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三国]我妹究竟何时称帝》 60-70(第1/15页)
第61章
春寒料峭,马氏族学的书院里,层层纱帐将彩绘木梁下的回廊遮挡得密不透风,不事农耕的世家公子们穿着厚实华美的锦裘,足衣踏上回廊,脚步缓缓带动着衣摆。
一个未戴金玉冠,只用青绿色麻束发的纤细身影在庭院穿过,如一只灵巧的雨燕,赶在将要落雨的前一刻姗姗来迟,引来其他人的侧目。
少年在廊前脱去步履,墨色发丝带着些许水汽,从“他”仍有些婴儿肥的脸侧滑落。
“哎, 哎。”一个世家公子用胳膊肘碰了碰同伴, 用眼神示意。
“那个就是我跟你说过的,因为救下了马公, 破例从初级弟子,升格为高级弟子的曹班曹君实。”
“这么年轻!”同伴惊讶道,一时没注意到自己的音量,被身旁人做了个噤声的动作,两人齐齐看向曹班。
好在这位曹郎君似乎并没有注意到他们,轻轻抖了抖衣袖,就往正堂里去了。
正主不在, 门外两位一下没了顾忌,干脆就在廊下小声聊了起来。
“之前你说他是格物院医馆的主人, 我还以为年龄应该在你我之上呢!”同伴似乎还未回过神, 喃喃道。
“是啊, 听说是宦官的后人。”
“宦官?”同伴皱眉,表情顿时由原来的崇敬变为了鄙夷, 语气也有些愤愤:“难怪有这样的家底能够让他挥霍,原来是祖上作孽,压榨出来的民脂民膏!”
世家公子的表情也突然猥琐起来,道:“所以你看,他家这么急急地就给他取了字,你说,是不是因为人越缺什么,就越渴望什么?宦官本不应有子,这一朝得势,就迫不及待地冠个名头,好在宗祠那里和祖宗请罪!”
同伴似乎也想到了什么,眼神看向室内的方向,又对世家公子道:“你说这曹郎君生得”
然而他话还没说完,就被一卷竹简分别砸了下头。
“君子当敏于事!慎于言!”
两人一回头,见是书院的先生,当即行礼道歉。
年迈的书院先生摇头,凝声道:“你们该去和曹君实道歉。”
那世家公子还有些不服气:“先生,他救了马公,于马氏是大恩,但是不代表他的学识足够成为高级弟子,怎能因为一个人善良,就认为他有学识呢?”
老先生上下打量了一番这位学生,总算想起这人是万氏族子,万氏在郡中是仅次于马氏的大族,这位学生在中级弟子班徘徊多年,是最近才通过的考核进入高级弟子班,想来对曹班这样的空降兵是有些不服气。
老先生叹气道:“你若有不服气,也应当面与人辩论才是,背后说人是非,非君子也。”
这世家公子当然也不在怕的,直接和他的伙伴两个人进了内堂,直接走到曹班案前。
“曹郎君从初级弟子直接来这高级弟子的学堂,想必一定是精通六艺吧!”
这位公子之前在中级学堂就听说了曹班不通射艺,故而专门这样说,想让曹班下不来台。
周围的学子们看似在闲聊,一听这发言就知道有戏看,一个个都竖起了耳朵。
曹班坐在案台边,并未起身,也没有直接回答对方的问题,而是抬头看着对方,神情有些哀戚道:“原来方才是你二位君子在悄悄议论我已亡故的祖父。”
死者为大,百善孝为先,曹班搬出曹腾,道德制高点瞬间超级加倍。
这个时候无论怎么解释,都落了下乘,世家公子还想开口,又听曹班冷冷道:“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那世家公子脾性有些急,被这样一激,就有些控制不住情绪,见曹班身量瘦小,当下竟然头脑一热,直接动了手。
曹班避之不及,刚刚研好的墨砚被衣袖带翻,墨水洒在了衣服上。
坐在曹班前面的卢植本来就对这无故上前挑衅的世家公子充满戒备,他答应了郑玄要在高级班替他照顾着曹班的,这眼看着对方居然动手了,卢植一下脾气也上来了,起身就要推那万公子。
万公子的同伴家中本就受万家接济颇多,见状当然就要帮忙,随手拾起另一案上的砚台,就向着卢植泼去。
这一挥不要紧,不光卢植脸上被泼个正着,相邻的学子们衣袍也纷纷遭殃,这可都是冬衣啊!
当下就有人拿着毛笔当武器,那竹简当盾牌,混斗了起来。
正堂里一时墨汁飞溅,书简散落。
老先生教书这么多年,头一回见到这么不讲礼教的,抱着头躲避都来不及,更加不知该如何处理了。
最后还是人高马大的马日磾得到消息,带着仆役赶过来,平息了这场书院动乱。
当曹班和卢植下学后,见到郑玄时,郑玄下巴差点没掉下来。
“你,你就是这样护着君实的?”他指着曹班的被墨水染得一片片墨渍的衣服,无视卢植少了一边袖子的衣服,和同样漆黑脏污的衣襟。
卢植尴尬地咳嗽两声。
卢植不是本地人,经济条件也不宽裕,曹班就从格物院自己的冬衣开支里划了一项,请人重新裁了一套赠与卢植,算是答谢。
不过格物院最近财政开支缩减,曹班自己这身冬衣没有破损,后来就尝试洗了洗,墨印没有洗掉多少,只能又在外面罩一层半透明的绫,反而有种山水朦胧的水墨画韵味。
后来郡中有巧手的妇人,用三层绫罗纺出了类似的效果,衣摆上的丹青墨画栩栩如生,故而人称其为“墨云绫”,风靡一时,为世家文人所青睐。
又因纺出“墨云绫”妇人曾言,是梦见了一位俊美如仙童的年轻书生穿着这身氤氲墨色的衣衫,才灵光一闪,人们又称这种纹样为“书仙绫”。
关于融帝着“墨云绫”的故事,在《武书》也有记载——“及举孝廉,着绫服东出”,根据新唐史学家杜柏之的注“此绫服乃墨云绫。”
“墨云绫”具体的纹样现代已不可考,但是如今当地一种源自新唐的“水墨绫”,被列为了第五批国家级非实体文化遗产名录中,在当地的历史文化博物馆中可以见到复原实物。
彼时的曹班不知道这场学堂纷争在历史上的着墨,她只知道,那日之后,那位万公子就被逐出马氏族学了。
想来万氏虽然是扶风的第二大族,但是与奈何马氏这个第一大族的差距是断崖式的,万家的家主,一个五十多岁的长辈,还亲自领着万公子,来和马日磾这个三十多岁的小辈赔罪。
马融甚至为了这事,不顾年迈体弱,接连三天下了榻到正堂坐镇,马融不在的时候,不用来听课马日磾干脆在曹班旁边加了一个案,一副为曹君实撑腰的架势,着实是让曹班享受了一把“有后台”的安全感。
马氏这么一套组合拳下来,学堂里关于曹班不能惹这件事的颗粒度总算对齐了,再加上时间证明了,曹君实确实不是徒有其表的草包,如今格物院的大名谁人不知,谁人不晓?那些藏书最开始据说是他在党锢之时从兰台亲手誊抄救下来的,这要是知识一不小心进了脑袋,积累下来也不是开玩笑的!
能够安心进入马氏门下学习,总算是让曹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三国]我妹究竟何时称帝》 60-70(第2/15页)
班松了口气,她现在每天满脑子想着格物院上下千余口人的衣食住行,还要分神留心京师局势、北边战况,实在是费神劳心,马氏门下学堂礼仪并不如传统儒学严苛,毕竟马融自己就是一个喜丝竹之乱耳的“浪荡”性格,因此来学堂的日子,曹班就当是散心了。
一边思索着,一边不知不觉走到了市集,穿过满是清苦药味的前院医馆,一如后院,曹班就被一个小声影扑了个满怀。
“举公!”小女孩声音脆生生的,带着糯糯的甜,吧唧一口,蹭了曹班侧脸一脸口水。
这个女孩是在扶风格物院收下的第一批孤儿,也是格物院首批六期生。
女孩是扶风郡本地人,她的双亲在她出身后不久就双双故去了,收养她的姑母,在来的路上也遭遇了不幸,邻居一家不忍心,本来是打算收养她的,但是不久前的疫病夺取了刚刚从战场下来的男主人的性命,因此女主人将女孩送到了医馆。
孤儿中,像她这般性格开朗又完全不惧生的很少,曹班又怜惜她的遭遇,因此有些偏爱,格外留意了女孩的名字。
女孩已经到了入蒙学的年龄,曹班将她放下,没有牵她的手,随她一起进了教学室,女孩想去拉曹班的手,犹豫了一下,最终只是轻轻拉住了曹班的衣摆的一角。
曹班一进教学室,原本乱糟糟的室内瞬间安静了下来,女孩也乖巧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曹班弯了弯眉眼,注意到华佗也在这里,明明他比这里面大部分的孩子都要高了,于是便问讲台上的二期生,今日教的什么。
二期生道:“回主公,是理科之地理。”
原来如此。
华佗虽然小小年纪就通过了医部的医师考核,但是却是个严重的偏科。
二期生以下,她就很少会关注具体某个学生的学业了,华佗地理回回不及格还是从他父亲华识那里听到的。
果然,被大家称为神童的“石医师”见到曹班进来,脸色有些发红。
曹班本来心思纷乱,但是见到这些孩子们,一下也被他们的童真稚气感染了,笑着问大家,知不知道我们所在这片土地往东边是什么。
立刻就有孩子回答道:“是海!”
曹班又问:“那什么是海呀~”
这回大家就开始窃窃私语,有些不敢举手了。
曹班笑道:“那有没有想去看海的小朋友呀~”
下面小手齐刷刷地举了起来,包括一直不说话的华佗。
曹班和二期生对视眼,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新生和希望。
曹班挥挥拳头,笑道:“那大家一定要努力吃饭!努力长大!”
第62章
曹班早起锻炼完, 出了一身的汗,沐浴后只觉得神清气爽,她推开窗, 让朗朗读书声还有清晨的日光洒入室内。
一壶茶一卷书,自离开曹家之后,曹班少有这么悠闲的时候。
约莫一盏茶的时间, 被取下来放在绒布上的玉佩有了动静。
时隔一个月,终于又到了和姐姐联系的时间。
“缺钱?缺钱怎么不和我说啊,我来洛阳,别的没得到,赏赐真是大把多,哎,对了,你什么时候来京,我们看看能不能在洛阳碰头?”
上个月,马氏将曹班在扶风郡防疫,并且救下了自己的老师马融一事报到县府,有了郡太守的关照,曹班很顺利地被推举为孝廉,不日就要上报朝廷,赴京任职了。
“那我就收下了, 账目我已经让情报部送过去了。”
“嘿,你别说, 甩手掌柜当习惯了, 真的很爽啊。”段宁不客气道。
格物院和凉州田庄的盟约签订之后, 按照就近原则,段宁入京的这段时间, 田庄的庶务也交由曹班暂管,这也是她这段时间累得够呛的原因之一。
“按照这个消耗速度,多少钱都不够用啊。”曹班叹气,对着空空见底的茶杯,嘴唇还是有些干涩,但是她不想浪费和姐姐说话的时间去打水。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但是作为格物院的核心人物,她也只能在姐姐面前露出这样的愁容。
“我这边的资金暂时能够坚持到夏季春耕的第一批收成。”
东汉小冰河时期,随着环境的变化,原本事宜种植水稻的农田只能转种小麦,到后来连小麦都种不了,只能种植更耐寒的豆类,这样夏季就可以收获第一批粮食。
然而没有余粮,靠天过日子可一点也给不了曹班安全感。
毕竟如今这“天”也靠不住啊。
“可等不到春耕咯。”段宁道,“人都调去打仗了,今年田庄的收成要大打折扣。”
曹班没有回话。
空气一时间凝滞了。
段宁的笑声打破了安静:“哈哈哈哈,还想逗一下你呢。”
曹班无奈:“田庄的春耕情况报告就在我旁边架子上放着呢。”
段宁干咳两声:“你放心,有姐姐在,还能让你的人饿肚子不成?”
“现在的关键是流通。”段宁语气突然正经。
曹班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听到段宁这般说话了,下意识地正襟危坐,像是乖乖听老师讲课的好学生。
“你有技术,我有人和资本,所以我们现在缺的是什么?”
“是原材料和市场。”
“我们需要更多的原材料和更大的市场。”
“南面和西面,我们的答案在那里。”——
“让我进去,我要见主公!”三更半夜地,戏忠小眼通红,在曹班房门口大声道,他的身后,华佗环抱双臂,一脸不服气。
皇甫规的军队最近打了胜仗,将羌胡击退回西河郡西北,两边虽然仍在僵持,但是战场总算远离三辅,因此城禁一开,格物院之间的人员再次流动了起来。
戏忠就是自城禁开放后,第一批通过考核来到扶风格物院交流的。
&nbs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