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20-30(第3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直脑袋,不过即使这时候他们也不敢随意乱看,和长公子对视更不可能,顶多看到长公子的脚。

    长公子身边为何有一双小脚……

    众人略微抬头,就对上了一双有亿点点熟悉的脸,和脸上熟悉冷漠的双眼。

    瞧瞧这人,多像啊。

    像灵堂上躺着的那个。

    “放开本公子!”

    “放开!”

    “本公子可是始皇陛下最宠爱的幼子,你怎敢推搡于我!”

    充满暴虐的青年音传来,吸引去了还来不及思考的众人目光。

    不用多加思考他们就知道来者是谁——胡亥。

    赵高及其家人已经被处理,在胡亥身边是头冠和丞相制式服已被取下的李斯。

    赵高的权利地位只因始皇的宠爱,但胡亥和李斯所拥有的一切,一个是因身上的嬴氏血脉,一个却是来自和始皇一同治天下的功绩。

    踏进灵堂,胡亥被按着跪下,肃穆的氛围让他不再大呼小叫,目光畏缩,四处乱瞟,直到看到上首的李世民。

    “大哥!”

    “快救救弟弟啊大哥!”

    “弟弟是被赵高威胁、胁迫的啊大哥!”

    胡亥一把子扑过去想要抱住李世民的脚痛哭。

    尉迟敬德和章邯可不是吃素的,直接挡在李世民身前,让胡亥只能隔着两人嚎啕大哭。

    胡亥的下场李世民毫不介意,反正在李世民看来这人一点威胁都没有。

    一个眼神过去,尉迟敬德默契地把胡亥的嘴巴用布塞住。

    李世民看向一直垂着头不发一言的李斯。

    再看看身边同样面无表情的老父亲。

    这两人曾是最亲密的战友,他们一同治天下,创出百代皆行的秦法,创出与以往皆不同的大一统帝国。

    故人心易变,终归是走错了路。

    李世

    民道:“李斯。”

    李斯微微颤颤地抬起头,几月不见李斯的众臣这才发现李斯老了许多。

    一夜之间白发兴,死意生。

    政变就是一场豪赌,李斯赌输了。

    李斯抬眼,终于敢看向上首的青年和他边上的人。

    那个人是人潮的中心,是大秦的长子。

    被人潮簇拥,众星拱月。

    星星有哪些呢?

    大多数都是他熟悉的面孔,蒙恬、蒙毅、冯去疾、李信……

    明明是在灵堂之上,李斯却有种站在断头台的错觉。

    可不就是断头台吗?

    一人死和三族死的区别而已。

    李斯不禁心中瑟瑟,他的李家,走错了棋,输了。

    李斯移开视线,却陡然对上了一双眼睛。

    熟悉的脸,熟悉的眼神。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李世民携二十四臣穿扶苏[秦穿]》 20-30(第5/36页)

    李斯怔愣地看着对方。

    秦始皇也看着他,这个陪伴了自己二十多年,走过来风风雨雨的人。

    这人重名利,秦始皇都能够想出赵高策反对方的话术了。

    无非就是扶苏亲儒、亲蒙家,扶苏若上位李家和法家不会再如现在一样辉煌,会随旧主的仙去而没落。

    话虽如此,秦始皇还是为李斯遗憾。

    那个以粮仓小官成长为助他一统六国的李丞相,终归随着他的逝世而迷失没落下去了。

    不是因为改朝换代,是因为过盛的权利欲望。

    李世民一直在关注着两人,自然看到了李斯看到两人的恍然。

    看两人都没说话,李世民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对李斯道:“李丞相,若不是此次的错误,你将会是天下乃至未来士者仰望之所在。”

    “流芳千古,相中之典。”

    李斯匍匐在地,眼眶中晶莹闪动,他露出苦笑:“斯竟不知自己能得长公子如此高的赞誉。”

    李斯能担得起吗?自然可以。

    “你在父皇驱逐六国贤能时上书《谏逐客书》,与父皇一起用六国之才灭诸侯,成帝业,游说诸侯,打下大秦之霸业。父皇成就帝业后与父皇一起废分封,建郡县,制秦律,统一法度。怎就担不起这份赞誉。「1」”李世民欣赏每一个能者,自然欣赏秦始皇在世时不遗余力为国谋利的李斯。

    李斯强压的情绪终于控制不住崩盘了,他身上的淡然之气消散,只余颓然,直接对着灵堂叩三首道:“臣终还是辜负了陛下。”

    “辜负了大秦。”他俯首,涕泣横流。

    晃眼间,李斯的脑中浮现出一段对话,那是他刚认识始皇陛下时与对方说的话:

    “李斯,你西来于秦意欲何为?”年轻的王上坐在高位问。

    李斯自信:“斯学已成,将助王上实现大志,席卷天下。”

    他的话引起了王上的注意:“噢?将何助于寡人,席何种天下?”

    年轻气盛的李斯张扬:“包举宇内,并吞八荒,车同轨书同文,依法度而明律令的天下!”「1」

    回忆戛然而止。

    李斯喃喃自语:“此为臣,欲助大王得之天下。”

    他助陛下得到了天下,却迷失在贪欲之中,还差点把他和陛下辛苦统一的天下毁掉。

    李斯自然有罪,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即使李斯的功绩再怎么大,也掩盖不了他乃政变参谋者的事实。

    李世民没有再言语,在他身边等候许久的侍者立刻出列道:“大秦公子胡亥,伙同赵高谋逆,矫诏而发之。特家产充公,贬为庶人,发配北疆。”

    胡亥情绪激动,挣扎着想脱离制约说话,被继续塞着步拉下去了。

    “罪臣李斯,谋逆同党。现主谋已伏诛,念其劳苦功高,乃先皇重臣,特此罪不及家人,家产充公,贬为庶人。”

    李斯眼含热泪,俯身叩首,把袖口的信往里面塞了塞,不要连累家人就是最好的结果,至于他自己?死也没事。

    贼人已判,政变落幕,开始奠仪。

    奠仪复杂,意味着大秦第一代君主秦始皇仙去,更是一个象征着……

    奠仪的尾声来临,魏征和蒙毅对视,恍若有默契一样。

    在场的众人都能察觉到接下去会发生什么,或者说应该发生什么。

    长公子宽厚仁慈,有什么要不得的吗?没有。

    随着宗正的一句:“礼成——”

    魏征作为此时的文官第一人,手中捧着传位诏书第一个出列道:“先皇已仙去,匈奴在侧虎视眈眈,六国余孽伺机而动。朝政繁忙,国不可一日无主,臣请长公子遵先皇诏书之言,尽快登基。”

    李世民看着秦始皇的灵位,叹道:“父皇刚仙去……”

    蒙毅捧着玉玺第二个出场:“国不可一日无主,请长公子尽快登基!”

    此刻,臣子们都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了。

    大臣们皆跪拜,高声道:“国不可一日无主,请长公子尽快登基!”

    古礼“三让”,君临天下。

    李世民自是知道,韩、魏、齐、楚、赵、燕等六国余孽齐聚的淮北、江东等地就等着秦始皇去世,然后摇旗反叛。

    他更知道,匈奴会伺机南下。

    最后多重夹击下,前面五年备受压迫的大秦黔首们会先打响农民起义。

    接下去的一切是一场“大仗”。

    比真刀真枪上战场还要艰难的大仗。

    在众臣的一再请求中,李世民接过玉玺。

    祝贺之声四起-

    “呜——”

    乐声起,新皇登基。

    不过三日,新皇登基的一切事宜皆备好。

    咸阳宫中烧柴祭天。

    新皇即位,大赦天下,工程皆停,百姓回乡;天下免赋税徭役一年;百姓赐爵一级,可免一次刑罚;

    宫女三千人回家,妃嫔有子女者可随子女出宫,无子女者可归家,无家可归者归南宫。

    先皇登基以来,直言被责罚流放的人皆召回,文武官员五品以上先前无爵位者赐给爵位一级,六品以下加勋级一等。「2」

    咸阳政变中中立者保留原职,功臣加官进爵。

    魏征升任左丞相,蒙恬升任太尉,李信回任晋爵,蒙毅九卿之首,王离做上郡总将,尉迟敬德与章邯皆赐爵位与咸阳官职,秦小政也封爵赐官。

    新皇的隆恩一套一套的,直把没有体会过千年后的唐朝新皇登基套路的秦朝后宫、官员、百姓和地方乡绅搞得一愣一愣的:

    “还是第一次见到新皇登基,人人受益的……”

    这波操作也把秦始皇看懵了,他看向李世民:“新皇登基事宜,你做得很全面。”

    李世民笑,都已经是当过二十几年皇帝的人了,能不全面吗,他道 “天下初定,百姓财力困乏,如雏鸟与新树。再加之父皇在位时任务繁重,新皇登基,最重要的就是休养生息。”

    李世民想到这几日在咸阳所看的一切,做孩子的迷茫,为父母的惶恐,街道的肮脏污秽,百姓的面黄肌瘦等等等等,一切一切都在挑战他的认知。

    他想成就大秦盛世,但盛世这条路,不是用金子粉饰出来的,而是用最贴近百姓的砖石一米一米向前铺就的。「4」

    李世民道:“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君需重民。为君之道,当先存百姓。”

    高悬着尧舜之道,以德治国,君臣以身作则,方能宗社永固,无倾覆,成就盛世。

    秦始皇看着眼前的大秦新皇,深刻知道确实有什么变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扶苏变成了面前这个没把“百姓与天下”挂嘴边,但是所作所为处处体现“百姓与天下”的人。

    秦始皇能肯定,如果大秦的二世是这个人,对方定然有绝对的魄力践行“民本”,并用“民本”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李世民携二十四臣穿扶苏[秦穿]》 20-30(第6/36页)

    的思想成就盛世。

    要不然上天怎么会选对方做秦二世呢?

    秦始

    皇终还是问出来了:“你想走的这条路,它会成功了吗?”

    李世民自信地对老父亲说道:“自然会成功,百姓只要看到大秦君臣志在忧人,锐精为政,大布恩德。他们虽东西逐食,定也能自安。”

    “接下去,只要君臣守常谦常惧之道,日慎一日,就可以让华夏安宁,远戎宾服。”

    君主恢复民族之光荣,民必也以馨香祷祝以待之。

    这是他常对臣子们说的话,这是为国之道,也是为臣之道,更是他的为君之道。

    是魏征的日常碎碎念,对他进行的洗脑之法。也是他在当年大唐百废待兴时为臣子们画的饼。

    毕竟成功的范例就在那里——唐、虞所以太平,实用此法。

    闻此言,秦始皇终于放下了心:“你若能遵守此道,把它们刻在心上去践行,定能如鸟有翼,如鱼依水。”

    大秦,定然能成盛世。

    但也不是人人都会被新皇的小恩小惠所收买。

    六国余孽们只觉得新皇此番作态是惶恐无底,才会去讨好低贱的隶奴婢和黔首。

    几天时间,足够让始皇已死、新皇登基这天大的消息,通过飞鹰和各种渠道传遍大秦的某些角落。

    隐居齐地的田荣、田儋、田横几人盘算着手中的势力,内心兴奋起来了。

    田荣道:“暴虐的始皇已死,秦朝正处于新旧交替之际,真是我等谋反的好时机啊!”

    田横也正有此想法:“荣说得不错!扶苏不像始皇,定然压不住咸阳的官吏,咸阳事宜已经让他焦头烂额,更别说地方势力了。”

    “到时候郡守们各自为政,百姓民不聊生,正是我等崛起的好时候啊!”

    田儋却没有那么乐观,应该说他的乐观中带着浓浓的担忧,总觉得事情应该不可能如他们所想的那般顺利。

    不过弟弟们如此开心他也总不能泼冷水,田儋道:“对,我们到时候就便宜行事。”

    只不过他觉得还是不应该就这样子莽撞行事,他打了个补丁道:“韩国韩成与楚国项家比较莽撞,我们可以先看他们如何行动。”

    田儋的说法获得了一众人的赞同,就是,田荣疑惑:“韩成身边的谋士张良不是很稳重?他当不会像项家一样莽撞才是?”

    关于这个问题田儋也是思考后才说的,他道:“张良是稳重,但韩成前段时间收了个同样姓张的谋士张亮。此人出身寒贱,看似敦厚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