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粗人,但是也是对大清最忠心的一批人,因为他们可以为大清毫不犹豫地赴死!他们是八旗稳固的基石,对皇权更是毫无威胁,所以,你以后要慎重的使用他们,不要把这种军队的底蕴消耗在无止境的朝堂争斗里,那太不值得了。”
承瑞认真的倾听,牢牢地记住了这些话,原来不是马佳氏选择留在军中发展势力,而是因为马佳氏只适合在军中存活。难怪三藩之乱的时候,皇阿玛这么放心将大多数兵权交给了马佳氏,三路大军有两路直接由马佳氏任统帅,第三路也与之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原来他早就明白了这些。
功高震主什么的完全不存在的,马佳氏一族根本就没有政治头脑,玩权谋完全不是皇帝的对手,就算造反了也坐不稳江山,完全白搭!
说得更直白点,那就是马佳氏在文斗上完全没天赋,但是武力值爆表,很适合额当统治者手里的刀,指哪打哪!难道会有人舍得抛弃或者毁掉一把认主的神兵利器吗?
“额娘,这回我是真的明白了。”承瑞算是彻底听懂了宜敏的意思,马佳氏做为他的母族,以后就是他身后最坚强的护盾,而且还不需要许以高官厚禄,也不用担心破坏朝堂平衡,他完全可以放心的使用。
宜敏微微颔首,不再多言。一般而言,马佳氏确实是八大家族里危险性最低的,论势力庞大不如瓜尔佳氏,论钻营能力不如钮祜禄氏。一群只会打打杀杀的莽夫,是最容易利用的棋子,一旦失去了价值,就算被抛弃也不担心反噬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重生之康熙荣妃》 200-210(第3/13页)
,因为到时候他们早就死的差不多了。
而这种情形恰好是上一世最真实的写照。三藩之乱的战场上满洲八旗损失惨重,其中总是冲在最前头的马佳氏自然是死伤最多的一个家族,当最顶层的统领都死得差不多之后,其他家族就果断对马加斯下手了。
各种阴私手段接种而来,上下欺瞒,侵吞功劳,推卸责任,泼脏水,扣黑锅。最终的结果就是马佳氏不但没有功劳,连苦劳都没有,甚至最后还承担了战败的最大责任。若非最后图海力挽狂澜,孤注一掷,率领由家奴组成的联军北上平定乱局,解救了京师的危局,令其他家族投鼠忌器,缩回了手脚,恐怕马佳氏就要一战除名了。
今生却是不同了,有了宜敏的提前布局,马佳氏收获了三藩之乱最甘美的果实,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通过战争排除异己,将其他家族伸进马佳氏的爪牙斩断,将全族上下彻底拧成一股绳。而这份力量将为宜敏所用。
马佳氏只能掌握在宜敏手中,即使是承瑞,宜敏也不放心。毕竟承瑞终有一天会登上那个位置,若是把马佳氏得底牌交给承瑞,那么未来马佳氏可就彻底暴露在皇室的眼中,只能任其宰割了。
即使承瑞不会这么做,但是他的后人呢,谁能保证?尤其承瑞和赛音察浑都是自己的儿子,以后还会有更多的孩子。马佳氏是所有孩子的母族,只有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保证一碗水端平,而不会成为一个孩子伤害另外一个孩子的武器。
当然最重要的是今生整个马佳氏的体量太大了。一旦单独掌握在承瑞手中,恐怕就连康熙都要睡不安稳了。若是马佳氏四分五裂,每一部分支持一位阿哥的话,那么就能把马佳氏最大的体量隐藏在混乱的局面下。也不至于引来其他八大家族的集体警惕和围攻,即使亲密如瓜尔佳氏也不可能容忍马佳氏一家独大。
母子二人走的再慢,也已经到了府门口。御前侍卫们已经在门前前整装待发,由巴图鲁带队,等着接承瑞回宫。皇子阿哥未出阁开府之前,无故不得留宿宫外。如今宫门早已下钥,唯有巴图鲁这个禁卫军统领带着康熙的令牌,才有可能深夜打开皇宫的大门。
宜敏不舍地为承瑞整理好衣襟,扶了扶被夜风吹得有些歪的帽子,柔声道:“回去吧,额娘不在的这段时间照顾好你弟弟,那小子如今脾气越发火爆,看好他,莫要惹祸。至于钟粹宫就不用过去了,后宫也尽量少进,阿鲁玳已经被你皇阿玛接到乾清宫暂住了,你有空多去前清宫看看她便是了。”
这段时间她不在后宫,总有不死心的牛鬼蛇神要跳出来搞事,动不了宜敏本人的情况下,其主要目标不外乎她的三个孩子。承瑞她是不担心的,赛音察浑外粗里细,也不是随便人都能够算计得到的,只要不进后宫,那些女人就鞭长莫及。至于最小的阿鲁玳被放在康熙眼皮子底下,也没谁敢吃了熊心豹子胆去动她,就看那些人还有什么花招能用了?
第203章 家宴(完)
宜敏目送承瑞带着大队人马疾驰而去,夜晚的清晨,早已经实行宵禁,即使快马飞奔也不会出现任何事故。她慢慢踱步回到了自己的小阁楼,在宫女们的服侍下洗漱更衣。待准备完毕,宜敏挥退了所有的宫女,只留下莺儿和雀儿贴身服侍。
“不是已经让你们回家去看看老子娘了吗?怎么这么快便回来了?”宜敏伸出双手让雀儿为她敷上特意调制的雪肤膏,力度适中地进行着按摩保养,还是雀儿的手艺最令她满意,换了人总让她感觉不适应。
莺儿为宜敏拆下头上繁复的发髻,拿起木梳一下又一下理顺那头美丽的秀发,笑着道:“主子仁慈,此次出宫特地只带上我们两个,是为了让我们有机会见见家人,但我们老子娘都是府里的家生子,半天时间也尽够了。”
雀儿拿捏着力道压按着宜敏手上的穴位,接着道:主子便放心吧,我们二人今儿都回去过了,只是家里人都忙着准备今日的宴席,嫌我们回去碍手碍脚的,打发我们赶紧回来服侍主子,毕竟来日方长呢。”
宜敏闭着眼睛露出了一丝微笑:“这话倒是实在,本宫此次回来也不是只住个一日两日。按照钦天监给的黄道吉日,算算大概要住上旬日呢,反正都在府中,不比在宫中规矩大如天,如今日日相见也不妨事。
过几日可以叫你们老子娘过来见见本宫。这些年多亏了你们的忠心和陪伴,不至于叫本宫在那后宫里举目无亲,你们的功劳本宫记着了,但有所求,本宫自会尽力满足。”
莺儿和雀儿是她的陪嫁宫女,当年和尚嬷嬷一起陪她入的宫,如今算来已整整十四载,她们又不愿意自己为其指婚,宁愿自梳留在自己身边当嬷嬷。如今想来,确实有些对不住她们。此次难得有返家的机会,自然要带她们回来见见家里人,若是有了什么中意的人选,或者家里人有什么想头,宜敏并不介意成人之美。
如今她身边梧桐檀楠四婢已经足以独当一面,莺儿和雀儿年纪也不算大,只要她们想,宜敏定能叫她们称心如意。试问皇后身边出来的心腹女官,有哪个家族娶了不将她们高高的捧起来供着?与其陪着她在后宫孤独终老,何不出来当个正头娘子,将来子孙满堂,享受老封君的生活?
莺儿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无奈,口中却是淡定地道:“主子,奴婢早就说过此生并无嫁人的念头,只愿一辈子陪在主子身边。嫁出去有什么好?反而要服侍另外一个陌生男人,还要多理会一大家子人情世故。不如留在主子身边舒坦。”她若是想嫁人,早几年就嫁了,何必等到现在呢?
雀儿听了这话更是全身一个激灵,手上的动作都停了,连忙道:“主子,您可千万别把奴婢许出去,就是我老子娘亲自来说也不成。这么多年在主子身边,奴婢早就被宠坏了,哪里能受得了回家被人呼喝管束?
如今奴婢好歹是皇后娘娘身边的嬷嬷,满宫里谁敢不给面子?说的话比那些贵人小主还管用些,若是出了宫嫁人那就是个小媳妇儿,还得从头熬起,可免了吧。主子您行行好,千万别起这个念头。”
宜敏无奈的睁开眼睛,没好气地道:“你们哪,真是被我惯坏了。如今你们还年轻自然会这么觉得,将来若是年纪大了才来后悔,可就晚了。你们也见过不少宫里的老嬷嬷,一个个过得并不如意。”后宫是个折磨人的地方,也是个压抑人性的地方。若有的选择,谁乐意留在宫里一辈子呢?
莺儿和雀儿并没有被宜敏说服,两人反而走到宜敏跟前双双跪下,抬起头面色严肃认真,莺儿郑重其事的道:“主子,这件事其实我们曾经认真商量过。我们从小就跟在主子身边,比跟自家老子娘相处的时间还要多,如今十多年过去了,即使我们回到家中也总是有种格格不入的感觉。”
雀儿连连点头:“倒不是说家里人对我们不好,反而正是因为太好了,有种对待客人的感觉。其实我今儿回到家中只呆了一顿饭的功夫,便已经无话可说,家中兄弟已经取了几位嫂嫂弟妹,家中甚至不曾留有我的一席之地,继续待下去,不过是徒增尴尬,还不如回到主子身边更自在些。”
宜敏闻言不由得怔愣住了,她忘记了,并不是所有的人家都如马佳氏这样疼爱女儿的,莺儿和雀儿五、六岁上下就被选到自己身边服侍,成了大丫头后更是朝夕相处,后来又随自己进了宫。在所有人看来,一入后宫便再无相见之日。
自然不可能再在家中留下女儿的住处,甚至可能连生活过的痕迹都已经消失的无影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重生之康熙荣妃》 200-210(第4/13页)
无踪。虽然是人之常情,但看在莺儿和雀儿眼里又该是何等的物是人非呀?终究是自己耽误了她们。
“罢了,你们快起来吧。既然你们已经下定了决心,本宫自然遵从你们的意愿,此后再不会提及此事。”宜敏叹了口气,抬手扶起跪在面前的两女,“你们既不负本宫,本宫自然也不会负尔等,往后有本宫在一日,自然无人敢欺你们。”
莺儿和雀儿脸上顿时喜笑颜开,一轱辘爬起来,重新做回手上的活计,开始与说说笑笑地聊一些宜敏出阁前的往事,如今也就她们俩和尚嬷嬷能够跟宜敏聊这些了。
突然窗外的天空传来一阵轰然炸响,接着就是炫目的光华透过窗户照进了屋子,将满屋子映衬的五光十色起来。
莺儿和雀儿一阵惊疑,连忙跑出房间向天张望,很快便发出一声声惊叹:“主子快来看呐,天空上有人放烟火,可真美!”虽然他们有些奇怪为什么大晚上的都已经宵禁了,还有人敢于放烟火。但是这些不重要,紫禁城里位高权重之人多了去总有人做这些博人眼球的事情。
宜敏快速地擦了擦自己手上的膏药,透过窗户看向外面的天空,脸上露出了一丝恍然的笑意,原来如此,难怪刚刚承瑞临走的时候,神神秘秘的让她别太早休息,洗漱后记得到天台上走走,看看夜晚的风景,没准会有惊喜之类的,原来是在这等着她呢?
看着天空那五光十色的绚丽光芒,宜敏也忍不住走出屋外,仰头望向天空。漆黑的天幕上,灿烂的烟火绽放出各种各样绚丽的色彩,迸发出形态各异的动物,造型逼真的花朵,甚至还有一些特殊的寓意吉祥的字迹。
随着一阵阵响震云霄的爆鸣声,整个京城的人都轰动了,甚至有些早已入睡的人都被惊醒过来,纷纷跑出屋外仰头望天,欣赏这场持续时间极长的烟火盛宴。
一个个忍不住交头接耳的讨论起这场烟花的主角是谁?为什么要靡费巨大的弄这么一出?要知道这年头放烟火可不是平头百姓能够负担得起的。
首先燃放烟花爆竹是需要在特定的节日,甚至特定的地点,尤其在紫禁城这样的京畿重地,更是需要提前报备的。毕竟祝融之灾可不是开玩笑的,每年因此发生的火灾数不胜数,造成的损失更是不可估量。
大量燃放烟火必须提前向相关衙门报备,以备做好各种防火的准确事宜,具体燃放烟花地点也是有讲究的,尤其在深夜时分燃放烟花这种扰人清梦的行为更不是普通人能够干的。
其次,烟火制作的工艺极为繁杂,各种原材料都是朝廷管制之物,价格也是极其昂贵。可以说每一枚特殊的烟花,造价都极其高昂,每一枚烟火窜上天,烧的可都是银子!
就以一刻钟来说,燃放的烟花数量怕不是就要花费上千两白银,因此非豪富之家,位高权重之辈,不敢在紫禁城中作此惊人之举。
上一次进行这等壮举的正是马佳氏,只不过当时的主角是马佳氏的老封君郭尔罗斯氏,当时是为了庆贺郭尔罗斯氏的百岁大寿。当时全京城都轰动了,马佳氏集中全族之力,在马佳氏祖宅整整燃放了一个时辰的烟花,更是摆了无数的流水席,让整个京城的老少爷们,平民百姓都尽情狂欢了一把。
当时连康熙都特地下旨贺寿,还命内务府特地制作了一批造型奇特,制作工艺复杂的烟花为老封君贺寿,百岁人瑞在这种平均年龄不过四、五十岁的年代已经属于奇迹了,任何律法基本都不会对这种老人家适用的,毕竟人家只要往地上一趟,皇帝也得麻了好吗?
宜敏回忆起当年的盛况,心中不是不羡慕,甚至还感叹过有朝一日是否能有这般光景该多好啊!不曾想,事隔多年承瑞却将这话牢牢记在心里,令自己也能够有提前享受这份待遇。
不过承瑞能干出这种事,康熙那关是必须过的,毕竟这不年不节的,真不知道他是怎么让康熙同意这种出格之举的?恐怕这件事大概赛音察浑也跑不了,谁让两兄弟向来焦不离孟、孟不离焦呢?
也不知道那两小子的银子够不够,为了不惹闲话,恐怕这场烟花的费用得由这两孩子自行承担。只要不动用国库的银子,也不能是康熙内库的花费,而单纯只是儿子对母亲的孝心,朝廷中人也无话可说。
宜敏仰头观看着自己儿子们精心准备的礼物,眼中露出了由衷的笑意。她很高兴,真的很高兴,甚至比接到封后的圣旨还要令惊喜万倍。毕竟有哪个母亲不喜欢得到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