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50-60(第2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何况是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流民们里面就焉了。

    也就是此时,城门忽然出现一人,正是当地的太守王庆。

    他高声大喊,“下官不知是淮阳王,来迟了,这就立马大开城门。”

    “谢过太守,”谢缨自然知道牧云都的太守不可能

    现在才知道自己的消息,更大的可能是早就躲在了一旁,直到自己压制住了这群流民才现身。

    虽然胆小了些,但办事也算妥当。毕竟他背后是一城的百姓。

    可谢缨并没有就这样离开,而是让一队护卫留下,实现扫过或跪着,或坐着,或躺着的流民身上,微微叹了一声,“马青立,拿出一部分粮食,熬些粥水发下去吧。”

    被点名的护卫眼睛一亮,王爷居然知道他的名字。

    而比他更为欣喜的,是那些流民。

    短短几字,他们似乎又看见了活下来的希望。

    马青立按照谢缨的吩咐,就地让人去劈柴生活,当着流民的面将粮食下锅,虽然还未熟,但当浓郁的米香升起的那一刻,有妇人缓缓颤抖,她死死抱着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异人观察手册》 50-60(第3/14页)

    自己的丫头,“谢过王爷……谢过王爷”

    今夜,她的丫头应该就安全了,不会被偷走吃掉了。

    “谢过王爷。”

    谢过王爷。

    城门再次死死地关上,可背后如同浪潮一般的声音却穿透了厚重的砖石,落到了姜夕的耳中。

    看着空荡荡的身侧,看来谢缨要开始忙活了。

    第53章 第53章勾人的姜夕

    谢缨来的第一天,便派人在城外布施。

    有了粮食下肚,城外焦灼的气氛被缓解不少,王太守拱手称赞:“淮阳王此举乃是大功德一件,有淮阳王是我大盛的幸事。”

    姜夕正好在旁边听了一耳朵,目光上上下下打量着太守一眼,心里暗自摇头,虽然还不知道他是不是好官,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是个被驱除权利中心的官。否则,只要是在京中有一点人脉,就不会说出这种称赞谢缨的话来。

    难道不知道谢家是皇帝的眼中钉肉中刺么。

    似乎察觉到了姜夕的目光,王太守忽然看向了她,“这位姑娘是?”

    谢缨的视线也恰好此时转过来,眼见姜夕没有搭话的模样,他意味深长地朝太守招了招手,与他凑着头耳语几句。

    姜夕听不清,只是以为谢缨想要替自己隐瞒行踪,否则,一旦自己与谢缨同乘的消息传到炀帝耳中,炀帝大概率会起疑。

    可当太守的对自己露出疑惑的神情的时候,姜夕察觉到了不对劲。

    谢缨不会乱说什么话了吧?

    应该不会吧?

    王太守见她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到最后也没有说什么,直接走了。这倒让姜夕心里发虚得更加厉害。

    “你对他说了什么?”姜夕直接问起了正主。

    “哦,六公主是指?”谢缨神色微讶,貌似真的一副清清白白的模样。

    姜夕踢了他面前的桌子一角,用行动表示今天自己非要知道不可,“你怎么和他解释,我的身份。”

    桌子传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颤抖,连茶水的涟漪都未荡起。姜夕的力度和她本人一样,都软乎乎俏生生的,没有任何攻击力。

    谢缨支着下巴,“本王同太守说,你是本王自幼相识的……奶娘……”

    姜夕默默伸手拿住了杯子,可下一秒,就被一只大掌单手扣住。

    谢缨的掌心压在了杯口,姜夕扣了扣,没扣动,随放弃了这个想法。

    谢缨:“奶娘的女儿,青梅竹马,欲以王妃之位聘之。所以,你等同于本王的地位,必定要保护好。”

    “怎么,六公主刚才是打算拿水泼本王么?”

    姜夕斜眼看着她,难道自己表现的意图还不够明显吗?

    谢缨笑眯眯地望着她,将茶盏抵至自己的唇边,“似有幽香,好茶。”

    姜夕后退两步,一向鲜少出现情绪变化的脸蛋上露出了即为强烈的嫌弃之色。

    好恶心,就好像她打算给人一巴掌,结果被反手抓住啄了一下。

    谢缨见状,笑得开怀,身为淮阳王的威严散去不少,又多了几分的肆意的少年意气。

    “好了,时候不早了,本王要研读近日有关疫病的所有卷宗,六公主还是早点回去休息吧。”

    还不等谢缨客套完,姜夕就交底抹油,一下子溜到了门外,只留给他一个无情的背影。

    谢缨哑然失笑,随即拿起手边的一份卷宗看起。

    忽然,本该被关上的大门又被推开了一小条缝隙,露出姜夕的一双眼睛,乌溜溜地盯着他。

    “早些休息。”

    轻飘飘的声音很快就消散在了空气中,不多时就被虫鸣声取代。

    可过了很久很久,烛火突然爆出几声噼里啪啦的声响,谢缨才恍然回神,低眉瞧着不曾翻动的书页,喉间溢出一声沙哑的笑意。

    偶尔六公主对人好起来……可真是要人命啊。

    *

    谢缨用最快的速度看完了所有有关疫病的卷宗,又不等会诊的太医歇息,马不停蹄地将人召到太守府询问他们对此次疫病的看法。

    如今亲临现场,又经过了大半天的劳碌,太医已经确定了此次爆发的的确是疫病无疑。

    谢缨轻叹一口气,“这正是本王不愿见到的结果,但事已至此,尔等有何高见。”

    几位太医之间沉默了良久,其中一人挺身而出,道:“王爷,季春行夏令,则民多疾疫,这瘟疫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发生,乃是无根无源的“非时之气”,按照以往的法子,应当将患病者与常人分隔开,施一药汤服用,若能康复,再观察些时日即可,那边只能焚尸了。”

    忙碌了一夜,谢缨不必这些太医轻松多少,他此时闭目养神,谁也不清楚他在想什么。

    太医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中都在暗自怀疑——淮阳王是否直接睡过去了?

    可忽然响起的声音打断了他们大不敬的猜测,“本王审阅近日有关疫病的卷宗,这场疫病已经吞没了逐城,渭城,巴水三大城,再到如今的牧云州,它们之间的地势一路向西,这其中是否能够找出疫病最先爆发的源头?”

    太医应答:“按理说,应当可以。”

    得到了专业人士的肯定,谢缨立刻规划好了下一步,又问道:“如今你们布施的汤药能够起几成的效用?”

    这话可不好答。

    五位太医之间虽然没有交流,但谁都知道彼此的心思,说能完全起效……他们连自己都骗不过,但这药效说低了,恐怕会使得淮阳王质疑他们的医术。

    斟酌良久,他们才答道:“如今的方子是京城贵人们服用的,药材珍稀,而面对如此大规模的流民,我等改进了一下方子,药效虽弱,却能救不少人。再者,其实也并非没有完美应对的法子,只是……这场疫病来的不是时候。”

    “本王洗耳恭听。”

    太医继续:“《医术经》有言,三月茵陈四月蒿,这茵陈便是青蒿的幼芽,似乎对疫病有奇效,虽然有部分人服用之后死去,但总体来说是一味良药,只可惜如今正值酷夏,茵陈难寻,这也是老夫为何说‘不是时候’。”

    青蒿么。

    谢缨垂下眼帘,早在出发前,自己便给贺朝东送去了信件,乌岐的女医大概带着那样名为‘青蒿素’的神药出发了,只是乌岐离西地路途遥远,又是数量如此之多的女子,在这个流民众多的乱世,进程缓慢。

    但愿来得及。

    但除了找到治疗的药物之外,谢缨还记得在乌岐时贺朝东提到过的——最重要的,是断其根源。

    恐怕还得好好处理那些尸体。

    ……

    谢缨一夜卫眠。

    姜夕也是。

    大半夜的,外边依旧灯火通明,虽然不直接照入她所居住的房屋内,但正因为夜晚格外寂静,谢缨那边弄出来的动静就格外刺耳。

    姜夕不解,自己一向睡眠质量极佳,也没有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异人观察手册》 50-60(第4/14页)

    认床的习惯,为何会失眠。

    姜夕翻了一个身,开始数水饺逼迫自己睡下。

    一只水饺,两只水饺……朦朦胧胧之间,她仿佛回到了高中,台上生物老师正在讲解三羧酸循环,讲病毒的主要特征……姜夕猛地惊醒,大口喘出了一口气。

    糟糕,是噩梦!

    姜夕觉得自己出了一身黏糊糊的汗  ,心脏也在急速跳动。她好像发现自己为什么会失眠了。

    死去的生物知识正在攻击她的大脑!

    谢缨大概不知道,一般来说疫病的传染性和致病性是相反的,当然,这并不是什么生物学上的特性,只是单纯因为,发病快,死得快,没机会传染,是由人的社会属性决定。此次疫病杀伤力不容小觑,按道理并不会传染如此之广泛。

    尤其是在大盛……车马不便道路不通的大盛,疫病是如何席卷了多座城池,最后来到了牧云州呢?

    疫病的源头,到底在哪里?

    第54章 第54章杀鸡儆猴

    一夜睡得昏昏沉沉。

    姜夕起身的时候有气无力,不知道是因为做了一晚上的噩梦,还是因为昨夜太守府的动静一夜没有停歇,总之,姜夕这一夜睡得并不安稳。

    姜夕今天醒得格外地早,刚醒来,门外就有侍女推门而入,恭恭敬敬地伺候她洗漱。姜夕不太习惯地推开她们,毕竟桂嬷嬷从来不会为自己做这些事,自然是不喜欢有人如此绵绵聚到地伺候。

    侍女们也不勉强,趁着姜夕洗漱的时间送来了吃食,三五样小菜,还有一小碗白粥,似乎担心姜夕怪罪,当菜肴送来来的第一刻,侍女就先一步请罪,“还望江姑娘海涵,如今城中处境艰难,太守前段日子陆陆续续地开仓赈灾,如今府中已然没有什么能过得去的菜肴招待。”

    姜夕默默地喝着白粥,心里却在盘算这个太守到底是真清廉,还是故意为之,做个样子给谢缨看罢了。

    用完早膳之后,似乎为了体现自己的待客之道,太守又给姜夕拨来了两个婢女,随身伺候。

    新来的婢女不动姜夕不爱动的本性,于是提议道:“姜姑娘难得来牧云州一趟,不如由我代替我家老爷以行待客之道,领着姑娘出去走走,如何?”

    姜夕吃完早膳正如往常一样撑着下巴发呆,听到了婢女的提议,愣了愣,脑海中忽然忆起谢缨那句‘我想带你出来看看’,本该鉴定拒绝的心思动摇了片刻。

    如果自己只是换了个地方睡觉,说不定谢缨那家伙会以为自己没有达成目的,下次故技重施,将自己诓骗出来。

    似乎觉得消化得差不多了,姜夕点了点脑袋,算是答应下了。

    婢女“喏”了一声,“我去为姑娘准备马车。”

    “不必。”姜夕阻止了她。

    婢女有微微的诧异,但很快就收敛好了自己的神情,她转而道:“那我去为姑娘准备几个护卫,虽然我们牧云州民风淳朴,但耐不住近日鱼龙混杂,为了避免徒生事端,还是小心为妙”

    姜夕抬头,仰望一如既往碧蓝的天空,忽然道:“所以说,疫病刚开始的时候,太守大人是有放带病之人入城的?”

    这么长的一段话,姜夕硕德很慢很慢,甚至还带着些喘不上气的虚弱之感,可此时婢女却无暇顾及,取而代之的是满心的震惊,很快就想通了自己是在何处说了漏嘴——想必是那句‘鱼龙混杂’吧。

    但其实这也没有什么好遮掩的,“姑娘聪慧,但一开始,谁也不会想到那是得了瘟疫的人,只是以为他们是附近村子里的人,进城找大夫来了。”

    “太守仁善,正巧路过,为他们出了药钱。可没过几日,就忽然听到有人报官,有人在城南的一口井内投井自杀,而请来仵作验尸之后,得知那人应当是前一夜的趁着四下无人,投河自尽。”

    “而后来向替他们问诊的大夫打听,得知他们疑似患上了疑似瘟疫的疾病之后,太守就立刻派人围住了那口井,不让人打水,这才没有酿成大祸。”

    太守隐约察觉到了不对劲,立马修书一封给了自己在渭城的好友,这才得知天下居然出现了疫病!

    可还不等他书信送到京城,他的牧云州外就不知道从何时起滞留了一大批百姓,他们都是附近村子里的百姓,拖家带口来寻求庇护,有些还安好无恙,但也有人出现了高热,咳血的症状,若是没有与好友通信之前,太守说不定会因为善心而放他们入城诊治,但得到了渭城一带的惨状之后,太守不敢心存侥幸,直接封锁了城门,一只苍蝇也不许飞进来。

    与此同时,他开始有些许疑惑,当初在城内第一个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