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40-50(第5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     谭大盛很是赞同,又给谭峥泓提了一些意见。

    谭峥泓原本激动之下,打算今日就去上海县城看看。

    但因为谭大盛的到来,因为谭大盛跟他聊起那些孩子的安置,他心头过热的情绪慢慢退去,最终决定等明日再去上海县城。

    谭大盛也很赞成,又让他去的时候,带上两个保镖。

    谭峥泓答应下来。

    谭大盛跟谭峥泓聊过,就让谭峥泓去学习。

    他叫来自己手底下的人,带着他们去了他的书房。

    谭大盛的书房很大,里头还有一整面墙的书,都是他买来装门面的。

    进了书房,他就吩咐起来,让手底下的人安排两个人,明日暗中跟着谭峥泓:“峥泓要做什么,不用拦着,只一点,要保护好峥泓的安危,不许峥泓沾上乱七八糟的东西。”

    他儿子还年轻,在外面吃点亏,受点骗,都不成问题。

    人活着,总要经历一些挫折。

    但他不能被人坑害,染上坏习惯。

    手下人答应了。

    谭大盛让他们离开,去书桌后坐下,打算安静一会儿,顺便想想他那个工厂要如何建。

    刚坐下,谭大盛就发现自己的桌子有些不对劲,上面多了一叠书。

    他拿过一本一看,发现上头写着《西游记》三个字。

    《西游记》这书,在南洋颇有热度,他一个朋友就非常喜爱这书,甚至还因此养了不少猴子。

    南洋猴子多,谭大盛被猴子抓伤过,不乐意养猴子,但《西游记》他很喜欢。

    有一次看到戏台上演孙悟空的人,将一根棍子耍得虎虎生威,他还花钱买走了那根棍子。

    谭大盛翻开了这书。

    这竟然是本图画书!

    他不知不觉,就将桌上的那套书都看完了。

    他儿子年纪也不小了,怎么还看这样的书?竟然还把这书放在他的书房里……

    他书架上的书,可都是《资治通鉴》《史记》《三国志》这种,连《三国演义》都不放上去。

    这书跟他的书房格格不入!

    谭大盛把那些连环画放进书桌抽屉里,确保别人看不到,自己又能快速拿到。

    谭大盛看《西游记》连环画的时候,谭峥泓将《大头菜的一生》这篇文章,推荐给自己的国文老师看。

    张先生看过,愈发觉得这个云景先生,是个新式文人。

    这篇小说非常白话,还用短短两千多字,揭露了社会的残酷,和百姓的麻木。

    张先生看得很沉重,听了谭峥泓的想法后,也非常支持:“你要明年夏天才入学,这一年要做的事情,就只学习国文,空闲很多,这个孤儿院,不如你亲自去办,还能学一学钱财运用。”

    张先生曾见过做慈善的人贪腐,将原本的慈善,做成了恶事。

    若是谭峥泓不亲自去做,而是将之交给手下人办,可能会有很多钱,不知道进了谁的口袋。

    但若是谭峥泓自己去做,情况便大不一样。

    谭峥泓是富贵窝里养出来的小少爷,他不缺钱,肯定不会贪墨。

    做这件事,对谭峥泓本身,也大有好处。

    这不仅能让谭峥泓了解一个他以前不曾了解过的世界,还能让谭峥泓学会钱财的处理,知晓物价。

    开办一个孤儿院,需要购买各种东西,需要雇佣人手,还需要处理孤儿之间的矛盾。

    这能让谭峥泓学到很多东西,对谭峥泓来说,是宝贵的实践。

    等谭峥泓将架子搭好,弄清楚孤儿院的各项开支,再时不时去看看,就算交给别人管,也出不了大乱子。

    自己父亲和张先生的支持,让谭峥泓心情激动。

    他已经打定主意,要好好帮助上海县城的大头菜们。

    而这个时候,这篇文章,其他人也都看到了。

    租界某个洋房里,一个衣着富贵的老太太在吃过早饭后,她儿子的几个姨太太,就一窝蜂来找她请安,对她说奉承话。

    她喜欢这些年轻漂亮的姑娘围着自己转,但她们整日在这个宅子里待着,光聊天也没那么多东西好聊,她思来想去,就让这些人给她读小说。

    老太太对《三国演义》这样的故事,是不喜欢的,觉得人太多,她弄不明白。

    她更喜欢近来流行的,鸳鸯蝴蝶派的小说。

    但最近,老太太喜欢上一个武侠故事。

    这是一个姨太太推荐的,那姨太太说这部《双面魔君》与众不同,老太太就听了听。

    这一听,老太太便喜欢上,每日都让人念。

    负责念报纸的姨太太早就提前看过报纸,此时拿出报纸,便准备读。

    “等等,”老太太突然叫停,“小蝶儿,你哭过了?可是遇到了什么事情?”

    这姨太太怕老太太误会,连忙说:“老太太,我能遇到什么事儿?有你在,我就只有享福的,我是看了报纸上一篇文章,忍不住哭了一场。”

    “是什么文章?”老太太很好奇。

    这姨太太当即就把《新小说报》今日多送了一张报纸,上面刊登了云景新写的一篇文章的事情说了。

    老太太听完,非常好奇,当即让这个姨太太读一读这篇文章。

    然后,屋子里的人,就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墨染民国》 40-50(第9/31页)

    都开始抹眼泪。

    “这可怜孩子……”老太太心疼不已。

    她们对小说不小说的没概念,只当这是云景的真实经历,因而哭过一场,老太太就道:“小蝶儿,你去账房支二十个银元,送到《新小说报》去,让他们转交云景,让他拿这钱,去给大头菜修个坟。”

    老太太都这么做了,那些姨太太当然不能没表示,她们纷纷捐钱,你捐两元我捐三元的,凑了二十元,让管家一道送过去。

    这样的事情,在很多地方都有发生。

    于是,《新小说报》的黄培成,莫名其妙,就拿到了一笔捐款,还有很多人来问云景的身份,想知道大头菜被葬在哪里。

    黄培成喜笑颜开。

    他就知道,他不会做亏本生意!

    虽然给所有的读者送一张报纸,让他少赚了很多钱,但也让他得到了一个好名声。

    黄培成让人去统计捐款人和捐款的钱数,这些,都是要交到云景手上的。

    有些人只是同情大头菜,但也有些人,觉得云景的这篇文章,振聋发聩。

    几个正聚在一起,谈论新文化的推广的文人,就拿着《新小说报》,感叹个不停。

    “不曾想,先开始改革,先用标点的,竟是一份小说报。”

    “我之前曾批评这小说报,觉得它只知道刊登娱乐百姓的东西,不知道做些有意义的事情,现在想来,是我错了。”

    “这云景之前写的武侠小说,因用了标点,我早有耳闻,但不曾看过,现在我想去看看。”

    “我倒是看过他写的武侠小说,生出许多感触,他应当也是如我们这般的人!”

    ……

    上海县城,洪兴纸号。

    洪掌柜读完《大头菜的一生》,眼眶也有点湿润。

    他们这些做生意的,其实都不太喜欢街头的小乞丐。

    这些乞丐会小偷小摸,而且有时会聚在店门口讨钱,店家不给钱,他们就不走。

    但看了这文章,他心中对这些小乞丐,却生出同情来。

    他家也是有孩子的,若是家里遇到意外,孩子落到这地步……

    洪掌柜心里一酸。

    读者的感受如何,桑景云并不知道。

    此时,她也看到了《新小说报》。

    桑景云对《新小说报》很有好感,毕竟这家报社,给了自己许多稿费,将来,应该还会继续给自己稿费。

    现在见《新小说报》宁愿多送读者一张报纸,也要第一时间将《大头菜的一生》这个故事刊登出来,她更是有些感动。

    她以后,一定好好写小说,也好回报《新小说报》对她的重视。

    就是不知道,这部小说刊登后,能不能改变上海那些孤儿的现状。

    希望有人在看到这部小说后,愿意为上海的孤儿做点什么。

    想到那些孤儿,桑景云就想到了之前见过的江来。

    也不知道江来他们,现在情况如何。

    《新小说报》销量高,但总共也就一万多份,其中绝大多数在租界销售,一小部分在上海县城销售,还有一些,被送去邻近城市。

    因而上海县城,看到这个故事的人,并不是很多。

    可即便如此,这日,江来他们,也要到不少钱。

    江来很是高兴,他把钱收拢到一起,道:“既然城里的人突然发善心,我们这几日,就想办法多要点钱,好去买两床旧被子,我们还要想法子去偷点稻草……”

    江来会成为这些孩子的头儿,就是因为他生存经验丰富。

    已经活到十几岁的他,知道冬天是最难熬的。

    白天,尤其是有太阳的白天还好,晚上那是真的冷,若是赶上下雨,屋里进了水……

    江来抖了一下。

    他小时候,有个对他很好的哥哥。

    那人把他从江里捞起来,给他起名叫江来,教他怎么讨饭,怎么活下去。

    但就是在寒冬的一个下雨天,他的这个哥哥冻死了。

    当时他们抱在一起取暖,他早上醒来的时候,身边的人都硬了。

    那个冬天,他也险些没有熬过去,也不知道是不是他运气好,当时有人在上海县城一些地方,放了垃圾桶。

    他一到晚上,就躲在垃圾桶里,这才撑过冬天。

    他们是有两床被子的,但都硬了,不保暖。

    今年,他们还多了三个人,也不够盖。

    最好能有两床稍微好点的被子。

    至于稻草,他们晚上睡觉,身下要铺稻草,他们的衣服里面,也要塞稻草保暖,他们需要很多稻草。

    这些孩子当即决定,明天白天想办法多要钱,明天晚上去偷稻草。

    第二日是星期二。

    桑景云昨天休息了一天,写了六千多字,今天就决定去县城一趟,买些东西。

    早饭,他们吃的是麦油煎。

    桑学文调了一大盆面糊,放进去盐和葱花,又往锅里刷油,将面糊均匀贴在锅上煎熟,麦油煎就做好了。

    他还用昨晚上的锅巴加水,煮了一锅粥。

    麦油煎配粥,全是碳水,但大家吃得很开心。

    毕竟之前,他们想吃都吃不上。

    吃过早饭,陆盈带着桑景丽去串门,桑景云等人则去县城。

    去县城的路上,桑景云提出要买点新鲜的鱼吃。

    桑钱氏答应了。

    上海这里的人,海鱼和淡水鱼都吃,毕竟它离海不远,又靠着江。

    不过县城卖新鲜鱼的不多,多是咸鱼,那些新鲜鱼,出售的时候也是死了的。

    夏天时,桑景云对死鱼一点兴趣都无,如今天凉了,她才决定买两条吃。

    他们来到县城后,桑景云和桑钱氏分开行动。

    桑景云刚在干货店买完东西,就看到了江来。

    江来带着一群小乞丐,围住了一个小少爷。

    他们七嘴八舌说着吉祥话,跟对方要钱,而那个小少爷满脸窘迫。

    小少爷个子很高,比江来高了至少三十厘米,他身后还跟了两个壮汉。

    若是他想,完全可以把江来他们赶走,但他没有赶人,只是反复用生疏的北京话解释:“我已经没钱了。”

    桑景云算是知道,他为什么会被缠上了,估计是之前给钱太大方。

    “小少爷,你行行好吧,我弟弟病了,等着钱看病……”江来抱着一个瘦弱的,约莫三四岁的男孩给小少爷磕头。

    小少爷满脸为难,面色踌躇。

    这模样,看着就像是还能拿出钱的。

    谭峥泓真要拿,确实还能拿出钱。

    这个被围住的小少爷,是谭峥泓。

    他心里惦记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