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与君同》 40-50(第1/22页)
第41章 这公主,竟是个绵里针、笑面……
“长泽堂的东侧间书案上, 有我留给你的信,读了吗?”
“读过了。”
“还有我送你的东西。”
“来得匆忙,我回去就戴。”
台城杨柳依依, 隋棠折柳相送。
五月的柳枝,截口还有汁液, 残留一点果木清香。她的手已经空了,征人也早已离去, 马蹄声都远了。
三军过后,唯余尘土在风中扬起。
侍女扶着她上了马车, 返身回去。
她搓着手指, 低头轻嗅,不是杨柳的味道,是旃檀香绕指柔。
她轻轻笑开了,覆眼的白绫上现出月牙弧度。
回来司空府已经是午时六
刻, 过了午膳的时辰。她原在车中用过一些,有七八分饱, 不必再用。
但长泽堂小膳房的炉灶上备了三鲜汤饼,符离麻鸡,油酥茶和热气腾腾的小蒸菜。她半点抗拒的能力也没有。
隋棠在席案后坐下来, 等司膳领着一众侍者上菜的功夫,第一反应便是“往政事堂送了吗”,好在没有脱口出来, 就在心头绕了一圈。
她低着头, 脸上火烧火燎, 遂将披帛撤下,递给兰心。
兰心接过又给她披上,“虽是五月里, 但今个没太阳,天气阴得很,风也大。殿下不许贪凉。”
隋棠又脱下,“用完膳再披。”
兰心这会瞧见了主子脸色,再看席案上刚离灶台的膳食,只当她被热气所熏,便又格外贴心地拿下披帛换来团扇,轻轻打风。
“虽是五月里,但今个没太阳,天气阴得很,风也大。”一碗汤饼用到一半,隋棠后背一阵凉过一阵,半边身子也冷嗖嗖进风,实在忍不住停下以原话嗔她贴身的女婢,又添来一句,“莫扇了!”
话落,她被自己惹笑。
“殿下方才……”
“方才热,现在不热了。”
隋棠端来油酥茶饮下,似汤水见底不再,她便也不再想起那人,脸不红心不跳。
本该膳后歇晌,但这个时辰,又进了这样许多膳食,左右不能躺下了。
她便往杨氏处走了一趟。
平时蔺稷在府中,她与杨氏间或亲密或疏远都不要紧,只要后院祥和没有事端便可。但如今他在外领兵作战,她与杨氏间自当走近些,相互扶持。
不料,杨氏正与蔺禾吵得不可开交,这会一个捂胸喘气,一个含泪跳脚,将她来当作见到了救星。
“知殿下刚从台城回来,本想明日再去瞧您,说说这死丫头的。” 杨氏招手让她在身侧坐下,“你瞧瞧她,可是昏了头了?”
“阿母莫急,慢慢说,到底所谓何事?”隋棠握着杨氏的手坐下来。
“阿母说我今岁及笄,想趁端阳在青台后面的百里池做东开场宴会,要请洛阳城中的许多家有未婚儿郎的主母喝茶赏花。”蔺禾抢话道,“就是让我被他们评头论足,挑挑拣拣。我才不去呢!”
“怎就是你被人挑挑拣拣?分明是让你去挑别人。我和你说,宴会来的这七八户人家,都是阿母从媒婆递来的帖子中择了一遍出来的,家世、品貌哪个都是顶尖。就等着你宴上再挑一遍,则个最佳的。这简直公主择婿一般,公主也没有你这等风光,说到底你就是占了你哥的光,能有这等荣耀!你还不知足……”
“阿母——”蔺禾望向隋棠,截断她的话,“你胡说甚!”
“我哪里胡说?你说说眼下是不是这个情境,我但凡松松口,咱们家门槛都能被人踏平。不管是当真奔着婚姻来、与你姻缘合适的,还是奔着你三哥来、借你姻缘谋前程的,这人都得排成队。阿母实打实为你考虑,这才挑了又挑。不然有甚好挑的,让你三哥择一个对他用处最大的,便成了。”
“三嫂,我不要。”蔺禾跑来隋棠身边,拉过她袖摆晃着。
“你不就还念着那个何九郎吗,但人都没了,你要如何?便是还在,那也不可能。何家和你三哥不对付,成不了姻亲。”
“夫人——”这会连着穆姑姑也拦住了杨氏话头,捧来茶水给她,“殿下难得来,不若一起去院里散散步。牡丹芍药都开了,香得很!”
一句女儿堪比公主,一句儿子同公主舅家不对付,且就当着公主面,委实忌讳。
然杨氏却丝毫不在意,只拂开茶盏,握着隋棠的手,神色疲弱道,“阿母被她气晕了,还好有你在,你陪阿母说说话。正好阿母也有事与你说。”
话落又越过隋棠对着蔺禾道,“你出去,让我静静,我这会见不得你。”
蔺禾一跺脚走了。
“阿母有何事与我说?”
“也是桩好事。”杨氏眉间一扫前头的疲乏,聚起两分精神,“就是你二舅母和四姨母两家的两个姊妹,都和你差不多的年纪,同三郎也自幼要好,青梅竹马长大。一家子骨肉,亲上加亲便是再好不过。我想着你身子骨弱,且让她来进来给你帮衬些。便如眼下,三郎在外,便侍奉侍奉您。三郎回来,便给你分担些。你看如何?”
杨氏这些个母家亲戚都是土生土长的洛阳人士,从未听闻年轻这一辈中何人离开过洛阳。反倒是蔺稷,六七岁就随父兄在军营中度过,八岁开始长居凉州牧马,到了二十岁弱冠之年方才返回洛阳。那两个姊妹既与隋棠一般大小,那便是蔺稷居于凉州时将将出生,待蔺稷回来洛阳,她们十二三岁方与他初次见面。自然,可能途中蔺稷偶尔回来探亲,也见过一两回。但不管怎样,哪来的“也自幼要好,青梅竹马长大”!
隋棠捋顺杨氏的话,抽回那只被她握着的手,伸到案上摸索茶盏。原是指尖不经意碰到,遂移去旁处只当没摸到继续再摸,明明就在边缘,却来回几次不曾端得。
杨氏当真以为她摸不到,只得自己端来奉给她。
隋棠这才笑盈盈接了,道了声,“多谢阿母。”
给她奉的乃正常待客的白茶,她嗅过放下,“阿母,孤能要盏牛乳茶吗?”
“当然,阿母疏忽了。”杨氏赶紧示意侍者们换茶。
“阿母,牛乳茶口感丝滑,也养胃,若是兑些茉莉花、玫瑰花、或是搁两颗红枣,枸杞,都是极美味的您也可以试试。这白茶多喝影响睡眠,您上了年纪,不宜多喝。”
“阿母,你说三郎这会到哪了?”
“阿母,中秋三郎能回来吗?会不会过年都不回来?”
“阿母……”
等待牛乳茶的功夫,隋棠东拉西扯,杨氏起初还想着两个女郎的事,后来论及儿子在外打仗,硬是和儿媳聊得火热。
直待茶来了,隋棠接来轻嗅,缓了缓道,“还不错,阿母尝尝。”
杨氏便含笑饮了一口,“还是你懂事,这茶用下,阿母心头熨帖不少。”
“如此便好,阿母若有微恙,三郎定然记挂。蔺禾还小,您不要同她一般见识。”隋棠笑着起身,“天色不早,孤也不多打扰,且回去了。”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与君同》 40-50(第2/22页)
“好,好,快送送殿下!”杨氏亦起身。
须臾才意识道正事忘了,赶紧出来,道是送隋棠回去。
隋棠也不推辞,挽上她胳膊。
“殿下怎么说?要不挑个合适的日子,让她们入了长泽堂?”杨氏瞥过臂弯上的素手,“她们不才,但总比侍女们有用,您瞧您身边,就一个兰心姑姑,总也顾不周全。”
“阿母娘家的妹妹,怎好与婢子们相提并论。”隋棠虽看不见,但九曲回廊走得多了,只虚一点光感,便也能走得稳,瞎话更是随口而来,“去岁孤便和三郎提了,孤眼下需要用药,子嗣艰难,正好母后择中了豫章王的小女儿,说是送来陪我。原是同阿母一样的话词,但三郎发了好大的脾气,说有孤一个便够让他头疼的了,作甚还要扰他清净!”
“阿母疼孤,可别让我再遭他埋怨了!”隋棠停下脚步,低眉幽怨道,“这事可不能咱娘两偷偷摸摸便给决定了,且待三郎回来,同他商议着来,如何?”
如何?
如何?
轮到杨氏驻足愣住了。
直待回过神来,她的公主儿媳早就松了臂膀,走得人都没影了。
“老四是不肯纳妾,我当是那蒙氏成日舞枪弄棍呵住了他的胆。”杨氏拂开随风摆动的杨柳,被气得不清,“这公主,瞧着比这柳枝还软,柳絮还轻的一个人,竟是个绵里针、笑面虎。哄着我给她端茶倒水,殷殷相送,她难道不知吾儿连她那皇帝手足也不惧的吗?怎会如此?怎敢如此?”
“夫人,内外都说,司空大人宠爱公主,约莫是这个缘故!”
“我知道,但同纳个妾有甚关系。又没让他休妻,爱归爱,纳归纳,怎么就不愿意了!”
杨氏长叹了口气,她生了三个孩子,这婚姻大事竟没一个能让她做主的!
*
“三嫂,你不必理会阿母,反正我也不听她的。”蔺禾随隋棠一起回来长泽堂,“但是您能帮帮我吗?”
“强扭的瓜不甜。姻缘这等事,三嫂帮不了你。”隋棠知晓她心思,但承明那态度实在拒得过于
明显。
“我就想让阿嫂帮我提供一点点时辰,我想和他说一说,处一处。如实在不成,我便也可彻底死心了。”蔺禾哀哀道,“这总成吧。”
“你们私见——”
“成不成吗?三嫂,求求你了,就在你的望烟斋!”
隋棠被缠得不得法,点头应了。
蔺禾破涕为笑,离开了长泽堂。
她走后,隋棠陷入了沉默。
她自然不会将杨氏说的话放在心上,三言两语就能被她扯过话题忘了自己的话,原是个挺单纯的妇人,就是耳根子软,经不住旁人念叨罢了。
只是论及端阳,隋棠不由想起另一桩事。
端阳宫中有宴会,无论是阿弟还是母后定会要让她入宫,但眼下她发现自己已经不能贸然入宫了。
上次入宫回来后,她回想宫里种种。
阿母还在意自己的。
但是阿弟,相比她的性命,更担心丹朱被发现,计划被破坏,他不在意自己的性命。
或者说,在他的皇位和她的性命里,他会毫不犹豫选择他的位置。
这在他为君的角度,自然没有任何问题。
但她也不得不防。
就是因为想到这处,前头与蔺稷置气,她的车驾都到宫门口又返了回来。
得想个办法,既能如常出入宫中,又能护好自个安全。
第42章 凡见佩此令者,如见我。……
隋棠这晚唤来司制, 让她教自己编织五色绳。
端阳节素有“结庐蓄药,斗百草,缠五丝”三大习俗。结庐蓄药需日久, 斗百草需人多,都是面对面进行的活动。唯有缠五丝, 可私下完成。
缠五丝,也叫栓五色绳, 或曰系五彩长命锁。
以五彩丝系臂,名曰辟兵, 令人不病瘟。乃端阳这日, 一项专门给未婚女郎庆祝的习俗,故而这日也做女儿节。
隋棠想,母后虽已至中年,她的生母也已辞世。但她也曾是女孩, 也作女儿,还是可以收五色绳的。
如今, 虽无母亲给她系丝绦,但她的女儿盼着她岁月华彩,长命百岁, 可以反哺。
*
“岁月华彩,长命百岁。”
翌日清早,何太后便从兰心手中得到了一条五色绳。
以红、黄、兰、绿、紫五种颜色丝线编织而成, 意为:五色续命丝, 以益人命, 福寿安康。
制作得并不精细,结扣偶留线头,丝线密得不紧, 有一两丝不曾捋顺,弯曲在一股顺直的丝线里。
但何太后从匣中取来,还是红了眼睛。
那个孩子根本看不到,如何做得了这般细致的活。她完全可以假手于人,当却依旧亲手制来。
这每一处线头,每一丝没有密牢的丝线,都是她的心意和痕迹。
“殿下说了,她做得不好,且让太后先收着,算她一片孝心。”兰心盈盈道,“待她眼疾痊愈了,予您做更好的。”
“岁月华彩,长命百岁。”何太后又念叨了一回,脱下手上镯子,唤过身侧侍女,“快给孤系上,快些!”
“这样好的东西,如何能收起来。”何太后抚摸着五色绳,虽喜欢但心中还是挂念,抬眸看望兰心,“阿粼可是染恙了?还是有旁的事被绊着?”
否则,明日便是端阳宫宴,她大可亲自过来。
兰心顿了顿,按照隋棠吩咐回话,“殿下前头去台城送司空大人,有些受凉了,回来用了盏姜汤所幸没发出来。不想编起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