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80-90(第3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都不该很久没见云景先生。

    但他不打算深究:“云景先生那般勤劳,应该会很快写新书。”

    “我巴不得她多写几本。”费中绪笑起来。

    靠着出桑景云的书,他可是在南城书局拿了不少提成。

    再努力努力,他说不定可以在租界买个小房子。

    谭峥泓这天在《新小说报》编辑部一直待到晚上,这才把《真假千金》全部看完。

    看完后,他往家里走去,心中对云景先生,愈发敬仰。

    日本试图插手他们国家诸多重要产业的事情,他也是知道的,但什么都做不了。

    云景先生却不同,他将这些,都写在小说里。

    这能让所有看到这部小说的人,都知道日本的狼子野心!

    谭峥泓到家时,谭大盛已经吃过晚饭。

    谭峥泓一边吃,一边跟谭大盛说《真假千金》,将云景先生夸了又夸。

    谭大盛:“……”昨天跟他聊桑小姐,今天跟他聊云景,他儿子怎么不夸夸他?

    谭峥泓回家很晚,桑景云回家却很早。

    第三本书还缺资料,暂时写不了,桑景云就拿了今天买的报纸看。

    这些报纸里,有一份报纸,叫《中国医学周报》,上面会写一些医学知识,还会刊登一些医学常识。

    这年代的人,连抗生素都没有研究出来,因此这上面的一些内容,在桑景云看来,是非常落后的。

    她之所以买这份报纸,是因为她翻报纸的时候,在上面看到了跟血吸虫病有关的新闻。

    上面说,上海周围的血吸虫病疫情不算严重,可以控制,而上海一些医生联合起来,打算一起研究血吸虫病,他们还会用国外购入的机器,免费检测上海郊区部分人群的粪便,以此确定他们是否患有血吸虫病。

    桑景云这段时间,对血吸虫病相关的新闻很关注。

    她这才知道,现在虽然已经确定钉螺是人类和血吸虫之间的中间宿主,但并不确定这是唯一宿主。

    科学家们一起研究,这是好事儿!

    桑景云希望他们能研究出可以治疗血吸虫病的药物。

    对此,她提供不了多少帮助,但她或许可以为推动医疗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比如,想办法让他们国家的人,率先研究出抗生素。

    诸多抗生素里,桑景云唯一了解的,是最先被发现的青霉素。

    桑景云在读书期间,就看过科学家发现青霉素的相关文章,好像是有人培养了一些细菌,结果发现其中一个培养皿被青霉菌污染,周围的细菌全死了。

    发现这个现象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并不能提纯青霉素,没办法将之运用到医疗领域中,不过后续,自然是有人解决了这个难题的。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墨染民国》 80-90(第5/15页)

    就像桑景云不知道血吸虫病的传播方式是什么时候研究出来的一样,她也不确定青霉素是什么时候被研究出来的。

    但可以确定的是,这个时候还没有,哪怕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青霉素也并不普及。

    她可以像之前一样,将青霉素的事情写下,给《申报》副刊投稿,不,可以不是投稿,而是让他们将她的信,转交那些在研究血吸虫病的医生。

    至于青霉素的提纯方法……桑景云记得上辈子自己刷短视频时,曾看到提取青霉素的土办法。

    那视频是从一部不知道是韩国还是日本拍的电视剧里截取的,那电视剧讲的好像就是有人穿越到古代当医生,并用土法提取青霉素救人。

    只是人看短视频,是很难将内容完全记住的,因此桑景云现在,已经不记得具体的提取方法,只记得在提取过程中,似乎是用到了油和木炭。

    她打算全部写上,让那些科学家去研究。

    桑景云在后世,看过一些讲抗生素的危害的视频,她知道滥用抗生素不好。

    但因为缺少抗生素,这个时代,真的死了很多很多人。

    比如打仗过程中士兵受伤,若是有抗生素,就不会感染,但现在没有。

    因此,很多士兵不是死在战场上的,而是死在受伤感染上的!

    女性在生产过程中,也很容易感染,患上产褥病。

    现代女性顺产,不需要使用抗生素,那是因为帮忙接生的医生护士,手都是经过了消毒的,各种用具,也经过了严格消毒。

    但这个时代,在医院生产的女性少之又少,绝大多数人都在家里生产。

    生产过程中,女性容易有撕裂伤,帮她接生的人又没有经过消毒,再加上很多地方的习俗是门窗必须紧闭……一些女性在生产后去世,是因为身体虚弱引发了感染。

    若是有青霉素,真的可以挽救很多人的生命。

    陆盈要是有足够的毅力,不怕疼,在有青霉素之后,还可以多动几次手术,将她扭曲的小脚复原。

    青霉素的事情,不好跟人解释,桑景云也就没在家人面前提起。

    她拿出纸笔,背着家里人将她知道的东西写在纸上,又将那张纸收好,打算找时间将之寄出,让那些科学家去研究。

    她相信他们国家的科研人员。

    哪怕科研环境非常糟糕,哪怕缺少很多东西,这些人,也一直在创造奇迹!

    第84章 顾教授

    这天是周日, 也是立春。

    这时候的人对节气挺重视,也因为今天过节,所以桑景云去租界送稿件时, 特地送了洪永祥一块白切羊肉。

    今天晚上,他们餐桌上也有白切羊肉, 还有刚炸好的春卷。

    桑景云挺喜欢吃春卷的,但等过了新年, 就很难吃到了,卖春卷皮的人, 一般只在新年的时候摆摊卖。

    吃过饭, 桑景云就上了阁楼睡觉。

    她刚穿来时, 就住在阁楼上,独占一个房间。

    当时, 桑学文、陆盈和桑景丽一起住在底楼, 当然,桑景丽偶尔也会跟她这个姐姐睡。

    但后来, 因为要专门留一个房间关桑学文, 因为她想给桑钱氏洗脑, 就让陆盈和桑景丽住到阁楼上,而她和桑钱氏一起住。

    可现在,桑学文已经好多了。

    过了年,阿兰离开之后, 陆盈就搬回去和桑学文住了, 桑景丽偶尔跟他们睡, 偶尔跟桑钱氏睡。

    而桑景云,有了阁楼上一个单独的房间。

    这房间有一扇小窗户用来采光,正好可以让她坐在窗边写小说。

    上楼前, 桑景云看到桑学文在教陆盈和桑景丽认字,而桑景英正在教桑景雄数学。

    桑景雄现在没上学,但桑景英告诉他,说等家里宽裕一点,会让他去考中学,因此他学得很认真。

    桑景雄很聪明,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路走,现在有机会读书,自然会抓住机会。

    就像这段时间,意识到在家里闹腾并不能像以前一样得到好处之后,他已经不再闹腾。

    这个晚上,桑景云睡得很好。

    因为新书暂时没法写,第二天她一早起来后,干脆与桑钱氏一起去县城买菜,顺便寄信。

    南方的冬天主要是湿冷,尤其是下雨的日子,屋里潮湿,特别让人不适。

    但今天阳光好,在外面散步,也就一点都不冷。

    来到县城后,桑景云就去了一趟邮局,将那封写了她知道的,所有跟青霉素有关的信息的信寄出去。

    她不知道《申报》副刊的编辑收到信后会如何处理,后续她若是有机会认识合适的医生或者科研人员,会再将这件事告知对方。

    不过她并不着急。

    主要是着急也没用,在历史上,国外有无数人研究青霉素的提取,但因为种种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打起来的时候,这种药依然没有普及。

    想要量产青霉素,用土法来提纯是不行的,而更好的提纯方法,以现在的科技不一定能做到。

    桑景云把信寄出后,就去找桑钱氏。

    桑钱氏已经买好猪肉,还去兰心衣帽店交了针线活。

    陆盈现在每天上午都去孤儿院上学,但她依然会抽空做一些针线活,桑钱氏也会帮着做点,她们两个,一天下来能挣七八个铜元。

    以前的陆盈其实有些傻,或者说对钱没概念,她嫁妆不算少,婚后桑家人还给她打了一些首饰,逢年过节也会给她钱,她手头很宽裕,

    结果,桑学文一求,她就把这些钱给出去了。

    如今,情况却大不相同。

    怕桑学文惦记自己辛苦挣的钱,陆盈特地把钱藏在桑景云这里,让桑景云帮她保管。

    每次她得了钱,就会交给桑景云,还会在桑景云这里反反复复数她的小金库,那数钱的样子,怪可爱的。

    见桑景云回来,桑钱氏就带着桑景云往回走,顺便跟桑景云说她在县城听到的八卦。

    比如张四爷家里,现在整日吵闹。

    虽然现在是民国初年,很多人不觉得三妻四妾有问题,但张家不是很有钱,张夫人还是陪着张四爷慢慢变富的。

    现在张四爷把外头的女人孩子带回去,就让人觉得他不厚道。

    上海县城的普通商人,找姨太太的真的不多。

    桑钱氏还打听了崔老三和汪大头的事情。

    上海县城有个老中医比较心善,崔老三和汪大头就天天去堵人家,跟人家求药。

    至于求的是什么药,想也知道。

    “多亏了谭峥泓的保镖,不然这两个糟心玩意儿,说不定会缠上我们家。”桑钱氏道。

    “是啊,多亏了他们。不然被缠多了,爹说不定又要开始惦记大烟。”桑景云道。

    桑钱氏道:“还是不能让你爹去外头。”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墨染民国》 80-90(第6/15页)

    桑景云深以为然。

    虽然现在桑学文戒毒成功,但如今外面到处都能买到鸦片,吃饭的酒楼里,都有人聚众抽大烟,真要把他放出去,谁知道会怎么样?

    她上辈子的父亲肺部有结节,肝也不好,年纪大了之后几次戒烟戒酒,但忍了几个月,出去遇上有人分烟喝酒,就又抽上喝上了。

    戒烟戒酒都那么难,别说毒品了。

    倒是让桑学文在家待着挺好的,桑学文帮她誊抄稿件,真的省了她很多事情,家里的各种活儿,现在也有人干。

    桑景云回家后,直接去了孤儿院那边,看姚同丰给孩子们上课。

    姚同丰的上课进度非常慢,但还是有三个孩子跟不上,十以内的加减法,掰着手指头都算不清楚。

    他们明显是因为种种原因,智力方面存在问题。

    再过几个月,如果他们一直跟不上,谭峥泓打算给他们安排别的工作,比如让他们去厨房帮忙。

    在现代有义务教育,一些孩子即便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一直考不及格,也依旧能读书,但这个时代非常残酷。

    读书需要的课本纸笔都很昂贵,外面还有很多孩子压根读不上书,谭峥泓不可能一直供他们读书。

    对他们来说,读书的意义也不大,还不如学点生活技能来得实在。

    所有孩子里,陆盈的成绩遥遥领先,抛开她,桑景丽和江来的进度遥遥领先。

    江来成绩好是因为年纪大以及主动学,桑景丽成绩好,则是因为家里有人教。

    桑景云看了一会儿之后,就去了厨房,跟钱表姑聊天,同时也从钱表姑那里,得知孤儿院的孩子又多了两个。

    一个是从外面捡回来的,头大身体小瘦骨嶙峋的三四岁女孩儿,另一个则是刚出生的男婴。

    这年头的人一般不扔男婴,那男婴是的母亲,是一个做皮肉生意的女人。

    桑景云想到这时上海数量庞大的,从事风俗业的女子,心情有些沉重,但她能做的事情很少。

    这个时代,对底层百姓,实在太不友好。

    正聊天,谭峥泓来了。

    “桑小姐!”谭峥泓笑容满面地朝着桑景云挥手,顺便将手上热腾腾的糖炒栗子递给桑景云:“我专门拿了火炉温着的!”

    “多谢。”桑景云笑着接过那包栗子,拿出一颗吃。

    谭峥泓又道:“桑小姐,我帮你打听了英文报纸的事情,已经有了眉目,有一位从英国留学回来的姓顾的教授,他一直在研究西方,收集了很多西方的报纸,以及跟战争有关的资料,只是他的这些资料不外借,我们若是要看,得去他家。”

    “我们可以上门拜访吗?”桑景云问。

    “当然可以!顾教授在自己家中设立了一个阅览室,对他藏书感兴趣的人,都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