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300-310(第2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勒出沧桑的艰辛:“说久了,也能提醒我这个知府无能,连百姓基本温饱都不能保证,也想着今年收成不错,这些人万一愿意呢……”

    江芸芸沉默着。

    “每逢大雪天,我都要在前衙值夜,若是有事情,也能早一点知道,同知如是愿意,也一起吧。”

    “下官自然愿意。”

    寇兴抬脚离开,摸了一把脸上的雪痕:“不要再下雪了,明年推行农事册,让他们多攒点钱,修修这屋子,活着吧,都好好活着。”

    江芸芸安静跟在他身后,突然生出焦虑之心。

    ——被寄予希望的农事册不合这里的情况。

    一行人走到北面,突然看到有衣衫褴褛的人三三两两,相互掺扶着朝着一个方向走去。

    “这是往哪里去?”江芸芸随口问道。

    “那里就是玄妙观。”阿来连忙指了个方向,远远的能看到一个高高翘起的飞檐,“他们每年下大雪都会发粥是惯例,这雪越下越大,这些人肯定是想赶早去吃口热乎的,我们也会建议他们先去那里吃口饭,然后再去养济院休息,不过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明第一首辅》 300-310(第3/26页)

    今年怎么这么多人去啊,而且还这么早,可别等会闹起来。”

    江芸芸下意识扭头去看寇兴,只见寇兴正看着那群迈着不利索脚步,跌跌撞撞走的百姓们出神。

    “明府。”江芸芸轻声唤了一声。

    寇兴回神,被衰老的眼皮遮挡的眼睛盯着江芸芸看,但很快又移开视线:“阿来说得对,张经历,你等会带几个人去维持秩序,剩下的人也不多了,我们几个人就够了。”

    张经历点头应下,点了几个人就准备脱离大部队。

    “江同知,你也跟着去吧。”寇兴突然又说道,注视着江芸芸,“你做过县令,赈灾之事应该熟悉,也正好多看看,若是哪里不对,也好先一步发现。”

    第三百零一章

    玄妙观由山门和六座殿阁组成, 一阶阶依次而上的台阶,高高抬起宏伟森严的红墙琉璃瓦的山门。

    后面的六殿阁分别名为四圣殿、三清殿、玉皇阁、玄武阁、圣母殿和梓潼殿。

    四圣殿供奉着道教中的四位大真人,即通玄真人、冲虚真人、南华真人、洞灵真人,他们为老子的四位弟子, 也称为四子堂, 大殿面阔三间, 进深三间, 三重飞檐,状似塔形, 每层檐下都悬挂着玲珑美观的斗拱, 屋顶为钻尖式,托一带尖顶的青铜莲花座,犹如盛开的金莲, 犹如盛开的金莲, 与屋顶闪烁的琉璃瓦融为一体。

    三清殿的尊神为道教三位地位最高的天神, 既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尊神雕塑高达十几米的, 高高在上俯瞰虔诚的香客, 神态凝重,衣褶生动。

    玉皇阁是供奉玉皇大帝的神庙, 其后面的墙壁上绘有色彩丰富的“封神图”,玉皇大帝的塑像两侧的墙壁上,则绘制着五元大帝及王母娘娘, 大殿面宽三间,进深二间, 整体建造弘整高峻, 雄伟壮观。

    玄武阁内供奉着三十六元帅, 又称“三十六天罡星”,一入内,便好似所有萦绕在云端的雕像看了过来,那一尊尊神像神色各异,或慈悲或怒目,姿态各异,栩栩如生,各有千秋。

    前面四殿呈直线排列,最后一殿的玄武阁置于一座六米的高台上,剩下两殿分列左右,台东为圣母殿,台西为梓潼殿,再往后走去,穿过重檐歇山顶的三天门,就是道长们休息的地方。

    江芸芸站在高大威严,不可侵犯的神像前,外面是漫天大雪,雪中排着希望能领到一碗热粥的百姓,屋内却因为点着无数的蜡烛和香火,照得那些神佛衣袂飘飘,好似人间仙境。

    道长小心翼翼看着新来的同知。

    新同知刚来就杀得城内哀嚎遍野的事情至今还为人津津乐道。

    外面大雪,队伍排在殿内,山门口有用红布拦起来,还有两排四肢粗壮的武人守着。

    有些来迟的人只能在外面等着,各殿门口架起一口巨大的铁锅,浓郁的米香飘了起来,每口锅前面都有两个穿着短打模样的男子拿着长柄勺子,用力搅拌着。

    热气腾腾的烟气弥漫开,寺庙更显出几分神圣的仙气。

    “开了三个粥棚,男女分开,老弱病残也是另外安排的,各殿都有各家来帮忙的香客来维持秩序,所以不会拥挤踩踏,也不会有人趁乱坏事。”道长连忙说道。

    “道长开了多少粥?”江芸芸收回视线,和气问道。

    “各家送来近二十石的粮食,柴火三百斤,道观能力有限,一日最多救济五百人,所以不会在今日一日用完,”

    “哪会持续多久?”

    有人等不住了,人群中躁动不安,有明显是小厮模样的人大声呵斥着,这才勉强压下越来越浓郁的香气。

    ——实在太香了。

    就连背后的阿来也忍不住抽了抽鼻子。

    “许是今日大雪,来了很多人,来的又早,都没准备好。”道长连忙解释着,“一般施粥都要七天的。”

    江芸芸挑眉:“也就是说一天要煮至少二百九十斤的米。”

    道长算数跟不上,茫然了片刻,谨慎说道:“总是会煮完的。”

    “如何能保证都是需要的人喝到这碗粥。”江芸芸镇定问道。

    人群中有人拖家带口,有人一个个拄着拐杖,孤零零来了,也有人大冬天穿得单薄,甚至没有穿鞋的人,但也有不少人至少还能裹着一件棉衣。

    “每锅粥里会倒一碗燃尽的香灰。”道士小心翼翼看了一眼江同知,“您看,现在就倒了。”

    只见一个道士捧着一大炉子的香灰倒在眼看就要煮好的粥里。

    人群哗然,有人开始大声骂人,原本还算整齐的队伍很快就乱了,家丁们立马气势汹汹涌上去,手里的棍子点着最是闹腾的几个人。

    “这是为何啊!”身后的阿来震惊问道,“那饭还能吃吗?”

    道士叹气,念了一声尊号:“一碗带有香火的粥也是能吃饱的。”

    阿来愤愤不平地只好去看江芸芸。

    谁知江芸芸神色平静,点头说道:“香灰要完全烧尽的,不然会有毒。”

    “都是选的妙香的香灰。”道长松了一口气,解释着。

    阿来嘴角微动:“那也不好吃啊。”

    张经历拉了拉阿来的袖子,示意他少说几句。

    相比较阿来没什么经验,一般赈灾的粥里都会加点东西的,不是石头,就是树皮,寺庙一般都是香灰,不好吃就对了,好吃的东西可轮不到那些没得吃的人的碗里。

    “是稠粥还是稀粥?”江芸芸又问。

    历来寺庙就有‘冬施粥饘,夏施冰茶’的善事,只求留一气,解一解渴。

    “今年不是荒年,衙门收的税也不多,所以家家户户都是余粮的,这次也是几位香客为年前祈福用的,所以是稠粥,一人一碗,垫个肚子就好。”道长解释着,并未江芸芸指了指几位大发慈悲的香客。

    那几位夫人站在廊下,正交头接耳说着话,里面就有寇三姑娘站在一侧,手里端着最近的铁锅里盛出来的一碗粥,一脸严肃地一侧的小姑娘说着话。

    “那位穿着紫衣服的是,甘州中护卫的唐指挥加的夫人,姓周,是今年的大头,一人捐三石粮食,也是她提议要施粥的,说是城内大雪,不少人的房子都塌了,一口热饭也吃不上。”

    那位周夫人站在最前面的位置,身形高壮,一双凌厉的柳叶眉,正在厉声呵斥一个煮粥的人。

    ——“如此稀给谁喝,我早已说过凡是我的粥场‘立箸不倒,裹巾不渗’是原则,你若是连这点都办不到,就给我滚蛋!”

    “这些人都是各位夫人自己寻的。”道长紧张解释着,“我们道观只提供地方,不插手善事。”

    “那个绿衣服的是谁?”江芸芸看到一人一直站在三姑娘便是,却至始至终没有说话,瞧着有些心不在焉的。

    “西城兵马杨副指挥家的小孙女,和肃王妃乃是姑侄。”道长小声说道,想了想又解释着,“三位小娘子一直玩得很好。”

    一群女人,只有三个小姑娘,而且她们一直站在一起,瞧着确实关系不错。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明第一首辅》 300-310(第4/26页)

    “中间那位是寇家三姑娘,那和她说话的粉色娘子又是谁?”

    “段家大房的大姑娘。”

    道士怕他不知道不知道段家是谁,继续解释着。

    “段家始祖段鸣鹤为锦衣卫力士,原是山西太原人,建文元年随侍先代肃王移邸兰州,落户于东关,因为聚族而居,又称为段家台,这些年进士不断,但不愿出仕,耕读传家,是兰州非常有名望的乡绅。”

    许是这边看的有点久了,对面屋檐下的人也都看了过来,江芸芸芸便顺势收回视线,随口问道:“如此也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不过怎么不见兰州卫指挥使和兰州守备营参将的家人?”

    “差人送了粮,人并没有到。”道长说,“一家一石。”

    丰年善事,算是一个无功无过的数量。

    江芸芸在琼山县是,不少富户不想出钱,担又抹不开面子,大都是是这样的数据,能凑到一辆车,走在路上也好看,说出去也不会太丢份。

    终于开始放粮了,队伍开始行进起来,原本躁动不安的人群,立刻激动起来。

    江芸芸看着他们捧着热腾腾的粥却没有离开,反而直接蹲在屋檐下开始喝,直到喝完,小道长检查完了,才能离开。

    “这是怕他们刚端出门会被混混们抢走。”道士见江芸芸的视线刚看过去,立马解释着,“在这里喝完也是趁热。”

    “若是有人一而再再而三地来排队,你们是如何应对的?”江芸芸问道。

    道长摇了摇头:“不知如何应对,我们既没有过目不过的人,也没有太过强有力的手段,若是这样的粥都愿意多喝几碗,那也是救人一命,不是嘛。”

    “那后面的人不是没得吃了吗?”阿来小声说道,“那个人要是拍了好几次怎么办?”

    道长指了指后面长长的队伍:“人力单薄,何来好几次,这一轮走完大概也就结束了。”

    每个大殿已经人满为患,外面还拦着很多人,他们进不来,只能眼巴巴地看着站在里面的人,甚至还有小孩哭了起来,一时间外面哭声不断。

    江芸芸盯着那个孩子看了好一会儿:“不是荒年,便是如此嘛。”

    道长叹气:“粮食不丰,兰州地少。”

    “哎,这个人怎么倒了啊?”阿来眼尖,愤愤说道,“这人怎么这样啊,干嘛不喝啊,好过分啊。”

    “去问问。”江芸芸眉心一动,对张经历说道。

    张经历快步走了过去,一把抓住正准备倒粥的人,大声呵斥道:“为何要浪费粮食。”

    “大人冤枉啊,这些老道恶心人,好好的粥里放了香火,难吃的要命,涩涩的。”那中年男人穿着棉衣,举起木碗,大声抱怨着,“您看看,这里都还有灰呢,呸,吃起来真恶心。”

    “我看你是吃太饱了。”张经历冷笑一声,直接把人拽了过来,“这是你该吃的东西吗,就来骗吃的。”

    中年男人神色讪讪的:“道观自己贴出的告示,说开粥做善事的,我怎么不能来吃。”

    张经历啧了一声,对这些无赖没办法。

    “不必带进来了,直接拖到山门口打二十。”江芸芸淡淡说道,“今后谁要是浪费里的粮食,都如此处理。”

    “大人冤枉啊,大人饶命啊。”那中年男人脸色大变,惊慌失措大喊道。

    “神像面前何来大呼小叫,还不带下去。”周夫人察觉到动静,带着一群娘子们走了过来,厉声呵斥道。

    张经历看了江芸芸一眼。

    江芸芸点了点头,张经历咧嘴一笑,立马又把人换了个方向拖了出去,雪地上留下一道挣扎的拖痕。

    “江同知,久闻大名。”周夫人对着江芸芸行礼。

    江芸芸含笑:“夫人娘子们行善事,是我叨扰了。”

    “不敢。”周夫人显然是这群人的领头人,“若有衙门压阵,事情才能顺顺利利。”

    张经历直接剥了他的裤子按在椅子上就是行刑,没有离开的人都围过去看,就连一直哭的小孩也不哭了。

    “一场善事,可要提早几日开始筹谋。”江芸芸收回视线,随口问道。

    “若是时间充裕自然是要提早半个月,若是紧急,便是今天早上做的决定,下午开始施行,也是有的。”周夫人说。

    “那这些粮食可都备得齐?”江芸芸好奇问道。

    在扬州的时候,她是跟着江家姊妹赈过灾的,那都是准备了许久,连带着灾民的情况都有个大致了解的人,这才备下粮食和衣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