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其他小说 > 墨染民国 > 正文 180-190

正文 180-190(第1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墨染民国》 180-190(第1/15页)

    第181章 恐怖小说

    中学生都喜欢找刺激, 听到副班长说今日更新的《全球瘟疫》非常恐怖,他们都凑过来。

    “有多恐怖?给我看看!”

    “我也要看。”

    “让我瞧瞧。”

    好几个人挤在副班长身边,抢着看《全球瘟疫》。

    今日写的, 是活体解剖。

    感染了鼠疫的唐国人还活着,就被送上实验台, 石四用手术刀剖开他的肚子,在他的哀号挣扎里, 取出他体内的器官,观察器官的病变, 和上面还活着的鼠疫病菌。

    就连除石四以外的霓国的研究员, 都有点难以接受这一幕, 石四防护面罩下的嘴角,却是勾起的。

    在摘除患者部分器官后, 石四还将实验台上的尸体留给其他人, 让他们用这具尸体磨炼外科技术。

    有些研究员不太适应,没有动手, 但也有研究员拿起了自己的手术刀。

    潘多拉的魔盒, 就这么被打开。

    跟副班长一起看小说的中学生, 都受到了惊吓。

    虽然早些年,上海这边也发生过战争,但近几十年,这边很太平。

    上海几个棚户区住着的生活困难的人, 都是从别处逃来上海的, 上海本地人, 只要家里不出桑学文这样的祸害,日子都能过下去。

    这些中学生能读书,家境更是不可能太差。

    他们没接触过社会的黑暗面, 这部小说对他们来说,也就有些过于恐怖。

    “狂风先生写的书,着实可怖!”

    “石四就是个畜生,我从未见过比石四更可怕的人!”

    “那些研究员,都不是人!”

    ……

    周围人议论纷纷,桑景雄却泰然自若,正在预习今天的功课。

    他这人爱面子,也要强。

    他既然是班长,成绩就不能比别人差。

    这段时间,他学习非常努力,在不久前的考试里,还得了第一名。

    副班长见桑景雄完全没有受影响,忍不住问:“班长,你看过今天的《全球瘟疫》吗?”

    桑景雄道:“自然看过。”

    “那你怕吗?”副班长又问。

    桑景雄道:“这有什么好怕的?”

    “这你都不怕?”副班长一脸敬佩。

    桑景雄一脸淡定:“这到底只是一部小说,而不是真实的世界。其实真实世界比小说更可怕,你们知道吗?上海的很多风尘女子,都患有花柳病,身上长疮腐烂,而当她们的病情变得严重,不能接客之后,就会被关起来,连个给她们送饭的人都没有,她们都是被活活饿死。”

    桑景雄这话,让他的同学都被惊住。

    桑景雄叹了口气,又道:“我家落败后,曾在乡下住了一段时间。当时我们住的房子的跟棚户区隔河相望。棚户区很多人,都是被地主土豪压榨,日子实在过不下去,才会逃难来上海。石四用手术刀害人,而这个世界上,多的是用其他手段害人的人,比如那姜老二,他诱使他人吸毒赌博,就是在害人。”

    桑景雄把桑景云跟他讲的道理说了出来。

    他以前觉得自己家里败落,是一件丢人的事情,不愿意让人知道。

    但跟自己姐姐聊过以后,他的观念就变了。

    他们家已经败落,他们姐弟三人却能有出息,这恰恰说明他们有本事。

    因此,他现在不再遮掩自己家曾经的贫穷,自己去糕点铺做工的事情,也能坦然说出。

    他觉得自己一个大少爷不得不去做糕点,是令人羞愧的事情,现在却已经不这么想。

    他小小年纪就为了养家出去做工,这是值得称赞的事情,不是吗?

    说着说着,桑景雄忍不住就说得更深入了一些:“其实我们国家现在,阶级压迫极为严重,老百姓都不被当人看,我姐书里写到的包身工,那些少女就如实验台上的实验品,被人抽筋剥皮喝血吃肉压榨个干净!”

    桑景雄说完,外面突然传来一个声音:“说得好!”

    桑景雄一愣,一抬头,就看到自己的老师,正激动地看着自己。

    桑景雄突然觉得有些不妙。

    老师的想法却跟他相反,老师觉得桑景雄是个可造之才,值得好好培养。

    在他跟桑景雄聊起《梦游莫斯科》,发现桑景雄不仅对这本书的内容如数家珍,还有一些独到的见解之后,更是如获至宝。

    这就是他想培养的继承人!

    桑景雄被老师看重,不仅多了许多学习任务,他的老师还整天跟他讨论各种新思想。

    这让桑景雄也满脑子新思想。

    而这个时候,《全球瘟疫》这本书,越写越恐怖了。

    说书先生说这本书的时候,茶楼里甚至有人被吓哭,尖叫起来。

    但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明明大家被吓得不行,还是愿意听说书先生说这本书。

    桑景英就很喜欢,他不止自己看报纸,还喜欢大早上去附近一家茶楼,听说书先生讲这本书。

    他觉得说书先生讲的,更加有意思。

    桑景雄觉得自己哥哥没苦硬吃,桑景云倒是知道原因。

    恐怖作品能刺激观众或者读者的交感神经,让这些人分泌肾上腺素。

    而肾上腺素会让人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给人一种独特的快感。

    人们看恐怖电影和恐怖小说,就是为了追求这种快感,玩过山车海盗船,参加蹦极这样的极限运动,也是为了这种快感。

    这是有科学依据的!

    这个时代,恐怖小说很少,恐怖电影更是没有,也因此,这部小说吸引了很多好这一口的读者。

    随着故事的推进,关于这部小说的议论,也越来越多。

    顾书潮喜欢云景的小说,也喜欢东兴的文章和小说。

    因此,他订购了《上海日报》。

    《全球瘟疫》这部小说,他越看越心惊。

    他觉得这小说里写到的事情,就算现在没有发生,继续这么下去,也迟早会发生。

    他们国家大体上是和平的,但内里,存在着很多问题。

    这几年,地方上各自为政,甚至一些地方,会铸造独属于自己的货币。

    在这样的情况下,地方上收的税,自然不可能如数送去中央。

    所以,老百姓交了重税,但中央政府没钱。

    政府没钱,但必须养军队,因为若是没有军队,他们根本压不住地方。

    无奈之下,政府只能跟那些有钱的国家借钱。

    借钱需要有抵押,于是很多矿产,很多权利,就被抵押出去。

    这样的一个国家,是难以发展科技的。

    真要有人在他们国家做丧心病狂的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墨染民国》 180-190(第2/15页)

    实验,政府也无力阻止。

    顾书潮清晰地认识到,不能再这样下去。

    以前,因为自己是有钱人,他对《梦游莫斯科》这本书,多少是有些排斥的。

    但现在,他希望他们国家,也能如书中这般。

    只有这样,他们国家才能发展工业,发展科技。

    只有这样,他们国家才能真正地强大起来!

    而顾书潮有这样的认知,跟云景的小说不无关系。

    《穿成包身工》这部小说,普通读者看了之后,只觉得曹可欣的赚钱过程非常好看,但顾书潮从中看出了很多东西。

    曹可欣曾经说过,一个国家想要强大起来,必须有自己的工业。

    他深以为然。

    若是一个国家连自己的工业都没有,若是武器全都从国外进口,那打仗肯定打不赢。

    打仗打不赢,又哪来的独立自主?

    顾书潮想了很多,最后,目光又落在了《全球瘟疫》这本书上。

    工业重要,科研也重要。

    据他所知,上海有人在研究细菌。

    他手上有一些余钱,不如就捐出去?

    正在研究细菌的冯胡林,又收到了一笔捐款。

    而这,已经不是他收到的第一笔捐款了。

    自从《全球瘟疫》开始连载,他的实验室,就越来越受重视。

    不过也有人捐款的时候,特地来看一眼,就怕他跟石四一样,也做人体实验。

    冯胡林觉得他们真的想多了。

    他的实验室建在医院里,总共就一丁点大,他哪来的地盘做人体实验?

    更何况,他研究的不是如何将瘟疫扩散出去。

    他研究的,是如何将青霉素里的青霉菌提取出来。

    这很难,但冯胡林暗暗发誓,一定要攻克这个难关。

    《全球瘟疫》这本书,写得太可怕了!

    他每次看更新,都会冷汗直冒,而等他冒过冷汗,也就坚定了要把青霉素研究出来的想法。

    他们做过实验了,青霉素能杀死鼠疫病菌!

    虽然效果不是很好,但只要有用,这就是一个喜讯。

    只可惜,他们虽然找出了一个青霉素的提取方法,但没办法保证纯度,也没办法量产。

    冯胡林、魏奉文,还有刚回国的那四个留学生,全都熬红了眼睛。

    因为忙着实验室的事情,冯胡林差点忘了编写《基层医生手册》的事情。

    一直到那所女子学校建成,乔平安问起教材的时候,他才想起这件事。

    好在这教材虽然是他牵头编写的,但并不是他亲自编写的,所以他的遗忘,并没有影响教材的编写进度。

    第182章 《全球瘟疫》登完

    在《梦游莫斯科》这本书里, 有很多关于医生和医疗系统的描写,那本《基层医生手册》,作者更是花了很多笔墨去写。

    上海的医生, 或许没有看过整本书,但肯定听说过《基层医生手册》。

    这是一本用来培养基层医生的书。

    如果他们能参与这么一本书的编写, 在编者里加上自己的姓名,那全国的基层医生都将知道他们的姓名。

    这不仅是一件光荣的事情, 还能让他们流芳百世。

    如今在上海,一些老中医争着抢着想要参与编书。

    西医那边, 也是差不多的情况。

    他们想要推广先进的医学理念, 而这本书, 将会是一个很好的平台。

    他们把正确的医学知识写进书里,让全中国的基层医生去学, 可以造福全中国的老百姓。

    冯胡林联系了负责编写这本书的诸多医生, 然后就收到了一堆医书,有西医写的, 也有中医写的。双方都坚信自己编写的医书更胜一筹。

    一群医生在康安医院吵得不可开交, 差点打起来。

    西医那边多是年轻人, 一个个中气十足:“中医总是讲些玄虚的理论,什么五行生克、经络气血,全都没有实证依据,诊断也大多凭经验, 用药更是稀奇古怪。药引一会儿要用‘经霜三年的甘蔗’, 一会儿要用‘灶心土’, 还有什么‘原配的蟋蟀’,真是莫名其妙!”

    “就是,甘蔗是一年生的, 经霜三年的甘蔗还能吃吗?至于蟋蟀,谁能保证是原配的?”

    “中医还不分科,那么多病症,全由一个医生看,哪看得过来?”

    “中医在疗养方面,确实有些作用,但其中很多理论都是糟粕!”

    ……

    那些老中医却不慌不忙:“中医传承千年,若无实效,怎能延续至今?经络虽肉眼难见,但确实存在,艾灸也确实能治疗多种疾病!”

    “常有病患,西医各种检查都无果,我们开了方子,却能药到病除!不久前有位妇人产后虚弱,西医束手无策,我用八珍汤加减调养,不到一个月,她便面色红润,身体康复。”

    “不久前还有个西医得了伤寒,自己久治不愈,最后还是我帮着治好的。”

    “西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

    ……

    冯胡林听着双方的争论,感到十分无奈。

    他虽然是西医,但并不排斥中医。

    正如一些中医所说,常有西医治不好的病人,最后被中医治好了。

    但也有些病人,中医治不好,只有西医能治好。

    冯胡林认为,双方应该取长补短。

    冯胡林没有理会那些正在吵架的医生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