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80-90(第4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现在前院就江芸一人在。

    江芸芸回过神来这才发现这个鬼面人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衣服,袖子短了一大截, 露出骨瘦嶙峋的手腕, 鞋子甚至前面破了一个大洞, 那个面具仔细看去也有些旧了。

    前院的管家听到动静赶来了, 见到那个倒在地上不起来的鬼面人, 立马拍着大腿说道:“叫你们看门, 今日到底谁看的门,怎么又把这个傻子放进来, 还吓到客人了,快快快,把他给我扔出去。”

    那个鬼面人被几个壮汉团团围着也不还安排, 只是发出痴痴的笑声来,瞧着确实精神有点不太正常。

    “带下去带下去, 交给陈二姐, 跟她说……”管家不悦说道, “再让他跑到前院来,就让她也跟着滚蛋。”

    那些仆人粗鲁地抓起鬼面人想外脱去,那人手臂动了动,仆人们便加大气力,也不是谁弄丢了他的面具,那张狰狞的面具落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声响,那人呆了呆,随后突然发出不似人声的尖锐惨叫。

    那张在暗淡烛火中被照得格外苍白消瘦的脸上,赫然有一道狰狞的伤疤。

    自额头贯穿到下巴,因为他的挣扎好似一条趴伏在脸上的蜈蚣在剧烈蠕动,只等着某一刻咬破他的皮肉,裹着血肉爬出来。

    江芸芸忍不住多看了几眼那道疤。

    那人脸上丢了面具哭得格外伤心,那张瞧着年纪不大的脸上露出痛苦狰狞的神色,他想要停下来,却又被人强硬往外拖着走,便整个人剧烈挣扎起来,偏又挣脱不开,那只皮包骨的手腕好似要在挣扎中被折断一样。

    江芸芸犹豫一会儿说道:“把面具给他吧。”

    她弯腰,拿起那张摔落在地上的面具。

    这张面具又大又重,拿在手里能感觉到沉重的木制手感,只眼睛处开了两个口,边缘画着几道红色血迹,这才让她刚才恍惚以为是有个人留着血泪盯着她看。

    嘴巴出是用黑色的胡乱痕迹画着,好像是被人用线缝上一样。

    脸颊则是五颜六色的色块,乍一看青一块紫一块。

    她看得直皱眉。

    ——这个面具长得好奇怪。

    “江公子快放下,这鬼面具看着就不吉利。”管家见她还摸了一下,慌慌张张阻止道,“小春,你去接过来。”

    被点名的仆人面露犹豫之色,磨磨唧唧上前。

    江芸芸回神,笑说着:“子不言怪力乱神,没事的。”

    她上前,一靠近那人,那人的目光便落在面具上,整个人又蓦地安静下来,又成了呆呆傻傻的样子。

    江芸芸把面具递到他手里。

    他竟然看着江芸芸痴痴笑了起来,那张脸皱了起来,连带着那道伤疤也跟着抽动着。

    “好了好了,快把这个晦气的人带走。”管家不耐说道。

    这次那人没有挣扎,安安静静地跟着仆人们离开。

    “这是谁啊?”耕桑见到那人,惊讶说道,“芸哥儿呢。”

    “我在这。”江芸芸笑着挥了挥手。

    “没事吧。”祝枝山等人围上来,紧张摸了摸她的胳膊,“刚才发生什么事情了?”

    “没事。”江芸芸摆了摆手,随后问着管家,“那人是谁?”

    “是我们厨娘陈二姐的傻儿子。”管家松了一口气,“可有吓到您,那人脑子不好,平日里也都在厨房那边不出来的,今日也不知怎么突然发癫了,您千万不要和这种人计较啊。”

    “怎么脸上有道疤?”江芸芸比划了一下,“伤得还不轻?”

    管家无奈说道:“说是之前在老家碰到坏人伤到脸了,大难不死只是毁容了,还留了一条命,但是人也傻了,就从老家带回来,一直带在身边照顾。”

    “那真是可怜。”江芸芸说道。

    管家见庭院一片狼藉,便说道:“江公子要是还想赏月,要不去后院赏,那里的花园也是精心养护的,池子里一大片荷花,长得可好了,我让人驱个蚊,再给您搬个椅子过去。”

    江芸芸整个人也清醒过来了,摆了摆手:“不了不了,我去读书。”

    管家哎了一声:“晚上读书伤眼睛,我让人给你找多枝宫灯来。”

    江芸芸笑眯眯道谢。

    院子里的人很快就散开了。

    张灵打了一个哈欠:“刚才听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明第一首辅》 80-90(第7/31页)

    到那尖叫声,把我醉意都吓醒了。”

    “我也睡得正好。”祝枝山拢了拢衣服,“现在也清醒了。”

    “那我明日找人先把他看起来。”徐经不好意思说道。

    江芸芸摆手:“算了,我瞧着也是可怜人,估计是因为今日前院人来人往,他也好奇,才想过来看看的。”

    “真是吓死我了。”耕桑到现在还有些害怕,“芸哥儿也太放纵乐山了,让他出门自己玩,也不陪你。”

    江芸芸笑说着:“他和我差不多的年纪,何必拘着他,他也是第一次出远门啊,出去走走也很好的。”

    耕桑听得心都软了。

    ——怪不得黎公要他跟着,真是一错眼都让人担心。

    “你们现在都清醒了吗?”江芸芸看着几人,话锋一转。

    三人点头。

    江芸芸抚了抚掌:“行啊,我们一起读书去!”

    三人大惊失色。

    江芸芸大笑着:“就交换出题目吧,我昨日在行船上出了三道题目,只写了两道,走,做题去。”

    唐伯虎等人回来的时候,四人正四方对坐着,一本正经地相互交换着改功课。

    “你们第一天也不休一下。”唐伯虎惊呆了。

    张灵蔫哒哒看了他一眼,把手中的卷子交还给江芸芸,一本正经说道。

    “我瞧着春秋这道题的破题很不错,但后面叙述有点宽泛了,‘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这句虽出自《子产论政宽猛》,讲的是子产宽猛相济的政治主张,你这个‘不审势,即宽严皆误’,破题破的好,符合这个意思,但后面八股论述你引到律法上,我瞧着不太行,有点太大胆了。”

    江芸芸叹气:“可我真的觉得不守法,宽严皆错。”

    “但你这样会被人觉得是你对本朝律法有意见。”张灵笑说着,“瞧着比我还叛逆,怪不得黎公总对你不放心。”

    “你这篇论语雍也答成这样,我瞧着你才要完蛋。”祝枝山头疼他说道,“我知道你对朝政很有想法,但我劝你先别有想法。”

    张灵悄悄撇了撇嘴。

    唐伯虎来兴趣了:“让我看看!让我批评他一下。”

    祝枝山把卷子递过去。苦口婆心说道:“卷子是写给别人看的,我们不能赌考官的心思。”

    那边唐伯虎看着题目,抑扬顿挫养起来:“子贡曰: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

    “常规题,这题目出得简单,考的也是后面那句‘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都穆颔首说道,“落脚点是一个‘仁’字。”

    “‘圣贤相与言仁,仁不几难乎’……嗯,罢黜。”唐伯虎只读了一句,就把卷子扔回去了,“还敢说圣人嘴巴里说着仁,但未必是真的仁,我看你是脑袋也不想要了。”

    张灵轻笑一声。

    “我后面可是夸人的。”他补充道。

    “但你不能这么开头,给那些没耐心的考官,直接给你罢黜了。”都穆把卷子简单看了一眼后,担忧说道。

    “可那些满嘴仁义道德的人,又有几个是仁义的呢。”张灵呲笑一声。

    江芸芸嗯了一声:“《朱注》吕氏曰:“子贡有志于仁,徒事高远,未知其方。孔子教以于己取之,庶近而可入。是乃为仁之方,虽博施济众,亦由此进”。子贡可是第一位儒商,有钱得很,而且富而无骄,他想要救济百姓,推己由人,多伟大的人,你怎么骂他。”

    张灵扬眉:“我可没说他。”

    “你说他了啊。”江芸芸一本正经说道,“题目说的是子贡,要求你从他出发,是要写和他志同道合的圣人,仁者,可你现在却觉得没几个好人,那不是在骂他吗?”

    “我是说其他人!”张灵强调着,“我对子贡没有意见。”

    “可考官出的题就是说的就是子贡啊,要知道文化的含义在于教化,读书的道理在于明理,考官是希望有越来越多这样的人,而不是每个人都是这样的人。”江芸芸笑,“天下大同可是几百年后也不敢想的事情呢。”

    张灵沉默了。

    “我们只需要写我们要为之努力的人,而不是我们鄙夷的人。”江芸芸继续说道,“前路迢迢,躬行不辍。”

    “好!”唐伯虎喝彩,“好一个前路迢迢,躬行不辍。”

    “行而不辍,履践致远。”祝枝山也跟着夸道,“要说还是我们芸哥儿心性坚韧。”

    “要我说还是你有办法治住他。”徐祯卿促狭说道,“就你说话最管用。”

    张灵呲笑一声,把卷子一卷:“我要睡了,你们继续。”

    “你看你看。”唐伯虎一向是拨撩不嫌事大,立马说道,“心虚了吧。”

    江芸芸面无表情踩了他一脚。

    大狗子嗷了一声无辜眨了眨眼。

    “活该啊。”徐经忍不住说道,“你的嘴太没门了。”

    “依我看芸哥儿还能治得住你。”祝枝山笑眯眯说道。

    唐伯虎大怒:“我还怕你不成。”

    江芸芸眨了眨眼,笑眯眯说道:“我这么喜欢你,你这是要同我生气吗?”

    唐伯虎脸上怒意骤然僵硬,看着那双漆黑明亮的大眼睛,随后落荒而逃。

    众人立刻大笑起来,空气中充满欢快的气氛。

    顾幺儿见他们一个个都面带笑意,急得直跳脚:“你们在说什么啊,我听不懂。”

    都穆笑说着:“你瞧瞧,不读书连话也听不懂了,当真不跟着芸哥儿读书。”

    顾幺儿拔脚就要走。

    江芸芸眼尖,看到他腰间挂着的面具,惊讶说道:“哪来的面具?”

    顾仕隆立马欢喜地高高举起面具,放在众人面前显摆着:“路上买的,南京路上好多这个东西啊,很便宜的,我这个才二十文,专门给小孩带的,是都穆叔叔给我付的钱。”

    他手中的面具瞧着并不是传统的神佛面具,只眼睛位置挖了一个大洞,整个面具上用凌乱的线条胡乱画着,黑色,红色,白色为主要颜色,间杂着其他五颜六色,看久了还有种头皮发麻的感觉。

    “这个看上去有点阴森。”江芸芸说,“怎么不买个好看点的。”

    顾仕隆扣在脸上,突然张牙舞爪了一下,吓唬着江芸芸。

    凑近了看,这面具给人的不适感更加明显了。

    “南京好像都是卖这个样子的,其实看久了倒也还好,我之前还以为是傩戏面具,不过也有一些正常的,但幺儿不喜欢,所以就选了这个,其他的还有血淋淋的,我可不能给他买,免得他以后半夜起来,自己给自己吓到了,这就坏了。”

    顾仕隆不高兴说道:“我才不会吓到呢。”

    都穆只是笑着没说话。

    “他们说这是南京这几年兴起的木偶戏面具。”徐祯卿也凑过来说道。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明第一首辅》 80-90(第8/31页)

    “南京的木偶戏确实很有名,太祖在南京时喜爱民间游戏,木偶戏因此盛行。”徐经说起这个头头是道,“但木偶戏不是都以小巧精细闻名吗,要唱戏人藏在蓝布后,手脚口并用,操纵一个或者多个木偶。”

    “木偶一般都披红戴绿,手脚格外灵活,若是木偶做得好,唱戏的手艺好,动起来可就和真人一样。”徐经露出怀念之色,“夫子庙边上一入夜就金批彩挂,非常热闹。”

    据说木偶戏来源于春秋殉葬制度,春秋时的丧葬有“舞俑为乐,执偶为戏”的制度,为此孔子还说过“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这项游戏传到现在已经是广受百姓的戏剧。

    “不是用木偶就可以了吗?怎么还带面具啊。”徐经不解问道。

    徐祯卿耸肩:“我听说是某个贵人很喜欢看木偶戏,但现在年纪大了眼神不好了,嫌弃木偶太小了,所以就于要人穿木衣,戴面具,当木偶,久而久之,这个面具就流传开来了。”

    祝枝山皱眉:“上行下效,耽于游乐,可不是好兆头。”

    众人叹气。

    “如今奢靡之风日渐,这些情况何止在南京。”徐经低声说道。

    “所以我们还是多读书,才能改变这个风气。”江芸芸笑说着,拉着顾幺儿问道,“想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