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宜敏将阿鲁玳抱起来放到榻上,从一旁的格子里拿出一个九连环递过去,在她面前演示了一遍,顿时吸引住了这孩子的注意力,高高兴兴地接过去开始把玩起来,一点没在意身边的嬷嬷已经退了出去。
“妾身本就是想着搂草打兔子罢了,也没想到内务府的消息竟然能泄露得这么快,离着上回清理也没多久吧?”
宜敏忍不住摇了摇头,这些奴才还真是记吃不记打啊,之前那些投靠太皇太后的内务府世家是个什么下场还近在眼前呢,这么快就敢各自投新主,可真是应了那句有钱能使鬼推磨啊!
康熙嘴角挂上了冷笑:“这些奴才一个个在内务府称王称霸,当朕不知道他们都敢自称世家了,论权势他们虽然不及朝堂诸公,但是他们管着紫禁城的衣食住行,有些胆大包天甚至说,主子们吃得好不好还得看他们乐不乐意给,嘿!狗奴才,一个个都反了天了。”
宜敏抬手微微掩住嘴,惊讶地道:“真有奴才敢如此大胆?平日里一个个都恭顺得很,本以为他们顶多就是贪图些蝇头小利,容易被人收买罢了,如今看来倒是心大了呀!”
“嘿!蝇头小利?他们的胃口可大着呢,不过在咱们面前装乖扮弱罢了,敏儿心地磊落正直,那些龌龊事就不说给你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重生之康熙荣妃》 300-310(第3/12页)
听了,朕打算好好整顿一番内务府,不能再这般听之任之了,否则朕在位时尚且能够压制一二,以后承瑞却未必能看得这般清楚明白,怕是容易被底下的人糊弄住。”
康熙回想起自己之前微服出宫遇上的糟心事,纨绔子弟京城里从来不缺,平日里遇上就打一顿,反正大多数是自家子侄辈,多收拾几次就乖了,但是这回可真是长见识了,一个包衣奴才出身的家伙居然在自己面前装大头蒜,不过是跟内务府拐十七八个弯的亲戚,居然敢在京城里称爷。
宜敏拧了下眉头:“皇上打算怎么做?这内务府动一发而牵全身,如今这批人好歹还算能干,若是换上过去那批整天口里表忠心,实际上干啥啥不行的,这宫务怕是要乱成一团,妾身觉得还不如再给他们一次机会,只诛首恶,就当杀鸡儆猴吧?”
康熙叹了口气,揉了揉眉头:“这包衣制度是祖上定下的,当年确实有利于维护皇室,不可否认,大多数包衣旗人祖上都是忠心耿耿,但是随着老一辈渐渐逝去,新生代的包衣旗人并没有跟随皇室浴血奋战的情谊,自然也会有各种各样的不甘与小心思,等再发展几代人,整个包衣旗恐将成为皇室最大的隐患。”
宜敏用惊奇的目光看着康熙,她真的没想到康熙居然能看得如此长远,甚至堪称预知一般的准确,未来雍正朝的包衣势力膨胀到几乎不可遏止的地步,因为德妃是包衣世家,她生的儿子登上了皇位。
一个活生生的成功例子摆在眼前,所有的包衣旗人都心动了,以至于后宫主位几乎被包衣出身的占满了,世家出生的女子不是不受宠,就是无法生下子嗣,甚至生了也养不活。谁让后宫的衣食住行都掌握在内务府包衣世家手中呢?
真正实现了之前的狂言:主子要靠着奴才给饭吃,想过得好还得看奴才的脸色。只是宜敏想不通,既然康熙看的如此清楚明白,为何前世却听之任之,根本不曾对内务府有过任何动作?别说是多次清洗了,甚至几位心腹重臣都是包衣出身,让包衣旗的势力更加膨胀。
第303章 母仪天下(五十二)
宜敏很是直接地表明自己的立场:“皇上既然知道包衣旗的隐患,想必已经有了处理的章程,需要妾身做什么尽管吩咐便是,国家大事妾身不懂,但是本宫身正不怕影子斜,整治内务府这些奴才还是可以的。”
康熙看着宜敏那略带杀气的眸子,不由无奈苦笑,拉着她的手安抚道:“朕知道敏儿性子直爽,做事素来喜欢雷霆手段,一向是那些魑魅魍魉的克星!不过内务府涉及朝廷内外许多部门,近在京城,远到江南,朕已经着人去调查了。
如今先跟你说一声,敏儿心里明白就好,暂且不动声色,借着此次后宫更迭,看看哪些忠心可用,哪些人首鼠两端,如今朕即将对台用兵,待南下大军凯旋归来,再慢慢收拾这些东西。”
宜敏面对康熙恳切的目光,缓缓地点了点头,眼神却已然带上了凌厉的锋芒:“平三藩、收台湾关系我大清百年大计,妾身自然倾力支持,既然皇上已经有了安排,那么妾身便勉为其难睁只眼闭只眼吧,正好看看到底是哪些人敢在背后作妖?”
康熙闻言松了口气,宜敏对后宫的掌控力他向来有着绝对的信心,不过这回他要放长线钓大鱼,若是宜敏这边不先打好招呼,让她适当的时候松松手,恐怕没等那些阴沟里的老鼠蹦跶起来,就会被宜敏一顿板子统统送进慎刑司了。
宜敏眼角睨了一眼康熙,心中暗自思索起来,按照康熙的行事作风,前世怎么可能容许内务府包衣这等眼皮子底下的势力不受掌控呢?或许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前世康熙根本并没有意识到内务府的问题。
毕竟前世三位皇后没有一个是长寿的,可不是万事都得依靠内务府吗?偏偏整个大清掌控后宫时间最长的人是太皇太后,从皇太极时期就辅佐哲哲大妃掌管公务,当了圣母皇太后更是联合多尔衮大权独揽,其性格之强势,行事之霸道甚至逼得顺治不得不立下‘后宫不得干政’的铁牌,试图制约自己的生母。
康熙幼年登基,大权旁落,都是靠着太皇太后全力周旋才一点一点拿回权力,自然不会怀疑太皇太后对后宫的掌控力,而太皇太后这种习惯了一言九鼎的人,怎么可能容许有人分薄自己的权力?
所以太皇太后在世时期,康熙的三位皇后实际上不过是后宫的大管家,好像主母身边管着库房钥匙的大丫鬟罢了,而康熙忙于前朝争权夺利,哪里有空理会后宫的包衣奴才是个什么想法?
内务府的包衣世家就在这样的夹缝中,慢慢地成长起来,直到熬死了三任皇后,连太皇太后也管不着他们的时候,在四妃共掌后宫的时期迎来了势力急剧暴增,不论是包衣嫔御的数量,还是皇子公主的奶嬷嬷,甚至是皇上的乳母都是包衣出身。
这些包衣从皇家人幼时就陪伴左右,理所当然地一心为自己主子谋划利益,自然也就得到了无比的信任和倚重,未来注定会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但是,在他们飞黄腾达的同时也代表着背后包衣世家的越发壮大,例如前世在江南一手遮天的曹家,其起点不正是因为皇帝乳母孙氏吗?
想着想着,宜敏突然一怔,意识到了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康熙会正视内务府包衣的问题,虽然根子是在自己身上,毕竟从入宫至今,因为自己明里暗里引发的大清洗就足足有三次,次次都叫那些所谓的包衣世家损失惨重,引起康熙的注意很正常。
但是这些人又不是傻子,怎么可能这么快就去触康熙的霉头?嫌自己死的不够快吗?何况这几年内务府可是老实得不得了,基本没干什么犯忌讳的事情,自己刚刚还在众人面前夸赞内务府包衣都是忠臣,如今康熙却让自己做好清洗的准备?
宜敏心中快速思量着,眼神慢慢冷冽起来,她缓缓吸气又吐气,将心中的惊骇狠狠压制下去,装作若无其事地伸手抱过阿鲁玳,笑吟吟地放到康熙怀中,言笑晏晏地让他陪着女儿玩九连环,自己则借口去吩咐中午的膳食,轻巧地走出了寝宫。
宜敏一出寝宫,脸色立刻冷了下来,寒得几乎能刮下一层霜,她一抬眼就看见李德全正沉默地守在门口,顿时收敛了神色,若无其事地走了过去,吩咐李德全午膳该加什么菜色,只是偶尔她嘴唇会无声地嗡动了片刻,而李德全从头到尾都是一副恭敬的模样,让人看不出丝毫异常。
等宜敏吩咐完毕,李德全轻轻一躬身,低声道:“奴才遵旨,必定为主子娘娘分忧。”说完带着一如既往的和善笑容,一边甩着拂尘,一边走出了坤宁宫,向着御膳房的方向而去。
宜敏看着他的背影,眼中寒意少了些许,转身看向内殿时却多了些许不耐,她果然不该对康熙有所懈怠,差点就被他的花言巧语所蒙蔽,这次他无缘无故地突然想要清洗内务府,刚刚那些话看似十分有道理,实则却颇为牵强。
若没有前世的记忆作对比,自己或许会被糊弄过去,但是今生的内务府包衣可没有前世那种默默积蓄实力的环境,经过几次削弱之后,简直已经成了惊弓之鸟,怎么可能敢在外头嚣张跋扈?甚至还惹到了康熙跟前?
她不得不怀疑这是不是康熙自导自演的一场戏,目的就是为了削弱自己对后宫的掌控力!如今后宫可以说是遍布自己的眼线,而这些都是她这些年慢慢安插下去的,每一个都至关重要,关系到以后的布局,一旦被清扫波及定然会损失惨重。
但是她即使猜到了康熙的心思,却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重生之康熙荣妃》 300-310(第4/12页)
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她根本不能轻举妄动,否则等同于不打自招,明晃晃告诉康熙哪些是她的人,也许康熙正暗暗地等着看她的反应呢!
幸好她还有李德全这张王牌,身为康熙的近侍完全做到灯下黑,不着痕迹地将这些人纳入康熙的手下,然后慢慢地替换掉真正属于康熙的人手,年深日久之后,她或许能彻底让康熙变成一个瞎子、聋子。
宜敏仰起头,逼回了眼眶中的酸涩,康熙永远都是康熙,他总是能够在自己即将心软的时候,突然给自己泼上一盆冰水,让自己寒彻心扉,果然对皇帝根本就不该抱有任何期待。
或许她该改变一下做法了,当年她势力尚弱,不得不帮着康熙掌控后宫,稳固朝局,如今康熙羽翼丰满,权倾天下,自己这个后宫最强的势力,可不是要碍了康熙的眼吗?
既然康熙在前线即将有战事的紧要关头,还有功夫找借口想要搞事情,那么她不介意让他看看什么才叫做胆大包天!她知道前世**有两个人居功至伟,一个是姚启圣,另一个就是施琅。
闽南总督姚启圣是个眼里不揉沙子的人,任侠之气极重,又爱民如子,完全不是个做官的料子。而施琅却恰恰相反,是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之人,为了替父亲和弟弟报仇,他筹谋多年,四处结交朝臣,就是为了带兵攻打郑氏。
这两个人但凡少了任何一个,康熙**的大计可没那么容易实现,尤其他平三藩时太过顺利,自信心空前暴涨,自以为胜券在握,甚至为了制衡满洲各大世家,借口汉军熟悉水性,大肆排除异己,安排了不少心腹将领掌权,自己偏要叫他偷鸡不着蚀把米,两头都落空。
宜敏伸手压按了几下眼角,将不自然的神情全部掩去,这才信步走进内殿,见康熙没有注意到自己,信步来到桌案前,将莺儿已经整理好的檀木盒打开,拿出经书看了看,似乎在做最后的检查,实则翻手间无声无息地替换了之前那本。
她低垂的眉眼闪过一丝狠辣,你不仁我不义,原本觉得这份计划有伤天和,打算将其束之高阁,既然你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非要找些乐子,本宫奉陪到底!看看是你的帝王心术得天独厚,还是本宫仗着先知先觉的布局技高一筹?
平三藩、收台湾、三征准噶尔,这是康熙前世夸耀世人的功绩,同时战场也是皇帝排除异己的最佳地点,即使宜敏也不可否认康熙是个文治武功极强的皇帝,但是他的疑心病之重也是冠绝历代帝王,在他的辉煌之下埋葬了不知多少忠臣良将的骸骨。
马佳氏的儿郎不惧马革裹尸,但是被算计着去死却让人难以忍受,她连想都不用想,一旦台湾顺利收复,后宫也彻底纳入康熙的掌握,等三征准噶尔的时候,就是马佳氏这些军功世家没落的开始,而自己这个皇后恐怕也将成为一个空壳子摆设。
再美的容颜看了三十年怕是也要厌倦了,再好的继承人一旦羽翼渐丰,也会被渐渐老去的皇帝视为威胁,随之而来的便是打压和各种欲加之罪,她不愿等到那种毫无还手之力的时候才来反击,一时的憋屈是为了等到扬眉吐气的那一刻,可不是为了憋死自己成全敌人的,否则这重生一世要来何用呢?
第304章 母仪天下(五十三)
一大清早,紫禁城的宫门处驶出一辆普通的马车,看着倒是颇为宽敞大气,就是拉车的马匹和车盖的布料看起来很是一般,不过里面坐着的人却不平凡,全天下最尊贵的几人都挤在这个小小的马车内。
“哇,皇阿玛,这就是老百姓坐的马车吗?摇摇晃晃的,好有趣阿。”阿鲁玳奶声奶气的声音从马车里传了出来,显然从未出过宫门的小姑娘对什么都感觉到新奇不已。
承瑞温润的声音劝哄道:“小妹,出门要记得改口叫阿玛,不然可就没法好好玩了哦。”他有点担心小孩子玩得兴起,直接在闹市来一声皇阿玛可就有趣了,大概就能宣布这趟微服出行结束了。
“嗯嗯,阿鲁玳记得了,要叫阿玛额娘,对吧?”阿鲁玳很是听话地答应了,为了出门玩得开心,小姑娘从昨天就很是听话,让干嘛干嘛,就连一大早从被窝里被挖出来也没发小脾气。
马车晃晃悠悠地离开了直接出了内城,往外城方向去了。正阳门,是链接内城和外城的重要通道,它不仅是大臣们上朝的必经之路,也是京城最繁华的商业区域。
一出正阳门,熙熙攘攘的大街出现在眼前,宽阔笔直的道路,左右两侧是内城东四牌楼和西四牌楼所属的各类商号,以及琳琅满目的各色店铺和茶楼,鼎沸的人声瞬间灌满耳朵。
马车两侧的帘子已经挂了起来,几个孩子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