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100-108(第5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   当不能有大批量原料来源,啥都只能是空想。

    太监留了一日,辛承望写好感谢的奏折。

    前半段是拍马屁的辞藻,后半段是哭穷,请求减免今年兴县的赋税。

    现阶段也只是做好防汛,疏通河流、写折子减轻这里百姓的负担,其他的都是放一边去。

    孙公公也是难得出京城,看这里什么都小小的破破的还怪乐呵。

    街上买吃的,吹吹就吃,也没有顾忌。

    倒是一边的徒弟还有小太监紧张的不行,都是先买了尝尝在给干爹吃。

    辛承望不理解孙公公的高兴,也不理解好几个称呼。

    他哪知道京城内,人前显贵,人后受罪,伺候好贵人都是拿着脑袋干,稍不注意一个差错就能让掉脑袋。

    别看孙公公能传旨,看起来有点头脸,可在京城内,啥都算不上。

    不说陛下身边的大伴儿,就是妃子宫里的太监都能把他一顿收拾。

    现在站这里,放松放松,散散心,整个人体会点人气。

    孙公公留了两日,这天辛承望正式穿着他的七品官服城门口送行。

    看着离去,赶忙回衙门忙活。

    忙活时官袍就碍手碍脚,脱下换上寻常衣服。

    把账本算算,不止县城够穷,竟还倒欠朝廷银两。

    总不能饿死贫民们收上赋税,这么大的窟窿,抱着脑袋看,下一秒先放一边解决别的。

    县丞、主簿们见辛知县板着脸,交换个眼神低头更忙了。

    知道朝中有人后,可是顺乖的很。

    其实相处下来,辛承望便发现都不是坏人,他们祖辈生长在这里,县丞主簿这个躲着不见,是被前两任的官整怕了。

    来到就是看税收,让征税,再不然就是随便找个要钱的名头。

    要换成自己,他也得躲着。

    *

    陈增去走访十二个村落,辛承望第一件事就是制定新规矩。

    把赏赐那六百两拿出一百两当定金让原氏去进粮,商业街不准乱收费,店铺店家根据营业额和店铺地盘大小,收税。

    越穷越不能竭泽而渔,得开源。

    这边投钱修缮县衙的门和墙壁,里面就慢慢弄,大堂得整的敞亮。

    为的就是好忽悠啊,辛承望发现尽管穷,但有钱人家到底是有的,想把注意打人身上去,就得让众人和百姓看到焕然一新。

    脸面得有,旁人看着也会想,这个县令是不一样的,印象好点就好点。

    但修缮县衙一开始就是难题,即便说着管饭,每天给六个铜板,也没人来。

    有问的,直接就说不要铜板,管饭就行,说完也跑了。

    捕头想抓回来,辛承望赶紧摆手不让。

    县衙没信誉,辛承望想了个老办法。

    直接县衙门口画个圆,看很多人围观,找个白役走里面,说谁能把人撂倒出这圆,谁就能赢一两银子。

    人群哗的睁大眼,可是都光瞅别人,没人上前。

    辛承望也没丝毫急躁,只是鼓噪着,没想到这么多人没一个有胆子的,回家再去当个奶娃娃去吧。

    捕快们都笑了,得意的样子让人群里跃跃欲试。

    可是心里想动弹,脚却没上前一步。

    拜之前的县令例子,他们此刻想的是有什么陷阱,是不是选出强装的男丁,去边关服徭役,还是去干别的危险之事。

    辛承望喝着茶水,桌子上忙碌着写着计划,头上有撑伞,当换个办公地方。

    上午过去、中午过去,来到下午,这时有个青年来看热闹。

    见此不顾别人嘲笑阻拦,上了前。

    有认识的就说了信息,村子里的某某,家里娘前几天生病咳嗽,这来抓药。

    辛承望心里一动,良家子三个字,闪闪发光。

    人长的高大,一把好手,憨厚孝顺,对比上了年纪的捕快们,真的是现成的牛马啊。

    呸呸,心里甩飞这想法,是现成的好苗子。

    青年没用一炷香就获胜,辛承望站起来夸赞一番,亲自给上用草绳系起来的一贯铜钱。

    说是一两银子,但花钱流通都是铜钱便利,方便。

    一百个铜钱一串,整整十串铜钱被绳子绑的紧紧的。

    青年呆住了,双手捧着发愣,围观人群轰动。

    看到真给,扯着嗓子喊县令大人,还办这个吗。

    辛承望让捕头传话说不办了,过了村没了店,效果拔群。

    人群良久都没散去,一直很多人拍着大腿后悔极了。

    而让人羡慕的青年拿着钱,胆气倍足的从药铺出来回村。

    今天真是幸运,白得了一年才能攒出来的钱,怀里还剩下一半,回去家里人不定多高兴。

    还要跟家里人说,这新来的县令真是个好人,说话算话。

    想到这些,脚步更快,心里火热。

    第105章 慷慨钱粮到位开干

    一两银子的威力比什么都值得,辛承望什么都没做,只是给了个公平的环境,百姓和商户就把兴县盘活了。

    以前摆摊今天收这个费用,明天那个费,也就那些捕快的亲戚,或

    是有关系的才不怕。

    哪怕开起来了,也是出的多,费心费力还倒贴身家。

    商家从未觉的衙门是如此贴心,百姓们从未觉的捕快态度可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女穿男之一眼入心》 100-108(第9/15页)

    以这么好。

    从村里来卖东西的话,你没地方,捕快们主动给你找地方,快关城门时候,还帮你收拾东西,回家说着自己都掐了一把大腿。

    辛承望每天上值忙的晕呼出去走上一圈,一路上太熟了,顶多不忙的店家抽个空喊声县令大人。

    听的辛承望心里乐呵,面上平静的摆手让做生意,自己则赶紧加快速度走人。

    回到县衙,写的奏折已经干了,让人送去驿站,传递去京城。

    八|九月份,桂花香飘十里,桂花味的米粥,桂花味的糕点,桂花味的年糕,桂花味的果子酒。

    辛承望很喜欢吃桂花蜜的米糕,口感劲道,入口香甜不腻。

    而且颜值也好看,金黄色的桂花蜜用勺子倒点缀在上面,看着就诱人。

    本身桂花是没有花蜜,可是桂花本身就足够香,跟蜂蜜掺在一起,绝配。

    顾芦雪见此,带着丫鬟揉米团做,每天都做上几盘给郎君吃。

    县令后面,树干上绑了个秋千,辛承望自己坐上面试试结不结实,反正跟重新建也没差别,玩心大起,也添置了很多没必要的东西。

    也不能说没必要的,看了就开心,不是啥东西非得有用。

    九月,朝廷规定服徭役的时间段,十月结束。

    这时间段也是最正好,前面七八月份收粮食收豆子,豆杆、秸秆等也被收税当朝廷军马吃用。

    不冷不热的时候,也不耽误过年前忙。

    服徭役是村子里百姓们自己准备粮食、衣物,县丞问主簿今年有多少来买的,听到一个数字后,点头说跟往年差不多。

    可辛承望看着人数,心里觉的离大谱。

    还以为买服徭役的多呢,数来数去就那么几个名字。

    每个村服徭役的人聚集在衙门前,辛承望用自己的钱提供掺了白面的高粱小米馒头还有粥。

    每个县的服徭役都是府城安排干啥,还有时碰上朝廷要人,也得把人送去。

    每年徭役是真把人不当人,纯是工具。

    牛儿马儿,一个能耕地,一个是战马能打仗,都比较金贵。

    修宫殿时,人背着石头都不心疼,还耐用。

    把扯远的思绪拉回来,他这也是当牛做马呀,给皇帝当的,要是皇帝不满,他这小命也难保,一个样。

    各村年龄从满十四岁到五十六岁,在这里吃不饱穿不暖又都种地苦力活的日常,满五十岁比想象中少的多。

    辛承望看着名册,让县丞安排捕快白役胥吏都下村去通知,今年服徭役不出远路,也没有生命危险,就疏通那离县城近的临河,再把堤坝加固加固,省的每到夏季就发大水冲毁农田。

    县丞和主簿他们都抹着眼泪一脸感动,辛承望腻歪又觉的好笑,实在是都一把年纪的做这种姿态,太不合适了。

    他跟陈增都是行动派,走访找奇人。

    山里有个道观,百姓们都说那老道士啥都会,两人找去,还真是啥都会。

    另辛承望惊讶的是,奇门八卦、算数精算,水利山脉,是真都懂。

    辛承望已给道观重修为请他出山为诱惑,没想到老道拒绝了,笑着说管饭就行。

    走出这破旧的牌匾都斜斜认不出字的道观,两人心想怪脾气,可是能答应就是好结果。

    *

    回家跟娘子一说,顾芦雪满眼崇拜,这是大好事,又能为百姓解决水患,夸着夸着又说嫁了个大英雄。

    唬的辛承望脸通红,他哪里算的上,也不配。

    只是不想辜负自己这官身,也踏实的想为百姓做些什么。

    顾芦雪捧出个盒子,里面是赏赐剩下的银两,让拿去用。

    辛承望摇头道:“这可不行,算我借的,只是家用你都用自己的钱来花,我这,心疼你。”

    她神情坚定,“你的钱用在家里可以,我的钱不行啊,哼。”说完鼻子一皱,浅哼一声,娇俏的可爱。

    辛承望弯腰认输,可不敢跟媳妇犟嘴,喊着老婆大人,他错了,知错。

    逗的顾芦雪偏过头笑,“没事的,辛郎,我跟你说,你有前途,我爹拖我娘给我寄信,都夹着钱,不缺钱。”

    老丈人吗,那可真是太阳从西边出来啊,不过这样的话,他就放心了。

    可走出房门,他又回过神来,老丈人给的也是媳妇的啊。

    再转过去又怕媳妇生气,好吧,哎,欠媳妇太多,都不知道怎么还了。

    欠的越多,往后一辈子慢慢来还好了。

    钱买粮食,原氏知道是为这事,忙推拒这钱盒子,说县令大人都能够做到这份上,他这土生土长的兴县人,怎么能够袖手旁观呢。

    他已经和其他米铺、布铺、茶铺、油铺等各老板谈好了,出钱的事他们来,不劳烦县里面。

    辛承望是真没想到有这一出,还说其他老板就在衙门外等候。

    他赶紧让人都进来,老板们身穿布衣走进来,笑的僵硬,其实是太想给个好印象,但是很不自然。

    辛承望了解后,也知道他们为何这么小心了。

    以往他们也屡次捐款,修桥铺路的,但是县令都是找个借口搂钱罢了,问啥时候开始弄总是没下文,次数多了,他们就跟那铁石似的,不再相信。

    这些别的地方来这当官的县令到底不是本地人,不会为这里考虑,都搬去相邻的县定居,只是产业在这找个信任的管理着。

    这次也是受到原老板的邀请,了解县令这人后,纷纷慷慨起来。

    城门口能拿出一两银子来计划目的,这县令就绝不是酒囊饭袋之人,这亲自见面,更是信任对方。

    钱粮到手,各村人手已到位,辛承望当场看到白发苍苍的老者,赶忙让拿人名册来,将年龄调整到四十岁以下。

    反正这又不是去府城服徭役,又没人知道,每人领两尺布料回家去。

    岸边那边有那么大了还光屁|股的男童,赶紧回去做个开裆裤也比光着强。

    辛承望说着,人们哭着纷纷跪地,哪有不让他们干活还倒贴好布的,扣头喊着谢谢县令大人,说好官好官啊。

    辛承望手忙的抽筋,扶不起来,旁边小子们抹眼泪红着眼眶扶起自家亲人,只是这一刻心里都涌现出使不完的力量来。

    好不容易把这群老人哄走,剩下的年轻青壮,辛承望习惯发言鼓鼓劲。

    这刻在骨子里的,其他人却心里直佩服,县令大人就是县令大人,这跟上战场誓师似的,不得拼命干好。

    辛承望要是知道,肯定会说你们想多了。

    老道士选择的好日子开工,辛承望负责第一铲,负责就是,不懂不问就是能干。

    人员定好,按好手印,按照名册给记出工,辛承望觉的是商人们出钱粮,可他给买些奖励物品是可以的。

    一天三顿饭,三日内一顿饭骨头汤烧的菜,当天县令大人还会根据匠人说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