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想用这件事, 锻炼一下谭峥泓。
“行, 那我拿四成, 但我出的瓷器,你要把成本给我。”谭大盛同意了。
对这事儿,谭峥泓自然不会不同意。
他坐在谭大盛面前,和谭大盛商量起做法来。
期间, 谭大盛没怎么出主意, 主要让谭峥泓去说, 等谭峥泓说完,他才补充了一些。
“爹,你真厉害!爹, 我运气也太好了,能有你这么一个爹!”谭峥泓对着谭大盛拍马屁,还抱了一下谭大盛。
谭大盛很是高兴。
父子两个一起吃了饭,又说了许多话才分开。
等谭峥泓离开,谭大盛立刻将谭峥泓身边的保镖叫来,询问这段时间,谭峥泓的经历。
尤其是跟桑景云有关的那些。
谭大盛之前就对桑景云很好奇,现在桑景云给谭峥泓出了这么一个主意,他更加好奇。
但那几个保镖对桑景云了解不多。
桑景云每天上午都会来孤儿院,但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跟谭峥泓学英文,与他们没什么接触。
而下午,桑景云都在家待着,并不出门。
“这小姑娘胆子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墨染民国》 70-80(第3/17页)
挺大。”谭大盛感叹。
此时的人,都是敬畏洋人,害怕洋人的,这个小姑娘竟然想要骗洋人的钱,真是胆大妄为。
但这样的人,反而让他欣赏。
他在南洋时,面对洋人卑躬屈膝,但私底下,也没少算计洋人。
这段时间,谭大盛已经弄清楚桑家的情况。
桑家因为出了个败家子破产,这样的事情在上海并不少见。
但桑学文的现状,让谭大盛有些惊讶。
抽大烟败家的人很多,能把大烟戒了的人却很少。
桑学文愿意做饭养家,这更是让人惊讶。
也不知道他们一家子,是如何做到的。
当天晚上,谭大盛就让人放出消息,说自己从清朝那些遗老手上,买到了一些东西。
这种事情很常见,不过买到这些宝贝的,多是北京那边的人。
如今小皇帝还在紫禁城住着,每年能拿到400万银元的补贴,但那些宗室的日子已经很难过,免不了变卖家产,以此度日。
如此过了两天,时间来到廿七。
谭峥泓已经将孤儿院那边的事情都安排好,也告诉桑景云,自己过年期间不会过来,让桑景云帮忙照看。
于是,这一日,他跟着谭大盛,去参加了一个洋人组织的聚会。
如今西洋那边正在打仗,租界一些英法的将领已经回国,但也有一些有钱人跑来这边躲着,美国人更是越来越多。
谭峥泓自幼接受西式教育,同学里还有英国人,英语说得极好,他在洋人中间,也就混得如鱼得水。
按照谭大盛的指点,谭峥泓选了一些跟他差不多的年纪的洋人交好,并邀请他们来自己家中欣赏他花大价钱买来的,皇室专用的瓷器和绣品。
这些跟谭峥泓差不多年纪的洋人欣然同意。
廿八这天,他们来到谭家,就看到了谭大盛收集来的各种精美的瓷器,还有别的摆件。
这些东西都是珍品,价值不低,但并非古董。
可是,在谭峥泓嘴里,它们被赋予了不一样的历史。
“我们国家从数千年前,就开始制作瓷器,很多瓷器匠人,手艺代代相传,祖祖辈辈为皇室制作瓷器,他们这一辈子,除了烧制瓷器,不干别的事情。”
“他们会挑选最珍贵的原料,然后耗费无数时间,忍受高温去制作瓷器。瓷器烧制成功后,那些不合格的,还会被他们砸碎,只有最完美的瓷器,才能被皇室成员所使用。”
“你们看到这个粉彩桃花吸杯了吗?这种自带吸管的杯子,制作一个需要花费很长时间,而这是从王府流出的,据说曾是一位王妃的最爱……”
谭峥泓一脸真诚地介绍自己家里的那些东西。
他的说辞,是桑景云帮他想的。
桑景云上辈子,曾经看到日本用类似的话术,营销烧鸟仙人,寿司仙人,烧饭仙人之类。
一些所谓的烧鸟仙人烤肉水平也就那样,但故事讲好了,随便几个肉串,就能卖一两千。
相比于后世的烧鸟仙人,这时中国的瓷器匠人,那是有真本事的,谭峥泓说的时候,也就一点不心虚,满脸真诚。
这些洋人听得一愣一愣的。
除了瓷器,谭峥泓还给他们展示了精美的刺绣。
“在我们国家,最顶尖的绣娘,也是为皇室工作的,皇帝的一件衣服,一个绣娘要绣数年才能绣完,皇宫的屏风,绣娘们也要花费大量时间才能绣好。”
“你们看到这只猫了吗?它的毛发是不是栩栩如生?绣娘为了将之绣好,本身很细的绣线,要再分开,那用来刺绣的丝线细到肉眼难辨,还要用到上百种颜色的绣线。”
“这把扇子,是以前公主们使用的。”
谭峥泓一边说,一边自己爱不释手地把玩。
那些洋人越看越喜欢,当即有人提出想要购买。
谭峥泓却不答应:“这些东西,都是我花了大价钱才买到的,不想出售。不过我可以送你们一人一套瓷器,当然,那不是皇室用的。”
这些洋人失落极了。
普通的瓷器,他们也能买到,他们想要的,是皇室才能使用的瓷器!
还有那些精美的绣品,这样的东西若是带回国,一定会被小姐太太们疯狂追捧!
“亲爱的谭,你有那么多,卖一两样给我又何妨?”一个美国富商的儿子看中了那个粉彩桃花吸杯,一心想买。
“不行,而且这是我父亲的收藏,我不能私自出售。”谭峥泓道。
就在这时,谭大盛从外面回来。
这些洋人,也有认识谭大盛的,当即找到谭大盛,提出想要购买瓷器。
谭大盛面露迟疑,很是不舍,但他显然比儿子圆滑,知道应该讨好洋人,也就同意出售一部分瓷器。
这些洋人以一百到一千美元不等的价格,买走了谭家一些东西,同时收到了谭家赠送的精美瓷器。
一美元兑换成银元,能换两到三枚。
也就说,这些瓷器,都卖出了百倍价格。
这利润,太疯狂了!
而且这件事,对谭峥泓来说没什么风险。
这些东西确实是曾经制作贡品的匠人制作的,只是没有被皇室的人用过而已,但这件事,又有谁能证实?
就算这些洋人事后发现不对,他们把钱退了,把东西拿回来,给洋人道个歉就行,还可以说他们自己,也是被人骗了才买到假货。
再加上这些洋人都是背景不深的商人……总之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这是正经生意。
至于卖贵了……哪个奢侈品不溢价?
等把这些人送走,谭峥泓一脸兴奋地开口:“爹,他们或许还能给我们介绍生意。”
“肯定能!”谭大盛已经决定要联系那个送他瓷器的官员,再进一批货。
他对洋人很了解,那些做生意的洋人,会很乐意购买名贵的东方瓷器回去送人。
他们两人想得没错,第二天,他们又一脸心疼,卖出去几件瓷器。
没人觉得他们是在骗人。
谭大盛虽然不是南洋首富,但财富在南洋也是排前十的,他怎么可能为了几百美元骗人?
这天,甚至还有上海本地的富商上门拜访,想要从谭大盛这里,购买一些从宫中流出的珍品。
谭大盛拒绝了对方,那人还很不高兴,觉得谭大盛谄媚西洋人,看不起本国人。
谭大盛:“……”
把人送走,谭大盛问谭峥泓:“我们挣了多少钱了?”
谭峥泓道:“爹,除掉成本,差不多六千美元。”
六千美元换成银元,少说有一万五千个。
谭峥泓拿三成,那也有四千五百个银元。
这简直就是暴利!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墨染民国》 70-80(第4/17页)
谭峥泓长这么大,手上从未有过这么多钱,不可避免有些激动。
不过很快,他又冷静下来。
这些钱,都是洋人从他们国家赚走的。
去年一年,政府光是买武器,就花掉上千万两白银。
谭大盛更冷静。
他不久前,花了几十万美元,从美国购买各种设备和武器。
现在他能分到手的钱,不过两千四百美元,这不足以让他激动。
桑景云并不知道,她跟谭峥泓说的赚钱法子,让谭峥泓赚到了六千美元。
她以为谭峥泓只能卖个几样瓷器,赚个一千银元。
而现在,她正跟桑家人一起,准备过年的各项事宜。
第73章 除夕
今天是腊月廿九, 也是除夕。
桑景云早上起来后,并未像以往那样开始写作。
从今日开始,《新小说报》会停售五天。
她不会休息那么久, 但除夕、年初一和年初二,她不打算动笔。
从八月到现在, 她已经忙碌了四个月,该休息几天。
“我来烧火。”桑景云抢了烧火的工作, 坐在温暖的灶台后,一边给灶膛添火, 一边借着火光看书。
她看的是如今很火的杂志, 上面有很多新式文人写的文章。
这些文章都是白话, 这杂志还用了标点,但桑景云看得很慢, 每句话都要来回看好几次, 才能理解。
毕竟这些东西,满满的都是干货, 是凝练的思想, 比她大学时的思想政治课本还要难。
桑家其实已经为过年, 忙了好几天。
廿七那天,他们把家里仔仔细细打扫了一遍,购买了年货。
廿八那天,也就是昨天, 他们灶膛里的火一整天都没有熄灭, 桑钱氏和桑学文烧了很多水, 让家里每个人都洗了个澡,同时将提前腌制好的猪头、咸肉和酱鸭煮熟。
今天,桑钱氏已经在杀鸡, 等下还要将鸡煮熟,白天的时候祭祖、祭拜年菩萨,晚上再吃个年夜饭。
“奶奶,过年事情真多。”桑景云对桑钱氏道。
她上辈子的父母专心搞事业,她还记得她年幼时,她父母过年都是不回家的。
桑钱氏道:“我们家已经过得非常简单,上海有些人家,过年不请十几二十个短工,都忙不过来,你爷爷嘉兴的本家,人家过年也有个复杂的流程。”
桑景云笑道:“我喜欢我们家这样的。”
那些人家过年过得复杂,是因为一大家子一起过。
真要那样,桑景云就不喜欢了。
“我也喜欢我们家这样的,有一回我们回嘉兴过年,险些把我累死。”桑钱氏道。
自家简单祭拜,做点年夜饭自己吃,累不到哪里去。
若是折腾出各种程序,再很多人一起过年……男人和孩子还好,女人会累死。
今天早餐吃的是面条,桑学文正在做浇头。
前些天帮桑景雄做长寿面这事儿,点亮了桑学文做面条的技能,他们家早上,便也能吃上面条。
桑景雄过完生日,就年满十一周岁,等过了年,他虚岁都十三了。
不过他身高不到一米四,看着就是个孩子,这会正在玩桑景丽的玩具。
桑景丽正在嗑瓜子,桑景英则躺在桑景云往日里很喜欢的躺椅上看书。
桑学文做了一锅浇头后,就将面条下锅煮,捞出面条浇上浇头,就招呼大家吃饭。
所有人都来到桌边吃面条。
他们吃的是榨菜肉丝面,桑学文还放了一些肉丸。
吃过面条,桑学文就开始炖鸡,准备祭拜要用的各种食物,包括三样糕饼、三样水果,还有鱼之类。
桑钱氏带着桑学文忙碌的同时,指使桑景英去县城,把阿兰奶奶接来。
这是早就说好的,阿兰在主家忙过一上午之后,就来他们家过年。
桑景英跑出去接人了,桑景云则去隔壁孤儿院看了看。
谭峥泓这几天没在,今天,就连他的保镖都走了,但孤儿院的孩子很乖巧,这会儿正在听姚同丰讲各地过年的习俗。
不过他们听得并不专心,目光一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