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200-210(第4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上笑容一僵,惊疑不定地看着他。

    黎循传笑意加深,意味深长说道:“看你怎么坐得住。”

    “不可能!”

    “我不信!”

    “我明天去看看!”

    生性好动的江芸芸三连拒绝。

    第两百零三章

    翰林院位于内坊的边缘, 和南薰坊挨着边,中间就隔了一条玉河,隶属于中城兵马司照看,一向是兵马司照看的重点区域。

    江芸芸住在仁寿坊, 走路过去有半个多时辰的光景, 她虽说不用上朝但是要点卯的, 也就是说虽不用深夜起来赶夜路去宫门口排队等上朝, 但也需要赶在卯时前,到翰林院开例会, 接收今日工作。

    卯时也就是五点。

    江芸芸听得眉头紧皱, 若是要五点到,除去路上半个多时辰,也就是四点前就要从家里出发, 再加上洗脸吃饭的时间, 最迟三点半就要爬起来了。

    凌晨三点半!!

    江芸芸手指掐掐算算时间, 惊呆了。

    明朝的官不需要睡觉嘛!

    “所以上值还好吗?”黎循传促狭问道。

    江芸芸垂头丧气:“起的也太早了, 这么早起, 万一长不高了怎么办?”

    “明日让诚勇他们去南薰坊看看有没有合适的房子。”黎循传放下茶盏, 想了想又说道,“上一批的进士只留下二三十个人, 应该有不少空院子,就是不知道现在的价格如何?当时要是想换,应该早点下手的, 估计能便宜点,现在就不好说, 你们这一批进士都要先历事呢, 房价肯定要涨的。”

    “肯定很贵, 这间都是我们捡漏捡来的,去哪里找这么便宜的院子啊。”江芸芸叹气,抱着手臂,摇头晃脑,“长安米贵,居之不易。”

    “你知道就好,以后花钱不要大手大脚的。”黎循传恨铁不成钢地说道。

    江芸芸低着小脑袋,蔫哒哒应下。

    “你有想过要把你娘或者你妹妹接过来住吗?”黎循传冷不丁问道。

    江芸芸抬头,眨了眨眼:“不知道,但我娘现在做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我猜她不愿意过来,京城也人生地不熟的,在扬州还有林家照看着呢。”

    黎循传没说话了。

    “怎么了?”江芸芸好奇问道。

    “我有点想祖母和祖父了。”黎循传摸了摸脑袋,“进士六年不得告假,我已经两年没有见到他们了,你之前见到他们,他们身体还好吗?”

    江芸芸看着他殷切的目光,嘴角微动,最后只能委婉说道:“老师和师娘年纪都在这里了。”

    黎循传立马露出忧心之色:“我等会就写信回家去问问。”

    江芸芸没说话了,只是突然又说道:“老师想回老家吗?”

    黎循传沉默了,摇了摇头:“不知道。”

    若非除了江芸这个意外,四年前的黎淳就应该致仕归家了,等江芸芸去外面游历了,师娘又病了,不能随意动身。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两个小少年对坐着,半晌没说话。

    “早点去休息吧。”诚勇过来说道,“厨房烧了热水,洗把脸洗个脚也好松快松快。”

    “一想到明日这么早去上班,我就觉得累了。”江芸芸起身,愁眉苦脸说道,“我本以为我之前读书已经起得很早了。”

    蹲在角楼里吃零食的顾幺儿大方得表示把自己的马送给她骑。

    黎循传想了想又说道:“其实翰林院管得不严。”

    明朝有‘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说法,所以翰林院的人个个都是潜力股,大家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上班第一天,不能迟到的。”江芸芸义正言辞婉拒了。

    —— ——

    第二天天还没亮,江芸芸就被乐山叫醒,她睁开眼的时候还些许迷茫。

    ——这日子的越过越惨了。

    她面无表情爬起来,洗了脸,换上新官服。

    这是一件青色的盘领大袍,胸前、背后各缀一块补子,六品是绣着细脚伶仃,延颈远望的鹭鸶。

    前朝有人‘言玉笋晓班联鹭序,紫檀春殿对龙颜’,说的就是这群六品小官。

    鹭鸶又叫“鸬鹚”,取“以侍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明第一首辅》 200-210(第7/26页)

    察者官”的意思,又因为六七品的官员一般都是担任基层职务的,给你这只小鸟意思就是要你任劳任怨,努力干活。

    勇敢芸芸,不怕困难。

    江芸芸看着镜中秀气的样貌,突然露出笑来。

    她还是很期待这个完全不同的体验。

    江芸芸开门时,乐山正从厨房端着吃食送过来。

    “都备得清淡饮食,第一次上值可不能出错,丢了脸,诚勇说中午翰林是有饭,但味道一般,所以早上诚勇一大早起来就烙了肉饼,知道您喜欢吃芝麻饼,还特意多做了芝麻饼,我每个都包了两个起来,公子等会放在袖子里带过去,中午放在热水上热一下就可以了,茶叶也包了一包,是昨日去东城买的黄华坊买的,都是您爱喝的,若是午饭实在吃不下去,去外面吃一顿也是可以的,不能饿了肚子,晚上我倒是和终强一起去买菜,现在这个季节,蔬菜瓜果都不少,做几个您和顾公子很爱吃的,庆祝第一天上值。”

    他絮絮叨叨念着,把东西都放下了,就急急忙慌准备走了。

    江芸芸托着下巴,笑说道:“我这个早起上班,害的你也要早起跟着我跑了。”

    “收了您的钱,还不是把您的事情办得妥妥当当的,而且您可是状元,多少人想抢我的位置呢。”乐山扭头,笑说着,“我去打水,您先把饭吃了,昨天我问过诚勇了,第一次去上值要带的东西不少,笔墨纸砚,茶盏都要带,不过都得您第一次去探探底,再看着要准备什么。”

    江芸芸已经开始捧起碗来喝热牛奶了。

    诚勇主管家里的衣食住行,俨然有大管家的趋势,终强和乐山则负责去外面跑腿。

    黎循传是不爱喝牛奶的,但江芸芸爱喝,所以也不知道诚勇去哪里给她搞到每天一碗新鲜的热牛奶喝喝,就连顾幺儿也跟着每日喝上牛奶,吃上鸡蛋。

    她这边吃完早饭,屋外还黑漆漆的,只小巷内隐隐有灯光传来。

    为了方便诸位官员上早朝,大街上都挂着灯火,几个住了很多官员的坊和小巷胡同,也大都挂上一两盏,能看清路即可。

    那边黎循传也准备妥当,准备出发了。

    两人一同出了房门,对视一眼,笑了起来:“一起上值去。”

    —— ——

    西汉杨雄在《长杨赋》中曾云:“聊因笔墨之成文章,故藉翰林以为主人,子墨为客卿以风。”

    这就是‘翰林’二字最早的出处,论起历史来,最早建立翰林院的人则是唐玄宗李隆基,一开始只是舞文弄墨的地方,但后来慢慢开始取代中书舍人的工作,开始为皇帝起草各种敕令和圣旨。

    等到了宋朝,翰林院成了培养宰辅的渠道之一,著名宰相欧阳修、王安石全都在翰林院干过活。

    到了本朝,胡惟庸案后,高皇帝废除宰相制后,他自己本人倒是精力十足,但还是耐不住庞杂的政务,以及逐渐衰老的身体,所以开始让翰林院分担一部分政治职能——命法司论囚,拟律奏闻,从翰林院、给事中及春坊正字、司直郎会议平允,然后覆奏论决。

    翰林地位的提升还要从入继大统的太宗皇帝说起,他也处理不过来政务,所以成立“内阁”,七位内阁大臣皆来自翰林院。

    翰林院自此开始逐渐清贵起来,等英宗之后,则形成“无翰林不入内阁”的惯例,翰林的地位则一下子超然起来。

    只是江芸芸站在台阶下,抬头注视着这两扇瞧着一点也不起眼的大门前,突然又觉得别人跟她说的翰林院有多厉害,有多辉煌,有多令人向往,在此刻也不过是两扇小门悄悄在自己面前合上,瞧着也很是普通。

    江芸芸理了理领口和袖口,把热腾腾的馒头塞得更里面了点,这才抬头敲了敲门,没多久就有人不耐烦地前来开门,那门房一见她是个生面孔,瞧着她的面孔,又打量着她的衣服,突然露出热情的笑来:“是新来的状元郎吧。”

    江芸芸规规矩矩自我介绍着,“我姓江名芸,字其归,今日来翰林院上值的。”

    “进进进。”门房连忙把人迎进来,“您来得有点早,快去大堂坐坐。”

    整个翰林院只依稀在几个拐角处挂着灯笼,其余地方都漆黑阴暗。

    瞧着不想有人来上班的样子。

    江芸芸坐在逐渐被点亮的大堂中,有种小时候抢第一个来上学的恍惚错觉。

    江芸芸坐了一会儿,没一会儿榜眼和探花也来了。

    三人对视一眼,齐齐行礼后各自坐下。

    别看江芸芸名声大,但其实她不爱出门,之前读书考试都是窝在家中自己勤学苦练,最多跑去师兄家让他批改卷子,考好那几天也都躲着不敢出门,最多去皇宫陪太子玩一会儿。

    一甲前三人除却之前江芸芸到处带着人东拜拜,西跪跪,但过程大家都忙得晕头转向的,话也来不及说几句。

    说起来也有江芸芸自己的问题。

    她,太受欢迎了!!

    只要一停下来,就会有人围上来。

    今日算是三人难得安安静静坐下来。

    “其归怎么也没归家省亲,有一个月的假期呢,错过了那就是六年不能回家了。”朱希周性格开朗,第一个打破沉默,笑问道。

    新晋进士考上后有一个月的时间可以衣锦回乡,大部分人都会在这一个月里处理好家中事情再赶赴回来。

    说起这事江芸芸真是有苦说不出。

    小太子太粘人了。

    张皇后不给她走。

    “来回太过奔波了。”她只好如是说好, “你们呢。”

    朱希周眯眼一笑:“我爹娘准备自己来京城一趟,就不麻烦我回去了。”

    王瓒则不好意思说道:“来回路途钱资所需不少。”

    “京城的物价也太贵了。”江芸芸叹气说道,“你们的房子都找好了?”

    朱希周住在南薰坊,王瓒则南城的正南坊。

    三人有一下没一下地说着话,外面突然传来熟悉的说话声音。

    “我就知道你们老实。”李东阳笑说着,“早膳可吃了?”

    李东阳文名赫赫,江芸芸能这么出名多亏了他这位师兄给他宣扬的。

    他体弱多病,身形消瘦,偏又爱笑,此刻背着手站在门口,满脸含笑地看着新来的三位进士,瞧着格外温和。

    他身后站着此次会试的主考官谢迁。

    按照惯例,谢迁和王鏊应该是他们这届丙辰科进士的座师。

    谢迁长得格外高大俊美,剑眉浓密,但不苟言笑,此刻见了他们也只是微微点了点头。

    三人行礼后跟着小鹌鹑一样站着,都不敢说话。

    “邱学士去年病逝了,陛下还未安排接任的人。”李东阳笑说着,“所以今日就让我和于乔来安排你们的去处。”

    三人怯怯点头,眼观鼻鼻观心地站好。

    “宪宗实录已经修好了,你们没赶上锻炼的机会,之前邱学士一直念着想要整理天下遗书,可惜未能看到功成之事,如今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明第一首辅》 200-210(第8/26页)

    正修正到一半,现在天下遗书广积,你们三人就负责此事吧。”李东阳说道。

    三人自然不敢说话,连连点头应下。

    “如此拘谨做什么。”李东阳的目光看向自己的小师弟,满意地点了点头,“先不忙工作,我带你们去见见人。”

    原来就在几人说话间,翰林院陆陆续续来了不少人,正有人好奇得站在廊檐下看着他们,毛澄顾清等人就混在其中。

    李东阳性格热情,带着三位新人一间屋子一间屋子介绍过去。

    “王济之,你们座师,你们认识的吧。”

    “这位是张元祯,字廷祥,那可是生而灵异,五岁时,语出惊人就能做韵诗了,刚回来没多久。”

    “这位王华,字德辉,其归应该认识他的儿子,王守仁,他成化辛丑科的状元呢,厉害着呢。”

    “来来来,这位长身修髯,状貌英伟的人就是李旻,字子暘,成化甲辰科状元,擅长经史,这人和德辉可以同科举人,一科两状元呢。”

    “其归来,想来和这位应该要见一下的,费宏,费子充,十九岁的状元,若非是你,他可就是我们大明最年轻的状元了。”

    “宪清,其归该认识的,上一任的状元,文章做得极好。”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