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这东西多不多,总得留些种子的。
“十三你还要点什么吗?”他回头问十三,见他摇头便对嬷嬷道,“其他的让他们在份例里看着上吧!”
等人走了之后十三见他是真的很关注那箱子土豆忍不住道,“一种作物想要大面积推广,它的抗病、抗旱等能力是最基本的”,他确实不清楚这东西的病会多严重,但是从方才那小太监的话里也能才出一二了。
抗病能力这么差,国家就不可能重视它,产量再高有什么用?这东西放着放着就长芽不能吃了,说明也不能长久存放,那哪怕一年产量再高,连着病两三年,难道让全天下人都饿死去?
徐永琚自然明白这个道理,但是他觉得话不能这么说,“有病就治病对吧,咱们现在不清楚当初到底发生了什么,但是同样我们也不清楚当时的人采取了什么治疗手段啊?”
越说他越有信心,“再说了,就算当时不好治,那能不能事前做好防治呢?或者这种品种不行,咱就找好的、抗病的品种,若是找不到那就培育良种,朝廷养了那么多人,难道还找不出个人才能培育良种了?若是朝廷没有那就去下面找,种了一辈子田的老农人家经验可比一些死读书的人多多了,他们可能不懂什么大道理,但人家会侍弄地里的东西啊,朝廷里的人不行就送到地里学去!”
“这东西的产量高啊,我觉得不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皇子生活指南》 60-70(第3/14页)
试一试不甘心”,徐永琚咬牙,作为一个现代人,现代那个土豆的产量他是不指望的,但是老祖宗既然能将土豆传下来,肯定就是在后来的发展中找到了好的应对方法。
他们可以,那大晋这些人差在哪里了?古人又不是比现代人傻,都知道将来一定能成功,又有什么理由不尽力一试。
尤其是他只需要动嘴的时候。
十三无话可说了,他以前跟徐永琚待在一起是因为能抱大腿,但是相处得时间越久,他就越不愿意跟十二分开。
十二身上有一股他没在别人身上见到过的自信,好像他很坚定地相信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好的,而且他有一股子韧劲儿。
就像这次的事情,徐永琚他就不相信了,大晋包括前朝就没有人能想到可以去试一试?
但是人家为什么不做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谁也不能保证这条路走下去是一定有效果的,若是没有效果,那这么些年的时间、精力不就都搭进去了?
不能确定回报的事情,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做的。
可他不一样啊,他不聪明也没见识过多少,但是他生活在现代,已经算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通过网络可以接触到大多数知识,他很确定这条路可以走下去。
十三轻轻叹了口气垂下眼睛,“那你就去做吧。”
徐永琚笑着摸了摸他的头,让人去跟徐允政说自己想了解一下以前马铃薯生病的相关史实。
徐永琚还等着他父皇让人送来一沓子史料呢,没想到人家派了个官儿过来。
“微臣参见十二皇子、十三皇子”,余浦云向二人见礼,徐永琚一脸闷懵地让人免礼,“大人您这是?”
余浦云自我介绍,“微臣余浦云是翰林院编修,奉皇命来给二位皇子讲述早年间的一段历史。”
“翰林院编修”,徐永琚小声嘀咕,目光却忍不住落在了他的脸上,真帅啊!
这位大人若真论起五官来绝对是他穿越这两年来见到过最突出的一位了!
真帅啊!
“大人你是探花吗?”他好奇地问,没注意到身后十三无奈的眼神,明明科举之后宫里都知道了一甲的姓名,这个十二啊!
徐永琚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若是知道了那肯定要反驳的,这事儿都过去多久了,他们就听了那么一耳朵,怎么可能记得住!
余浦云笑着点头,“微臣科举时侥幸被点为探花”,他也没多想,只以为这位皇子是听过自己,没想到徐永琚接着道,“原来探花是真的美姿容啊!”
他愣了一下又笑了起来,“多谢皇子夸奖”。
徐永琚见他不似一般书生迂腐便与他聊了起来,“那余大人,你是你们那一届长得最好看的吗?”
“不敢当皇子夸奖,向来都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还以为他要谦虚呢,没想到他话音一转,“但若论容貌微臣倒也能坦然称得上那一届的第一了。”
徐永琚先是一愣,随即便哈哈大笑起来。
“你不会因为别人说你好看而不高兴吗?”余大人要真说起来可以称得上貌若好女,本朝和前朝不一样,男人基本不会涂脂抹粉,也不去簪花,大家还是偏向更有男子气概一些的男人,很多人不喜欢这一款的长相。况且不说别的,就算是放在现代,很多人也觉得男人就该阳刚,一旦秀气一些就成了“娘娘腔”。
“微臣的容貌是父母生养加上微臣后天的维护才能保持这样的,微臣既不会怨恨父母也不会怨恨自己,相反,微臣要对自己的脸更好一些才对得起父母跟自己。”
两人相谈甚欢,十三在后面看的眉头紧皱,真是太不讲规矩了,作为臣下怎么能跟主子如此放肆?
余大人似乎感受到了十三的目光看了过来,十三面无表情地与他对视,徐永琚赶忙给他介绍,“这位是我十三弟,是我最亲的弟弟。”
十三的脸色瞬间缓了许多,目光也从余大人身边移开了,倒是看得余大人心里好笑不已。
他小时候也黏哥哥,也不喜欢哥哥跟自己之外的人玩儿,不过倒没想到皇家兄弟间也能有真感情了。只是不知道将来会如何呢?
第63章 “皇子您想了解的是前朝……
“皇子您想了解的是前朝跟马铃薯有关的那段历史吧?”余浦云也没跟他兜圈子便直接问了, 徐永琚点了点头。
“这说起来也是巧了,您若是问其他人还真不一定能跟您说出个一二三四来,但微臣家里确实有相关记载。”
他说得淡然, 但徐永琚很明确他是听出了骄傲的,忍不住问道, “余大人家中是?”
“微臣家里世代史官, 在前朝时也在朝中任职, 当时是王朝末年天下大乱, 叛军直接打到了宫里”, 他也没什么避讳地直说那些人是叛军,毕竟老徐家那时候还缩着可没出头的意思呢!
“宫中大乱, 宫女太监携款潜逃, 主子们也什么都顾不上,能保命就不错了”,他话音一转,“但我家先祖带着他记录的所有史册逃了出去,保了一条命, 后宫中被那些人付之一炬,许多文字记载都没留下来,我家祖上带走的那些也算是唯一的记录了。”
知道王朝末年肯定是乱的,但是火烧皇宫,他忍不住抬头看了看四周, 好像也没有被火烧的痕迹啊!
像是看出了他是什么意思, 余浦云接着解释, “当时皇宫是在金陵,后来咱们大晋跟在北方起兵,都城也就落在了这儿。”
徐永琚虽这件事完全没印象, 不过历史上王朝更迭变更都城的太多了,就连正常发展中的王朝都会出现迁都的情况呢!
他也没再问别的只是道,“那马铃薯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当年这马铃薯是有人出海后带回来的,因其产量确实远远高于水稻、小麦,所以前朝曾大力推广马铃薯,想要借机一举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
“前两年倒无碍,但是第三年种子多,基本上一国十之五六的耕地里都种了这马铃薯。本想着能大丰收,但谁也没想到快要收成的时候马铃薯的茎块儿上突然出现了霉斑,逐渐叶子上也长了。”
余浦云的声音沉重了起来,“一株感染一片,一片感染一村,那年马铃薯歉收了一半。”
要知道那一年全国至少一半的耕地都在种马铃薯,这造成的后果就是饥荒冒头了。
“当时前朝末年各地都有叛军,统治岌岌可危,这马铃薯就是当时皇帝的救命稻草,他不愿信也不敢信这东西会歉收。但为了稳定只能安排第二年改种别的作物。”
“但一方面因为良种少,另一方面因为基层官员人心不稳,政策也没落实下去,就这样第二年还有十之三四的耕地在继续种马铃薯。”也是没办法,百姓本就没有任何抗风险的能力,在确定还要种马铃薯的情况下,谁会专门还留下良种?肯定都吃了啊!这样各地的种子还需要朝廷去富余的地方协调,所以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那一年南方本来种水稻的地方收成也不好,饥荒愈演愈烈,叛军迅速壮大,没几年哀帝自缢,前朝彻底消失在了历史洪流中。”
余浦云从自家先祖的记载中也能感受的出来,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皇子生活指南》 60-70(第4/14页)
当时的那位先祖是带着很强的情绪色彩去记录那部分历史的,所以在他的记载中,马铃薯成了压垮一个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你也觉得是马铃薯的问题吗?”徐永琚不大认同这个观点便问余浦云。
余浦云笑着摇了摇头,“王朝的覆灭从来不是一朝一夕或者某个原因某个人导致的,必然是之前就有埋下因,只是后来的果冒了出来罢了。”
想到历史上大晋的未来徐永琚也有点发愁,可转念就又都丢到脑后了,政治上的事情还是让懂得人去处理吧,自己想破了脑袋也弄不明白的。
“那后来还有大面积种植过吗?”
余浦云摇了摇头,“据微臣所知,如今也只有零星散户会去种植了。”
又问了几个问题,等了解得差不多了徐永琚刚想让人去送送余浦云,就见他笑着拿出了一本《三字经》来,“皇上让微臣给您跟十三皇子开蒙。”
徐永琚一脸茫然,就连十三也没想到这事儿。
主要是他们大晋皇子开蒙在本朝还没有让大臣来的先例啊!
徐永琚牙疼,感觉后宫肯定不少人又得有意见了,“余大人你是翰林院编修,便是前朝让翰林院官员来给皇子开蒙是一般不也只是五经博士吗?”
听到十三的话两人都看了过去,徐永琚发现弟弟又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了解到了许多知识,他都从哪儿知道的啊!
余浦云心里也有些诧异,从平日里皇上对两位皇子的态度可知,十三皇子只是位陪“太子”读书的存在,如今瞧着倒也不容小觑呢!
“皇上的吩咐微臣也不知缘由,只是从明日起,微臣每日上午辰时三刻开始讲课,到未时止。”
徐永琚算了算,也就是是差不多从7点45上到13点,真算算一天只需要上半天课,倒也能接受,可是他才四岁啊!
见他似有为难,余浦云便多解释了两句,“您跟十三皇子年岁小,骨头还没长好,所以下课了也不会布置太多需要书写的作业的。”
徐永琚幽怨地看了他一眼,反正也没办法反抗,算了吧!
没等他吩咐,在一边儿听到的满花嬷嬷已经带了人准备了两份厚礼送了出来,“日后还烦请大人尽心。”
余浦云的目光在满花嬷嬷脸上停留了一瞬,没表现出一点儿异样来,“嬷嬷客气了,十二皇子跟十三皇子都很是聪慧”,他也没说什么教导不教导的,他算不上二人的正经师傅,不过是个开蒙的蒙师罢了,他也不摆什么架子,毕竟天地君亲师,人家是“君”,怎么着都在自己前面的。
而且他也年轻,如今刚进翰林院没多久,不过就整理整理以往的书册,没什么正经差事,能得了这么个差事倒也不错。
况且说得功利一些,面前这位主儿那可是皇上这两年最疼爱的皇子了,谁知道将来有没有什么造化呢?
他掩下心中所思所想,就听十二皇子问他,“那先生每日怎么进宫呢?”皇子所再怎么靠近前朝那边儿,可到底还是在后宫里,皇上不会允许外男随意进出的。
“皇上让人给微臣了一块儿牌子,可以进出皇子所”,主要是没有旧例可参照。
像他们前面的皇子,六岁之后才搬离母妃宫里,你总不能让大臣去后宫给孩子开蒙吧?就算徐允政没那么在意后宫女眷,也不可能放任她们随意跟外男接触啊!所以之前的皇子们开蒙那都是皇帝专门派了有学识的太监去教的。
后宫的太监们并不全是刻板印象中不学无术或者只知道弄权的,虽然说本朝不许后宫干政,也不许宦官弄权,但是还是有不少伺候在主子身边的太监们是很有学识的。
有的是他们本身便是官宦子弟后来因为家族出事受了宫刑进宫伺候,有的是天性聪颖,并且热衷于学习,所以懂些文墨。
像徐允政身边的季全才,因为徐允政不希望身边的人都是莽汉,所以两人在一同长大时他也命季全才读书习字,若是季全才能下场科考,不说进士,中个举还是有希望的。
除了他身边贴身伺候的,别处的太监也有得用的,之前给皇子们启蒙就是他们去做的。
本朝对太监的约束已经很大了,像以前曾有一朝,还专门给太监设立了内书堂,专门让他们去里面学几年,至少能保证基本的文化水平。毕竟在主子身边伺候的,若是一点儿不通文墨,自己的差事都当不好的。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