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100-110(第2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bsp;   “爹不放心你,我们都不放心你,所以叫我来看着你,叫你行事稳重些。”

    贺文嘉不高兴大哥说他,不过大哥大嫂肯来,年后爹娘也要来,贺文嘉也就不计较了,笑着说:“爹娘他们是不是准备要买宅子?”

    “嗯,确实有这个打算,银子我都带来了,回头叫家中管事去打听打听,早日把宅子买好。”

    贺文嘉算算日子:“大哥若是不着急,不如等到下月小年后再去瞧宅子吧,那会儿我有空。”

    最近他忙着给《数术全书》收尾,年底翰林院内也有许多文书要处理,他实在是忙,只怕不能帮上忙,不如等下年后休息时去看宅子,那会儿他有空闲功夫。

    “也好,你忙你的事,买宅子之事不急在一时。”

    那边,渔娘跟大嫂说话,渔娘邀大嫂过几日去温泉庄子住两日,那里暖和,比京城舒坦。

    孟氏答应了,等渔娘忙完就去。

    渔娘手中除了那幅西北舆图之外也没什么可忙的。

    第二日侯慎和侯原两兄弟来梅家,渔娘叫他们去书房读书,下午她回来再说。

    渔娘进宫拜见皇后娘娘,皇后娘娘见到她时态度十分温和,问她家里双亲身体可好,又夸她是个奇女子。

    渔娘顺其自然地接话,皇后说什么她就应什么,不肯多说一句。

    皇后微微一笑:“听说惠敏跟梅夫人是手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寒门首辅养成记》 100-110(第3/19页)

    帕交。”

    “不敢当,惠敏郡主性子和善,臣妇只是跟惠敏郡主说得上话罢了。”

    听她这般说,皇后似乎觉得有点没意思,不再说话了,只叫她喝茶。

    渔娘低头喝茶,心里想着惠敏郡主的亲外祖母是先皇后,这位皇后是继室,听这位的意思,她好似很愿意跟惠敏郡主母女交好。

    既然主动示好,就该找本人,找她这个八竿子打不着的手帕交挺没诚意的。

    渔娘也不会在中间帮着撺掇。

    两人都没话说,就静静喝茶。

    清茶喝了一盏,半刻钟后,皇上进来了。

    渔娘低着头听皇上皇后说话,不过三两句问候,皇后娘娘找了个借口,识趣地去侧殿。

    “东西呢?”

    渔娘立刻献上西北舆图。

    皇帝展开看,这一看就看了两刻钟,只见他手里拿着尺子在舆图上量来量去,估算距离。

    皇帝十分满意地点点头:“不枉费你一番辛劳,这幅舆图画得极好。”

    “谢皇上赞赏。”

    皇帝拿着舆图就放不下,问了几句舆图上几个地方,就叫她走了。

    当然,皇帝也没忘了她的辛苦钱。

    皇帝的赞赏很值钱的,渔娘出宫时抬走了两箱金子,以及一箱北境的图纸。

    除此之外,皇帝还承诺了两件事,等她的北境图纸绘制出来,再给她一个皇庄,她的西北游记还可以官印。

    回到家中,孟氏看到这两箱金子张大了眼睛:“皇上挺大方的!”

    “三皇子妃也很大方!”

    孟氏想到渔娘送给婆母的那套珠光宝气的首饰,点点头,三皇子妃确实大方。

    贺文茂却说:“金银不是最重要的,皇上允渔娘的游记官印这才是了不得的大事。”

    朝廷官刻的书籍多以强调教化的经史为主,都是私印无法完成的鸿篇巨制。如同前些年朝廷官印的《周史》等。

    渔娘既不是翰林院的官员,写的又不是传世经书,无论从哪方面看都够不上官印,如今皇上主动提起,背后的用意叫人深思。

    当世还活着的大儒,无论是退居乡野的,还是在国子监、太学里教书的那群人,谁有资格叫官坊印刷他们的笔墨啊?

    渔娘的游记若是真经由朝廷官印,传至天下,不论渔娘是不是女子,她的名声在大晋朝文人中间都是独一份的突出。

    渔娘声名大噪指日可待!

    第102章 各谋出路

    皇帝突然这般大方,渔娘还挺不习惯。难道是良心发现了?还是这会儿才察觉出她的价值来?

    无缘无故皇帝对她突然友好了一点,渔娘还挺不习惯。

    知道渔娘回来了,当天下午范先生家来,得知官印之事后,范先生笑了笑,说:“你的那两个弟子,三五年肯定是培养不出来的,这事还用得着你,左右要给你点什么。钱财于你不算什么,用名声套住你才是好法子。”

    孟氏抱着闺女笑道:“无论是名还是利,渔娘都不太在乎吧。”

    贺文嘉问:“真不在乎?”

    渔娘看他一眼,真诚地点点头:“在乎的,该我得的,凭什么不要。”

    说实在话,比起虚名,渔娘喜欢过好日子,吃穿住行都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追求一个舒适。

    名利嘛,以前不追求的,现在她觉得这都是她应得的,多多益善。

    范江桥赞赏道:“这话说得对,皇上既然肯给你几分,那就大大方方拿着,万不可学那些迂腐之人,抱着不值一文的清名到死。”

    侯慎侯原在书房读了一日书都没见到先生,傍晚要走时见到范先生,从范先生哪儿得知先生以后写的出都由官坊刻印发行天下,两人心头暗惊,以后他们先生定然是独一份的大儒啊!

    范江桥看着两人道:“你们先生是女子,以后士林中人对她的指责只多不少。你们是传承她衣钵的弟子,我不求你们为她豁出命去,我只要求你们是她弟子一日,就要尽力维护她。”

    侯慎立刻道:“请范先生放心,我侯家没有欺师灭祖的后辈。”

    侯原恭敬地低下头:“堂哥说的话,正是我想说的。”

    先生有本事,他们这些做弟子的也受益,大好事呀,他们侯家于情于理都不可能不跟先生站在一起。

    范江桥面露满意的神色:“去吧,这事儿也跟你们家里人知会一声。”

    “是。”

    侯慎和侯原归家,侯家人听说此事后,都十分欣喜,侯粱更是亲自上门送礼,说感谢她费心教导侯慎侯原,两个孩子这次回来长了不少本事,人也稳重了许多。

    渔娘叫侯粱不必客气,都已经是她的弟子了,她肯定会好好教导。

    侯粱做事妥帖,来了梅家后,后头找了个机会去见皇上,当着皇上的面把梅夫人夸了又夸,还把侯慎侯原绘的舆图给皇上瞧。

    比不上梅夫人,但是也大有进益吧。

    侯粱豁出老脸去皇上跟前卖好还是有作用的,皇上对梅夫人和侯家都十分满意,冬至时两家都得了赏。

    在外人眼里,梅夫人身为一个女子,只因一手无人出其右的本事,就能跟朝廷内的一品大员一个待遇。

    工部里许多靠本事领俸禄的大人们,大匠们,心头微动,皇上还是在乎他们的。

    在许多工部的人心里,贺文嘉还是范大儒的弟子,梅夫人跟贺文嘉是夫妻,那就是一家人。

    皇上赞赏梅夫人就是赞赏他们!

    谁敢当面说梅夫人的不是,那就是跟他们过不去,跟皇上过不去,看我不喷死他!

    范江阔作为工部尚书自然是知道下头人的想法的,他关起门来呵呵一笑,当今皇上可是实权皇帝,谁敢正面反对皇上?

    梅夫人受的恩赏都摆在明面上,果然如范江阔所想,朝中官员无人反驳,就算说酸话,也要藏着点。

    贺文嘉这位一榜进士,他这个最得圣宠的翰林都没得的赏,竟叫他夫人得了,冬至节后回翰林院当差,少不得要被人笑话两句。

    贺文嘉不怕人笑话,反而十分自得,你们谁家夫人比我夫人有本事?

    他还不知道么,那些酸腐文人比不上他夫人,又不敢骂皇上太过抬举他夫人,于是只能借着笑话他给自己找回点脸面罢了。

    贺文嘉得意一笑,你们都酸去吧!

    中午休息时,屋里无人,瘦得脸颊凹陷的蒋雪村苦笑:“我现在算是知道了,妻贤夫祸少。我不求我夫人给我添光彩,不给我惹事我就阿弥陀佛了。”

    贺文嘉拍拍他肩膀:“无妄之灾,都过去了。”

    前几个月薛广悄无声息地从江苏去了安徽,蒋雪村怕族中老人顽固,舍不得家中田地,特地请了假回徽州处理此事。

    蒋家到底是大族,贪归贪,这种要命的时候还是舍得下家财的,蒋家由蒋雪村祖父做主,主动献了田产给朝廷,交给钦差薛广分给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寒门首辅养成记》 100-110(第4/19页)

    无地的百姓。

    家中隐户也不敢留,尽数找好了由头把人放出去充做流民,只当跟蒋家没关系。

    蒋雪村好不容易安顿好家中事情回京,结果一回京就得知她夫人跟大理寺左士丞家的小妾发生了口角,争夺一支金簪时推搡,那小妾摔了一跤把肚子里的孩子摔没了。

    这件事究其根本是大理寺卿左士丞家的小小妾嘴贱先生的事,他们家不占理,那位大人再宠爱小妾也不可能为了小妾参将雪村一本。

    好么,那位大人另辟蹊径,换了个由头,弹劾蒋家强占土地,拘禁民人、欺压百姓。

    若不是蒋家之事早已经办好了,这次弹劾落到实处,蒋家被当作杀鸡儆猴那只鸡,蒋家就彻底完了。

    蒋雪村正欲低调做人时,这个节骨眼上跟人结了仇,蒋雪村身上那股世家公子的豪放气质也收敛了。

    家族对他的助力没多少了,蒋雪村以后还得靠自己。

    “贺大人,你的《数术大全》快修完了吧,到时候皇上肯定会问你想去哪儿当差,你心中可有想法?”

    贺文嘉还没想好呢,不过六部九卿之中他首选六部,六部之中他想去的主要是工部、户部、吏部。

    工部尚书是范江阔,自己人,在他手下日子自然好过。

    户部尚书姚大人,贺文嘉感觉姚大人对他颇为赞赏,不过户部左侍郎是郑匡,他们家跟郑家有仇,还需再考虑考虑。

    吏部么,吏部尚书是陈方进。陈方进是世家头子,王苍又是他的侄女婿。贺文嘉跟王苍的关系大家都知道,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贺文嘉都应该主动避嫌。

    贺文嘉想来想去,还是去工部历练比较靠谱。

    蒋雪村道:“我们家的情况你也知道,如今皇上用我还算顺手,这一两年内,无论如何我不会主动离开翰林院。”

    翰林乃天子近臣,只要能在皇上眼皮子底下待着,过一两年安徽的事了了,蒋家就稳下来了,他再谋出路也不迟。

    “你的想法也是对的,我看你也不是官迷,在皇上跟前做点事,能护住家小就算不差了。”

    谁不想当大官啊,这是他想就能成的吗?对贺文嘉这句恭维蒋雪村笑不出来。

    蒋雪村提起左士诚:“你可知他最近跟刑部左侍郎张太平走得近?”

    贺文嘉瞥他一眼:“你还有空关注他?”

    顺手的事情罢了,他低调做人不代表他放下经营人脉。

    蒋雪村小声说:“听说左士诚想去刑部。”

    “冯亭和肖秀呢?”

    “冯亭他爹在宝庆府当县令,家中没多少钱财,京城的日子他过不起,也不愿意全家蜷缩在外城东水巷,大约三年满了后他会申请外放吧。”

    “肖秀么,他已经是四十多岁的人了,他这人脾性不好,嘴巴也不好,出身寒门又不愿意低头,当官没什么出路的,他虽然没说过,我猜他估计想跟郭有德郭老大人一样在翰林院待到致仕,得个老翰林的名声,扶持扶持家中后辈。”

    至于上一届庶吉士邓福兴,他这一两年先后交好左士诚、王苍,后头又更贺文嘉来往,属于谁得圣宠他跟谁玩儿,可惜都看不上他。

    邓福兴心气儿高,不愿意去六部衙门从主事干起,他若是不想在翰林院耗一辈子,大概率也是要外放的,毕竟他还年轻。

    翰林院里除了他们年轻一辈的,那些老翰林没什么可说的,不管是好高骛远还是能力平庸,还是贪图翰林虚名,他们这一辈子大概就是这样了。

    走不了,也离不开。

    贺文嘉微微一笑,蒋雪村这人,在人际交往上确实有一手,把他放在翰林院真是屈才了,叫他去吏部,或是去鸿胪寺都挺适合。

    蒋雪村叹气:“贺兄,咱们到底相识一场,同朝为官这么久,我是什么人你是知道的。你这人品性好,你登上高位我是服气的。希望你离开翰林院后宏图大展吧。”

    “也不一定会离开翰林院。”

    蒋雪村轻哼:“跟我还不肯说句实话?如今朝廷缺能用之人,你得圣心又有才能,还能不用你?”

    蒋雪村有句话没说出口,你家还有一位独具一格的夫人呢,就冲着你夫人的本事,皇上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