凑合。
因为是外国人,要死在牢里不好听,怎么也要让人活到英圭黎派人来为止。
谁想到爱德华那么不经事,在天牢里居然给吓病了呢!
听说人是吓病的,九阿哥就无语了:“这人胆子那么大,都敢讹诈船舶司了,怎么关在天牢里也不用去挖矿,吃喝有人供着,反而吓病了?”
为了不让这人死了,地牢还收拾过,比其它的都要干净许多。
甚至还搬了桌椅,有简便的小床,这待遇实在没得说。
哪怕人病了,还请了大夫诊脉,开了药方。
当然,对方因为药太苦咽不下去,那就是爱德华自己的问题。
他们这边照顾已经足够妥当了,人非要找死,实在是没办法的事。
总不能说他们没掐着爱德华的喉咙把把汤药灌进去,让人病着一直没好,是他们的错了吧?
皇帝就是这么想的,觉得爱德华指不定是故意病了,然后就有机会离开大牢,想得挺美的。
四阿哥拱手道:“皇阿玛,不如让英圭黎的使臣劝说船主,让他好好吃药,人自然而然就能好了。”
都是一国的老乡,他们见面后肯定感觉很亲切,爱德华因为害怕吃不下,如今也敢吃了吧!
四阿哥感觉船主不是真的怕汤药苦,而是怕里面下毒了。
他还真是该谨慎的时候不谨慎,不该谨慎的时候倒是谨慎起来了。
难道以为他们小肚鸡肠的,要下毒弄死船主吗?
船主活着,这才有利,这点事都想不明白?
苏澜听后就恍然大悟道:“皇上,如此一来,不如直接把船主挪到驿站,跟英圭黎的使臣住在一起,彼此也有个照应。”
这话一出,其他人都纷纷看了过来。
苏澜似乎并不在意这些目光,继续提议道:“使臣来了,为了他们的安全,驿站得好好保护才行。不过吃穿用度都该好,从外头采买最好的食材,送最好的厨子进去。”
“另外衣服什么的,也该准备最好的布料,在外头运送的时候,不如让驿站其他人都能看见,那是再好不过了。”
别说什么默默对这些使臣好,他们是享受了,对外说吃苦了,不知情的还真相信了。
就该大张旗鼓对他们好,买什么好的,恨不能整个京城的人都知道,外边的人自然而然也能知道了。
皇帝抚掌而笑:“你这法子好,就这么办吧。”
他就喜欢苏澜这脾气,该动手的时候毫不客气,尤其还是让人拒绝不了的阳谋,效果却又极好。
如此一来,大家都看见皇帝对英圭黎的使臣多好啊。
又送吃的又送穿的,还都是最好的,连厨子和大夫都送进去驿站,又让侍卫团团护住,这待遇实在没得说。
传出去的话,只会说皇帝厚道,对英圭黎的使臣如此大方,对那个犯错的船主也十分宽容。
当然了,英圭黎使臣除了不能出门之外,确实没什么不好的。
问题就在于,他们失去自由,还得苦哈哈跟着夸皇帝人好,实际上心里估计郁闷坏了。
偏偏皇帝不但表面功夫做得足够,送的东西都是实实在在的,所有人都看见了,他们总不能还有意见吧!
吃住别人的,厨子和大夫都配上了,英圭黎的使臣敢说一句不好吗?
估计出去都要被人骂不知好歹了,这一点他们还是清楚的!
英圭黎的使臣真是有苦说不出,去大牢看望船主后,原本想走,却被牢头告知,船主病得厉害,大牢可能不适合养病,可以跟着他们去驿站住一段时间。
他还觉得大清皇帝怪好的,于是就点头答应了。
但是人带出去后,使臣就后悔了。
这个船主除了哭就是闹,每天都想着赶紧回去英圭黎,让自己想办法。
使臣都觉得大清皇帝就是人太好了,怎么不快点弄死这个船主呢!
弄死了,英圭黎才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九福晋是吞金兽[清穿]》 50-60(第7/43页)
有借口发作。
如今发作的借口没了,使臣还得跟着这倒霉船主一起被扣在驿站里,一步都不能离开,恨不能亲手把这人打死!
还以为这次出使很简单,他们来回那么长时间,那船主应该早就被弄死了。
说是带着赔礼换人,其实在来之前,使臣早就觉得这船只肯定活不了。
毕竟这船主大胆得居然敢讹诈船舶司,看那写给英圭黎国王的信笺,字里行间全是怒气,就知道大清皇帝有多生气了。
都说天子一怒,血流成河,人可能死透了,或许还被砍成几段喂狗。
哪里知道,使臣到了之后,发现这人居然还活着,这算盘就打不了。
这就算了,船主还病了,人又被挪出来。
使臣不答应都不行,不然他拒绝的话,那成什么样子,连本国人的性命都不顾了吗?
他只能硬着头皮把人带去驿站,有自己在,这倒霉船主终于愿意吃药了,病也很快好了起来。
病好了,这人就开始作妖了,闹着想回国,家人孩子都在英圭黎呢!
使臣难道不想走吗?而是他们暂时走不了!
大清皇帝的意思,就是使臣再写一封信说清楚这边的事,然后送回去让英圭黎的国王再做决定。
赔礼听说也被扣下了,说是这段时间船主叨扰的费用。
毕竟好几个月了,牢头每天帮着送饭打扫,还给船主煎药送药。
皇宫甚至还送了太医进去看病,用的还是最好的药,这些都是要钱的。
使臣都傻眼了,船主一个人吃喝和吃药要多少钱,船队那么多赔礼都够上百人几个月吃药了!
大清皇帝果然无耻!
偏偏使臣被扣在驿站,当时跟船队的人也没说清楚,只以为真是赔礼。
皇帝派了车队来接,船队领头人就傻乎乎送进宫里了。
户部尚书高兴坏了,想着这些赔礼该进国库吧!
他亲自带着人过来点算,却发现这赔礼要去私库,于是就不乐意了。
户部尚书冲进御书房就开始哭了起来:“皇上,这英圭黎送来的赔礼算是国事,就该送国库里才是!”
怎么能送私库,算是皇帝私人的赔礼呢!
皇帝没想到国库如今金银那么多了,也不缺钱,户部尚书居然还来哭穷,也是无语了。
不过想到这位老臣一生鞠躬尽瘁,除了吝啬的铁公鸡之外,确实一心为国。
他只好说道:“毕竟对外说了,这是给船主吃喝和用药的费用,那是朕吩咐的,不就该送去朕的私库吗?”
户部尚书当然不同意了,争取道:“虽说这是皇上安排的,却也是两国之间的事,不如对半分?”
国库不能吃下全部,吃一半总行吧!
皇帝摸着胡子,知道户部尚书今天不成功抢自己一半钱,这是不会走了!
哎,户部尚书忠心耿耿,他上战场的时候就是因为有这个心腹大臣在,才没了后顾之忧。
毕竟国库没钱,户部尚书总能想尽办法弄到钱和粮草送去战场。
但是这个心腹大臣什么都好,就是太爱钱了,连他手上的钱都敢抢!
皇帝有点担心小儿子跟着户部尚书久了,会不会变得跟这个心腹一样爱钱啊!
九阿哥已经够爱钱了,如今娶的福晋也爱钱,两口子喜欢的一样就算了。
每次苏澜办了差事,九阿哥第一时间来替她邀功,不,邀钱!
皇帝心生一计,笑眯眯道:“你也知道,这次苏澜帮着翻译又立功了,给英圭黎之前送的信笺也是她亲自写的。英圭黎送来的赔礼,怎么都要给她一份才行。”
“那怎么办呢,一半归朕的私库,剩下一半你和她分一分?”
户部尚书听后,明白皇帝的用心险恶了,这是让他和苏澜两个来分余下的一半赔礼,这怎么抢啊!
不说苏澜是个弱女子,就是她身边还有九阿哥呢!
在抢钱上面,不得不说,户部尚书和九阿哥是半斤八两,两人都是会拼命的!
皇帝为了不让这两人抢自己的钱,要他们打起来吗!
户部尚书能怎么办,只能卷起袖子跟九阿哥理论理论了!
苏澜这次上殿又把英圭黎的使臣压得快要说不出话来,还给了那么好的意见,一次性解决了使臣和那个商人的事,立了大功。
自家福晋办好差事,她不邀功,九阿哥当然要替苏澜邀了!
九阿哥前脚刚找了皇帝,皇帝只说考虑一下,后脚户部尚书就找过来了。
户部尚书直接说了皇帝的解决办法,九阿哥就傻眼了:他真的是捡来的儿子吧,皇阿玛还要他和户部尚书打一架吗?
户部尚书年纪都那么大了,九阿哥哪里敢下手。
他这年轻力壮的一拳,户部尚书很可能重伤!
不动手光动口,那九阿哥压根不是户部尚书的对手。
九阿哥沉吟片刻,有了一个好主意:“尚书大人是朝廷命官,我作为阿哥,咱们直接对上也不好看。不如这样,咱们来对弈。”
“一盘定输赢,赢的人拿大头,输的拿小头,怎么样?”
户部尚书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却要先确定下来:“可以,微臣同意这个办法。就是大头多少,小头又是多少?”
九阿哥眯起眼笑笑道:“这样吧,对弈结束后来数子。要是七子,那就七三分,大头七,小头三,如何?”
户部尚书听后,总觉得这里头有点蹊跷,却又一时说不出来。
他想着自己的棋艺还算不错,九阿哥尚且年轻,听闻跟着一个棋艺大师学了一段时间,却不怎么样。
户部尚书怎么都不觉得自己会输,哪怕输也不会输很多子:“那要是数子是一是二,那怎么办?”
九阿哥随口答道:“那就九一分八二分,怎么样?”
户部尚书就不乐意了:“那岂不是输得少了,反而得更少?不行,这办法不好。”
九阿哥拍板道:“那就输得越多,这分成就越少,尚书大人要输十个子,那就一点分成都没有了。”
户部尚书压根不觉得自己能输这么多,哼哼道:“不可能,九阿哥可不能小看了微臣的棋艺!”
两人回去户部就开始摆上棋盘,户部其他人得知两人的赌约,面面相觑。
这种大事用下棋来决定,真的好吗?
虽然还是挺风雅的,也不用打起来,确实还算妥当。
几人围观了一会,很快其他部门的人也知道了,里三重外三重来围观,乌泱泱的人。
于是皇帝也知道了,跟李德全开玩笑道:“朕还以为户部尚书和小九这暴脾气,两人直接就要打起来了。”
李德全心想,真打起来,皇帝才发愁吧!
就户部尚书这年纪,打一下都得重伤,九阿哥哪里敢动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九福晋是吞金兽[清穿]》 50-60(第8/43页)
手啊!
殴打朝廷重臣,九阿哥以后的名声是不能要了!
所以皇帝玩笑归玩笑,没想着两人真能打起来,不过他们居然对弈来决定分成,还挺有意思的:“让人把棋盘的动向时刻告诉朕,在御书房也摆个棋盘来。”
他这是要隔空观棋了,也不用亲自过去,多得是人跑腿。
李德全很快就布置好了,跑腿的人也安排上好几个,来回跑,实时报上两人对弈的每一步棋。
皇帝看着跑腿的人来回禀报两人的下一步棋,起初下棋优哉游哉的,户部尚书也游刃有余。
户部尚书还是执黑子,在棋盘上先行,更有优势。
加上他对弈的年份比九阿哥的年纪还大,皇帝并不觉得九阿哥那点棋艺能赢得了户部尚书。
不过九阿哥还苦学了一段棋艺,应该不会输得太惨。
比起户部尚书,皇帝渐渐看出九阿哥的棋路相当稳打稳扎,每一步下得都很快,却都在合适的地方。
看来这个小儿子确实对棋谱努力钻研了一番,这棋艺相当不差。
皇帝就笑着道:“看来户部尚书这次遇到小九,也算是难得的棋逢对手了。”
没有户部尚书想像中那么轻易就把九阿哥打败,这个小儿子的棋艺水平还是相当不错的。
但说九阿哥是劲敌,倒也算不上,只能勉强算是个难缠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