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这借的次数也太多了,不知道的还以为火斗是她家的。
孙水叶板着一张脸,也没仔细看,伸手就要接火斗。
“祝二媳妇,我来还你家火斗。”徐有芳把火斗还有手里装着满满酱黄瓜的陶碗一起送过去,“这是家里腌的酱黄瓜,拿回家去吃,对了还有这凉皮,也是家里做的。星哥儿专门弄的酸甜口,家里孩子都能吃。”
手里一下子多三个东西,还都是份量不轻的,孙水叶一时间也有些懵。
不过她很快就被香味吸引回神,低头一看,乖乖,这酱菜是黄瓜?
酱菜铺子她不是没逛过,价格心里自是有数。
还有没听过的凉皮,酸甜口?哪来的甜?莫不是里面加糖了不成?
孙水叶把口水咽下去,笑的眼睛都成一条缝。
“徐婶子你这也太客气了,不就是用个火斗,哪要你给这么多东西啊。”
嘴上是这么说,她的手是半点也没松。
就算是怀里东西再重,她都兜死死的。
徐有芳把东西还回去,带着沈来回家的时候,孙水叶还不忘热情的喊道:“下次要用火斗,婶子尽管来借啊!”
刚开始孙水叶的表情没藏住,徐有芳不是没看见。
而且这也不是孙水叶第一次给她摆脸色。
徐有芳清楚自己借的次数多,就是会引人不快,这无可厚非。
前面是家里实在没多余的钱买火斗,后面等绒花卖了,她还是自己买一个小的火斗用比较好。
这样还能想什么时候弄绒花,就什么时候弄绒花。
小一点的火斗她用来做绒花还能更顺手,灵活。
反正村长家的火斗,她是不准备再借用了。
孙水叶抱着东西回院子,王春霞看她走的艰难,连忙上去帮忙。
家里的火斗是借给了沈家用,她看到二儿媳怀里的火斗,就知道是沈家还回来的。
包括那两陶碗的吃食,不用想都知道是沈家人拿来的。
人已经离开,王春霞只好收下。
东西放进灶屋,正好祝如山看见了。
他看着两样吃食,腌菜竟然是拿未长成的小黄瓜腌制,另一样他更是看都没看过。
哪一样,都不是能出现在他们这样的村户人家。
祝如山到底是当了多年村长,有些事情看的比村民们更透彻一些。
一直以来,远离村子住在山脚,日子过的苦哈哈的沈家,怕是要起来了。
临睡前,祝如山把家人都召集起来。
只说了一句话。
“以后沈家要是有要帮忙的,别要什么好处,能帮的直接帮就是。”
虽说祝家的人有些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不过他们习惯了听一家之主的话,并且祝如山的话,从来没有错过。
祝家人纷纷点头应下。
绒花做好,凌星第二天摆摊子带了三十朵。
用布包好,放在背篓的最上层,也不占地方。
今天是端午,镇上的人比之前还要多一些。
周边的村子会有村民一起来赶集。
因此,镇上今日十分的热闹。
卖香囊,五彩线,生肖挂件的摊位前基本上都围着人。
空气里都飘着艾草,雄黄的味道。
*
刘山是布庄的掌柜,因为从小胎中不足的缘故,身体一直很瘦弱。
后面有钱了,能吃些滋补的药,填补身体。
不过每年夏季的时候,都会苦夏,什么也吃不了。
但今年不一样。
糖坊街有个汤包摊子,那摊子上在初夏的时候,出了猪皮冻,凉皮,他完全能吃得下。
后面出的酱黄瓜,清脆可口,他就着黄瓜咸菜,都能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寡夫郎》 50-60(第7/32页)
吃下一碗饭。
就连汤包,他蘸点醋,也能一顿吃十个。
终于在夏季有了能吃的进去的东西,刘山成为了汤包摊子的忠实顾客。
基本上每天都会来一趟,然后把摊位上的吃食,都给买一遍。
猪皮冻和凉皮买的最多,回去让夫郎调不同口味的料汁,往上一浇,顿顿都能“不重样”,根本吃不腻。
今天他依旧早早的过来排队。
随着天气越来越热,猪皮冻和凉皮卖的越来越好。
来的稍微晚一点,他都买不上。
排在队尾的刘山一边注意着前面队伍,一边心里发愁。
东家的小女儿要过十岁生辰,这是个大日子。
他身为布庄掌柜,不管怎样都是要送些礼去的。
十分贵重的他买不起,就只能多花心思,送点能入人心的。
坏就坏在前几年东家的哥儿,女儿们过生辰的时候,他已经掏空心思备了不少的礼。
虽说不是多贵重的东西,可就是讨孩子们的欢心。
主家人看着也觉得不错,用心不用心,那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
不然他一个没有任何根基的,也不可能短时间内一路升到布庄掌柜。
踏实是一方面,用心仔细也是一方面。
今年是大生日,无论如何肯定不能比之前差啊。
刘山愁的不行别说是镇子上,就是县里面他都看过,没什么能入眼的。
要么就是太贵,他买不起。
正想的出神,前面传来一阵喧闹声。
队伍也快排到了刘山,他踮起脚尖往前看,见不少人围在一处,也有些好奇。
以往大家买完东西都是尽快离开的,怎么今日反而聚集起来?
喧闹声也引得排在前面的食客注意,往前打探询问是怎么一回事。
很快,刘山就明白了缘由。
原来是汤包摊的小摊主,今日又新增了个东西来卖。
不是吃食,是佩戴在头上的东西,叫绒花。
簪子,发带这些大家都懂,但是绒花是没听过,更是没见过的。
前面的人说和真花一样,非常的精致漂亮。
刘山一下子就打起了精神。
真是打瞌睡就有人送枕头,他可不就是要寻这种新奇又好看的东西,用来做生辰礼吗!
而且东家的小女儿最爱花,十分喜欢明亮艳丽的颜色,也爱打扮自己。
这绒花简直就是来给他雪中送炭的啊!
汤包摊子是不允许插队的,这是一直以来的规矩。
刘山再怎么心急如焚,怕绒花被人买走,此时也只能等待队伍向前。
队伍最前面,之前买好吃食的食客们平移到右侧去,左侧是沈归在卖酱黄瓜。
右侧的摊子凌星看顾着,沈回负责蒸汤包,卖汤包。
深色稍显破旧的布上,摆着色彩鲜艳的绒花。
对比强烈,十分的吸引人。
“小摊主啊,你这摊子上卖的东西,还真是什么都有。”
挑花眼的食客们,轻轻的拿起绒花观看,忍不住感叹着。
凌星吸一下鼻子,他这个摊位不大,但确实是物尽其用了。
就十文钱,真的是赚太多。
其实一个摊子上虽然没有明确说只能卖一样东西,但管理摊位的人都会找卖两样东西的人私下罚。
也就是因为许七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凌星也时不时的会送些东西给他,这才能省下腌菜和绒花的摊位费。
凌月治嗓子和读书都要钱,为了多赚些后面卖的东西只会越来越多。
这样一想,还是有个铺子比较好。
摆摊的话,下雨天也很遭罪。
凌星心里有个小目标,年底的时候,能在镇子上租个铺子。
绒花用到的绣线并不便宜,徐有芳根据自己做的时间,还有绣线的价格,以及绒花的复杂程度,定了三个档位。
只有一朵花的最便宜,七文钱。
两朵到三朵的,是十五文钱。花朵少的,花形更复杂些。
四朵到六朵的绒花,是五十文钱。
这种基本上是配套的,一朵大花其他配套小花。整套簪在头上,很是好看。
因着今日是端午,前来的食客比平时更舍得花钱。
首饰在铺子里面买,就没有低于五十文的。
在凌星这里,五十文能买一整套往头上装饰。
虽说不是人人都掏钱买,但十个里面,也有三人愿意购入。
一整套的是桃花,很是娇俏明艳。
也只有一套,因为价格最贵,至今无人问津。
来凌星铺子的食客们,一口气花十文钱买几样吃食可以。
但让他们花五十文买首饰,那还是要掂量一阵子。
不过一朵的小绒花倒是能买,它卖的也最快,一共十朵,现在已经卖了六朵出去。
刘山垫脚能看到绒花的时候,是真被惊艳到。
不仅是花形逼真,颜色好看,做的精致。
它的寓意也好啊。
不会凋谢,永远漂亮。
他几乎是一眼就看中那套桃花绒花。
这样娇俏明艳的颜色和花形,最适合东家的小女儿。
更重要的是,桃花也是对方喜欢的花之一。
真是天选的礼物,刘山眼睛直勾勾的盯着,生怕被人截胡了。
等待的时间其实并不长,放在以前,这点排队时间刘山都不觉得有什么。
但今天对于他来说,格外的漫长。
前面的人似乎都没个尽头一样。
好不容易挨到刘山,因为是老食客了,凌星都能记得他每天要的东西。
“还是和之前一样吗?”
刘山手指着桃花绒花,激动道:“先不买别的,把这套绒花给我。”
说完又看到两朵红艳的山茶花,他捎带手也给卖了。
他夫郎喜欢红色,这个花做的漂亮,最适合他。
“红山茶也给我装起来,都要。”
凌星麻利的用油纸给包好,现在手里没有更合适包绒花的,家里剩下的油纸又有了用处。
刘山接过绒花,寻思着待会去找个精贵些的盒子,把那套桃花绒花装进去。
又和以往一样买了吃食,刘山火烧屁股一样跑走了。
最贵的绒花被买走,最便宜的绒花也没剩下两朵,中间价位的那些剩的剩的最多。
不过十五文钱在首饰里面,已经是很便宜。
别说做的还好看。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寡夫郎》 50-60(第8/32页)
有年轻的姑娘跟着家人来买吃食,一眼看中绒花,和家人打商量,她今年不要香囊,换个绒花戴,家人也同意了她的要求。
买了一朵海棠花,直接戴在头上,整个人都添了一份明丽颜色。
她家人瞧着孩子戴上是真好看,掏钱买了更好一些的,不知是要送人还是家里留着戴。
眼看着绒花要卖光了,前面还有些犹豫七文钱的没了,要不要买十五文的客人,也不再犹豫,掏钱就是买。
反正又不会枯萎,能一年戴到头呢。
又是端午过节,花点钱就花点吧。
剩下的绒花也很快卖完,竟是汤包摊子上卖的最快的。
排在后面的人眼睁睁看着最后四朵漂亮俏丽的迎春花被一个小姑娘戴在头上,天都塌了。
咋这就没了呢?
他们也想买啊!
那花多好看啊!咋就不做多一点啊!
后排的食客们七嘴八舌的问,还有没有绒花,明天还卖不卖绒花。
这是徐有芳第一次尝试做绒花,前几天做出来的那些,徐有芳都不准备拿出来卖。
实在是不符合她的要求标准,还是留作压箱底吧。
符合能拿出去卖的标准的,一共有七十八朵。
家里还有四十八朵能卖。
说实话,凌星猜到绒花能卖的好,毕竟好看又便宜。
&nbs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