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50-60(第1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山上有人家(种田)》 50-60(第1/15页)

    第51章 第 51 章 卖菜

    太阳渐渐沉下山去, 只留天边云彩晕染上深浅不一的橘红。

    不知谁家的孩子扯着嗓子高喊爹爹回家吃饭,伴随着此起彼伏的狗叫,余音回荡在群山之中, 久久不散。

    驴圈前仔细打扫过, 留出一块干净整洁的空地。

    俩人把割回来的新鲜艾蒿和茅草堆到一起, 往底下塞了些枯草、落叶, 引燃后火苗没见着多上, 浓白的烟倒是蹿得挺高。

    晚风一吹,就逸散开来,悠悠飘向各个角落。原本“嗡嗡”振动翅膀, 聚成一团的蚊子被刺鼻气味熏得四处逃窜, 有些晕晕乎乎地打转儿,看着总算没那么精神了。

    还在烧火, 他们也不敢走远, 就怕有火星飞进树林,在旁边盯着总是放心些。

    趁这功夫, 谢知云用力挥动棕叶刷子, 不知打死多少蚊子, 掉到地上很快就被风吹得不见踪影。

    有他看着就足够,齐山扛了几捆干草,给驴圈、猪圈都新铺上一层。

    天热起来,这些地方味道更冲, 需得保持干爽。因此隔两天就要换草除粪,虽说麻烦辛苦些, 但这么一忙活,不仅住在不远处的人少遭罪,牲口也不容易生病。比起花钱买药, 多割些草就算不得什么。

    白烟渐渐淡了,天色也暗下来,喊叫一整天的知了终于肯歇息。

    不过山林并未因此沉寂,青蛙、蛐蛐和纺织娘藏在隐蔽处,时不时高歌一曲,又是全然不同的热闹。

    俩人铲了些湿土将灰烬完全掩上,等明早就可以撒进菜地或者倒在果树周围,又能做肥,发挥它们最后的余力。

    见鸡鸭都进笼,将门板抵紧,俩人这才洗手回屋。

    煨在火塘边的绿豆稀饭已经煮开花,变得十分粘稠,白绿相间,看着很是清爽可口。虽没再继续冒泡,但热气腾腾的,明显烫嘴。

    谢知云干脆将陶罐端进灶房,敞开盖子晾在一边。绿豆稀饭就是要凉的才好吃,若能放几粒糖更好。

    配菜也简单,门口随便揪几根就能炒一盘。丝瓜炒鸡蛋、干煸豆角、焖茄子,都是素的,油水不重,但夏日里吃着正好。

    夜幕低垂,风吹过一阵又一阵,逐渐驱散热气,带来几分凉意。

    连带胃口也好上许多,虽说谢知云还是没挑几口菜,一碗微凉的浓稠稀饭却是全吃下肚。

    白日睡得太多,天黑后反倒没什么睡意。

    月亮挂上树梢,周围群星闪烁,将一方小院照得亮如白昼。

    灯油并不便宜,烧的都是钱,俩人干脆坐在院子里。

    藤椅早就编好,一把躺椅,一把圈椅,都做得挺大,整个人可以窝进去,就放在葡萄架下。谢知云还拿齐山穿烂的衣裳缝了两个草垫子,坐着、靠着都软乎。

    葡萄秧栽下去几个月,细嫩的藤子已经爬上顶,不过分支尚且不多,叶片也生得稀疏,不足以覆盖完全。冷白的月光透过间隙照下来,在地上形成一汪清泉。

    谢知云倚靠在躺椅上,抬头看着左右摇晃的葡萄叶,笑着说:“没想到长得还挺快,照这样下去,兴许明年就会挂果呢。”

    齐山坐在一旁,到了这会儿手里也不得闲,还在搓草绳准备编草鞋。闻言点点头道:“那老汉说得不假,确实好养活,就是不晓得果子是什么样的。”

    “肯定也好吃着,”谢知云随意应一声,扭头见他还在忙,立马撑着椅子坐起身,伸手夺过搓了一半的草绳,“不急这会儿的,陪我说说话。”

    手里突然空了,齐山也没恼,抬眸看着快趴在躺椅上的夫郎,眼底皆是笑意。

    “那行,”他顿了顿,又傻不愣登开口,“想聊些什么?”

    被这么一问,谢知云也卡了壳,不晓得该怎么起头,聊天的兴致瞬间消减不少。

    齐山见他蹙起眉,后知后觉自己问了个蠢问题,不禁后悔。

    抿唇沉思片刻,可算冒出个补救的好主意,往前倾了倾身子,说:“要不我们来玩抓石子?”

    谢知云歪了歪头,“抓石子?那有什么好玩儿的。”

    齐山张张嘴,试图解释,比手画脚一会儿,眼见谢知云严重疑惑更盛,索性站起身:“你看着我玩一遍就懂了。”

    齐山跑去篱笆边,借着月色很快寻到五颗比较圆溜的石子,重新回到葡萄架上。

    谢知云没玩过抓石子,以为就是把石子抛到地上,比比谁捡得快那样,并没多大兴致。整个人趴在躺椅上,双手撑住下巴,两只脚翘起一摇一晃,懒洋洋地看着齐山。

    乡下孩子大多没什么钱买玩具,随处可见的石子、草茎、木棍,就够他们玩上半天的,久而久之也弄出些花样。

    抓石子就是其中一项。

    齐山蹲在地上,将五颗石子散在有月光照着的地面。挑出一颗握在手心,高高抛起,在它下落的这当儿就快速摸起地上的石子,一颗接一颗。

    谢知云眼都瞪大了些。

    等齐山摊开手掌,面带得意地将五颗石子全露出来,谢知云腾地坐起,撸起袖子蹲在他对面。

    不服输道:“这有什么难的,我也能。”

    齐山没多说,只把石子抛下,抬眼看向谢知云,示意他来试试。

    谢知云兴致勃勃,自觉已经看出诀窍,只要手够快,就能抓起。

    等真动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儿,抛子不知滚去哪里,手还没摸着石头。

    他开始耍赖:“这回不算,再来。”

    齐山当然不会和他争,看他低着头琢磨几颗小石头,比自己玩还高兴。

    “别急,慢慢来,看准了再抓,”齐山一边说一边上手演示,“也别抛得太高,不然接不住。”

    抓石子本就不难,谢知云只是从来没玩过,有些懵。又尝试几次,总算成功抓起一颗,接着越玩越顺,也能挨个全抓起来。

    齐山又教了新花样,一次抓好几颗,或者用手背去抛了再接。

    简简单单的抓石子,俩人却是玩得不亦乐乎。直到脚都麻了,才站起身。

    谢知云走动两步,抬头看见月亮又往上爬了一截,笑道:“不知不觉竟这个时候了。”

    齐山抬脚将石子拨到一边,转头看眼水池,说:“我去接盆水来,洗洗手了先歇息,改天再玩儿。”

    “又不泡脚,哪用那么麻烦,直接去冲一下得了。”

    夏日的水并不怎么冷,水池离得也不远,齐山没坚持,同他一起慢悠悠走过去,就着下落的山泉水,仔仔细细将手上沾的泥灰冲洗干净。

    门窗一直开着,屋里热气早已散去,床上还铺了竹席,俩人上床没一会儿就陷入梦乡。

    下过一场大雨,地里的菜长得更快,没几天就冒出一茬新的。

    他俩一顿饭也要不了多少菜,吃都吃不及。便起了个大早,挑着那些鲜嫩的,摘了满满几大筐,送去山下。

    土路两旁的树木不够高大,遮不住太阳,虽才升起不久,却也晒得人发昏。好在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山上有人家(种田)》 50-60(第2/15页)

    他们吸取教训,记得带上草帽和蒲扇,稍微好受一点。

    桃源镇一如既往的热闹,吆喝声接二连三响起。

    早上忙着摘菜,没来得及煮饭,他俩先去买了几个糙馒头,一边啃一边去集市租摊位。

    热天里,大伙儿出门都早,集市上已经没多少空位。左拐右拐寻到自己的摊子,先解下腰间的葫芦,痛痛快快喝几口凉水,缓缓干噎的感觉,这才腾出手来铺草席。

    走这一路,竹篓上盖的一层南瓜叶都有些蔫儿了,好在下面要卖的菜瞧着还是水灵灵的。

    谢知云嘟囔:“幸亏遮了下。”

    一边将菜分门别类地在草席上摆放整齐,齐山在一旁帮忙,口中不忘吆喝。

    “豇豆,新鲜的豇豆,又脆又嫩嘞。”

    正是买菜的时候,集市上人来人往,很快有个老夫郎在面前停下,弯腰拨弄摊子上的菜:“豇豆怎么卖的?”

    谢知云忙笑着搭话:“六文钱一斤,都是今儿早上才摘的,可新鲜了。”

    老夫郎自然没那么爽快,少不了要讨价还价一番。最后还是一文没降,不过打称的时候给抹了零头,只算三斤。

    老夫郎占了便宜,很是高兴,挎着篮子又去到别处。

    等他一走,谢知云就赶紧将拨乱的菜重新摆正。摆着摊子卖菜的,人家要看看新不新鲜,总不能拦着,不然定被人说事儿多,一传十 十传百,往后生意就不好做。

    因此只要不是故意把菜掐烂、抠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

    摊子上收拾得干净整洁,有什么东西一目了然,看着就舒心。加上在这儿摆了那么久的摊,多少也积累一些熟客,菜卖起来很顺利。

    不到两个时辰竹筐就空了,挑剩下的些,也被当添头送了出去。

    太阳越来越烈了,光是站在原地,就热得冒汗。谢知云掏出帕子,擦去额角的汗,又把最后葫芦里最后一点水喝完,晃悠两下,看向齐山——

    “先去前面灌些凉茶,等会儿路上喝。”

    齐山一直在吆喝,难免口干舌燥,葫芦里的水早没了。听他一说,无意识地舔舔嘴唇,答应下来。

    凉茶铺子离得不远,出了集市走两步就到,门前搭着篷子,遮出一小片阴凉,可以歇下脚。

    像他们这样想法的人不少,都是带了葫芦、竹筒去买的,生意很是红火,还得排队等候。

    不过店主夫妻俩个配合,一个收钱,一个打水,队伍行进倒是挺快。

    站了没多久就轮到他俩,一问不止卖凉茶,还有梅子水、紫苏饮。

    俩人嘀咕几句,很快商量好,凉茶和梅子水各灌了一壶,拢共八文钱。不过分量足,又还没被晒热,很是解渴,这样的天气喝着再合适不过。

    第52章 第 52 章 数钱

    从店主手中接过装得满满当当的葫芦, 刚转身迈开步子,谢知云就忍不住拔开软木塞凑到嘴边。

    不过离到家还早,他没敢喝太多, 只抿了一小口。酸酸甜甜的滋味, 带有梅子淡淡的清香, 生津止渴。

    他咂咂嘴, 偏头看向齐山, “你也尝尝这个。”

    俩人避开前来排队买茶水的行人,交换了手中的葫芦。

    谢知云照样只敢尝一点点凉茶,总感觉是一股子药味, 干脆利落地盖好塞子, 笑道:“还是梅子水好喝。”

    “那你就喝这个,”齐山便又同他换回来, 顺手将葫芦拴在腰间, “先上方府瞧一瞧?”

    “嗯,按理也该回来了。”

    好几天前他们来镇上, 便听崔秀兰说商队已在归来的路上, 具体也不晓得什么情况。于情于理, 都该去关心一下。

    这么想着,夫夫俩又找到家糕点铺,买了盒桃酥,才马不停蹄往方宅的方向前进。

    来开门的是老熟人——吴淼。

    不过出乎意料的是, 那张稚气未脱的脸上没多少喜色,又恢复愁云满布。

    谢知云不自觉皱起眉, 问道:“商队还没回来?”

    “嗐,前天就到了。”

    “那你这是?”

    吴淼扶着门框,叹了口气, 也没隐瞒,“崔少爷受了伤,最近都不见客,你们还是赶紧回吧。”

    正说着话,一胡子花白的老人家挎着箱子走过来。吴淼瞬间打起精神,挤出笑脸迎上前道:“胡郎中来了,快里边儿请。”

    搀着老人跨过门槛,还不忘回头招呼:“大山哥,你们别急,等过些日子再来。”

    齐山点点头,追上前将桃酥塞到他手里,说:“替我俩向二位少爷问好,养伤要紧,就不打搅了。”

    不想他们走了没多远,就听吴淼在后面喊——“大山哥等等,少爷叫你们进去。”

    跟着吴淼穿过长廊,沿路遇到的下人都只顾低头忙自己的事,无人闲聊嬉笑,安静得令人心中发紧。

    好在他们很快就看到方璟。

    近半年没见,这人又消瘦许多,宽大单薄的夏衫套在身上空空荡荡,仿佛一阵风就能吹倒。青黑的眼窝凹陷,向来梳得一丝不苟的长发也略显毛躁。

    万幸,俊秀的脸上虽难掩憔悴,但还是干干净净,并未带彩。

    谢知云紧绷的嘴角微微放松。

    方璟看出他的担忧,莞尔一笑,“我没事儿,就是小川受了点伤,不过也已无大碍,再养个十天半月便好。”

    俩人一听,也没做他想,顿时放心不少。

    真坐到一起,好像也没什么别的可聊,自然而然说起商队南下的经历。

    “……我们刚到岭南,就遇上叛乱,困在一座小城中进退两难,小川就是那时候受的伤。幸亏附近军队来得及时,我们才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