面呢。
他的面一碗才五文钱,满满的一大碗,还给加猪油,哪里比那包子馒头差了?
怎么都去吃那干巴巴的玩意。
王有麦擦着桌子,看着斜对面排着一堆的人,对照他摊子前空无一人,心里越来越不得劲。
不过再不高兴也只能忍着,那摊子上的大块头他惹不起。而且这摊子卖的快,走的早,他后面也能卖。
谁知道到了前两日包子摊撤摊子的时间,对面还在继续包。
王有麦傻眼了,这是延长时间了?
也是,东西受欢迎,自然是卖的越久越赚钱。
没人和钱过不去。
可他摊子今天到现在才卖出去五碗面,赚的钱都要不够交摊位费了。
王有麦心里着急,又不好叫人走,只能愁眉苦脸的坐在长凳上,发着呆也不知道想什么。
面摊的情况,凌星也注意到了。
他对于这样的事情,其实并不知道要如何处理。
似乎做什么都不对。
二十斤的面,卖的时间只比昨天多半个时辰。这说明包子摊的生意越来越好了。
还有最后一笼半的时候,包子摊前来了个意想不到的人。
糖坊街新来个摊子,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