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没什么。就像对方说的,他今日出去看咸阳的情况,累了罢了。
摸着钱袋,他愉快地起身去找张亮,他来这里就是张亮让他来的,他要去告诉张亮子房只是去外面坐着而已。
张良走了,韩成也走了,张良的心腹也急忙跟着主子的脚步快步走起来,他小心翼翼地看着张良的脸色,只觉得和今日下午的脸色做对比,他的主子……
好像也没有很想回到这里。
他真的不止一次想说:旧韩皇嗣的子嗣,真的没有一个靠谱。
天色已黑,张良已走,李世民他们就调整了原先的计划,先逛了这个才开始开创的夜市,然后再去其他地方。
一切顺遂,没有什么波澜……才怪。
就像老天爷也见不得李世民闲下来一样,还没踏进咸阳宫的大门,李世民就得到了三个消息:两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第一个好消息:临近咸阳的驿站人来报,东海郡和泗水郡的察举车队来人了。
李世民很开心,因为他后日就能见到刘政会、萧瑀、萧何、韩信等人了。
第二个好消息:狄县有一车队,主家就叫杜如晦和张仓,他们的车架也下榻了这个驿站。
他们运送着货物而来,大约明日就能来到咸阳了。
李世民更开心了,因为他很清楚的知道,如晦的到来不仅仅是人的到来,他们还带来了许多他需要的东西!
“他们两波人还住在同一个客栈!”李世民兴奋,他都能脑补出一大串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的戏码了。
房玄龄他们懂得李世民为何如此开心,因为他们当初就是这么泪汪汪的。
看完了好消息,坏消息……
坏消息确实很坏。
李世民一看这个消息就蹙起眉头,与众人道:“就在今日晌午,项羽出现了。”
在场众人都是看过那本通史书的,自然知道项羽这人在这个世界的级别。
那是能以五万战五十万的狠人。
秦始皇疑惑道:“那人出现做了什么?”
李世民道:“他携数百人围追堵截东海郡和泗水郡,也就是政会、萧何他们的察举车队。”
此话一出,满堂皆惊。
房玄龄急忙道:“是否有人员伤亡?”
察举队伍所带的人不多,一郡护卫队也不过百人,项羽本身就是就能以一敌数百人,他所带的人也皆是能以一挡多人,他一出手不是全军覆没?
其他人的紧张溢于言表。尉迟敬德试图自我安慰:“项羽虽来,但察举队伍里可是有韩信,还有我们派过去的队伍,没事的没事的没!事!的!”
尉迟敬德自我安慰并没有安慰到自己,也没有安慰到其他人。
不
过韩信重兵法,可没有和项羽正面对战过!秦末有谁能打得过正面出击,还是伏击那种的正面出击的项羽?
没有!
故而,众人皆紧张地看向李世民。
李世民没有逗他们,而是直接道:“如敬德所言确实没事。”
其他人双眼发亮:“什么?韩信正面被伏击竟然能干过项羽?”
李世民直接把信给众人看。
众人这才知道,那项羽所带来的人确实能以一挡三,项羽本人更是能以一挡百余人。
但察举队伍不仅有聪慧的萧何,也有有急智的刘政会,更有天眷知晓兵法的韩信,还有李李世民的骑兵护着。
虽然充满了危机,但是打赢了就是打赢了。
李世民的目光依旧冷峻,他道:“如今日那张良所言,六国余孽确实等不到半年,项家已经出击,其他家应该也差不离了。”
关外再不行动,就会乱。
其他人也看明白:“若不是此车队乃是两郡合并有两百护卫队和近百轻重骑兵,还有一名为韩信指挥,恐不会有此运气,只四五个人受了可治疗的重伤,十几人受轻伤。”
下一个车队,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
危机不能放任。
一个答案就立刻显出水面,那就是,“六国余孽不能再蹦跶了。”
“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田家已灭,项家的老巢就在会稽郡,当直达黄龙。”
直达黄龙,那些外出闲逛的妖魔邪怪就会回防。
到时候再:“一网打尽。
众人齐声。
而此时的咸阳驿站,天色虽黑,但驿站这里确实灯火通明。
新皇登基时这里寥落过一段时间。
因为那时候新皇刚登基,整个咸阳、关中,甚至整个大秦皆不知道新皇的治国风格,万一新皇是个残暴性子,或者跟他老父亲一样是个大兴土木狂魔,那出个门不就和斩首或者徭役预备役一样吗?
但随着新皇一个个政策的推行,整个关中的老秦人都知道了:新皇并非一个残暴之人,他是个有仁爱之心,会关心老弱病残的仁君。
无论是黔首亦或者商贾都看到了生的希望,自此,咸阳的各个驿站往来商贾络绎不绝,全是敢大胆出门做买卖之人。
敢出门之人自然全是身体康健,勇猛之人。整个驿站可谓是人声鼎沸,嘈杂的很。
有人,或者说很多人都喜欢这种热闹的氛围。
刘政会、萧瑀、萧何、韩信等人就喜欢这种氛围,因为这种氛围代表着百姓们安居乐业,他们对这个国家充满希望,才会敢于出门。
一个动荡的国土和残暴的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李世民携二十四臣穿扶苏[秦穿]》 40-50(第9/25页)
君王是不会养出这种氛围的百姓的。
刘政会感叹:“如此场景合该让每郡每县的驿站都浮现。”
而在他们身边,同样在欣赏这副场景的杜如晦转头看向身边发声之人。
那是一群朝气蓬勃、满怀生机之人,不用想杜如晦都知道这群人的身份,定然就是他陛下从地方召集而来的人才。
杜如晦嘴角上扬,对张仓说道:“你看这副欣欣向荣之景,我就和你说我主君很厉害,他所治下的百姓定然是朝气蓬勃的,狄县那地的百姓之所以还死气沉沉,那是因为我主君还未延伸到那里。”
杜如晦的脸上满是骄傲。
张仓原是不信的,毕竟他就是从咸阳逃回阳武的,但是现在从狄县沿路走回咸阳他却发现真是越走越不同,越靠近咸阳越能看到百姓们脸上的笑脸,环境没有原先的死气沉沉,而是充满了生机。
在门口待了一会儿他们就转身回去了。奔波了许久,他们还未吃饭呢。
转身之时,杜如晦旧看到方才对驿站的繁华发出赞叹之声的那几个青年。
杜如晦带着张仓和他们错身而过,边对张仓说道:“话说从狄县到咸阳这一路还真没有见过察举队伍,这一队应该是第一队到咸阳的队伍吧?不愧是陛下察举而来的人才,各个英姿勃发,定能和陛下一起成就盛世。”
刘政会明显也听到身边的声音。
狄县?刘政会转头看向说话的那两个人,最后,他不得不感叹,这大秦真是看谁谁面熟,面前这人的说话姿态和他以前的同僚真像,对陛下满口夸赞之语。
不过他们的陛下确实担得起这份夸赞不是吗?
此刻,不熟悉彼此乃真同僚的两方人马错开。
静待明日,就可以见到他们许久未见的陛下了。他们想,也不知道会见到多少同僚。
真期待!
第44章 被拿捏的张良不聪明的张亮
驿站天未亮就灯火通明,人声鼎沸。全是赶早要第一时间入咸阳之人。
杜如晦和张苍虽然可以慢慢来,但是想见陛下的心比谁都急切,到点了不用小厮叫自己都爬起来了。
飞身下榻,洗漱完毕,直奔楼下。
“哎哟!”
走路得长眼这句话是对的,在室内快步走的结果就是在拐角处遇见另一个快步走的人。
与迎面走来的人相撞,杜如晦连忙去查看对方的情况。
“是你?”
杜如晦抬头看去,正是昨夜站在他身边的那群察举人才。
杜如晦笑道:“杜某走得太急,冲撞到你们,不好意思。”
刘政会见到了熟悉的人脸,他摆手道:“哪里哪里,刘某也急于入城,走路急了些,冲撞到你,实在不好意思。”
两方抢着认错,自不会纠葛不清。
既然都急着进城也就不再耽搁彼此,索性就拱手道别。只是在错开身子的之时,都在心中肯定了对方的为人。
这人不错。
而在另一头,李世民在咸阳可是等得焦急万分。
但他又知道今日一大早是见不到他的臣子的,甚至可能明天才能见到他亲爱的臣子和贤能们。
“他们即使今天下午到也要修整休息一日。”李世民劝自己不要着急。
虽然他真的很急,不是急着想叫他们做事,而是他真的很想他们。日思夜想,恨不得亲自去城外接接他们。
李世民眼眸一转秦始皇就知道他在打什么主意,秦始皇笑道:“你想去城外接见他们?”
李世民点头,随后又迟疑道:“若出城门接见他们,似乎不太方便,即使是只带着些许护卫出去的那种迎接……”
新皇自己去迎接?秦始皇思索了一秒……,嘴角先控制不住地笑了。
李世民被他笑得莫名其妙,问道:“此也有不妥之处?”除了他的臣子会感动外,好似没什么坏处。
秦始皇戏谑道:“然后你们当着咸阳来来往往的百姓和护卫面前与杜如晦抱头痛哭?”
李世民泵住了。当着咸阳百姓面前哭泣,真的很有可能。
接见不行,李世民只能把这份焦急憋在心中,转化为一封情真意切的帖子,昨日自己的臣子戳人家脊梁骨,今日自然得附上欠礼加上歉贴,最后是夹带私货的拜帖,让人递到张良府中。
李世民对这份拜帖怀抱着六分期待,和四分会被拒绝的失落。
虽不知昨日张良为何会和他说了那么多秦朝的情况,但是万一只是没认出他们,或者是发散好心呢?
不过从前面的对话中,李世民知道张良很大可能已经知晓他的身份了,再加上张良一开始的监视,他觉得张良可能是想做什么,最终没做而已。
所以也有可能是觉得他是仁义之君,可以追随?但具体谁知道呢。
李世民用自己活了那么久的经验想到,今日的谋圣就不一定会理他了,别把他的东西扔出去已经不错了。
活了这么久的经验还是有用的。
此时的张良府邸,张良听着属下汇报今日一大早秦二世就遣人送上一个礼盒加两份帖子,内心第一个想法就是扔出去。扔得远远的。
但下一秒他又好奇了。好奇拜帖写什么,送的是什么。
很荣幸的,李世民的东西并没有被扔,而是从外面某个犄角旮旯的小院子被送进了张良所住的府邸。
一直密切
关注张良动静的张亮第一时间获取到了这个消息——张良的心腹携带一份大礼盒,两份帖子往张良院子中走。
但这些不是重点,重点是这礼盒上有标志,赢氏标志!就是皇族族徽的标志!
一听这个消息张亮就炸了:“什么!竟有一赢氏族人送张良东西?”
张亮的手下肯定点头:“对,主子,就是赢氏标志,上面可是画着玄鸟图案!”
这一瞬间张亮脑海中浮现出了许多,张良联系赢家人干嘛?是准备暗害陛下扶持新赢家人以此掌控权势?还是扶持新势力与陛下打擂台?
思来想去,没一个好消息,皆是张良预备灭秦的举措。
李世民本也不想用这个有着玄鸟图案的盒子的,但在张良可能已经知道他身份的这个前提下,他不想隐瞒身份与张良相交,故而直接用了这个盒子。
只希望这时他家‘知己’能与他摒弃前嫌,共治天下。
张良看到这个盒子时,他没有说什么话,他只是定定地看着盒子上的玄鸟标志。
这是一封来自大秦二世皇帝的盒子,田家人。
许久,张良打开了盒子,看到那封放置在最上面的帖子。
打开,阅读……,然后控制不住地嘴角上扬,笑了。
张良按压下嘴角的笑容,可惜笑容这玩意儿实在抵挡不住。
信,真是情真意切,用了半个篇幅来夸赞张良的为人和他的计策可行性极高,另外一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