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在这短暂的寂静中,苏若清想起往事眼中闪过伤感,但面上却仍带着笑意。只不过那笑意中多了一分勉强,几分伤感。
他怔怔的望向宋辞,借着喝多了酒、问出心中那个自己最想问却一直没有问出口的问题:
“你说,这天底下的父母是不是都爱着自己的孩子?”
有些话清醒时无法开口,只有喝醉了才能说出来,譬如此时。
一瞬间,万籁俱寂。所存在的,只有彼此的呼吸声。
……
不知是被苏若清问出这样的问题惊住,还是被他目光中所流露出的情绪震住,宋辞听后并未立刻应声,而是迅速低垂下目光、缓了片刻后才道:“我不知道。”
“在北境时,我曾见过有人为了子女辛勤劳作,将女儿捧在手心悉心呵护,生怕她受半分委屈;也曾见过有人好吃懒做,为多得几两银子将女儿卖入青楼。”
“在灾难下,我曾见过有人用命打工换取吃食、只为不让子女挨饿,也曾见过有人亲手掐死孩子、只为解自己之饥……”
宋辞的声音很平静,仿佛看客说起别人的人生一般,没有一丝情感上的起伏变化,可苏若清听在耳中却忍不住攥紧了衣袖。
听了宋辞的话,他眼神中闪过太多情绪:痛苦,不解,怜悯,厌恶……
宋辞将他眼底的情绪看的分明,但她的话并未就此结束,仍继续说着:
“当然,这些人的所作所为都比较直观,好就是好、坏就是坏,一目了然。但在现实中这样的直观太少,复杂之情反而更加常见……”
“十几年来视女儿如珍宝者、可能为利将女儿送予人为妾,卖女儿入青楼者可能痛哭流涕改过自新拼了命的攒钱……只为赎女儿出青楼;用命打工换食者在饿极时为了减轻罪恶感与他人互换子女充饥;食子肉者忽然后悔,在悲愤绝望下痛哭流涕、碰柱而亡……”
说到这等悲壮之情时,宋辞脑海中忽然闪过父母殉国时的场景,以及父亲临死前发出的那一声近似痛哭的悲鸣——“朝儿!不要怪父亲!”
想到他那时的眼神,宋辞死寂的目光中忽然闪过浓重的悲伤,但下一秒,她的神色便恢复如常,目光再次变得平静。
她低头望向坛中已经空了的酒水,然后用最淡定的语气说起那段往事:“就拿我自身来说吧。”
“自我出生父亲便很少对我笑,他总是用最严厉的方式训练我、命令我,丝毫不顾那些训练适不适合那时的我、我能不能承受。他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怎样才能让我变强,变得更强、更更强!然后——去保护他所挚爱的那些百姓!而母亲……”
提起母亲,宋辞语气忽然一顿,眼中闪过自嘲,但不过片刻便恢复如常,就连声音也再次变得缓和起来:
“母亲她始终在一旁看着,哪怕我被折磨的想要去死她也从未想过阻拦,只会在每次训练结束后为我亲手做一盘点心。就好像点心的甜和软,可以抚平我内心的酸和痛。”
……
宋辞说这些话时表现的非常淡然,就好像话中所说之人不是自己、而是别人,但她被衣袖遮住的右手,分明是攥着的。
她抬眸看向苏若清,忽然笑了起来,但眼中却无一丝笑意。
她轻笑着问道:
“你觉得,这是爱吗?”
“是你想象中的父母之爱吗?”
苏若清没有回答,但看向她的眸子却多了一分怜惜。
这是宋辞第一次向他提起自己的过去,也是在这一刻他才明白,为何宋辞总是一副冷冰冰的模样、为何她的眼里总是毫无波澜的。
因为在最需要爱的年纪里她没有感受到爱意,所以封闭了自己的内心。
想到这里,他只觉得自己心里闷闷的,眼神愈发怜惜。
可宋辞并不需要他的怜惜。见他用这种眼神看自己,她心中只觉荒唐。
明明自己母亲早亡、不得父爱,比她生活的更为压抑,可在听到她的往事时,居然也能生出怜悯。
是君子吗?
还是傻子?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